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医疗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指导思想下,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分析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医疗改革提供物质与技术重要保障。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46-01
2011年是医疗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公立医院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历经30多年的发展,其规模、能力与水平方面得到极大发展。从当前医疗改革制度下,我国现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在医疗改革中的弊端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快探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步伐。
一、目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不健全
对于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公立医院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费”、“财政专项支出”、“事业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月未按比例计提“专用基金——一般修购费”,此种核算方法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也无法为预估固定资产的残值提供参考。此外,医院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账面上反映的只是初始成本,使得医院资产负债表有水分,不能正确反映医院真实的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也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不健全,使得会计报表上没有真实反应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二)缺乏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体系
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只有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处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框架下的公立医院普遍存在权责发生制执行不到位、待摊费用使用不充分、权益性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划分不准确等问题。现行的医疗成本控制主要受主观因素影响,从收入的再分配到各科室综合成本的确定均缺乏控制化、规范化体系。许多医院尚未真正建立成本控制体系,没有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管理,进而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成本核算粗放化要求等后果。
(三)忽视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上年度财务数据增减比例来编制预算报告与核算今年的财政拨款的各个项目,这种核算方法直接导致预算科目没有明细化,医院的所有收支环节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与医院战略目标相背离。进而导致预算管理方法不科学,缺乏必要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缺乏对医院财会管理的导向作用。
(四)偏重效益缺乏经济管理风险意识
现行医院经济活动的运行方式主要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益,依然出现“重医疗业务管理、轻财务管理”现象。由于医院各项财政资金供应基本由国家承担,使得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没有系统的掌握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缺乏进行风险测试与制定风险预警机制的能力。
二、新医疗改革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核算体系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减值准备,设置“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让资产负债更加清晰。修购基金是根据医院收入或结余来进行计提的,本身就与固定资产的价值脱节了,故应该取消“修购基金”科目,增设作为固定资产备抵账户的“累计折舊”科目,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计提折旧,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过程中的损耗等原因必然会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有助于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状况,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
(二)采用权责发生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
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体制,并明确公立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在处理好医院内部利益分配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疗成本与医学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医疗服务质量与成本的关系的前提下,运用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和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使得现有的资源能够降低消耗、有效支出、合理利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医疗成本管理。
(三)建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
财务预算是医院对有计划的经济活动实施财务监督的依据,以“量入为出”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将医院所有收支行为纳入预算管理,正确的预测各项收入、支出。按专项费用(有关的医疗设备的购置、基础设施费用等)、常规费用(比如办公费、差旅费、药物、卫生材料费、水费、电费等)两个层次分别对医疗市场动态行情进行充分的了解与预测。预防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现象并调整不合理的支出结构,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完整性,增强医疗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新医疗改革政策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医院从药品收入中取得差价收入带来的现金流大大减弱,加大了医院经营风险,在新医疗改革政策下,医院应充分应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做好医疗行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财务风险预测与分析,强化和重视财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总之,新医疗改革给公立医院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改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以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医院财务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医院的公益性。
作者单位:西京医院院务部
参考文献:
[1]耿利英.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
[2]鲍学曾,施洋.医院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吴灿奎.新形式下如何适应医疗制度改革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4]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46-01
2011年是医疗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公立医院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历经30多年的发展,其规模、能力与水平方面得到极大发展。从当前医疗改革制度下,我国现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在医疗改革中的弊端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快探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步伐。
一、目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不健全
对于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公立医院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费”、“财政专项支出”、“事业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月未按比例计提“专用基金——一般修购费”,此种核算方法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也无法为预估固定资产的残值提供参考。此外,医院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账面上反映的只是初始成本,使得医院资产负债表有水分,不能正确反映医院真实的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也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不健全,使得会计报表上没有真实反应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二)缺乏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体系
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只有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处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框架下的公立医院普遍存在权责发生制执行不到位、待摊费用使用不充分、权益性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划分不准确等问题。现行的医疗成本控制主要受主观因素影响,从收入的再分配到各科室综合成本的确定均缺乏控制化、规范化体系。许多医院尚未真正建立成本控制体系,没有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管理,进而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成本核算粗放化要求等后果。
(三)忽视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上年度财务数据增减比例来编制预算报告与核算今年的财政拨款的各个项目,这种核算方法直接导致预算科目没有明细化,医院的所有收支环节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与医院战略目标相背离。进而导致预算管理方法不科学,缺乏必要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缺乏对医院财会管理的导向作用。
(四)偏重效益缺乏经济管理风险意识
现行医院经济活动的运行方式主要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益,依然出现“重医疗业务管理、轻财务管理”现象。由于医院各项财政资金供应基本由国家承担,使得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没有系统的掌握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缺乏进行风险测试与制定风险预警机制的能力。
二、新医疗改革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核算体系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减值准备,设置“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让资产负债更加清晰。修购基金是根据医院收入或结余来进行计提的,本身就与固定资产的价值脱节了,故应该取消“修购基金”科目,增设作为固定资产备抵账户的“累计折舊”科目,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计提折旧,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过程中的损耗等原因必然会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有助于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状况,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
(二)采用权责发生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
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体制,并明确公立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在处理好医院内部利益分配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疗成本与医学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医疗服务质量与成本的关系的前提下,运用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和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使得现有的资源能够降低消耗、有效支出、合理利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医疗成本管理。
(三)建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
财务预算是医院对有计划的经济活动实施财务监督的依据,以“量入为出”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将医院所有收支行为纳入预算管理,正确的预测各项收入、支出。按专项费用(有关的医疗设备的购置、基础设施费用等)、常规费用(比如办公费、差旅费、药物、卫生材料费、水费、电费等)两个层次分别对医疗市场动态行情进行充分的了解与预测。预防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现象并调整不合理的支出结构,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完整性,增强医疗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新医疗改革政策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医院从药品收入中取得差价收入带来的现金流大大减弱,加大了医院经营风险,在新医疗改革政策下,医院应充分应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做好医疗行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财务风险预测与分析,强化和重视财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总之,新医疗改革给公立医院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改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以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医院财务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医院的公益性。
作者单位:西京医院院务部
参考文献:
[1]耿利英.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
[2]鲍学曾,施洋.医院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吴灿奎.新形式下如何适应医疗制度改革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4]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