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chish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受到多方关注,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我国施行拓展训练等等体育课改革。在推行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大欠缺,本文将通过讨论体育拓展训练的特点与作用,列举可行的教学措施,为我国的体育教学提高提供借鉴。
  1 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受到多方关注以及国家重视,近年来也对中小学生体育课程的课时以及内容作了相关规定以及要求。基于此,全国各地对于体育课程以及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重视程度均有所增加,然而,再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例如强度不当、学生参与度、课程策略不相适应等等缺点。现需通过对拓展训练的简要探讨,提出拓展训练的相应教学策略,以期提供教学范本,共同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
  2 拓展训练基本特点
  2.1 拓展训练的实践性
  实践得真知,中学生的学习环境迫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形成被动式的理论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实践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而该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在实践过程中实践理论知识,也能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加工等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2 拓展训练学生主体性
  拓展训练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常常是老师说命令,学生执行命令的形式,学生仅仅机械的参与课堂,身心健康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拓展训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课堂中对学生的影响,只做引导命令而不做指示性命令,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后,也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总结等等。
  3 拓展训练作用
  对拓展训练进行简单定义可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训练中更加注重自我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配以相应的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方法来提高个人发展。拓展训练的特点中,已包括学生在课堂发展中有极强的参与感、实践性以及自我支配提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及抗压能力,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生活水平提高,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脆弱,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敏感脆弱、渴望不受管束的自由,同时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以及理解,复杂的心理活动使得学生在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问题时常常采取逃避方式。进行系统的拓展训练后,中学生能够有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心理素质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难题,避免出现习得性无助、逃避等等心理消极情绪。
  4 拓展训练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4.1 合理设置难易程度,注意趣味性
  自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实行以来,政策重点强调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体育素质的提高成为重点关注内容。基于以上背景,全国中小学生也开展了相应的体育改革,进行了“阳光运动”等等课程改革与活动,更是提高了对拓展训练的重视程度,为我国推行拓展训练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然而,在推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如难易程度把握不当、趣味程度缺失等等现象。例如,经统计,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未达世界平均水平,某些体育运动不能达到既定标准,所以,在进行拓展训练过程中,应当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易到难进行活动设置等等,以确保学生不会被畏难情绪困扰,逃避体育课程等等消极情绪以及消极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趣味性也应当被考虑进入拓展训练的课程设置,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理論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体育课来调节情绪,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此种心理,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采用传统的口令式教学方式,而是采取更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例如,在进行热身活动时,可以采用较为流行的音乐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向程度。
  4.2 合理实践体育器材
  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合理利用体育器材。经过对中小学生以及体育教师的采访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体育器材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学生仅仅是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之后以做操、团体游戏、自由活动为主,往往对于学校配备的体育器材没有较好的了解,例如传统的体育器材,篮球、足球、排球、垫子等。对于某些硬件设施条件较差的学校,体育教师也不能拘泥于器材的限制,可以利用好教学场地,对户外空间进行一定的规划,设置障碍、进行团体对抗赛等等。对于学生来说,体育器材的使用能够提高其课堂的参与度,并且对其以后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初中生其思维比较活跃,更乐于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对于集体游戏、对抗赛等等拓展训练感兴趣,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内容,向其展示拓展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在合理利用的过程中,需注意学生的使用安全以及使用规范。
  4.3 注重团队凝聚力以及专业程度
  在拓展训练课程推行以及时间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主题,而老师则是前期建设的主体,如果缺乏专业的老师以及先进的理念,那么,实行的拓展课程注定是分散的、不完整、不系统的,不能合理的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建设。因此,注重体育教师团队的建设必不可少。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程度,学习相关理念,共同研讨,制定适宜于本校学生发展的拓展训练内容与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在我国推行拓展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积极学习国内外成功案例,多方位、高层次的完成体育教学改革任务。
  (作者单位:灌云县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资本的集中和移动端的普及,以网络文学作品为中心的IP产业链纷纷兴起。文学、影视、游戏等产业逐渐走向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作者和平台之间就版权问题而生的矛盾也日渐尖锐,“五五断更节”事件将矛盾暴露在大众面前,引起公众的热切关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方法,深入了解在权衡不同阶层作者以及平台、用户三方之间利益时出现的矛盾,思考全版权运营模式应该如何创新。
当媒体核心内容匮乏,社会核心的热点信息同质化的背景下,各大媒体不知不觉中陷入“尬暖新闻”的报道漩涡中,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形成“尬暖成寒”的现象。文章从“尬暖新闻”具体表现着手,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剖析,归纳“尬暖新闻”呈现的特征,并且通过媒体人、受众、媒介平台等多个方面,从传播学视角,剖析其在当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特别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期间泛滥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规避“尬暖新闻”的对策,以期对日后面对类似事件时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我认为是见识和想象力。因为设计比实施更困难,信息化视野、理念和思维决定了信息化的未来。在“2020中国高校CIO论坛”上,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作了题为《现代大学治理与高校信息化》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分享了对于大学现代性和现代大学信息化的思考,并对清华大学信息化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由企业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重要组成部分,但对我国企业办刊模式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文章梳理并分析国有企业自主办刊和企业间合作办刊两种模式下的典型案例,得出两种办刊模式的特点及对企业办刊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期为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期刊提供借鉴。通过数据分析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对两种案例期刊的办刊背景、学术质量情况、经费来源、人员组成、经营情况等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企业自主办刊主要依托行业特色、主办单位的科研背景并通过集群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等方式提升期刊的内容质量及影响力,而企业间合作
7月26日,主题为“智能时代智创未来”的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发展论坛在山东烟台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刘会强出席论坛并致辞,山东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纪洪波,山东省科技馆馆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夏庆刚,山东省烟台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海涛出席论坛。近万名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收看。
在互联网用户内容消费进入常态化的时代,长视频平台用户对平台增值服务模式的合理设计、付费项目的提前告知、形式的多样化呈现以及剧作内容的质量勘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几大长视频平台提供的“超前点播”增值付费模式在剧集分流、用户留存、版权保护中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得出,长视频平台在寻求平台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优质内容来激发行业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以用户为本位,保证平台的独一性以谋求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助推了短视频这一传播媒介获得了无数拥趸。基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短视频狂欢呈现出更加彻底的全民参与性、狂欢固定场所的象征性被消解以及符号式的情感释放等景象。但面对这一热潮,应当理性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受众审美能力下降,对于狂欢效果的盲目追求致使泛娱乐化现象抬头,过度宣泄导致社会负面影响。立足于上述问题,应当回归短视频的狂欢本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平台层面,要加强内部审核,做好引导工作;监管层面,要完善相应法律制度,扫除“灰色地带”;用户层面,要厘清现实与网络的差别,回归理性之思。
智能时代已经来临,电视公益广告应积极适应智能化浪潮,在策划选题上擅用智能技术,提高洞察受众能力;在创意制作上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人机协同创作;在广告投放上全面布局传播渠道,打造智能跨屏熔屏公益广告;效果监测上完善智能监测系统,形成良性传播闭环,从广告运作全流程上提高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话语历史法涉及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对话语事件的历时变化进行追踪。本研究采用话语历史法中的指称策略、述谓策略、辩论策略和视角化策略,分析《人民日报》关于运用中医抗击新冠疫情的相关报道,探讨主流媒体对于中医的建构。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利用积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动机。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养成热爱体育运动和终身体育的思想。首先重视和利用学生的运动需求,其次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再次开展适当的良性竞争,积极组织团结合作的学习环境,最后及时反馈,重视过程性评价和肯定评价和满足学生的运动愿望了解学生的运动动机。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前言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