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归乡情结初探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b15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的归乡情结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情怀。本文试图通过对艺术歌曲《思乡》歌词内涵、旋律特征、和声织体的分析来阐述“归乡情结”在黄自艺术歌曲中的体现,从而为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黄自的音乐作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黄自 艺术歌曲 归乡情结 《思乡》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奠基人,在作曲、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和音乐社会活动各方面都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其音乐创作领域涵盖丰富的题材,包括管弦乐作品、弦乐四重奏、赋格曲、创意曲、大型声乐套曲、艺术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黄自率先将欧美音乐体裁形式和作曲技法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方面,黄自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了我国近代音乐事业的发展。
  一、黄自艺术歌曲创作概况
  现今普遍对艺术歌曲的定义是集音乐、诗歌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歌曲形式。在黄自的所有音乐作品中,各种类型的歌曲数量居多,而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所占比重较少,只有10首,同时对后世作曲家的歌曲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些都是后世学者研究黄自音乐的密切关注点。
  黄自的10首艺术歌曲分别为:《思乡》(韦瀚章词,1932年),《春思曲》(韦瀚章词,1932年),《玫瑰三愿》(龙七词,1932年),《花非花》([唐]白居易词,1933年),《雨后西湖》(韦瀚章词,1933年),《下江陵》([唐]李白词,1933年),《点绛唇·赋登楼》([宋]王灼词,1934年),《燕语》(韦瀚章词,1935年),《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词,1935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词,1935年)。这10首艺术歌曲的歌词来源于我国唐宋诗人的经典诗词或韦翰章、龙七(龙榆生)的诗作,风格精致哀婉,和声语汇清晰规整,体现了古典文学和西欧作曲技法的高度融合。韦瀚章是我国近代提出“歌词”这一名称的第一人,他主张当时所写的词应采用旧诗词的长处和造句格律方式,同时在内容上又要具备现代的思想、题材和语汇,因此便产生了区别于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的“歌词”。
  二、黄自艺术歌曲中归乡情结的体现
  “归乡”一词,在狭义上即为对自己故乡的眷恋和向往,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精神家园和心灵栖息地的构建。“家”是人生活的中心载体,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层面,人终其一生都在循着“家”的踪迹前行,“归乡”是回家,更是灵魂的回归。
  按照创作时间顺序,将黄自艺术歌曲歌词中的归乡元素做一梳理。《思乡》分为两段,第一部分引用《西厢记》的名句“一声声道:‘不如归去!’”和末尾“我愿与他同去”形成呼应与对照,都是思乡情感的直接写照。《春思曲》中“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思郎心切,只恨自己不能化作啼鸣“不如归去”的杜鹃,催促丈夫即刻启程归乡。《玫瑰三愿》虽不是直接表现了归乡情愫,但其精神内涵可延伸为追寻安宁的心灵栖息之地,渴求内心的慰藉,这亦是终极的归乡情结影射。白居易经典词作《花非花》以“春梦”和“朝云”比喻往事的不可回首,一切有如梦幻泡影,想抓住却是无形的怅惘,一“来”一“去”皆在“无觅处”的瞬间,是想要有所寄托和对往事、故人的留恋,也是精神内在归乡情结的体现。《燕语》借燕子的口吻表达了对家的永恒依恋,“我但愿共春同住;我但愿主人无故,我便从头筑起新巢,哪怕辛辛苦苦”,只要主人无恙无故,便不惧怕千辛万苦,心灵依托的精神家园便是归乡情结的主旨。
  三、艺术歌曲《思乡》的归乡情结分析
  《思乡》结构为A+B二段曲式,降E大调,意境唯美动人,诗词、曲调与和声织体一气呵成,是许多歌唱家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一)歌词的归乡元素体现
  1932年清明过后,离开家乡珠海七年,久居上海的韦瀚章在暮春景色的映衬下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加浓烈,写下诗句:“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更那堪墙外鹃啼,一声声道:‘不如归去!’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我愿与他同去!”
  歌词形式与宋词结构相似,并引经据典,以《西厢记》中的“一声声道:‘不如归去!’”道出从古至今游子的归乡情结,是画龙点睛之妙笔。上片写出时间地点和人物环境,当诗人面对春色想起家乡的亲人,只能在院中独自倚靠栏杆无语相对,却怎想又有墙外的杜鹃,这叫声像及了“不如归去”。“问落花随渺渺烟波”一句的“问”与《点绛唇·赋登楼》中“问春无语”的“问”如出一辙,而“烟波”也同时是《点绛唇·赋登楼》中“山无数,烟波无数”的写照,可见韦瀚章对宋词的喜爱与推敲。“是否向南流”,正是朝着诗人韦瀚章家乡的方向,歌词下片层层推进,直至“愿与他同去”的归乡情愫感叹。
  (二)旋律对归乡情结的描绘
  《思乡》全曲是柔和婉约的旋律特征,为自然流畅的行板速度,其中的弱起节奏形式、变化音运用以及半音级进是旋律进行中的显著特点,也为思乡之情引起的归乡情结做了很好的诠释。
  1.弱起节奏形式
  A段每一乐句都在四四拍的第三拍后半拍上进入,只有“一声声道”的对应旋律是三连音的节奏,并从强节奏位置上展开,其后“不如归去”也从弱拍开始,并且几乎每一乐节均为带休止的节奏。这样的节奏节拍形式是作曲家内心忧愁情绪的表达,也与之后舒展流动的旋律形成对比。三小节间奏之后,B段的旋律也以第三拍后半拍开始,“满怀别绪”是第二拍上的弱起。直到全曲旋律最高音的“问”字,才没有了弱起,是强拍上情绪饱满的爆发,随即又是下行的旋律伴随渐弱的力度表情,似流水渐行渐远,亦似对故乡的想念幻为若隐若现的内心寄托。
  2.变化音与半音级进
  旋律从升F音開始,第一个音便是调式主音上方增二度,是优柔迂回旋律走向的基础。紧跟其后的还原E,与调式主音形成更紧密的小二度,在下一句“独自个”中完成变化音的不稳定性向调式主音的过渡,回到降E音,然后是更流畅清新的旋律展开。
  B段由主音上方大三度的全音和半音级进开始:G—A—降B—升C—D。“万种闲情”处还原A与主音形成增四度关系,刻画出离愁别绪的苦涩与艰辛,再到“满怀别绪”一句的增六度向调式导音的级进,层层递进,情绪在一阵阵推波助澜般的旋律行进下以四度小跳又到达主音上方大三度G。这一系列的级进前后,以完满的纯八度在G音上展开对思乡感怀的高度抒发,归乡情结由此达到顶点。
  (三)钢琴和声织体对归乡情结的诠释
  钢琴声部的和声行进以分解和弦为主,像春日流水,也像作曲家心中不断涌动的归乡思潮。一开始便用了导向大调Ⅲ级和弦的升Ⅱ级音,随后是导向大调Ⅱ级和弦的升Ⅰ级音,属于离调式模进的手法。间奏部分用大三度以八度重复的方式形象地模仿了杜鹃的啼鸣,一强一弱的对比充满生动的趣味,之后又是分解和弦,以渐慢渐弱的处理引出一连串的柱式和弦:以Ⅲ级上的三和弦变化为Ⅲ级上的七和弦,再到导七和弦、Ⅱ级七和弦,和声织体加厚加强,力度也随之渐强起来,营造出归乡心切的“万种闲情”和“满怀别绪”,最后停留在属和弦上形成Ⅱ级七和弦到属音三和弦的解决。在“问落花”处回到主和弦,又以流动的分解和弦平稳进行至曲终。
  艺术歌曲《思乡》中歌词、旋律与钢琴和声织体统一地体现出“归乡”这一主旨,具有浓厚的归乡情结,为近代艺术歌曲中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周培源.黄自遗作集·声乐作品分册[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金婷婷.世变中的艺术歌曲——论黄自音乐美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1):62-70.
  [3]刘再生.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J].中国音乐教育,2014(02):48-50.
  (作者简介:张娜,女,硕士研究生,天水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责任编辑 王玲)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现代声乐发展中,唱腔的变化与传统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戏曲对中国现代声乐的发展产生了具体影响,不但推动了中国现代声乐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现代声乐演唱的技巧和唱腔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深入分析传统戏曲声腔对中国现代声乐演唱的影响,对推动中国现代声乐演唱的发展和解决演唱技巧的发展方向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川剧为例,重点探讨传统戏曲声腔对中国现代声乐演唱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传统
期刊
春天故意让花开  在季节里虚晃一枪  就用一场东风  把所有的残花败絮装进行囊  雨,随之而来  云从天上过,水向地下流  闪电催促、雷声呼呵  杨柳都來不及梳妆打扮  便急匆匆地粉墨登场  季节变换,太过无情  似乎转眼间,春已老死  倩魂芳踪远逝  纵然追寻流水三千里  亦是天涯断肠、伤心孤旅  靠停在时间的浪尖  不堪回首昨天  多少往事,多少悲欢  都被演化成了生命中的一瞬间  作者简介:
期刊
乡野,在记忆里踟蹰  徘徊于泥水的稻香,依然恋著  父亲手掌的纹路  一只白天鹅替我记着  印在,泥地上的小小脚印  稻穗下的布谷鸟  仍对荷锄的父亲,记忆犹新  父亲嶙峋的骨骼  就似苞米地里的岩石,苍劲有力  真想取下一点星火  点燃父亲那触及苍穹的烟杆  和漫山坡,哗啦啦铺开的红高粱  宁愿……  ——让时光回到过往  用荒芜的农田  换回父亲健康的岁月  作者简介:华龙,笔名海哥兄弟、追梦
期刊
摘要:作家陈启文的《穿越共和盆地》从共和盆地历史说起,为我们讲述了这片土地从森林、草原到荒漠,又从荒漠开始治理,并初得成效的过程。在一路的经历中,作者用动人的笔触描绘了这场与大自然战斗背后闪耀的人性辉煌,本文将立足于这场与自然的斗争,探究《穿越共和盆地》中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人性 神性 美好 自然  一条历经生死坎坷的道路,一回惊心动魄的穿越,一场从人性到神性的祭祀。当陈启文一行人跨越历史长河
期刊
摘要:在对武威市古浪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着问题,引发笔者对今后西部贫困地区如何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提出西部贫困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以期对西部贫困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古浪县 思路  一、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面临
期刊
西行  向西,一路向西  岩石在飞舞,雅鲁藏布江在歌唱  牦牛躬身而起,秃鹫在天葬台上空盘旋  从卡若拉冰川经过,鹰嘴如梦幻般延伸  而在羊卓雍错,转湖的人一圈一圈走着  车窗外的田地里,有人在弯腰、低头  他们在捡除石块,翻耕土地,种下青稞  身上的藏袍、头顶的毡帽遍布在苍茫里  每一座山,淡定从容  每一朵花,艳得让人心疼  冰川、河流,还有村庄、牛羊  都在那雪域一角的独好和等待中  我跑着
期刊
摘要:周京新与刘庆和都是在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画家,他们都经过了市场和学术的双重认可。一南一北两个画家虽然是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但他们都立足于传统中国画,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中汲取营养,同时也加以现代性的发展与创新。既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审美意境,又融入了新的时代气息与个人志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写意人物 水墨 风格 周京新 刘庆和  一、早中期水墨语言风格对比  
期刊
摘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和《白鹿原》中的白灵、田小娥分别展现了叛逆的绝叫者,晨曦中的觉醒者和夕阳下的叛逆者三类不同的女性青春叛逆形象,代表了三种不同环境下的精神反抗、革命反抗、肉体反抗,展现了不同的女性突围道路。  关键词:莎菲 白灵 田小娥 叛逆形象  五四运动的影响对中国人来说是深远的,从当时的艺术作品中就能表现出这一点。五四运动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进行了革新,
期刊
摘要:宫泽贤治是日本知名童话作家,其作品多将神、人、鬼、植物、动物与自然熔为一炉,再加以独具特色的声音文字、色彩鲜活的笔法,使得他的许多作品其实都远远超出了儿童文学的规定范畴,因此,他的许多读者都是成年人。《银河铁道之夜》以童话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次通往银河的奇妙之旅,其中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百态,亲情友情。  关键词:儿童文学 宫泽贤治 童话 《银河铁道之夜》  一、引言  与安徒生童话不同,宫泽贤
期刊
摘要: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望海潮·东南形胜》,是词人赠予孙何的作品。这首词先总写,而后分写,层层铺叙,由宏观到微观、由内而外、由近及远,栩栩如生地为我们描绘了人间天堂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美景与欢乐,词中再现了杭州西湖的“三重美”,让人心弛神往,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关键词:柳永 “三重美” 情感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创新的词人,他也是两宋时期创作词调最多的词人,这首词是柳永在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