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幼坚
中国香港著名设计师
小时候常和父亲去茶楼喝广东茶,于是自小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平时不喝咖啡也不太喝水,但每天都喝茶。因为平时工作较忙,会随身带一个茶杯,泡了茶直接喝;假日若难得有时间,我会多享受一点,尤其喜欢普洱茶加颗冰糖,配上古巴的Vintage雪茄,产生一种和谐的状态。如果旅行,喜欢去京都感受中国唐和宋影响下的传统文化,在庭园的环境中喝杯茶,吃一份简单的豆腐餐,生活的节奏放慢,心也静下。找个舒适的空间,让日常的思绪焦点转换,将身心沉淀放松,选一两件自己喜爱的茶具喝茶,感受生活美好的片刻。
阿良
六入品牌创始人
喝茶是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平时喝茶都在家里、工作室、朋友的展厅。其实对于喝茶的方式和环境我没有特别的要求,我认为喝茶不能太形式化,不能为了喝茶去喝茶。我可以在烧柴窑的时候煮茶,也可以在朋友的琴房喝茶。茶壶和盖碗是必不可少的,每种壶用法不同,泡的茶种也不同。于是我又开始自己打造喝茶的器具,把对自然、美学、生活的禅悟,融入到一壶一杯里,生活变得有趣了许多。
廖丹霞
生活美学践行者
记得20年前,无意中喝到龙井,感觉茶汤的滋味是当时自己最爱的清炖鸡汤的鲜美味,很是喜欢,后来才知道,那是栗香。直到十几年前在清华大学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才真正发现茶原来是自己骨子里与生俱来就爱的尤物。
我想喝茶有两种,一种是喝茶,一种是品茶。喝茶是一辈子的事,可以不讲究:在哪里喝、用什么喝、跟什么人喝、喝什么,都行;但品茶是有要求的:要认真地面对好茶。所谓认真,就是专注地面对当前的那款茶,去挑选合适的茶器、好的水,根据周遭环境安顿好茶席,还要有一起品茶的爱茶懂茶之人。所以我喜欢那些认认真真用心做出来的茶。
其实喝茶对于国人来讲,就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生生不息的生活里的一部分。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从小是喝可乐、糖水饮料长大的,于是市場上有了很多尝试,各类调制的花草茶、奶盖茶等,倒不是件坏事。但有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开始喜欢上喝纯粹的中国茶了,这就仿佛我们的文化基因,会如同血脉一样传承下去……
赵建耀
常州琢樸堂创始人
我喝茶17年,偏好喝自己认可的茶,主要是自制的高海拔茶品。喝茶,得从水源开始就无比用心地去选择,因为水的内质不光影响茶的口味,还同时影响身体的健康。
神农氏曾尝百草中毒,遇茶而解。虽然听起来神奇,但茶的确可解毒、治病,亦可品饮,修身、养性。
其实很多茶人的气色并不好,因为喝茶过多会让人的脾胃承受不了,所以喝茶尤其要讲究身体健康。我并不提倡大家喝茶过度。因为茶拥有能量,对的能量被身体吸收,会推动身体的良性运作。反之,若不对的能量进入你的身体,会加速衰老,提高得病的几率。所以喝茶,应该是合理饮用,让自己身心更健康。
但茶包罗万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同,对茶的选择也是有区别的,推荐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简单来说有几个方法:第一,选相对干净的茶;第二,选比较柔和的茶品;第三,选好品质的茶,能量更强;第四,别忽略茶的制作工艺,这很关键。每天下午3点到5点的时段,比较适合喝茶。总体来说,喝茶,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正确的理念。
杨洋
闲云茶事主理人
我从小就一直喝茶,但是不讲究,有趣的茶都要喝,没有明显的偏好。最近4年比较认真学习茶文化。2014年,在去西藏的路上,我带了一些普通的沱茶,席地而煮,看着雪山和流水喝茶的感觉很好。茶是唯一可以让我行走在自然天地间,并大量接触人文的事物。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在做茶之前,我从事了13年的传播行业,长期紧张的工作节奏,很需要缓一口气。人过三十,心情微近中年,我不想像过河的卒子拼命向前,于是静心喝茶,让生活慢一点。我会对茶器、茶叶有选择地搭配,对器物的研究比茶的时间更长,但不会刻意。
我经常泡茶给家人喝,有时候吃得油腻了,饭后给母亲泡点有机滇红。她并不懂茶,但是感觉很舒服。在我认识的人里面,茶是作为精神的解药、沟通情感的媒介,喝茶的时候是可以让人安顿心灵,神游八方的。
周建林
自媒体『茶业复兴』出品人
我喝了30多年茶,什么茶都喝,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开了一个公众号专门写茶,大约就是爱茶的一种体现。喝茶不能随便,即使是在马路边,也要喝出不一样的感觉来。现在身边的人喝茶越来越讲究,这是对自己以及对生活负责的态度。一个讲究的人,是个好人。
李乐骏
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
简单一算,自己都吃了一惊,80后的我进入茶界竟然已经12年了。作为一名年轻的茶人,我感恩这个时代,这是个中国人开始思考、开始转变生活方式的时代。茶因此有了如此大的作为空间。
我爱普洱茶,除了工作需求的情感因素,普洱茶独特的地域特点、产区风貌,造就了其千变万化的可能性。加上越陈越香的时间特质,普洱茶是超越时空的人类美好追求。我喜爱一切具有复杂性的饮料,普洱茶刚好符合。
我不仅自己爱茶,而且劝人饮茶,助人乐茶,引人悟茶。我一般是这么说服一位不喝茶的朋友喝茶的。其一,茶是当代人亚健康状态的恩物,喝茶的健康程度,百度一下,你就会被征服。其二,茶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美学。作为现代人,我们有条件在东西方之间,在古与今的交汇处去从容选择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生活里接纳茶,除了口感的美好和健康的身体,它会给我们太多。其三,在抑郁症频发的时代,茶道的智慧或许是最佳的良药。无论在当今的日本还是古老的中国,茶道一直是缓解焦虑、提升专注力、升华感知力的重要工具。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指责中国人:“对于后世的中国人,茶仅是一种可口的饮品,而绝非理想。国家的长期苦难使人们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他们变成了现代人,也就是说,苍老并且实际。他们丢失了崇高的信念,这些信念曾让诗人和先辈们永葆青春活力。他们变得折中,遵循世界的惯例。他们也变得玩世,不愿屈尊去征服或者崇拜自然。他们的茶叶中依旧有着花的芳香,但是唐朝的浪漫,宋朝的礼仪,于杯中,荡然无存。”
今日的中国,早已经不再困顿。茶文化已经勃发出繁荣创造的曙光。中国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茶的文化,不可以缺位。而一次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困难,绝不会成为我们失掉探索茶意义的原因。冈仓天心的话,不会在今日的中国一语成谶。
不要放弃那些原本最珍贵的精神。拥抱这份与生俱来的善意看待世界的能力,坚持这件从古至今的善意治愈世界的使命,是茶人的价值所在。
中国香港著名设计师
小时候常和父亲去茶楼喝广东茶,于是自小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平时不喝咖啡也不太喝水,但每天都喝茶。因为平时工作较忙,会随身带一个茶杯,泡了茶直接喝;假日若难得有时间,我会多享受一点,尤其喜欢普洱茶加颗冰糖,配上古巴的Vintage雪茄,产生一种和谐的状态。如果旅行,喜欢去京都感受中国唐和宋影响下的传统文化,在庭园的环境中喝杯茶,吃一份简单的豆腐餐,生活的节奏放慢,心也静下。找个舒适的空间,让日常的思绪焦点转换,将身心沉淀放松,选一两件自己喜爱的茶具喝茶,感受生活美好的片刻。
阿良
六入品牌创始人
喝茶是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平时喝茶都在家里、工作室、朋友的展厅。其实对于喝茶的方式和环境我没有特别的要求,我认为喝茶不能太形式化,不能为了喝茶去喝茶。我可以在烧柴窑的时候煮茶,也可以在朋友的琴房喝茶。茶壶和盖碗是必不可少的,每种壶用法不同,泡的茶种也不同。于是我又开始自己打造喝茶的器具,把对自然、美学、生活的禅悟,融入到一壶一杯里,生活变得有趣了许多。
廖丹霞
生活美学践行者
记得20年前,无意中喝到龙井,感觉茶汤的滋味是当时自己最爱的清炖鸡汤的鲜美味,很是喜欢,后来才知道,那是栗香。直到十几年前在清华大学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才真正发现茶原来是自己骨子里与生俱来就爱的尤物。
我想喝茶有两种,一种是喝茶,一种是品茶。喝茶是一辈子的事,可以不讲究:在哪里喝、用什么喝、跟什么人喝、喝什么,都行;但品茶是有要求的:要认真地面对好茶。所谓认真,就是专注地面对当前的那款茶,去挑选合适的茶器、好的水,根据周遭环境安顿好茶席,还要有一起品茶的爱茶懂茶之人。所以我喜欢那些认认真真用心做出来的茶。
其实喝茶对于国人来讲,就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生生不息的生活里的一部分。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从小是喝可乐、糖水饮料长大的,于是市場上有了很多尝试,各类调制的花草茶、奶盖茶等,倒不是件坏事。但有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开始喜欢上喝纯粹的中国茶了,这就仿佛我们的文化基因,会如同血脉一样传承下去……
赵建耀
常州琢樸堂创始人
我喝茶17年,偏好喝自己认可的茶,主要是自制的高海拔茶品。喝茶,得从水源开始就无比用心地去选择,因为水的内质不光影响茶的口味,还同时影响身体的健康。
神农氏曾尝百草中毒,遇茶而解。虽然听起来神奇,但茶的确可解毒、治病,亦可品饮,修身、养性。
其实很多茶人的气色并不好,因为喝茶过多会让人的脾胃承受不了,所以喝茶尤其要讲究身体健康。我并不提倡大家喝茶过度。因为茶拥有能量,对的能量被身体吸收,会推动身体的良性运作。反之,若不对的能量进入你的身体,会加速衰老,提高得病的几率。所以喝茶,应该是合理饮用,让自己身心更健康。
但茶包罗万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同,对茶的选择也是有区别的,推荐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简单来说有几个方法:第一,选相对干净的茶;第二,选比较柔和的茶品;第三,选好品质的茶,能量更强;第四,别忽略茶的制作工艺,这很关键。每天下午3点到5点的时段,比较适合喝茶。总体来说,喝茶,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正确的理念。
杨洋
闲云茶事主理人
我从小就一直喝茶,但是不讲究,有趣的茶都要喝,没有明显的偏好。最近4年比较认真学习茶文化。2014年,在去西藏的路上,我带了一些普通的沱茶,席地而煮,看着雪山和流水喝茶的感觉很好。茶是唯一可以让我行走在自然天地间,并大量接触人文的事物。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在做茶之前,我从事了13年的传播行业,长期紧张的工作节奏,很需要缓一口气。人过三十,心情微近中年,我不想像过河的卒子拼命向前,于是静心喝茶,让生活慢一点。我会对茶器、茶叶有选择地搭配,对器物的研究比茶的时间更长,但不会刻意。
我经常泡茶给家人喝,有时候吃得油腻了,饭后给母亲泡点有机滇红。她并不懂茶,但是感觉很舒服。在我认识的人里面,茶是作为精神的解药、沟通情感的媒介,喝茶的时候是可以让人安顿心灵,神游八方的。
周建林
自媒体『茶业复兴』出品人
我喝了30多年茶,什么茶都喝,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开了一个公众号专门写茶,大约就是爱茶的一种体现。喝茶不能随便,即使是在马路边,也要喝出不一样的感觉来。现在身边的人喝茶越来越讲究,这是对自己以及对生活负责的态度。一个讲究的人,是个好人。
李乐骏
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
简单一算,自己都吃了一惊,80后的我进入茶界竟然已经12年了。作为一名年轻的茶人,我感恩这个时代,这是个中国人开始思考、开始转变生活方式的时代。茶因此有了如此大的作为空间。
我爱普洱茶,除了工作需求的情感因素,普洱茶独特的地域特点、产区风貌,造就了其千变万化的可能性。加上越陈越香的时间特质,普洱茶是超越时空的人类美好追求。我喜爱一切具有复杂性的饮料,普洱茶刚好符合。
我不仅自己爱茶,而且劝人饮茶,助人乐茶,引人悟茶。我一般是这么说服一位不喝茶的朋友喝茶的。其一,茶是当代人亚健康状态的恩物,喝茶的健康程度,百度一下,你就会被征服。其二,茶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美学。作为现代人,我们有条件在东西方之间,在古与今的交汇处去从容选择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生活里接纳茶,除了口感的美好和健康的身体,它会给我们太多。其三,在抑郁症频发的时代,茶道的智慧或许是最佳的良药。无论在当今的日本还是古老的中国,茶道一直是缓解焦虑、提升专注力、升华感知力的重要工具。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指责中国人:“对于后世的中国人,茶仅是一种可口的饮品,而绝非理想。国家的长期苦难使人们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他们变成了现代人,也就是说,苍老并且实际。他们丢失了崇高的信念,这些信念曾让诗人和先辈们永葆青春活力。他们变得折中,遵循世界的惯例。他们也变得玩世,不愿屈尊去征服或者崇拜自然。他们的茶叶中依旧有着花的芳香,但是唐朝的浪漫,宋朝的礼仪,于杯中,荡然无存。”
今日的中国,早已经不再困顿。茶文化已经勃发出繁荣创造的曙光。中国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茶的文化,不可以缺位。而一次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困难,绝不会成为我们失掉探索茶意义的原因。冈仓天心的话,不会在今日的中国一语成谶。
不要放弃那些原本最珍贵的精神。拥抱这份与生俱来的善意看待世界的能力,坚持这件从古至今的善意治愈世界的使命,是茶人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