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来人往的大街,孩子们看到是“大腿密如森林”的景象;成人眼中普普通通的木桌,它平淡无奇的木头纹路却向孩子们展现了神奇的“线条大迷宫”。当成年人与孩子一起看世界时,特有的年龄生理、年龄思维会带来不同的视角。现实中的亲子关系常常有完全不同的状态:当父母能够真诚地蹲下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世界时,我们能收获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而当父母试图帮助儿童脱离童年思维,快速走入概念化、秩序化的成年思维时,冰冷僵硬的亲子关系随之而来。
看见小、中、大三只螃蟹,孩子一定会说“这是蟹宝宝、蟹妈妈、蟹爸爸一家人。”孩子是充满想象力的小精灵。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孩子具有泛灵思想,他们把万事万物都看成与自己一样有情感、有呼吸的生命存在。”泛灵心理帮助孩子运用拟人化的想象力重建世界关系秩序,然后通过游戏,将关系模式内化为智慧。
1.亲子关系新建构
孩子是想象世界的“原住民”,他们会无师自通地应用泛灵思维。
下了几天的雨,小区道路两边到处都是水洼和泥浆。添添的口袋里装着小汽车,走着走着,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因为有沾着泥巴的大树根被连根拔起躺在泥坑旁边。添添请求说“妈妈,我的小汽车能在泥地里开一下吗?”有儿童视角的家长会说“好啊,你可以。”孩子可能因玩耍而弄脏衣服,然而他的心却勇敢地穿越了山沟、黑森林,月球环形山……
泛灵思维帮助孩子插上了想象翅膀,进入“超能量”的可能世界,父母要尽可能从空间、材料层面支持孩子创造出梦想空间,这是为孩子独立成长所做的最好准备。父母要成为孩子游戏中的一分子,从内而外进入了孩子的思维结构系统中。
2.亲子关系的误区
当孩子的想象王国与成年人的现实世界相遇时,亲子之间就开始硝烟弥漫了。
主权孩子的想象王国
添添说“妈妈,我的小汽车能在这个泥坑里开一下吗?”可是妈妈说“天哪这个泥坑太脏了,里面有多少细菌病毒你知道吗?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
这位妈妈属于直接拒绝型,让孩子的愿望直接受挫。其实,家长可以用协商的语气对孩子的游戏提出自己的建议。孩子的游戏,特别是冒险游戏,是他们深度探索的开始,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给予支持。
忽视孩子的想象王国
家里的客厅乱得不能再乱,大大小小的车子,各种交通标志,还有积木搭的房子摆满了客厅,走路都有点困难。打扫卫生的时候,稍微移开几辆车子,小翼都会大叫起来“不能动,你正在破坏我的城市”一天晚上,趁小翼睡着之后,妈妈把所有的车子、积木、交通标志清理得干干净净,顺便把地板好好地擦了一遍,终于干净多了,妈妈松了一口气。但是第二天早上,小翼发现他的城市被毁灭了,崩溃地哭了半天,不理妈妈了。
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一个家庭空间就是沙发、桌子等家具组成的实用空间;然而在孩子的想象心理中,这些家具还有“一百种变化”的功能,可以是“卫星发射基地”,可以是“冰雪女王之城”。一个家庭既是成年人眼中的家具空间,也是孩子想象中的“再造之国”。不妨为孩子开放家庭部分空间,协商空间使用权,任由他们创造,这是给予孩子的自由意志权,也是避免亲子冲突的好办法。
精神备胎轮
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的精神建构具有主动性,精神建构具有不可逆性,奠定了其一生的精神基础。”成年人应该为孩子的“精神胚胎”创造一个“子宫”一样的环境,让其自由地、自在地、静静地发展。与孩子对话时,父母的成年人思维要慢下来,和孩子的成长速度相匹配,走进孩子的体验世界。
1.亲子关系新建构
“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这句话说明了童年心理是人一生的精神之根。
周志文教授有一个心智上慢半拍的女儿球儿,球儿记性不太好,理解词义能力也弱,小学的时候曾把“保健室”理解为“宝剑室”而闹出笑话,学业成绩挂科极多。五年级时,钢琴老师发现球儿有一个小小优点,如果把曲子练熟了,演奏起来有点大将风度。听到老师这样一个小小认可,周爸爸、周妈妈小心呵护,一路鼓励。最后,球儿成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音乐博士。
孩子“精神胚胎”的形成有自己的速度,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在这8年的漫长时段中,周爸爸以“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耐心,正视球儿能力发展的秩序与速度,在孩子的慢速度里发现球儿眼中的风景。有“儿童视角”的父母,能帮助孩子成为“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自信者。
2.亲子关系误区
蒙台梭利认为,成年心理是从孩子的心理中脱胎而来的,所以是孩子在童年时代养育了自己的成年时代,即“孩子是成人之父”。而日常人们的做法误区是“成人是孩子心理塑造之父”,有责任去塑造孩子的心理。
鱼婆心理
疫情期间,班级群有各类学习活动打卡,互相比较之下,许多家长不淡定了。例如面对绘画作品,妈妈可能会很“艺术”地对孩子建议“我很喜欢你的画,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他画了条纹的裤子,还画了一顶可爱的帽子……”言下之意,妈妈认为孩子画的小人太简单,要向别的孩子学习,画得更复杂些。
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鱼婆和小金鱼”的关系,鱼婆希望小金鱼不断实现她更好的梦想,“鱼婆型”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表现出一个又一个智力奇迹。家长“好心地”为孩子开拓资源,暗示孩子不停地向上攀登,让孩子以优异的成长表现作为养育回馈,这种索求式的爱是一种苛责,会破坏孩子自在饱满的心理感受,让孩子处于永不达标的焦虑感中,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只吃最后一个饼
孩子是一个天生的项目经理,捏一只恐龙,他会絮絮叨叨地说三角龙的本事、腕龙的爱好、梁龙的身高,简直就是一个恐龙大谱系。有儿童视角的家长会陪伴孩子,享受和孩子之间你来我往的问答,其乐融融,成了孩子的同伴、知己。而有一类父母是项目经理的“上司”,对孩子的行动过程不闻不问,只关注孩子作品的最后结果。
仅仅关注孩子作品结果狀态的父母,即是“只吃最后一个饼”的功利父母。孩子的发展是过程性的,过程即是作品,有儿童视角的父母珍视孩子的行为过程,他们回到无关目的的问答、观看、叙事状态中,陪伴孩子成长,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看见小、中、大三只螃蟹,孩子一定会说“这是蟹宝宝、蟹妈妈、蟹爸爸一家人。”孩子是充满想象力的小精灵。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孩子具有泛灵思想,他们把万事万物都看成与自己一样有情感、有呼吸的生命存在。”泛灵心理帮助孩子运用拟人化的想象力重建世界关系秩序,然后通过游戏,将关系模式内化为智慧。
1.亲子关系新建构
孩子是想象世界的“原住民”,他们会无师自通地应用泛灵思维。
下了几天的雨,小区道路两边到处都是水洼和泥浆。添添的口袋里装着小汽车,走着走着,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因为有沾着泥巴的大树根被连根拔起躺在泥坑旁边。添添请求说“妈妈,我的小汽车能在泥地里开一下吗?”有儿童视角的家长会说“好啊,你可以。”孩子可能因玩耍而弄脏衣服,然而他的心却勇敢地穿越了山沟、黑森林,月球环形山……
泛灵思维帮助孩子插上了想象翅膀,进入“超能量”的可能世界,父母要尽可能从空间、材料层面支持孩子创造出梦想空间,这是为孩子独立成长所做的最好准备。父母要成为孩子游戏中的一分子,从内而外进入了孩子的思维结构系统中。
2.亲子关系的误区
当孩子的想象王国与成年人的现实世界相遇时,亲子之间就开始硝烟弥漫了。
主权孩子的想象王国
添添说“妈妈,我的小汽车能在这个泥坑里开一下吗?”可是妈妈说“天哪这个泥坑太脏了,里面有多少细菌病毒你知道吗?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
这位妈妈属于直接拒绝型,让孩子的愿望直接受挫。其实,家长可以用协商的语气对孩子的游戏提出自己的建议。孩子的游戏,特别是冒险游戏,是他们深度探索的开始,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给予支持。
忽视孩子的想象王国
家里的客厅乱得不能再乱,大大小小的车子,各种交通标志,还有积木搭的房子摆满了客厅,走路都有点困难。打扫卫生的时候,稍微移开几辆车子,小翼都会大叫起来“不能动,你正在破坏我的城市”一天晚上,趁小翼睡着之后,妈妈把所有的车子、积木、交通标志清理得干干净净,顺便把地板好好地擦了一遍,终于干净多了,妈妈松了一口气。但是第二天早上,小翼发现他的城市被毁灭了,崩溃地哭了半天,不理妈妈了。
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一个家庭空间就是沙发、桌子等家具组成的实用空间;然而在孩子的想象心理中,这些家具还有“一百种变化”的功能,可以是“卫星发射基地”,可以是“冰雪女王之城”。一个家庭既是成年人眼中的家具空间,也是孩子想象中的“再造之国”。不妨为孩子开放家庭部分空间,协商空间使用权,任由他们创造,这是给予孩子的自由意志权,也是避免亲子冲突的好办法。
精神备胎轮
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的精神建构具有主动性,精神建构具有不可逆性,奠定了其一生的精神基础。”成年人应该为孩子的“精神胚胎”创造一个“子宫”一样的环境,让其自由地、自在地、静静地发展。与孩子对话时,父母的成年人思维要慢下来,和孩子的成长速度相匹配,走进孩子的体验世界。
1.亲子关系新建构
“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这句话说明了童年心理是人一生的精神之根。
周志文教授有一个心智上慢半拍的女儿球儿,球儿记性不太好,理解词义能力也弱,小学的时候曾把“保健室”理解为“宝剑室”而闹出笑话,学业成绩挂科极多。五年级时,钢琴老师发现球儿有一个小小优点,如果把曲子练熟了,演奏起来有点大将风度。听到老师这样一个小小认可,周爸爸、周妈妈小心呵护,一路鼓励。最后,球儿成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音乐博士。
孩子“精神胚胎”的形成有自己的速度,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在这8年的漫长时段中,周爸爸以“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耐心,正视球儿能力发展的秩序与速度,在孩子的慢速度里发现球儿眼中的风景。有“儿童视角”的父母,能帮助孩子成为“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自信者。
2.亲子关系误区
蒙台梭利认为,成年心理是从孩子的心理中脱胎而来的,所以是孩子在童年时代养育了自己的成年时代,即“孩子是成人之父”。而日常人们的做法误区是“成人是孩子心理塑造之父”,有责任去塑造孩子的心理。
鱼婆心理
疫情期间,班级群有各类学习活动打卡,互相比较之下,许多家长不淡定了。例如面对绘画作品,妈妈可能会很“艺术”地对孩子建议“我很喜欢你的画,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他画了条纹的裤子,还画了一顶可爱的帽子……”言下之意,妈妈认为孩子画的小人太简单,要向别的孩子学习,画得更复杂些。
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鱼婆和小金鱼”的关系,鱼婆希望小金鱼不断实现她更好的梦想,“鱼婆型”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表现出一个又一个智力奇迹。家长“好心地”为孩子开拓资源,暗示孩子不停地向上攀登,让孩子以优异的成长表现作为养育回馈,这种索求式的爱是一种苛责,会破坏孩子自在饱满的心理感受,让孩子处于永不达标的焦虑感中,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只吃最后一个饼
孩子是一个天生的项目经理,捏一只恐龙,他会絮絮叨叨地说三角龙的本事、腕龙的爱好、梁龙的身高,简直就是一个恐龙大谱系。有儿童视角的家长会陪伴孩子,享受和孩子之间你来我往的问答,其乐融融,成了孩子的同伴、知己。而有一类父母是项目经理的“上司”,对孩子的行动过程不闻不问,只关注孩子作品的最后结果。
仅仅关注孩子作品结果狀态的父母,即是“只吃最后一个饼”的功利父母。孩子的发展是过程性的,过程即是作品,有儿童视角的父母珍视孩子的行为过程,他们回到无关目的的问答、观看、叙事状态中,陪伴孩子成长,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