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用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才能奏出美好的乐曲。浓厚的兴趣,既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儿童喜欢的课堂情境,对培养儿童的语文兴趣有帮助。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非常尊敬且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的同时,总是要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三、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教师的主观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让学生说出真切的感受,需要不断地设疑引导。在上课开始,就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怎样让现在生活富裕的孩子体会到小女孩当时生活的悲惨呢?我抓住“她敢从成把的火柴堆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一句启发引导,结合学生实际提问:“你擦过火柴吗?你想打开空调取暖时都会经过一番思考吗?”学生说不会时,再引导学生谈:“小女孩敢像我们一样随便擦燃火柴吗?”“既然不敢,可为什么文中又说‘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呢?”这样层层设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是一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极有利的学习条件。例如,二年级上学期,我教了《识字七》,在这首儿歌里藏有很多小动物,我收集了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准备了有关保护动物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也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卡片做头饰,这样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一节拍手儿歌课题,课中我请了几位同学上来边拍手边作朗读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也迫不及待地跟着演练。等我讲完这节课,他们已经会背了,我想,只要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并且有所感受的时候,他就会进发出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
五、开展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故事激趣,小学生爱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故事。如果能恰当发挥运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积极的思维。例如:我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预习,熟悉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同学们通过课前准备,对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构思、加工整理、提炼、便能在课堂上讲述得有声有色,富于感情。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讲,其故事内容更能打动同学们的心,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一句话评价,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一个图案符号,如: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一个小五星,你的作业真棒!学生的心情会十分的愉悦,而且学生会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只要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一定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宁县刘营小学)
编辑/杨帆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儿童喜欢的课堂情境,对培养儿童的语文兴趣有帮助。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非常尊敬且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的同时,总是要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三、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教师的主观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让学生说出真切的感受,需要不断地设疑引导。在上课开始,就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怎样让现在生活富裕的孩子体会到小女孩当时生活的悲惨呢?我抓住“她敢从成把的火柴堆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一句启发引导,结合学生实际提问:“你擦过火柴吗?你想打开空调取暖时都会经过一番思考吗?”学生说不会时,再引导学生谈:“小女孩敢像我们一样随便擦燃火柴吗?”“既然不敢,可为什么文中又说‘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呢?”这样层层设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是一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极有利的学习条件。例如,二年级上学期,我教了《识字七》,在这首儿歌里藏有很多小动物,我收集了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准备了有关保护动物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也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卡片做头饰,这样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一节拍手儿歌课题,课中我请了几位同学上来边拍手边作朗读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也迫不及待地跟着演练。等我讲完这节课,他们已经会背了,我想,只要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并且有所感受的时候,他就会进发出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
五、开展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故事激趣,小学生爱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故事。如果能恰当发挥运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积极的思维。例如:我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预习,熟悉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同学们通过课前准备,对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构思、加工整理、提炼、便能在课堂上讲述得有声有色,富于感情。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讲,其故事内容更能打动同学们的心,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一句话评价,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一个图案符号,如: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一个小五星,你的作业真棒!学生的心情会十分的愉悦,而且学生会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只要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一定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宁县刘营小学)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