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理解下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

来源 :高中数理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iis6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通过对化学学科的理解,运用本原性方式,形成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深层次认识后,从学科视角选择并驾驭所教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设计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本质.如何选择本原性问题驱动教与学,让学生获得对学科内容的本质理解,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以“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进行论述.对于本课教学设计,笔者建议从情境性问题引入,从金属的通性、物质的分类、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物质的认识角度展开,提出一系列本原性问题来驱动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学科实质,从而体会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和思维方法.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创设真实课堂教学情境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不只是在课堂教学引入时发挥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在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好的教学情境能驱动问题的生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终身发展来看,具备学习新知识和探究新物质的能力以及提取、整合、识别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载体和基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经路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具
1 教学背景分析rn1.1 学习内容分析rn“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溴单质、镁单质等,该内容不仅能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而且通过方案设计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基于学科视角和工业视角设计和优化方案,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动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各类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本文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变速运动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rn《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提出了以下核心教学策略:1)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实验事实、数据等证据素材,帮助学生转变偏差认识,转变迷思概念,建立对物质结构及其性质关系的正确认识;2)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概括关联、比较说明、推论预测、设计论证等活动;3)发挥重要知识的功能价值,帮助学生发展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形成基本观念.
本文结合电磁感应习题的情境,探讨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rn1 电磁感应基础习题的解题思路rn解答该类习题时需要深入理解习题创设的情境,明确已知参数的大小、方向,结合所学的电磁感应知识正确判断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大小与方向,以及物体运动中所受安培力的变化情况,找到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题应用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曲线运动也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实际解答与曲线运动有关习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概率往往更大.本文探讨研讨式解题模式在曲线运动相关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效果.
原电池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考查频率很高的知识点.对于初学者而言,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有一定困难的;对高二的学生来说,各种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又成为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在高考中对于各种新型电池的考查,也会让许多学生失分严重.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得累效果还不理想.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笔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从如何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的角度出发,探索出一套关于原电池正负极判断以及电极反应书写的技巧.教材及高考中涉及的原电池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一
本文就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其共性作出总结,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和学习.rn1 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值问题rn例1 如图1所示,有一个圆环形的轨道中内置两个球形物体,圆轨道的内部是光滑的,且轨道半径为R,圆环形的轨道内径远小于R,现将轨道固定,两个球形物体a、b大小相同且质量相等,均为m,球形物体a、b的直径略小于圆环形的轨道内径,保证球形物体能在圆环形的轨道中无摩擦运动.两个物体先后以相同速度v通过圆环形的轨道的最低点,且当a运动到最低点时,球形物体b运动到了最高点,以下4种说法中正确的
1 设计思想rn依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如图1),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目标是在真实情境中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化学学科素养.rn“电化学”主题是开展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能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合原有碎片化知识、提升以前浅层化的思维方法,把各种电化学模型进行关联、重新建构电化学问题的思维系统,形成结构化思维模型,实现将化学知识转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对“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强调试题情境化,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而高中化学作业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全面了解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现知识创新运用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出适合新高考形势的高中化学作业,笔者认为应从题目立意、情境材料和问题任务3个层面加以落实.教师应研究基于某一主题情境,如何深入挖掘情境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学科逻辑和功能价值,如何通过问题任务的设定突破已知信息与能力达成目标之间的问题障碍,如何在情境素材中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