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生如湘江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中国大江大河之中,湘江如一个倔强而不合群的少年,别人自管自西向东,他偏从南至北。出广西全州,自兴安入界首,流经凤凰、绍水、庙头等奔流入湘,过衡阳冲长沙,然后急急忙忙地汇向八百里洞庭。别人都是九曲回环,时不时地冲出一个大沙洲,他偏不,一路向北,只留一个橘子洲。
  因水興城,因城生人。喝湘江水多了,湖南人也带了湘江的脾气。死拧死拧,你说他蛮,他蛮给你看;你说他霸,他霸给你看。你累得骂不动了,他自顾自的拧,自顾自的蛮。曾国藩被石达开打得三次投河,最终给清王朝续了一命的仍是他。一百年后,另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湖南人说:“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1944年2月,消停了数年之久的日军突然像疯了一样,突破黄河一路南下,两个月内从黄河北岸打到了长江边南岸,会师武汉,随后集结重兵进攻湖南,37天攻占湖南38座城市,两天拿下长沙,那个创造了“天炉战法”神话的战神薛岳,面对炉膛都被打穿的长沙城,饮恨西遁。
  谁也没想到,日军拼了“帝国兴废”老命的全力一击,会被阻挡在湘江边一个叫衡阳的小城。方先觉带着编制不全的第十军,面对六倍于己的日军,仅靠着衡阳城里一群“打不死的湖南人”,在弹尽粮绝城已破的情况下,硬生生地拼巷战,困守孤城47天。《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烽燧堡之战,活脱脱就是衡阳保卫战的翻版。
  十年后,就是在这片湘江侧畔的废墟之上,刘和平出生了。

人生处处无闲步


  人生处处无闲步,可没多少人能在无用处做有用功。
  刘和平正在创作他的首部电影剧本,名字叫《援军明日到达》,讲的正是衡阳那可歌可泣的47天。这是刘和平的夙愿,也是衡阳人的夙愿。这座承载着中国人气节的城市,除了纪念碑,确实还需要一场祭奠英灵的道场。刘和平说,我来做!
  以刘和平如今在中国编剧界中的地位,他本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功劳簿上,享声名,受利禄。他单纯只是闲不住,按他的话说,湖南人就是打不死停不下。
  如果还有一点别的,就是他还有话要说。他写《南箕北斗之歌》,是因为他觉得中国人实在太不懂南北朝;他写《援军保卫战》,是因为他觉得中国人的抗战,不该是如此平平。
  刘和平几乎只写历史剧。知乎上有人评价,虽然知道《大明王朝1566》说的不是史实,但几乎不可抑制地认定这些人物本就如此。这得益于刘和平从小拿《资治通鉴》当儿童漫画读的强悍启蒙。这当然有书香门第的因素,刘和平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老报人,家中藏书都是翁同稣给光绪讲课用的御批版《资治通鉴》。建国之后,父亲放弃了新闻从业,转行成为了一名戏剧编剧。他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戏曲演员,七岁学艺七岁红,所以就取了艺名“七岁红”。刘和平从小就是在剧院长大,听着长沙的唱腔学音律,看着剧院两边的字幕学认字,而台上的帝王将相又成了小刘和平的历史启蒙。
  也正因如此,后来拿捏起历史人物来,刘和平得心应手。
  刘和平天生是少爷的命,但从没有当少爷的福。他的姥姥家在衡阳城中是大户,打仗之前,城中一条街都是他们的。可惜的是,城破的那天,满城的残垣断壁,都找不出几块完整的。他从小有一种生于废墟的觉悟。他此后常常说,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小时候上山砍柴,柴已经砍下来了,再苦再难,柴总是要背回来的。
  在凤凰网《舍得智慧讲堂》播出的节目中,刘和平罕见地回忆了很多与父亲的往事。年幼时,刘和平曾跟随父亲被下放到衡阳农村。在农村的那段日子,刘和平见识了什么叫贫困。“那个被子硬得跟石头一样,睡一晚上都不会热。快天亮了,好不容易被子有点热了,就又要起床劳动”。在他的回忆里,家里的米缸从来都没有多余的米,冬天一干活,内衣就得湿漉漉地黏在身上一整天。后来因为机遇巧合,刘和平终于有机会第一次吃上了公家饭,长期饥寒的他,竟然足足吃了一斤五两的饭。
  从一个农民,到差点成为衡阳市文化局的局长,这条路刘和平走了二十多年。他说上天总是特别眷顾他,什么事都是一做就成。从农田到进入县里的曲艺团,刘和平就靠了一手吹笛子的绝活;从一名语文老师到市话剧团,他就靠一部几个晚上赶出来的舞台剧剧本;从剧团编剧两年内成为衡阳艺术研究所的所长,再到靠《甲申祭》成为国家一级编剧,乃至后来写出《雍正王朝》的剧本天下皆知,刘和平一帆风顺,如有神助。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帆风顺的背后,是在衡阳农村那段时间里,他一门心思地拜师学艺吹笛子,是凿壁借光看《古文观止》《资治通鉴》,是熬着油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也许根本不会有用的剧本。人生无闲步,但没有人能知道决定自己未来的关键一步会在哪。所谓的厚积薄发,就是你比别人走更多的路,试更多的错,吃更多的苦,做更多的无用功,然后多一点点未来的可能性。

白云飞去青山在


  在中国的编剧之中,刘和平实在不算是高产,甚至可以说是惜字如命。从《雍正王朝》以来,刘和平的作品屈指可数,《李卫当官》《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等。寥寥,但每一部都值得反复阅读、观看、揣摩,前一刻你还在为他的台词击节赞叹,下一秒你会忽然想通这台词背后的利益计算。看惯了被编剧牵着走的作品,让你笑就笑,让你哭就哭,这种仿佛抽丝剥茧的阅读体验,本质上是一种更高级的智力和情商的锻炼。
  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虔诚。或者准确地说,他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命运有一种虔诚。他不是以创始者的心态去塑造人物,而是置身其中,去“活”一遍笔下的人物。
  在拍摄《北平无战事》时,剧组的现场挂着两幅画像,一幅是周恩来,一幅是蒋经国。他以这样的方式,“穿越”到70年前的平津,将方孟敖、崔中石、徐铁英、马汉山一个一个排布到国共的棋盘上。他同样以这样的方式,向历史的严肃性俯首,向笔下人物的命运虔诚地俯首。   在采访中,刘和平说他在创作的时候,就会把每一个角色都演一遍,会从角色的角度思考每一句台词是否恰当、每一个动作是否符合、每一个表情是否到位。不是刘和平要他们怎样,而是他们告诉刘和平,自己会怎样。这明明就是“活”了一遍,哪里是演了一遍?
  刘和平特别擅长写群戏。他将舞台和戏曲中的大量元素,借鉴到了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中。群戏是剧本创作中最难写的类型之一,多个角色要在一个空间中遭遇,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剧情剧烈推进,期间每个人的心理、动作和台词都要根据情节快速变化。如何让观众准确感知,又能让演员自然地表达出各自人物的心理,极端考验编剧拿捏的分寸感、情商和人生阅历。刘和平精于此道。
  《大明王朝1566》开篇就是一场群戏,嘉靖和严嵩、徐阶会同六部堂官,在西苑一个狭窄的殿内,对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财政预算进行分配,整个剧就在这一场不见硝烟的对决中快速推进。每个人的角色和性格通过一场简单的群戏跃然纸上。高拱的急脾气,张居正的城府,严世蕃的借力打力,徐阶的隐忍和严嵩的老练,还有嘉靖覆雨翻云的手段和自负,全在简单的台词中爆发出来。这是刘和平最厉害的地方之一。从小对戏剧的耳濡目染和对人心的拿捏,让他对“大场面”情有独钟。
  刘和平有不可抑制的怜悯。他不仅怜悯笔下的生民,也怜悯笔下的帝王将相。他说众生皆苦,但老百姓最苦。“我虽然写的是帝王将相,但说的都是众生,苦的都是百姓”。他从小跟随父亲下乡,见识了为了吃饱穿暖,农民就得耗尽一生的苦。这些经历导致他看待世情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悲悯。他喜欢海瑞,他说海瑞就是我们不敢拿出来的良心,他用海瑞的视角,描述了就算在还算稳定的嘉靖年间,老百姓会如何被算计、被驱赶、被遗弃。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海瑞拯救不了自己的怜悯。他有很冷峻的历史观,用陈寅恪的话说,他同情之理解,他理解之同情,他们情有可原,但他们仍然助纣为虐。
  他不喜欢安排别人的命運,但他自己却是个信命的人。在创作《甲申祭》的时候,他正好在湖南,住在一个寺庙里。《甲申祭》是一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舞台剧。前一星期他只字未写,心里烦躁,根本静不下心。半夜他独身一人,走到寺庙后面抽烟,月亮升起来刚好照到前面的火化塔。这是元代遗留下来的,僧人圆寂后都会在此涅槃。火化塔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白云飞去青山在”,下联是“青山常在白云中”,横批是“会也么”。会也么是元代口语,表示“明白了吗”。当僧人圆寂的时候,佛祖问“你明白了吗?”
  刘和平当晚回去写到天亮,此后一星期写出了《甲申祭》。他说,那晚他得到了顿悟。
  如今年近70的刘和平,常常感叹自己的精力不济。他说,年轻的时候精力好,但是看不透。如今参透了,但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这也是一种无奈。但好的是,没人逼他写,也没人催他写,他困了就歇,起来就看看书,写几个字。为难了自己一辈子,现在他享受孤独。
  好似湘江奔到了洞庭湖。
  在采访中,刘和平反复说:我的作品是写给时间的。说这句话是要底气的,这样的作品既要能深刻地反映时代,也要历经时代而常看常新;既要满足这个时代的最高审美,也要经历时代变幻的不同苛责。刘和平说: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终结,但只要他的思想还在流传,他就永远活着。
  他舍去名利、舍去个人享受,为难自己,他所期望的,就是让自己的作品对得起观众,经得起时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代表他活着的这个时代。
  摘自微信公众号“南方人物周刊”
其他文献
道德与法治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是任何课程无法替代.在初中阶段,如何调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知
实验作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物理实践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高中物理相较于初中物理来说,不管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有着较大
中长跑作为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凭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等系列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本文围绕中长跑展开分析,提出了有效训练教学方法.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山西法院与共和国的成立成长、坎坷发展同步调、共命运,经历了风风雨雨的70年征程。从1949年至1978年,各级法院积极参与并有力支持了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和贯彻婚姻法等社会改革运动,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保障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安定人民生产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法院认真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大力推行公开审判、和谐司法,案件质
期刊
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进行的也如火如荼,成果也是层出不穷,其中以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例,这种传统学科与现代技术手段相融合的方法,弥补了传
印象“永利”赛城市rn沿着西村乡至永利村的乡间柏油路前行,直到一块刻着“永利”两个大红字的橘黄色的巨石映入眼帘——永利村到了.rn拐上通往永利村的水泥路,路面陡然变宽,
期刊
课程的新概念强调并倡导均衡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积极使用分层教学方法,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一堂出彩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效思品课,离不开适宜的教学素材的选取和使用和恰到好处的课堂问题预设以及各种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文尝试从“素材收集的原则以及素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初中教学的要求,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成为必然趋势.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而初中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学科
素质教育是应该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个学科当中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练就其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