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 “新”随我动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79085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两个C级考点,不等式与平面向量是高考热点内容,历年来备受命题者青睐,经常会出现一些“创意不断,常考常新”的新题。本文拟从专题复习整体把握的角度来赏析不等式与平面向量新题,与同学们一起体验“新”随我动的历程。
  
  
   一、 不等式
  不等式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工具,因而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数学的考查重点,而其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则是其考查的核心知识点.
  (一)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 设0(ax)2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研究解集中的整数个数实际上就是明确此不等式解集的跨度,所以本题应该先整理并解出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研究解集分界点的位置来解决问题。
  解 不等式(x-b)2>(ax)2即为(a2-1)x2+2bx-b2<0,由题意知,它的解应该在两根之间,故有a2-1>0,即a>1,不等式变形为(a-1)x+b(a+1)x-b<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ba-1  又由00,2a-2  点拨 高考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考查以解法为主,而含参数不等式则是其常见考查形式,不重不漏进行分类讨论是其基本思想方法。本题的创新点在于将不等式的解与整数集相结合,抽象而陌生,但若能探求出此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及其分界点的范围,结合数轴,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二) 基本不等式
  【例2】 若实数x,y满足x2+y2+xy=1,则x+y的最大值是 .
  分析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x2+y2+xy=1作整理可得(x+y)2-xy=1,考虑xy与x+y的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可解。
  解 由x2+y2+xy=1,得1=(x+y)2-xy,
  ∴(x+y)2=1+xy≤1+(x+y)24,
  解得-233≤x+y≤233,
  ∴x+y的最大值为233.
  点拨 基本不等式及其变式,均值不等式一直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除“一正、二定、三相等”条件的易错点考查外,代数式变形与化简是其考查的重点与难点,而构造变形则是其解题必由之路。本题创新点及其难点在于代数式x2+y2与xy都需使用基本不等式向x+y转化,解题关键就是将x2+y2构造成x+y的形式,从而减少基本不等式使用的次数。
  (三) 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例3】 国际上钻石的重量计量单位为克拉.已知某种钻石的价值v(美元)与其重量w(克拉)的平方成正比,且一颗重为3克拉的该种钻石的价值为54 000美元.
  (1) 写出v关于w的函数关系式;
  (2) 把一颗钻石切割成两颗钻石,若两颗钻石的重量分别为m克拉和n克拉,试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证明:当m=n时,价值损失的百分率最大.(注:价值损失的百分率=原有价值-现有价值原有价值×100%;在切割过程中的重量损耗忽略不计).
  分析 (1) 根据“钻石的价值v(美元)与其重量w(克拉)的平方成正比”建立模型v=kw2,再由“一颗重为3克拉的该种钻石的价值为54 000美元”解得模型;
  (2) 要证明结论,先根据给定信息建立价值损失的百分率模型,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值,并明确等号成立的条件。
  解 (1) 依题意设v=kw2,又当w=3时,v=54 000,∴k=6 000,故v=6 000w2.
  (2) 价值损失的百分率应为
  6 000(m+n)2-(6 000m2+6 000n2)6 000(m+n)2
  =2mn(m+n)2≤2•m+n22(m+n)2=12,
  当且仅当m=n时,等号成立.即把一颗钻石切割成两颗钻石,当两颗钻石的重量相等时,价值损失的百分率最大.
  点拨 不等式实际应用题是高考中的常客,创新之处常常是以新信息为背景。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通过“粗读”和“精读”认真审视题目信息,充分理解题目所给条件,去“伪”留“真”,寻找量与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不等式去解决。
  
   二、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是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工具,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是高考考查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其中平面向量数量积是其考查的重点,而平面向量共线概念及平面向量与其他知识的交汇则是其创新点。
  (一) 平面向量共线概念
  【例4】 设A1,A2,A3,A4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两不同的四点,若A1A3=λA1A2(λ∈R),A1A4=μA1A2(μ∈R),且1λ+1μ=2,则称A3,A4调和分割A1,A2.已知平面上的点C,D调和分割调和点A,B,则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①C可能是线段AB的中点;
  ②D可能是线段AB的中点;
  ③C,D可能同时在线段AB上;
  ④C,D不可能同时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分析 对于待判定的四种说法,本质上就是要阐明向量的各种线性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平面向量共线概念,构造出相应的线性表示,再结合条件所给的“调和分割”的定义依次作出正确判断。
  
  解 依题意,若C,D调和分割点A,B,则有AC=λAB,AD=μAB,且1λ+1μ=2,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C=12AB,此时λ=12.又1λ+1μ=2,所以1μ=0,不可能成立.因此①不对,同理②不对;当C,D可能同时在线段AB上时,由AC=λAB,AD=μAB知0<λ<1,0<μ<1,此时1λ+1μ>2,与已知条件1λ+1μ=2矛盾,因此③不对;若C,D可能同时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AC=λAB时,λ>1,AD=μAB时,μ>1,此时1λ+1u<2,与已知1λ+1μ=2矛盾,故C,D不可能同时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因此④正确.综上,上述说法正确的个数是1.
  点拨 平面向量共线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平时复习中是一个易被我们遗忘的角落,但却常常是高考命题的“杀手锏”,值得我们关注,而明确共线概念、进行线性构造则是解题的基本方法。本题的创新点在于以平面向量为背景,给出一个全新的定义“调和分割”。对于这类问题,解题关键是读懂题目,弄清新定义概念的含义,如本题中的“调和分割”的意义所指,结合向量共线概念即可。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二) 平面向量数量积
  【例5】 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90°,AD=2,BC=1,P是腰DC上的动点,则PA+3PB的最小值为 .
  分析1 利用三角形法则将未知向量PA和PB转化为已知长度和角度的已知向量AD和BC,结合平面向量模的运算即可。
  解1 设DP=xDC(0   PA+3PB2=254DA2+2×52×(3-4x)DA•DC+(3-4x)2•DC2=25+(3-4x)2DC2≥25,∴PA+3PB的最小值为5.
  分析2 利用直角梯形中∠ADC=90°建立直角坐标系,明确各点坐标带入运算易解。
  
  解2 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所在直线为x、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DC=a,DP=x,PA=(2,-x),PB=(1,a-x),∴PA+3PB=(5,3a-4x),PA+3PB2=25+(3a-4x)2≥25,∴PA+3PB的最小值为5.
  点拨 由于平面向量数量积能融数形于一体,有利于考查问题解决能力和思想方法,因此成为高考中的一个新亮点,愈考愈热。而这类问题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三角形法则对未知向量进行合成与分解转化;二是利用坐标法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解决。本题亮点就在于此,一方面,可以考虑将未知向量向已知向量转化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直角梯形易于建系将问题转化为直角坐标解决。
  (三) 平面向量与其他知识交汇
  【例6】 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A(3,3),若点P(x,y)为平面区域3x-y<0,x-3y+2>0,y≥0上的一个动点,则OA•OPOP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先利用向量数量积化简明确OA•OPOP的结果,再结合图形位置特征即可解决。
  解 由题OA•OP|OP|=|OA|•|OP|cos∠AOP|OP|=
  |OA|cos∠AOP=23cos∠AOP,由图可知,∠AOP∈π6,5π6,∴cos∠AOP∈-32,32,则OA•OP|OP|∈[-3,3).
  点拨 作为中学数学一个新的知识“交汇点”,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不等式等知识点的综合是目前各类考试命题的一个新热点,解决这类热点问题的关键就是“掀开”交汇问题中平面向量的面纱,将知识还原于其本来面貌。本题最大的创新点就在于将线性规划中的基础内容平面区域与平面向量数量积进行有机结合,给人感觉陌生而新鲜。事实上,利用平面向量知识化简OA•OP|OP|即可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
  
  牛刀小试
  
  1. 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设BC=2BD,CA=3CE,则AD•BE= .
  2. 已知x,y,z∈R+,x-2y+3z=0,则y2xz的最小值为 .
  【参考答案】
  1. AD=12(AB+AC),BE=AE-AB=23AC-AB,则AD•BE=12(AB+AC)•23AC-AB=13AC2-12AB2-16AB•AC=13-12-16cosπ3=-14.
  2. 由x-2y+3z=0得y=x+3z2代入消元得(x+3z)24xz=14xz+9zx+6≥14×12=3.
  3. 设∠APO=α,则∠APB=2α,PA•PB=|PA|•|PB|cos2α=PA2(1-2sin2α)=(PO2-1)•1-2•1PO2=PO2-2-1+2PO2≥-3+22.
  (作者:潘龙生,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直线与圆是几何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两种图形,是代数方法在几何研究中的应用的开始。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应该深刻领会并熟练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既要注重代数运算的简洁,也要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还要认真考虑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在对参数的讨论过程中不要遗漏某些特殊值所表示的特殊情况。  近年来,这一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通常属于基础题,难度中等,但解答问题使用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运算量的多少以及问题解答的正
期刊
临近高考,许多学生会表现出不耐烦,急躁,坐立不安等情绪,其实是一种“考前综合症”。所谓“考前综合症”,往往表现为紧张、疲惫、焦虑、烦躁等,其结果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易集中,成绩不够稳定,發挥失常。面对考前的种种心理状态,作为考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剖析、反思和调整。  问题1: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模拟考试和高考?  答:在心理上要允许自己失败,在行动上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制订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地进
期刊
一、 求直线方程  【例1】 求经过点(4,-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错解 设直线l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
期刊
江苏高考数学试卷附加题部分由6道解答题组成,其中必做题2题,考查选修系列2(不含选修系列1)中的内容,其中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在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大致为5∶4∶1,选修系列4中的4个专题中只需要选两个解答,4个题的难度需大致相当;两个必做题的考查内容分布很广,有计数原理、概率、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与方程、数学归纳法等,而解答时间仅有30分钟,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严格控制训练量和难度,
期刊
1  我信任自卑者远远超过信任自信者。  据我所见,自卑者多是两个极端。其一,的确是弱者,并且知道自己的弱,于是自卑。这种人至少有自知之明,因而值得我们尊重。其二,具有某种异常天赋的人,他隐约感觉到却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天赋,于是自卑。这种人往往极其敏感,容易受挫乃至夭折,其幸运者则会成为成功的天才。  相反,我所见到的过于自信者多半是一些浅薄的家伙,他们虽不低能但也决非大材,大抵属于中等水平,但
期刊
俗话说的好:“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我们要认真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学会踩得分点,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解题习惯,这就要我们在解题时务必要把过程写得规范,确保“会了要对”、“对了要全”。下面对同学们在不等式、平面向量解题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容易失分的情况进行剖析,希望对同学们在细节和规范化答题方面有所帮助。       类型一 正确利用极值定理解题    【例1】
期刊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期刊
2013年高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作为高考生的父母要扮好几种角色,做好几件事。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助孩子一臂之力。  正确面对模拟成绩,做个心理医生  为迎接高考,各种模拟考试会接踵而来。有的区县第一次模拟考试即将开考。面对模考成绩,父母必须保持一个理性、淡定的心态。  首先,了解模拟考试的目的。模拟考试是为了找出学习的“盲点”,进而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模拟考试成绩下滑应该庆幸,这说
期刊
1. 设集合M={y|y=cos2x-sin2x,x∈R},N=xx-1i0,b>0)的右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B,C.若AB=12BC,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期刊
1. 总则——这是一场志在必得的家庭战役,但家还得象个家,别把家弄得跟监狱似的,所有人都象贼,大气不敢出。家里还是要有人间烟火,平平淡淡才是真。  2. 语言——不要对孩子们老说些正确的废话,如“最后关头了,坚持住”,“千万别紧张”,“答题检查仔细点,别老白丢分”等等。更不要说那些貌是正确其实是狗屁的歪理邪说,如“上不了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您本人可能就没上过大学,不也照样生活得有声有色?),“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