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要素指的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而小学语文因素主要有基本的语言知识、科学实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要素。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部分,其中通过对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整理,不难发现课后习题在语文要素中的重要性。课后习题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规则,学生容易上手,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这也需要教育工作者恰当地运用课后习题,正确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
对于当代社会来说,语文要素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将语文这门学科进行了简单的划分,正确做到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然后一一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语文教程中去,由课后习题承载着语文要素。所以,可以说学生如果能练好课后习题,就能落实好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样就对教师有了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及时将课后习题融入到课程中去,让学生抓住语文要素,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接下来,本文将讲述如何用好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一、传统语文课堂的现状
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来说,绝大多数课堂时间都是由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学生配合完成。这方式下的教学过于刻板,很难让学生在在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语文素养。而且在这种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目标,不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长期下去,学生便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学质量提高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还有,在传统教育的理念下,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对知识吸收情况。在多数情况下,课堂大多讲述考试该考的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的兴趣培养。这种教学产生的结果就是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记忆,并没有录入大脑里,很快就会忘记。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逐渐消磨了学生对于未知的学习世界的憧憬。而现在教师要做的就是良好的利用课后习题,稳稳落实语文要素。
二、用好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1.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文本复述能力
学生在学习基础字词句子后,就要学习如何简单的理解文本内容和简单的造句,教师在逐渐增加学习难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自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对感兴趣的文本或者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做到简单的复述。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课后习题,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复述文本,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读一遍课文。然后根据课后习题让学生来复述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和事情究竟是怎样发展的。为了避免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进行简单的演绎。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打破了课堂枯燥无味的氛围,又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草船借箭的步骤,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学会提取重要信息,增强感知能力
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学生在读完一遍课文后,仍然提取不到重要的信息,那么学习效率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活动,来提高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关注到学生这一点后,将这些语文要素加到了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课后习题,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应该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深化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时,根据课后习题在原文中找到早晨和傍晚看到“鸟的天堂”时不同的特点,并说说“我”是怎样找到“鸟的天堂”和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这一系列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在教學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到答案。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找到答案后,可以让学生转换为自己的语句回答问题,而不是照搬照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力和语言能力。
3.密切关注生活,增强实践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当然语文这门学科也不例外,这体现了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技巧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其中教材新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所以在统编版教学中,课后习题大多有意识地让学生代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回答问题。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良好利用课后习题,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入地研究,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落实语文要素。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进行拓展研究,让学生先观察课文中的人春节有哪些习惯,再根据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下,自己家春节主要做些什么有什么特殊的习俗。或者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在这篇课文中那个场景让你印象深刻。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谈谈你认为的父爱是什么样子的,或者父亲在家里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展开谈论,最后可以让一部分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趣事。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让学生明白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是抽象意义的概念。而且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白春节的习俗和父亲的爱,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累积知识和经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也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将语文要素划分为不同的知识点分配到不同的单元中。这与之前的传统教材相比,分配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这更需要教师抓住机会,打开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紧扣课后习题,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红丽.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在教学中实践策略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5):178-179.
[2]刘岱雯.如何用好课后练习题,落实语文要素[J].华夏教师,2020(07):89-90.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
对于当代社会来说,语文要素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将语文这门学科进行了简单的划分,正确做到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然后一一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语文教程中去,由课后习题承载着语文要素。所以,可以说学生如果能练好课后习题,就能落实好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样就对教师有了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及时将课后习题融入到课程中去,让学生抓住语文要素,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接下来,本文将讲述如何用好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一、传统语文课堂的现状
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来说,绝大多数课堂时间都是由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学生配合完成。这方式下的教学过于刻板,很难让学生在在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语文素养。而且在这种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目标,不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长期下去,学生便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学质量提高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还有,在传统教育的理念下,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对知识吸收情况。在多数情况下,课堂大多讲述考试该考的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的兴趣培养。这种教学产生的结果就是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记忆,并没有录入大脑里,很快就会忘记。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逐渐消磨了学生对于未知的学习世界的憧憬。而现在教师要做的就是良好的利用课后习题,稳稳落实语文要素。
二、用好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1.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文本复述能力
学生在学习基础字词句子后,就要学习如何简单的理解文本内容和简单的造句,教师在逐渐增加学习难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自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对感兴趣的文本或者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做到简单的复述。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课后习题,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复述文本,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读一遍课文。然后根据课后习题让学生来复述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和事情究竟是怎样发展的。为了避免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进行简单的演绎。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打破了课堂枯燥无味的氛围,又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草船借箭的步骤,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学会提取重要信息,增强感知能力
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学生在读完一遍课文后,仍然提取不到重要的信息,那么学习效率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活动,来提高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关注到学生这一点后,将这些语文要素加到了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课后习题,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应该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深化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时,根据课后习题在原文中找到早晨和傍晚看到“鸟的天堂”时不同的特点,并说说“我”是怎样找到“鸟的天堂”和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这一系列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在教學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到答案。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找到答案后,可以让学生转换为自己的语句回答问题,而不是照搬照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力和语言能力。
3.密切关注生活,增强实践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当然语文这门学科也不例外,这体现了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技巧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其中教材新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所以在统编版教学中,课后习题大多有意识地让学生代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回答问题。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良好利用课后习题,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入地研究,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落实语文要素。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进行拓展研究,让学生先观察课文中的人春节有哪些习惯,再根据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下,自己家春节主要做些什么有什么特殊的习俗。或者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在这篇课文中那个场景让你印象深刻。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谈谈你认为的父爱是什么样子的,或者父亲在家里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展开谈论,最后可以让一部分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趣事。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让学生明白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是抽象意义的概念。而且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白春节的习俗和父亲的爱,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累积知识和经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也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将语文要素划分为不同的知识点分配到不同的单元中。这与之前的传统教材相比,分配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这更需要教师抓住机会,打开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紧扣课后习题,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红丽.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在教学中实践策略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5):178-179.
[2]刘岱雯.如何用好课后练习题,落实语文要素[J].华夏教师,2020(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