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衰亡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底苏联发生剧变以来,我国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不少论著。但随着研究的深化人们发现,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兴亡关系的研究,远不像对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研究那么重视和深入,似乎这个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的关系不很密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一些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但是人们没有看到,这种稳定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相当一个时期里意味着停滞。勃列日涅夫提出的“稳定”,实际上是静止不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也就忽略了这种稳定所掩盖的在当时苏联社会正在日益发展着的种种矛盾。从而,人们在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兴亡问题时,忽略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之所以产生这种稳定的表象,与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在苏联国内并没有发生历史性的重大事件有关,这个时期像一部平淡的历史剧,形不成高潮,不像斯大林时期那样,重大事件一个接一个,高潮迭起: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超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伴随党内激烈的斗争而来的大清洗……一直到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体制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一一成为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兴亡的重要问题。也没有像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苏共20大做了震撼世界的反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进行过1957年的工业与建筑业大改组,展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大讨论,赫鲁晓夫也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改革者,还提出了“超美”口号和埋葬资本主义的豪言壮语……至于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苏联的剧变发生在他执政的年代,也就很自然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他提出的改革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等观点,都成为学术界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兴亡问题的热点与争论的热门话题。
  其次,1991年底苏联剧变后,人们研究的重点自然放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亡了,要着力探索亡的深层原因。但在某个时期某些人更多看到的是,勃列日涅夫是兴盛的标志,这主要指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下半期苏联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到70年代初,苏联战略核武器达到与美国持平的水平,苏联已成为一个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与美国争霸,真是不可一世。从经济实力来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所以,在有些人看来,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年代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大的鼎盛时期”。既然是“最强大的鼎盛时期”,那么在研究苏联衰亡问题时就容易忽略这个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个因素,在苏联剧变后,当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国际地位大大下降的时候,有着大国情结与强烈民族主义情感的俄罗斯人,对在苏联历史上建立强国地位起过重要作用的领袖总有着怀念之情,这就是为什么勃列日涅夫在当今俄罗斯人中间保持较好声誉的原因。据2006年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一半人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历史上是个正面的角色。但是,在学术界,特别是在历史学家看来,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最后走向垮台的罪魁祸首。面对这种巨大的反差,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对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这一时期稳定背后的真相,为稳定付出了什么代价,这种稳定是怎样一步一步转向停滞,最后成为走近衰亡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对以上这些问题的研究并总结其教训,不仅对正在努力重新崛起与实现现代化的俄罗斯来说具有现实意义,对正在深化改革的中国来说也是值得十分关注的。
  本书除前言外,有以下五个部分内容:一、勃列日涅夫上台的背景;二、调整与探索改革;三、经济改革停滞不前;四、政治体制全面倒退;五、值得思考的几个重要问题。该书特别强调,由于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期间不仅不进行改革反而出现倒退,一味强调稳定,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经济的全面停滞。我们要特别警惕这种以政治体制改革停滞乃至倒退来换取社会短暂的与积聚大量矛盾与问题的稳定,因为这最后为苏联衰亡创造了条件。这个惨痛的教训值得总结与吸取。 (本文为该书前言,略有修改)
其他文献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法国国营铁路公司近期将招兵买马,准备雇用成百上千的有“冲突谈判”技能的人员,充当列车上的“礼貌警卫”。这些“礼貌警卫”将对乘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好言相劝”,或当场罚款,以示惩戒。  法国国铁营运商发言人表示,越来越多的投诉集中在有人在车上吸烟、把脚放在座椅上、手机通话声音吵人,播放音乐、爆粗口,以及热恋中情侣“太过亲热”。这位发言人也表示,除了这些来自旅客的投诉外,列车乘务
期刊
“英国人民作决定的时候到了,我们解决英国和欧洲问题的时候到了!”  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以这样高调的语言宣布要与欧盟重谈英国“留欧”的条件,承诺如果他所在的保守党在2015年大选中胜出,将积极争取重订英国与欧盟的协议,减少欧盟对英国的约束,谈判完成后将在2017年至2018年间让英国民众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新协议。  对此,除了英国之外的整个欧盟都有一丝冷眼旁观的味道,主流媒体特别是德法两个欧盟
期刊
台湾《联合报》去年12月31日刊发社论文章《从拖泥带水的一年反思“台湾病”》。文章称,2012年,台湾地区以马英九得票过半赢得连任揭开序幕,但却随即以其民意支持度骤降至18%以下苦苦撑完一年,可以说是一章险恶的启示。这条直线下坠的抛物线,与其说是马英九个人魅力的消褪,不如说是台湾“自满年代”的终结。  今日之台湾,为何患上了难以根治的“台湾病”?  平均主义思潮与左倾化现象  台湾实行的是资本主义
期刊
2009年以来,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大地上愈演愈烈,演变成席卷欧元区多个国家的欧债危机。危机的升级、蔓延不仅使债务问题国家经济遭受了重创,也使整个欧元区处于动荡之中,并且令欧元、欧元区的前景受到严重的质疑。新的一年到来了,欧元区会有新气象吗?  欧债危机与欧元区的非对称性  欧债危机的成因十分复杂,但从根本上说,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在于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政策困境。  现实
期刊
19~20世纪现代阿拉伯国家相继建立后,就进入了威权时代,不管它们在政体上是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值得注意的是,与君主制阿拉伯国家相比,埃及、叙利亚、突尼斯、利比亚、也门等共和制阿拉伯国家的威权主义政权显得更为脆弱。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上世纪60~70年代,阿拉伯共和制国家发生的成功政变就高达14次,而沙特阿拉伯、阿曼、约旦、科威特等君主制国家则长期没有发生重大的政治变动。“阿拉伯之春”更突出说明那
期刊
一样的政党,一样的首相,一样的中日关系落入低谷。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众议院选举结果宣布,自民党获得294个席位,在野三年之后重新夺回政权。卷土重来的不仅是自民党,还有党首安倍晋三。他将继吉田茂之后成为日本战后第二位两度执政的首相。一样的政党,一样的首相,一样的中日关系落入低谷,第二次安倍内阁下的日本政治和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  自民党的“非胜之胜”  实际上,自民党的胜利并没有表面上
期刊
随着美国大选落下帷幕,从2011年第14期开始的“明眼看美国大选”截至2012年第24期已圆满完成使命。从2013年首期起,刁大明先生点拨读者“明眼看美国”。  ——编者  听到“共和党”,你首先反应出的形容词是什么?2012年12月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华尔街日报》公布的例行民调给出了一个令人堪忧的答案:恶劣、软弱、失信、无组织……这些都是65%的受访者脱口而出的。大选虽已落幕一月有余,但华
期刊
2012年11月6日,普京解除谢尔久科夫的国防部长职务,任命原紧急情况部部长、莫斯科州州长绍伊古为新任国防部长。普京治下的威权政体被认为是低度政治参与的典型体制,其特点是普京的“自己人”长期占据俄罗斯决策层以及强力部门的职位,政治精英流动性差。因此,作为普京心腹的谢尔久科夫一遭解职便迅速引起俄国内外的热议。  谢尔久科夫案的“版本”  谢尔久科夫下台表面上是由于一个小概率事件引起的。俄罗斯检察院专
期刊
两年多前,2010年3月号的《福布斯》杂志曾刊登一篇《中国:超级大国完成时》的文章,根据当时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有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而认为美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的人数比例只有27%。但《大西洋月刊》记者法洛斯认为,中国还称不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因为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连自来水都用不上,并且中国大陆还没出现过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品牌。  如今,法洛斯的“
期刊
近期,法国人出镜率颇高。先是法国经济被批评为“定时炸弹”,再是“戴高乐”号核航母高调出没叙利亚附近海域,现在著名杂志《观点》(Le Point)又在中国“名气大增”。《观点》刊登的一篇题为《在法华人的狡猾成功》的文章,不但激起在法华人首次反种族歧视的诉讼行动,还把自己推上了中国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面对经济危机背景下法国人对中国人的“羡慕嫉妒恨”值得各方深思。  法式“幽默”幽默了谁  这篇饱受质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