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优先与理论缺席困扰改革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7114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的时代内涵,而将其教条化与狭隘化。于是,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内涵被误读,实践的重要性被过度凸显,理论的意义被人为弱化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客观上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奠基。真理的“实践”标准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反右运动、大跃进和“文革”等政治运动使得意识形态过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左倾思想严重束缚了社会的发展,国家贫困落后、国民经济被极大摧残,濒临崩溃。而改革开放之“改革”,一方面是国家经济战略的全新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对旧有思想禁锢的反抗与冲破。在此意义上,“实践”代表了全民反抗思想僵化与教条主义的决心,其作为“改革”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意义。
  其次,1978年的中国社会转型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与理论积淀,甚至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市场经济这块试验田究竟该怎么种,以及它今后究竟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没有人知道答案。这一步棋的确是开创性的,可谓是机遇与风险并重。在那个非常时期,现实困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摸着石头过河,从实战中一点点地积累经验。于是,“实践”扮演着为理论建构提供第一手经验材料的角色,其也就必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词。
  然而,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的时代内涵,而将其教条化、狭隘化。于是,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内涵被误读,实践的重要性被过度凸显,理论的意义被人为弱化。这种误读的直接表现,就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丰功伟绩下,表现出了一种发展的盲目性与投机性。实践的过度优先与理论的相对缺席,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隐性屏障。至于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究竟被误读为何意,笔者认为有以下内容值得探讨:
  其一,“实践”被误解为“小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以致用”的传统,但这里的“用”应该是一种“大用”,是一种面向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并给予回应的方法。任何理论只有在治国为民的高度发挥作用,才算是真正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本为“大用”并无不妥。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实践中的“大用”狭隘成“小用”或“日用”,以为评价一种理论的优劣,根本在于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用,能够用得上的就是好理论有价值,而用不上的则是“务虚”,没有意义。这样就让“实践”常常沦为“庸俗经验主义”。事实上,所谓一种理论对人们的生活是否有“用”,并不是看它能否在需要的时候拿来即用,也不是将它的目的限定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而是看它能否在一种更深层的社会历史脉动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不难发现,在很多领域,越是成熟深刻的理论体系,越是抽象晦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远,甚至完全没有“日用”的可能性,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它的价值。
  其二,“实践”被描述为一种功利主义诉求。不得不承认,“功利目的”取代“实践”成为真理的标准的确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更为严重的是,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个取代的过程已经缓慢开始,用实践检验理论正在成为一个面具,其潜台词则是这种理论是否能在短期内迅速收到实效。毫无疑问,在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理论,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套创造财富的行动指南。那么,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这个过程将不可避免地给人类社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它加强了我们的武器装备(伽达默尔语),让我们口袋中的钱越来越多;其二,它削弱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生命的本初意义上变得格外贫穷。
  其三,“实践”让理论成为理想主义的幻想。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到一个论断或意见是“理论”的,也就意味着它仅仅在一种理想状态下才是可实现的。思维活动无阻力可言,似乎理论本身成为理想,其与现实操作注定是脱节的。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上形成了一种对理论的偏见,将其视为一种对现实情况毫无知觉的、不负责任的意见。然而,笔者认为,恰恰是理论的这种“向上看”的理想姿态,才是它能够指导现实实践的根本原因。理论具有超越现实操作的局限性特征,使它能够比实践活动看得更远,从而在方向与路径上校正人们的实践之途。理论对于实践的超越,就是在于其能够从一个“可能性”的高度帮助人们把握现实世界,丧失了理论引导的实践,必然走向盲目。
  我们虽然强调理论自觉的重要性,但依然需要实践来作为整体语境,否则这种讨论就是无病呻吟。正如我们讨论理论自觉的重建,依然要在实践层面上展开,才能具有自我生动的意义,理论自觉才能被“现实的重建”。正如马克思的那个著名的论断所言,“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正是在这个最终目的上,理论与实践的异质同一才是必要的和必然的。
  (作者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责编/杜凤娇 美编/李祥峰
其他文献
人民论坛:2004至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8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今年文件的重点是什么呢?
TiN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防腐性能、导电性及颜色特性,在超硬涂层、装饰镀膜、防腐及半导体器件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氮的含量是TiN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本文对碱蒸馏法测定Ti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巧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悟情、抒情,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  一、初读课文,在情境再现中入情  初读课文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期盼心理。例如,教学《母亲的恩情》(苏教版二年级
篆书与篆刻历来为同一"道"。自古先贤于篆书和篆刻是同修的,因为习篆必通解汉字之始,汉字之源,案头参考必有典章、文论之类读物。习篆为苦差事,日夜以笔求刀自然少了些许行草
摘要:以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情况为切入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构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建议,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根据各高职院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实践教学没有很好地落实,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严重脱节。因此,如何根据企
摘要:中国电视广告目前的处境,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广告商,都在寻求着更加科学理性的策略,力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文章从约翰·费斯克的“两种经济理论”得到启示,对电视广告与电视节目、电视受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此探寻电视广告在投放时如何去把握电视广告与电视节目、电视受众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关键词:电视广告:电视节
将终身体育运动思想渗透于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能够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活动的收效,与此同时,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也是培养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绝佳时机,利用体育运动为高中生体能打下良好基础,以健康的身体状态应对高中课程学习,同时根据高中生性格特点及心理状态,因材施教,使学生系统化掌握体育运动知识。  一、终身体育运动思想在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渗透  终身体育运动思想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着重体现为教师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在职教模式、师资队伍、经费来源、课程设置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中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和积极探索阶段,借鉴国外有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各种资源优势,努力探索和完善培训机制与模式,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开展积极的教育培训,可进一步拓展高
龙华新区探索了一条加强和改善基层党建工作,切实服务百姓的新路子。其有以下五个方面创新之处:  一是方向正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的试点工作”。我觉得龙华新区是一项重大的试验。  二是贴近实际。党务工作,说虚就虚,说实也实,可以做多,也可以做少,弹性很大。我觉得这项工作在探索方面做得很实,就是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从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另一方面,从党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