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练习中对音准概念的培养和训练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ork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竹笛,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它的表现力极强,可以演奏优美动人,余音绕梁的温暖平和的旋律,也可以演奏急促,跳跃亦或是豪放的旋律。在原来,大部分人会觉得竹笛多在独奏中使用,但近年来,竹笛在民族乐队或是伴奏中被使用广泛,这使得音准问题就变得十分棘手和关键。竹笛的音准控制是个复杂的问题,有主客观的双重影响因素,我们必须进行相关合理科学的训练才能把笛子吹得更好,也能让竹笛这种乐器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关键词:民乐;影响因素;音准控制;训练
  中图分类号:J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05-02
  音乐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多么炫技的高潮片段,它有可能只是一个长音更或是一个不经意却好听得不得了的加花部分。但谈及享受音乐,音准则是前提,也是表现其艺术性的首要标准。竹笛音准之所以难控制,是因为它与竹笛本身﹑演奏者﹑以及当天演出的外在温度和环境等其他因素也有着密切关联。
  一、竹笛本身即客观因素对音准的影响
  (一)竹笛的材质
  笛子多为竹制的,浙江余杭一带的白竹,江西安徽一带的紫竹做的笛子音色极好,发音圆润﹑明亮。选择笛子时,材质的优劣,管径的大小及均匀程度,管壁的厚薄都十分有讲究。一根音色好且音准的竹笛,竹子纤维紧密,竹子的厚薄与该音调相配,竹子两端的管径差适中,使低音浑厚绵延,江南丝竹所用的笛子内径一般小于1.7厘米。梆笛一般为1.4厘米。
  (二)竹笛的制作
  在挑选时,不能忽略竹笛的吹孔和膜孔。它们的位置﹑形状﹑大小都会影响到音色乃至音准,膜孔于20世纪30年代初就改为椭圆形的了,这比起之前的圆形膜孔有了较大的进步。膜孔过大,音容易暴和呲;过小,耗气量大,声音暗淡。靠近吹孔多些,高音音色会得到改善。
  (三)直孔笛和插孔笛的选取对音准的影响
  直孔笛常用于独奏中,音色较完整,音色也会更好。但是不难发现,现在很多演奏家在举办音乐会时会使用大型乐队来伴奏,在乐队中调节音准就变成是家常便饭的事。所以现在多提倡使用可调音的插孔笛。插孔笛依靠管长的改变来调节音高,越往里推进,音程关系就越小,音也会变高,反之就越低。
  二、主观因素对音准的影响
  (一)音准概念的塑造与训练
  我们在平日的练习当中就要灌输音准的概念,把自己的内心听觉挖掘出来。常常可以发现好多搞管乐的耳朵不及弦乐或弹拨的好,在乐队里就凸显的极为明显,不是因为我们听不到,而是平日里拿着笛子就开始练,也不用调音,音孔也是固定好的,笛膜也是贴好的,1、2个小时下来其实练得是你的技术,并不是音乐。对有一定基础的学者,应该做到自己练习时第一步:听一遍音准的C大调音阶,脑子里建立好所有的音程关系,才能知道自己是哪个音吹低或吹高了,并自主的去调整。其外,不能只纠正吹不准的全音,包括半音也要加强听觉训练和手指训练。当你树立了音准的概念,才能提高所谓的听辨能力。所做的这些无形中也锻炼了你的内心听觉,随便拿起一张谱子,心里便全是音符的跳动和旋律的走向,日积月累的训练把自己对音乐的综合认知素质提高了一大步。最后也明白了吹竹笛不是动动嘴就行,要多靠听,不论是音色还是音准,赵松庭老师就十分重视音准中听力和控制能力的能动性和有效性。
  (二)姿势对音准的影响
  “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双臂张开四十五,青龙白虎全都行。”吹奏时两眼平视,双肩不可上下抖动,身体自然放松,头正,双脚微张。站着和坐着吹笛子的气息,角度也有所不同,坐着时,气息会弱一些,有可能音会偏低,吹奏时不要虎背熊腰,只坐凳子1∕3,切忌将站着的口风角度用在坐着演奏中。
  (三)口风,口腔形状的变化对音准的影响
  口型的控制和调整是关乎音准的核心。风门摆正,处于整个嘴唇的中央,像微笑般两边的嘴角收紧。而口腔则属于半打哈欠状态,保持口腔的“空”。低音的时候,口风要尽量的放松,风门大,口腔开的较大,像哈热气一样打开喉咙,这样出来的音色才会有厚重之感。同理,遇见高音则要使口风收紧,风门较小,出气口集中,口腔内部呈扁圆状,以达到清澈明亮的声音。所以在训练中要熟知自己每个音所固定的口形变化,为日后更好的演奏打下基础。
  (四)气息方面(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气流速度,气流角度,腹部的“压力”)对音准的影响
  要把笛子吹好,气是本,支撑着各种技巧。演奏者吹出的气流撞击在竹笛吹孔前沿壁上,被棱分为向外和向内的气流,这样就能发声。
  谈及呼吸方法,我个人较赞同胸腹式呼吸,一来克服了胸式呼吸吸气浅的问题。二来舍去了腹式呼吸反应时间长的不利地方,必须以正确的呼吸方法来进行长久的训练,否则气都不对何谈音准。而对同一根竹笛,当用气过猛,量过多,则会造成音色较炸,音调偏高的情况,反之,用气不足,吹出来的声音会虚弱无力,像没有骨头似的,音调会偏低。
  谈及气流速度就必须说到快慢和缓急之分。同等情况下,气流速度快时运用到乐曲中会使得每个音都很紧凑,有庄严激进的音乐感觉,但也会使音调变高,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减小气流角度即向内转动笛身的方法稳定音准,当曲子中遇见缓吹部分时,也可通过增大气流角度即向外转动笛身来稳定音准。在竹笛演奏中,时常会遇见一个音先强后又弱下来的情况。这时候在强的部分就可以增大气量,加快气流速度,同时缩小气流角度来巩固音准,以此类推。所以要常常进行高低八度的反串练习和渐强渐弱的训练。
  常说“气沉丹田”,吹笛子的人都知道如果吹笛子时气只浮在胸部以上,则音色会发虚,出现偏低的情况。例如在演奏3,5,i,这是逐渐往上跳进的音,在吹奏时,音越往上走,气越往上顶,小腹托住,而在演奏低音7﹑6﹑5是,气沉下来,扩大其内在空间,让每一个音都变得有生机和活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师在演奏时肚子在前前后后的跳动,这是高境界的音乐表现,把气﹑音乐情感和身体都融入到乐曲中,让这首曲子如同天籁。   (五)手指和指法对音准的影响
  持笛应该以放松为前提,手指自然呈弧形,两只小拇指轻轻搭在笛身,而不用刻意伸直或硬抵在笛身上。手指抬起与笛孔的距离也是影响音准的另一要素。当手指抬得过高,音可能会偏高,当手指与笛孔距离较近,音则会偏低。所以在训练时就应该保持手指与笛孔间距的适中,保持平行。而在不同的变换调时就牵扯到了竹笛的指法问题,随即也牵扯到了半音的运用。假定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当吹奏一个半音时,手指偏向笛孔方向会导致音稍偏高,而当手指偏向笛子尾部时,音也会随之偏低。所以手指抬多少,移多少,对音高的影响也非常大。
  (六)竹笛演奏时的心态等因素对音准的影响
  很多人一到台上就过于紧张和胆怯,吹奏一个抒情的曲子却发现气息无法支撑,但平日里却也能完整吹下来。这从心理学和医学角度来看,是因为人在台上一紧张,心跳加快,需要更多氧气的补充和供给,就会出现想多吸气,又怕别人看出来,就偷吸几口,这也导致了气吸得过浅,完全让所有负担积聚在胸部以上,音也会偏差较大,所以我们吹竹笛的人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冷静的去想音乐,而不是紧张吹不好怎么办。让整个人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下,才能把气,音色,音准,甚至是音乐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乐队中的音准训练
  乐队是锻炼人的一个平台,参加乐队的排练是提高一个演奏者综合素质的捷径和轨道,在乐队中对音准的要求极高,我们要把笛子的音准贴合乐队的音准,学会调整和控制。(一)在乐队校音的时候,我建议先自己吹吹,活活嘴。将笛子里的温度与周围的温度还有体温保持一致,之后再去校音了;(二)吹奏一个长音校对时,别起伏太大,这样会让音不断偏高会偏低,也不能用气震音来校对音;(三)吹奏时要学会倾听各个声部的声音,不要只听自己的旋律,不顾周围声部的音准,也不融到音乐中,这样一来则变成了独奏,那也就失去了合奏的意义和音响效果;(四)当演奏中有超吹的高音或十分难准的半音时也可以小声一些,别太突兀,注意取舍。
  四、温度和环境等外在因素对竹笛音准的影响
  竹笛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它存在热胀冷缩的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低时音会偏低,当温度升高了,音也会升高。同样这也是竹笛在冬天易裂的一个原因,太干而且冷热交替温差的变化较大,这让竹笛无从适应便噼里啪啦的裂开。夏天因为开空调,室内室外的温度并不一样。而在冬天,后台会较冷,音也容易偏低,而在舞台上因为灯光的原因,会热一些,音又会偏高一些。以一个实例来说,一次乐队演奏,在琴房把竹笛已经调成了442的,但到了台上走台时却发现低了好多,但是那根插孔笛已经拧到头了,两端已经抵死,无法再调高了,于是将竹笛六个孔全堵住一直在后台往里哈热气,紧接着音乐会开始了,也没再试音。却也没想到上了台,当第一个音出来时发现已经高了,于是便赶紧通过口风气息角度来调整。这也算是舞台的一个惊悚经历吧。
  其实那次舞台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后怕,如果捂热了这么久到了台上还是因为冬天太冷的原因,竹笛的音调低于乐队的音,那我又该怎么办?据调查,温度每增加10度,在笛子上就是加减30个音分。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学者可以准备2根同调性的竹笛,一根夏笛,一根冬笛。将夏笛稍调低些,将冬笛稍调高一些,这样就可以应变437到443的音高问题。
  其次,我认为笛膜的松紧也会影响竹笛音准。笛膜太松,音会变低,而太紧也容易使音调偏高。将笛子往外拧些,音管变长,音会变低,而相反,音会变高。
  本文旨在希望广大学者将音准这个概念输入大脑,并且重视它。因为音准真的十分重要。要信手拈来的运用好,就必须先知道影响音准的因素,在日后训练中注意这些细节。刻意把耳朵用起来,这样吹出来的音才是完整的,而不是缺胳膊缺腿的。再来,现在所有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吹竹笛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单练,更多的时候是与别的乐器一起来诠释一首曲子,所以音准每时每刻都存在于音乐中。一个搞音乐的人,耳朵都不用,那他通过什么来感受世间美好的声音。也仅此希望对学者们学习和训练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吉科夫.管乐呼吸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赵松庭.笛艺春秋[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戴源道.中国竹笛教学探讨—呼吸换气法训练谈[J].中国音乐,2002,(4).
  [4]王鹤.论竹笛口风、口型与气息控制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3(1).
  [5]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6]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
  [7]孔笛.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J].乐器,2003,(8).
其他文献
摘要:白蛇传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一故事经过了各个时代的改造,从最初简单的人蛇危险相处发展到同时杂有爱情、宗教等色彩的复杂故事,其中白蛇形象的变迁反映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白蛇传;人蛇恋;危险;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21-02  白蛇传故事的流传主要基于《李黄》(出自李昉《太平广记》)、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得到大力发展,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上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性和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高职院校能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创造出属于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87-02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近
期刊
摘要:无标记被动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而又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分析其句法结构特征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动词和附加成分,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无标记被动句。  关键词: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0-01  一、从主语角度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是受
期刊
摘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其“实录”已被史家所证;《史记》在文学艺术的成就亦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描写方面,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以《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为典例,浅论《史记》描写人物的典型方法。  关键词:《史记》;描写手法;《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对比描写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
期刊
摘要: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塑造了一个从懵懂无知、缺乏主见到冲破世俗牢笼,敢于驾驭自我的儿童—哈克的传奇经历。从中看到当时社会的专制和黑暗,以及作者对民主、文明社会的强烈向往。  关键词:哈克贝利;无知;缺乏主见;成长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1-0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是小说
期刊
摘要:学界对畲族语言的研究起步较晚,起初是研究畲族语言的系属问题,近来更关注畲族语言的变体和社会文化成因等社会语言学问题。畲语是已经濒危的畲语言,畲话在畲族年轻一代中也只有很少人会说了,应大力开展畲语畲话普查,加大保护力度。同时,畲族学生通用的汉语言文字能力也相对较弱,有待提升。  关键词:畲族;畲话传承;通语提升  中图分类号:H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
期刊
摘要:作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的爱伦·坡在其哥特式小说《一桶白葡萄酒》中运用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反讽,象征等文学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因仇恨而心灵扭曲的人的报仇经历,带给我们极度的恐惧体验和心灵震撼。  关键词:哥特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内心独白;反讽;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18-02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
期刊
摘要:《紫颜色》是当代著名非裔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在这部以92封书信组成的经典小说中,沃克描绘了主人公西丽亚从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的黑人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在自信、独立的黑人妇女的故事。本文从书信体叙事策略和叙事视角等方面分析探讨《紫颜色》的叙事技巧。  关键词:《紫颜色》;书信体叙事策略;叙述视角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29
期刊
摘要:在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中,口语传播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人类传播的始源。而《壹周立波秀》作为一种以脱口秀形式呈现出的“海派清口”的表演仪式,正不断的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鉴于此,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研究表演仪式中的口语传播行为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口语传播;仪式传播;内容分析;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2-01  人类
期刊
摘要:荔枝,是南方的特色水果,在古代长期被地方官进贡给朝廷,使贡品荔枝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华史册。本文通过对历代文献、诗文中有关荔枝进贡等史料的梳理,揭示了历史上南方种植荔枝及荔枝进贡的概况。  关键词:荔枝;荔枝进贡  中图分类号:K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07-03  荔枝被尊称为“百果之王”,在我国南方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是贡品而备受世人关注。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