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是全球第一家以“中国模式”命名的研究机构。中心于2013年12月成立,宗旨是推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原创性研究。
其他文献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成立于2012年3月,是学校在整合原来分布于各院系的俄罗斯研究、南亚研究、拉美研究等力量的基础上,对金砖国家合作参与全球治理展开综合性研究的机构。中心发展目标是:集外交战略咨询、高端涉外人才培养和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为一体的新型高校智库,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以全球治理中金砖国家合作为主旨的政策研究;以金砖国家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为主体的信息发布;以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为主要载体的国际教育合作。
芙特(Rosemary Foot)这篇文章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阐述中国如何借助联合国这个多边组织平台来施展“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以及贯彻中国的国际秩序思想和理念。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喜欢用“三S”(即sleep、smile、silence,分别意为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国际组织中坐下来打瞌睡、见到生人就微笑、辩论时就沉默)形容发展中国家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全球性组织中的形象。
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成立于2011年10月,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学术共享与学科发展平台.也是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的分支机构。 中心成立伊始即与江苏省吴江市政府、江苏省东海县政府、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政府、上海市共和新路街道、上海市文广集团(上海音像资料馆)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社会生活资料库.并与贵州民族大学、海南研究院、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专业委员会等国内机构建立起协作关系。
湖北省荆州松柏一号汉墓出土简牍记载汉武帝早期的南郡辖有“显陵”。本文从显陵的人口信息入手,指出仅有四百余户的显陵属于非常特殊的县级政区。西汉时代的县级政区中,只有侯国和陵园奉邑的户口数量少至三四百户。在排除显陵为侯国的可能性以后,可以明确显陵为陵园奉邑。西汉时代,诸侯王可以设置陵园奉邑,在各诸侯王国境内普遍分布着诸侯王陵园奉邑。南郡曾两度设置为临江国,显陵应为临江哀王刘阏的陵园奉邑。“显陵邑”设置于景帝四年刘阏去世之时。汉元帝永光四年,朝廷全面废除陵园奉邑制度,显陵至迟于此年废除。显陵的地理方位约在今湖北
下面刊发的卞东波、侯体健、周剑之的三篇论文一齐为我所获,是在2013年9月于江西赣州召开的“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上。此种依研究领域为界组建的全国性学会,时常被人戏称为“江湖”大会。不过,历来武侠小说所描绘的“江湖”或“武林”豪杰,大抵以互相保密的方法练习的结果来比拼高低,而这保密方法的来历,不是特殊的“秘笈”,便是特殊的师承。一个学者若以这样幻想的模式——练成独门绝技去力压群雄——来设计自己的学术道路,怕会始终停留在画饼充饥的地步。
〈正〉为了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由复旦大学牵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作为核心单位共同参与,组建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协同创新中心"。
我刊编委会主任、著名哲学家、首届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俞吾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0月31日不幸逝世,享年66岁。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哲学界发生的大事是"新自然主义"兴盛。这一波自然主义主要依托一系列生物学科:演化论、基因工程、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由于这些学科的对象正是"人"(心灵)本身,所以新自然主义直接挑战一直以"人之为人、自我、主体、灵性、意识、意义"等为主题的传统人文科学。由于这些生物学科本身出现了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挑战不仅显得来势汹汹,而且可能会绕过理论层面,直接从实践层面发动根本性的范式革命。当代人文科学乃至整个人类有可能发生巨变,
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在法国驻华大使白林(Sylvie Berman)女士和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的推动下,复旦大学建立了法国研究中心。
一些学者在研究通常被称之为“儒学”的中国传统经学时,将“现代化叙事”应用于前现代中国,用当下的标准来衡量儒家。如当下发生变化,标准亦随之改变。在稍早以前的“当下”,以工业革命时代欧洲标准衡量下的中国显得贫穷、落后,人们将这种落后局面不公正地归咎于儒学。今日中国之“当下”已然不同于昨日,儒学亦不再被当作通往现代之路的障碍,转而被视为其促因。可见这种价值判断的变化取决于用何种“当下”来衡量哪段“过去”。在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孜孜以求社会主义在俄国成功的原因,而今21世纪,则大多书写其消亡。我们在对最近东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