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牛根生,看上去总是一副高迈的道德课讲师形象,似乎他只属于国家, 属于人民
常态下,一个人做事情,如果先后遇到人际关系纠纷、制度纠纷和道德纠纷,这个人差不多就要成为失败的标本了。我们熟悉的牛根生,可能正在成为这样的实验室标本。
眼下,毒奶粉事件中的蒙牛已是风雨飘摇。牛根生在最近的一次内部讲话里,痛斥婴幼儿奶粉所出现的问题,算是对自己的消费者作了一个忏悔的姿态,不料几日后,蒙牛铺天盖地的液态奶也出了问题。我们能想象这个时候的牛根生再也找不到言说的理由了,他惟一的办法是闭嘴,躲在一个谁也找不到他的地方,任由漫天的咒骂扑面而来,任由他的牛奶市场一泻千里。即使是非常重要的蒙牛业绩说明会,牛根生也没有出场。毒奶风暴直接刮到资本市场,停牌一周的蒙牛,9月23日复牌,开盘暴跌61%。昔日信心满怀的牛根生真的到了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事实上,艰难生活始终与牛根生为伴。记得当年,牛根生从伊利副总的职位上被扫地出门,多年的摸爬滚打化为乌有,我想他是遇到了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人际纠纷危机。那个时候,牛根生可以指责郑俊怀的背信弃义,指责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的种种弊端,当然可以选择自己从头开始,从人际关系的纠纷中站起来。从这个角度看,蒙牛在短短几年之内便咸鱼翻身,暴得大名大利,几乎就是牛根生一个人发愤图强的故事。
后来的事实证明,牛根生的很多企业理念,都来自于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当他越过这一点,他必然会遇到更加重要的企业制度命题。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牛根生捐出个人全部股份的消息,真的是会心地笑了一下,多年的意识形态教育终于在牛根生的身上开花结果,豪气冲天的老牛用他的财富、权利和企业的组织结构放出一场醒目的焰火。
那真是一场极有意思的企业非制度事件,有意思得就像一次精心策划的行为艺术。只是在这惊世的行为中,老牛似乎是把企业的制度当成了道具。可是放眼所有现代企业制度,似乎捐赠企业股权的绝无仅有,捐赠企业利润者居多。这么说来,中国的牛根生算是开辟了一种新现象:道德意义明显大过了企业的制度意义。
是的,那个时候的牛根生非常固执地越过现代企业制度,越过企业的自然人产权制度,豪迈地抵达了他的道德理想国。而且在此背后,也不乏另外一些维护个人利益的技术安排。
牛根生的悲剧正在于此。我们看到,当牛根生把自己的产权意义稀释之后,他必须借助于道德宣讲。人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牛根生,看上去总是一副高迈的道德课讲师形象,似乎他只属于国家, 属于人民,转眼之间,他成了国家的牛奶形象代言人,成了日日夜夜眷念人民身体健康的天使。
这显然是牛根生有意为之的人生归宿,他希望自己是一种美好道德的化身,他认为他的力量来源于此。可是现在,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一个那么迷恋道德,口口声声以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使命的企业家,怎么会在他的产品里添加一种对人体只有害处的工业原料。可以这么说,河北的三鹿出事之后,人们并没有完全绝望,毕竟三鹿的公共形象和道德形象相对弱势,只有當牛根生和他的蒙牛也卷进三聚氰胺之后,人们才完全陷入绝望的悲伤之中。
由于多年的道德宣讲,消费者几乎把牛根生当成了道德的完人,以为牛根生会有所担当。但是人们看到,牛根生没有这么做。即使三鹿丑闻暴发,牛根生还是坐怀不乱;即使国家质检总局查出了蒙牛的婴幼儿奶粉同样有问题,他也只是蜻蜓点水地说要在蒙牛查清事故责任人并严惩;即使蒙牛的液态奶被曝有毒,牛根生的选择也只是回避和藏匿,他始终没有站出来道歉和忏悔;即使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辞职了,牛根生还在稳坐江山。一夜之间,他成了蒙牛股价崩溃的三聚氰胺,他的行为加速推动了蒙牛被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双重遗弃的进程。
是的, 随着牛根生道德形象的瓦解,蒙牛暴跌就在市场参与者的预料之中。所谓资本无情,摩根士丹利、瑞信、高盛、中金等投行无一例外地将蒙牛撇进“沽售”或是“跑输大市”之列,摩根大通甚至将该股目标价直接从18港元大幅降至3.8港元。
关于牛根生,其实我已经无话可说。我们可以说牛根生没有败给人际关系,没有败给制度设计,但他这次却败给了他一向引以为傲的道德建设。当我对他的观察越过人性、越过制度,最终不得不指向道德的时候,我的内心所有的思考,只剩下连绵的唏嘘。一个口口声声呼喊道德的人,他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我想起耶和华带着人们走出埃及的时候说过的话,“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这至高的教训历历在目,可是我们却听不见;我还想起上一次耶稣来临的时候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义人,所有人都有罪,可是我们不相信这样的教训,太多的人当自己是完人,太多的人把自己渐渐打造成了美好道德的化身。口口声声教训别人, 惟独忘记了教训自己。
当我们忽略了最高的敬畏,人的道德课就是一个幌子;一个不懂得怕的人,注定也不会懂得爱。人人必有一死,死后必有审判。当我们有一天去到神的身边,我们如何言说今天的毒奶粉事件,如何面对那些嗷嗷待哺的婴儿,他们张开的小嘴,期待的是营养,我们却给他毒品。
这是怎样的一堂道德课,我相信牛根生此生最大的遗憾,就在这里。
常态下,一个人做事情,如果先后遇到人际关系纠纷、制度纠纷和道德纠纷,这个人差不多就要成为失败的标本了。我们熟悉的牛根生,可能正在成为这样的实验室标本。
眼下,毒奶粉事件中的蒙牛已是风雨飘摇。牛根生在最近的一次内部讲话里,痛斥婴幼儿奶粉所出现的问题,算是对自己的消费者作了一个忏悔的姿态,不料几日后,蒙牛铺天盖地的液态奶也出了问题。我们能想象这个时候的牛根生再也找不到言说的理由了,他惟一的办法是闭嘴,躲在一个谁也找不到他的地方,任由漫天的咒骂扑面而来,任由他的牛奶市场一泻千里。即使是非常重要的蒙牛业绩说明会,牛根生也没有出场。毒奶风暴直接刮到资本市场,停牌一周的蒙牛,9月23日复牌,开盘暴跌61%。昔日信心满怀的牛根生真的到了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事实上,艰难生活始终与牛根生为伴。记得当年,牛根生从伊利副总的职位上被扫地出门,多年的摸爬滚打化为乌有,我想他是遇到了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人际纠纷危机。那个时候,牛根生可以指责郑俊怀的背信弃义,指责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的种种弊端,当然可以选择自己从头开始,从人际关系的纠纷中站起来。从这个角度看,蒙牛在短短几年之内便咸鱼翻身,暴得大名大利,几乎就是牛根生一个人发愤图强的故事。
后来的事实证明,牛根生的很多企业理念,都来自于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当他越过这一点,他必然会遇到更加重要的企业制度命题。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牛根生捐出个人全部股份的消息,真的是会心地笑了一下,多年的意识形态教育终于在牛根生的身上开花结果,豪气冲天的老牛用他的财富、权利和企业的组织结构放出一场醒目的焰火。
那真是一场极有意思的企业非制度事件,有意思得就像一次精心策划的行为艺术。只是在这惊世的行为中,老牛似乎是把企业的制度当成了道具。可是放眼所有现代企业制度,似乎捐赠企业股权的绝无仅有,捐赠企业利润者居多。这么说来,中国的牛根生算是开辟了一种新现象:道德意义明显大过了企业的制度意义。
是的,那个时候的牛根生非常固执地越过现代企业制度,越过企业的自然人产权制度,豪迈地抵达了他的道德理想国。而且在此背后,也不乏另外一些维护个人利益的技术安排。
牛根生的悲剧正在于此。我们看到,当牛根生把自己的产权意义稀释之后,他必须借助于道德宣讲。人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牛根生,看上去总是一副高迈的道德课讲师形象,似乎他只属于国家, 属于人民,转眼之间,他成了国家的牛奶形象代言人,成了日日夜夜眷念人民身体健康的天使。
这显然是牛根生有意为之的人生归宿,他希望自己是一种美好道德的化身,他认为他的力量来源于此。可是现在,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一个那么迷恋道德,口口声声以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使命的企业家,怎么会在他的产品里添加一种对人体只有害处的工业原料。可以这么说,河北的三鹿出事之后,人们并没有完全绝望,毕竟三鹿的公共形象和道德形象相对弱势,只有當牛根生和他的蒙牛也卷进三聚氰胺之后,人们才完全陷入绝望的悲伤之中。
由于多年的道德宣讲,消费者几乎把牛根生当成了道德的完人,以为牛根生会有所担当。但是人们看到,牛根生没有这么做。即使三鹿丑闻暴发,牛根生还是坐怀不乱;即使国家质检总局查出了蒙牛的婴幼儿奶粉同样有问题,他也只是蜻蜓点水地说要在蒙牛查清事故责任人并严惩;即使蒙牛的液态奶被曝有毒,牛根生的选择也只是回避和藏匿,他始终没有站出来道歉和忏悔;即使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辞职了,牛根生还在稳坐江山。一夜之间,他成了蒙牛股价崩溃的三聚氰胺,他的行为加速推动了蒙牛被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双重遗弃的进程。
是的, 随着牛根生道德形象的瓦解,蒙牛暴跌就在市场参与者的预料之中。所谓资本无情,摩根士丹利、瑞信、高盛、中金等投行无一例外地将蒙牛撇进“沽售”或是“跑输大市”之列,摩根大通甚至将该股目标价直接从18港元大幅降至3.8港元。
关于牛根生,其实我已经无话可说。我们可以说牛根生没有败给人际关系,没有败给制度设计,但他这次却败给了他一向引以为傲的道德建设。当我对他的观察越过人性、越过制度,最终不得不指向道德的时候,我的内心所有的思考,只剩下连绵的唏嘘。一个口口声声呼喊道德的人,他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我想起耶和华带着人们走出埃及的时候说过的话,“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这至高的教训历历在目,可是我们却听不见;我还想起上一次耶稣来临的时候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义人,所有人都有罪,可是我们不相信这样的教训,太多的人当自己是完人,太多的人把自己渐渐打造成了美好道德的化身。口口声声教训别人, 惟独忘记了教训自己。
当我们忽略了最高的敬畏,人的道德课就是一个幌子;一个不懂得怕的人,注定也不会懂得爱。人人必有一死,死后必有审判。当我们有一天去到神的身边,我们如何言说今天的毒奶粉事件,如何面对那些嗷嗷待哺的婴儿,他们张开的小嘴,期待的是营养,我们却给他毒品。
这是怎样的一堂道德课,我相信牛根生此生最大的遗憾,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