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菜籽啦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北门有一片油菜地。油菜结籽后,孩子们每周都有新发现:菜籽荚越来越胖了;菜籽荚里藏着绿色的圆溜溜的种子;绿色的菜籽荚在慢慢变化,变成了黄色、咖啡色……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油菜籽的认知比较欠缺,但对身边油菜籽的生长很感兴趣。顺应孩子的需要,追随孩子的兴趣,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次次活动,开展了一次次探究。
  序曲
  一天,萌萌神秘地告诉涵涵:“油菜籽可以收割了。”这成了全班孩子热议的话题。我问孩子们:“油菜籽真的到了收割的时候了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孩子们说:“菜籽荚都变黄了呀!”“我昨天和爷爷去看了,爷爷说可以收了!”我又问道:“到底行不行呢?幼儿园里谁可以告诉我们这个答案?”孩子们说:“我们可以去问一下保安叔叔,他知道的比我们多。”“问一下食堂的阿姨吧,她们每天都能看到这片油菜。”……孩子们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寻找他们认为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的人,最终得到了统一的答案,油菜籽真的可以收割了。孩子们欢呼雀跃,决定吃完点心就去收割。
  故事一:收割
  孩子们来到油菜地。霖霖找到一根茎比较细的植株,用力拽、拉,终于把油菜茎拉了下来。其余孩子见状,纷纷模仿霖霖的动作拽、拉,但油菜秆拨不出来。还有的孩子合作拽拉,但成功者寥寥无几。我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分享经验。有的孩子说要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拉,有的孩子说要拉上面细细的容易断的枝条。我请孩子们用多种方法试一试,他们发现上面比下面好拉一些,但成功率也不是很高。这时,我提醒孩子们:“能不能找工具帮忙?”“可以用剪刀呀!”棋棋恍然大悟。其他孩子受到启发,纷纷去活动室取来了剪刀。他们有的剪根部,有的剪秆,有的剪枝条……不少孩子获得了成功。喆喆发现油菜根部比较粗,要剪下来特别困难。他说:“我发现上面,细细的好剪!”在喆喆的提醒下,原本尝试剪油菜中下部的幼儿都改为剪上面细细的枝条了。
  经过一番劳作,原本挂满油菜荚的植株很快变得光秃秃了。“这些光秃秃的油菜秆有什么用?”我问孩子们。孩子们说:“可以用来做柴火,不过要先拔出来。”“可以怎么拔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说:“可以几个人合作拔一棵,人多力气就大了。”“可以拉住下部用力摇,我刚才就是用这个方法拔起来的。”于是,大家又投入到拔菜秆的劳动中,有的一人拔一棵,有的两三个人合作拔一棵,拉住菜秆底部,扭一扭、摇一摇、转一转……泥土松了,菜秆就拔出来了。
  (析: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从油菜开花、结荚开始,孩子们便对油菜籽表现出了探索的热情。因此,我引导孩子感知油菜籽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鼓励孩子尝试采用多种收割的方法,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分享经验、自我调整,体验主动探究的乐趣。)
  故事二:油菜籽蹦出来了
  采下来的油菜籽枝条堆放在地上,米米发现有一些菜籽荚开裂了,黑黑小小的菜籽从菜籽荚中蹦了出来。对此,孩子们很好奇。我一边示意孩子们在草坪上休息,一边引导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平时爱看书的蘅蘅说:“是不是和凤仙花一样呢?我在书上看到过,说凤仙花成熟之后,果实会裂开,把种子弹出来。”对于蘅蘅的想法,有的孩子赞同,有的孩子怀疑。我提议孩子们回家找找相关的资料,第二天再来分享交流。同时,我给家长发了消息,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种子传播的相关知识。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不少有关的资料。我们由此生成了“种子的传播”的活动,通过分享资料、观看视频、阅读绘本等形式,孩子们了解了种子传播的不同方式,知道许多豆类植物都是果实成熟之后弹裂传播的。
  與此同时,孩子们继续着探索油菜籽的活动。
  1.踩菜籽(5月24日)
  成熟的菜籽会自己裂开蹦出来,但怎么把那些没有完全成熟的菜籽弄出来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借来了一块窗帘布,把采下来的油菜籽枝条转移到了窗帘布上。保育员老师站到窗帘布上在油菜籽枝条中踩起来,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脚踩菜籽荚,能让菜籽们乖乖地跑出来呀!”孩子们也纷纷站到窗帘布上踩起来。
  踩菜籽的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秘密:那些在黄色菜籽荚中的种子只要轻轻一踩就自己蹦出来了,而那些在绿色菜籽荚中的种子却怎么踩也不出来。我问孩子:“那些不出来的油菜籽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跑出来?”有几个孩子蹲下来一颗一颗剥了起来,他们发现自己蹦出来的菜籽是黑黑的,而剥出来的菜籽有点绿绿的。“可能是这些菜籽还没有完全成熟吧!”涵涵推测道,“以前我们去油菜地里观察时,看到绿色菜籽荚里面的种子就是绿色的呀!”“那这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菜籽怎么办呢?”我问。因为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我们回到活动室,通过百度搜索了一下,了解到收下来的菜籽荚需要在太阳下晾晒。
  2.晒菜籽(5月28日)
  由于天气一直不好,堆放在窗帘布上的油菜籽枝条就静静地躺在了储藏间。过了几天,天终于放晴了。我和孩子们把装有菜籽枝条的窗帘布拿到阳台上晒,我顺便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么多天过去了,油菜籽有没有什么变化?”霖霖说:“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些油菜籽变得干干的了!”我问霖霖:“为什么油菜籽会变干?”霖霖大声说:“水分蒸发了呗!我爸爸说湿湿的东西过一段时间水分都要蒸发掉的。”辰辰说:“那些有点绿的菜籽荚变黄了。”涵涵问:“为什么黑黑的菜籽都跑到下面去了,那些空了的菜籽荚却在上面?”萌萌说:“肯定是因为菜籽太小了,所以漏下去了!”……
  回到活动室,我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分享、讨论观察中的发现和想法。对油菜籽变干的问题,孩子们的意见比较统一,基本上都认为是水分蒸发造成的。而对菜籽和菜籽荚分层的现象,孩子们争论比较激烈,有的说是因为菜籽太小了,菜籽荚大,所以菜籽漏下去了;有人则不认同这种说法。我鼓励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再研究研究。第二天早上,霖霖爸爸来到班级解释了这个现象:“菜籽和菜籽荚相比,菜籽比重要重,所以菜籽在下边,菜籽荚留在上面。”   (析: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超出他们经验、能力范围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支持。班里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没有农作的经验。因此,我在保育员老师示范踩菜籽时引导孩子观察油菜籽的变化,利用家长资源以及集体活动时的分享,引导孩子关注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菜籽、菜籽荚的分层现象,和孩子一同解惑,并推动探索活动的深入。)
  故事三:筛菜籽
  经过几天暴晒,油菜籽都从菜籽荚中蹦出来了。孩子们看着菜籽上面那层厚厚的菜籽荚,提出了新的疑问:怎么把这些空的菜籽荚去掉呢?
  1.第一次筛菜籽(6月6日)
  熙熙与几个女孩子一点一点地拣着菜籽荚,她叹了口气说:“这么多壳,要拣到什么时候呀?我们请其他小朋友来帮忙吧!”我边和孩子们拣菜籽荚边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快一点将菜籽和菜籽荚分离呢?”霖霖说:“老师,我有工具呢。”只见霖霖快速跑到自己的小柜子前取来了干净的玩沙工具。霖霖把混着菜籽荚的菜籽用勺子舀入黄色的筛漏中,轻轻抖动,菜籽就倾泻而下,而那些菜籽荚则留在了筛漏里面。大家对霖霖的这个工具赞叹不已。于是,我启发孩子们:“想一想,我们活动室里有没有跟这个类似的东西,也能把菜籽筛漏出来呢?”大家纷纷去寻找,找到的都是有洞眼的篮筐。我问孩子们:“是不是有洞眼的篮筐都能筛菜籽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尝试,发现了问题:有的篮筐洞眼太大了,菜籽和菜籽荚一起漏下去了,根本起不到分离的作用;而有的篮筐洞眼又太小,连菜籽都漏不下去……孩子们不断寻找着既能把菜籽漏下去,又能把菜籽荚留在上面的篮筐。经过一下午的劳动,孩子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油菜籽变得越来越干净了。
  为了进一步梳理筛菜籽的经验,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分享。我们集中讨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篮筐有用?孩子们说:“活动室里用来当废纸篓的绿色筐可以把菜籽漏下去。”“白色的篮筐能漏下菜籽,但是一些小的菜籽荚也漏下去了。”“橙色的篮筐比较好用,轻轻筛一下,菜籽就漏下去了,我再用手搅动一下,又有菜籽漏下去了,最后留下的都是菜籽荚。”……
  第二个问题是:油菜籽变得很干净了吗?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孩子们说:“不是很干净,还有一些小小的碎壳。”“漏下来的菜籽里面还混有一些小小的碎菜籽荚。”“我试了白色、橙色、绿色篮筐,都没有办法把那些小小的菜籽壳去掉。”……
  于是,我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分离菜籽与细碎的菜籽荚,并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有的小组准备用塑料瓶装水,把混有细碎菜籽荚的菜籽倒入水中,让菜籽荚和菜籽分离;有的小组准备继续寻找洞眼合适的篮筐;有的小组准备用餐巾纸戳洞的方法来试一试。听了孩子们的想法,我鼓励他们收集需要的材料、工具试一试。
  2.第二次筛菜籽(6月8日)
  这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组里讨论到的所需要的工具,有篮筐、塑料瓶、牙签等。由于带来的工具不多,我让孩子们再想一想幼儿园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我们需要的工具,他们想到了玩沙池边的筛子。但是因为该筛子洞眼太大,完全起不了过滤作用。霖霖带来的曾立下汗马功劳的玩沙工具因为菜籽和细小的荚都会漏下去,现在也没有用了。餐巾纸戳洞也行不通。思思那组用塑料瓶装水,然后把混有细碎菜籽荚的菜籽倒进瓶中,他们发现大部分菜籽都沉在瓶底,少许菜籽浮在水面上,碎菜籽荚也漂在水面上。当他们准备把更多的菜籽装入水瓶时,他们的做法遭到了其他孩子的反对:“不行,这样菜籽就湿了。我们好不容易晒干的。”只有哲哲带来的蓝色篮筐有作用:抖动蓝色篮筐,灰尘会漏出来,菜籽会聚集在篮筐的底部,而那些大一点的碎荚、杂质则会浮在上面,只要用手轻轻把这些碎荚、杂质捋去,就能得到干净的菜籽了。
  交流会上,当我请孩子们说说需要怎样的工具时,他们纷纷表示像哲哲带来的、洞眼比菜籽还小的篮筐是最合适的。
  3.第三次筛菜籽(6月12日)
  孩子们根据第二次筛菜籽的经验又带来了一些工具,大部分篮筐的洞眼较小,但有几只篮筐的洞眼还是比菜籽大。在筛菜籽时,晞晞拿着一个不锈钢筐站了起来,她翻动着筐子,惊喜地发现:”老师,有风的时候,灰尘被吹走了!”这真是一个有价值的发现。于是,我把其他孩子召集过来,一起看晞晞站着筛菜籽。晞晞抖动筐子,菜籽和细小的灰尘颗粒都漏了下去,而风一吹,细小的灰尘杂质都被风吹跑了,漏到匾子里的油菜籽变干净了。
  孩子们很好奇,看了看哲哲手中被大家公认为合适的篮筐,又看了看晞晞手中的筐子。我引导孩子们看一看、比一比哲哲的篮筐和晞晞手中不锈钢筐的洞眼,喆喆突然明白了:“原来洞眼大的筐子也可以筛干净菜籽的呀!”熙熙补充道:“用洞眼大的筐筛菜籽,必须有风才行!”我惊喜于孩子们的发现,便说:“你们发现了筛菜籽需要合适的工具和条件,大洞眼筐和小洞眼筐都能筛干净菜籽,不过使用大洞眼筐时需要一个重要条件——风。”
  接下来,许多孩子都尝试用大洞眼的筐筛菜籽。只要风一来,孩子们就拼命抖动手中的筐;风停了,他们就停下来歇一会儿。但是那天风力很小,孩子们要等好久才能等到一阵风。“没有风怎么办呢?我们能不能制造风?”我问正等风来的孩子们。辰辰想了想,对棋棋说:“我今天带了扇子,我来帮你扇一扇吧!”
  棋棋抖动着篮筐,另外好几个人用“人工风扇”使劲地扇着,可他们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落在匾里的菜籽依然有杂质。我示意孩子们停下来,引导他们讨论。我问:“为什么灰尘没有被风吹掉,反而落到匾子里了?几个人要怎么样扇才不会让灰尘落在匾子里,让风吹跑?”“大家应该朝一个方向扇。”辰辰说。“是这样吗?那你们试试看。”我提议道。于是,辰辰跑到棋棋左边,并招呼婷婷:“你站在我对面,我们一起用力扇。”婷婷按照辰辰的指示用力地扇着,但是灰尘却掉到了匾子里面。辰辰对婷婷说:“不对不对,你站到我边上来试试。”婷婷移动了几步,两人一起用力扇扇子,可是灰尘依然落到了匾子里面。这时,只见辰辰皱着眉头,想了想说:“婷婷站在我对面和前面的时候,我们扇出的风像在打架。”我问:“那想一想怎么不让扇出的风‘打架’,朝着同一个方向。”辰辰又招呼婷婷:“你再过来一些。”婷婷不断地靠近辰辰。当婷婷和辰辰两个人站在同一个方向时,扇出的风终于吹走了筛漏出来的灰尘杂质。
  找到方法后,扇扇子的孩子们朝一个方向扇,还喊起了口号:“预备……扇!”而棋棋则把篮筐抖动得更欢了……
  (析:孩子们筛了三次菜籽,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鼓励、启发、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孩子们一起分析筐子洞眼大小与菜籽分离的关系,探究去除杂质和风力风向的关系,并引导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一起找到了影响筛干净菜籽的各种因素,解决了实际问题,帮助孩子们建构起了相关的认知经验。)
  尾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孩子们终于得到了满满两大筐干净的菜籽。在分享会上,我让孩子们谈谈想用这些油菜籽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想知道油菜籽是怎么变出菜油的,有的孩子说想知道这些菜籽有几斤,有的孩子说想把它们当作种子种出更多的油菜来……孩子们的想法很多,看来对于菜籽的探究還将继续下去。
  从收割到得到干净的菜籽,孩子们经历了20多天的探索。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启发、支持下,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丰富了经验,提高了能力,得到了成长。
其他文献
五名印度孩子的“自拍照”获得了国际摄影大赛金奖。与一般的自拍照不同,这群孩子目光所对的并不是镜头,而是一只拖鞋。照片中,为首的这个孩子面带微笑高高举起一只拖鞋,后面站着的四个孩子都朝着“镜头”露出开心的笑容。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面对这张照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看到这张照片立马就可以判断孩子们是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期刊
“幼儿园”这个概念诞生的时候,其隐喻是花园、乐园。成为花园,意味着幼儿园是开放着各色花朵、生机盎然的地方;成为乐园,意味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游戏天堂、冒险胜地。但是,当下我国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大多缺乏邀请幼儿持续观察、激发幼儿深度学习、刺激幼儿协作探索的意味,花草树木也成了纯粹的景观摆设。譬如,种植园或小菜地只是幼儿偶尔观察的对象,绿篱笆只是为了绿化达标和阻止幼儿进入“危险地带”。在这种景观取向的环境
期刊
《家庭影院技术》杂志社与美国CEDIA消费电子设计与安装协会将于5月7-8日联合举办“CEDIA认证工程师系列培训,2014初级培训班——音视频设计基础和定制安装项目管理课程”.rn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幼儿需要怎样的环境?环境与幼儿经验获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建
期刊
我园自2015年起实行全园混龄教育,将三个年龄段的幼儿按1:1:1的人数比例编班,实施游戏化课程,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别化学习需要,倡导主动学习,将幼儿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我们在组织全园混龄户外运动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因地制宜改造户外环境  我园户外场地面积为5400平方米,生均面积达16平方米以上。整个户外场地呈环形分布在教学楼周围,有草地、泥地、沙地、木屑
期刊
我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园所占地面积大,园内植物资源丰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收获时节果实累累。春天,孩子们采摘草莓,观察龙爪槐抽新枝、发新芽,观赏美丽的桃花、樱花、郁金香等;夏天,孩子们采摘和品尝枇杷、桑葚、树莓、樱桃;秋天,孩子们闻桂花、赏菊花、摘橘子、挖山芋、捡松果、收集银杏叶;冬天,孩子们欣赏腊梅、水仙……每个季节都会给孩子们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的内心总是充满着期待。  这些植物分布在
期刊
对犬和兔的冠状动脉分别形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性狭窄和药物性痉挛1小时,观察冠状动脉狭窄后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形态学改变,探讨其形态学诊断标准。结果表明:光镜下急性早期缺血
缘起rn春游归来,大班孩子坐在大巴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忽然,贝贝指着路边的花坛兴奋地说:“看,有喷泉!”孩子们的目光都随着他转向窗外.朵朵说:“这不是喷泉,是自动给花浇水
期刊
户外运动区设置的合理性、适宜性以及开放性,对于幼儿的运动兴趣以及多种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实中不乏以成人的视角来创设户外运动区环境、组织各种活动的现象,导致幼儿的需要得不到尊重,个体差异被忽视。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户外运动区环境的创设及其价值成为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幼儿如何参与户外运动区环境创设?户外运动区环境因什么而改
期刊
认知冲突,是指幼儿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中,认知冲突能够引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促使幼儿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然而,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不能敏感地捕捉或有效利用幼儿产生的认知冲突,有些教师甚至因希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存在“害怕或回避认知冲突”的心理。那么,如何发挥幼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