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内部要素“工程组合”的个案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教融合是整合科研机构与大学之间资源要素的重要方法,是科研机构与大学之间双方互动的一种模式建构,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合并后,在内部要素整合和外部资源引入上做了大量探索。校(院)先后确立和实行科技创新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等三大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工程组合”方式,高效盘活内部资源要素,有力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充分激发立德树人的活力,大力助推了山东省两种优质资源融合出1+1大于2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科教融合;科技创新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9-0089-05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integrating resource elements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 model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After the merger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t has done a lot of explora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factor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external resources.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 has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three major projec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jects, high-leve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alent training projects. It has created an unique "project combination" method, efficiently activated internal resource element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driving for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lly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morality education,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wo high-quality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to an overall effect of 1+1 greater than 2.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talent training project
  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选择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进行科教融合迅速成为地方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在各地的创新实践中出现了各种不同模式,例如合作模式、并入模式、合并模式和联动模式等多种探索模式。科技界、教育界、政界和学界,都对这种现象予以关注,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张飞龙、于苗苗、马永红等人提出关于“科教融合概念再构及研究生教育治理”,刘继安、盛晓光提出“科教融合的动力机制、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案例的分析”,李海波提出“深入推進我国科教融合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概念、理论和对策上对科教融合进行了梳理,立意高远,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现有研究对于两种资源融合,尤其是内部要素的组合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选择山东省最大的科教融合试点单位,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的融合过程、方法、效果进行研究,找出可复制和可借鉴的方法,力争在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作出贡献。
  一、科研机构与高校进行对等融合的基本情况
  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最大的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在山东省具有重要地位,是山东省科技创新体制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工业大学则有着70多年的建校历史,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这两大法人单位进行实质性合并,以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山东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是两家平行机构的对等合并,不同于以往小规模的合作模式、并入模式和上下联动模式,因为这些模式中的原有单位并没有撤销,而是双方的一种局部合作、外部合作或者内部合作。合作模式和上下联动模式一般是不同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的双方互动,并入模式一般是指将小型研究机构并入大规模的高校之中。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的融合模式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方式上,都不同于上述合作模式,它们是强强合并,是两个对等的法人单位合并为一个新的法人单位,原山东省科学院和原齐鲁工业大学的建制一并撤销,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是一个统一的法人单位,党委和职能部门全部统一建制,这是山东省的重大发展战略布局。   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两个单位性质不同,二者合并显然是一个新事物。科学院与大学之间一直有必然联系。从现代大学建立之日起,科学研究就日益成为大学的中心任务。大学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直走在科学技术的前列。新中国建立后,大学的科学技术定位更加明确,理工科大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基于这种定位,在科技资源与教学资源、科技水平与教学水平之间的关系上,始终存在着二者紧密互动的关系。综合不同大学与科学技术的实力状况,大体可以区分出四种类型。如图1所示。
  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合并之后,意在打造一所应用研究型大学,其定位是科教并进,要从过去的教学型和科研型人才引入到教学科研型人才方阵中来。实现这一目标自然要从科技创新入手,把科学技术资源与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以科学技术来引领大学发展。从一般意义上讲,加强科技创新,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无非需要从战略规划、资金投入、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等若干方面入手进行。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合并以后,其内部发展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校(院)党委决定从资源整合入手,推动战略目标、资金投入、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招引的具体落实和运行。
  从更深层次的国家战略上观察,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合并在本质上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一次大融合。“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①。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创新处于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在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关中,基础研究落后可能是更根本的原因和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把基础科学的基础打牢,才能让应用科学更有潜力、更有前途。因而,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综合交叉融合和深层融合上入手,更能定位好两家平行机构合并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重组科教融合内部要素的“工程模式”
  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合并后,采取“工程模式”进行内部治理,以一流科技创新工程、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和一流人才培养工程推进要素重组,取得了重大成效(见图2)。
  (一)以一流科技创新工程引领要素重组
  一流大学以科研为中心。对标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合并之后的优势在科学研究的实力上,这一布局契合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全省最为先进的科技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之中。校(院)合并后,马上确立以一流科技创新工程引领各项工作的战略部署,努力将科技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党委书记王英龙同志提出:“经过5年的改革与发展,到2025年力争使学校科研综合实力处于山东省属高校首位”②。校(院)以“高水平科研平台”“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一流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支撑。
  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科技创新在校(院)发展中属于第一生产力。一流科技创新工程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和“两个更加”为指导,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八大战略”“十强产业”之中。在具体工作上,根据情况制定具体方案,提出一流学科与博士点建设相融合,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相融合,科研评价与质量、贡献、影响相融合。坚持分类指导,分类评价,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的作用。评价体系变革是最重要的制度资源,有指挥和激励的双重作用。校(院)通过评价体系改革,积极营造“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创新氛围。经过持续努力,一流科技创新工程结出硕果,“超级计算”大科学工程和“智慧海洋”的重大工程成为标志性品牌,引领着校(院)科技创新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流科技创新工程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校(院)将继续加强与知名高校、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一步提升“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大合作水平。一流科技创新工程需要科研机构、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元素融入。打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的壁垒,让校(院)与企业真正联系起来,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是形成科技创新合力的需要。联系要广泛、普遍和长久。一流科技创新工程客观上需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先行。科教融合三年来,校(院)紧紧抓住创办科研平台的重大机遇,连续新增3个国家级平台,包括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E级超算科技生态园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获批组建山东省实验室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22个,已经居于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形成了國家、省、市厅三级立体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和优势。
  为了加强联系,校(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小组,制定相关政策,将创新链深入到企业一线、地方一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制定《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深入地方、深入企业、深入生产,从实践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从实践中获取科研成果。以创办创新型研发机构的方式将济南市、青岛市、菏泽市纳入体系中来。以设立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契机,与威海市、泰安市协同创新。以建设国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为手段,提升校院科技创新水平,以地方对接中央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与山东省政府、科技厅、教育厅加强合作,成立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设山东省科学院众创空间。2020年一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合同877项,一年总合同额达到4.72亿元,一年新成立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企业达到了22家。不仅如此,还将国内联系扩充到海外联系。2020年,校(院)全面推进国际联系和国际合作。与乌克兰国家研究院建设中乌科技创新研究院;在大洋洲设立代表处,成为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创业共同体中的牵头建设单位。代表山东省与大洋洲和乌克兰分别成立交流合作研究中心。近三年来,国际合作项目已达上百项,每年合作经费稳定在一亿元左右,建立海外友好学校十几所,吸引诺贝尔奖获得者应聘来校(院)工作,海外优质科研资源被不断纳入到科教融合的体系化建设中来。   (二)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带动要素重组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核心。国家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发展和学科特色来进行的。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合并后,大力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建设。坚持学科建设的引领地位,激发体制机制的动力作用,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意识。学科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和地位都在不断加强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人财物都在围绕着学科建设进行,产生很好的效果。
  学科是大学中最有活力的因素。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学科就是领域,就是方向,科学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学科发展上。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学科是培养学生的载体,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科是凝聚和串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目标的原动力。抓住了学科建设,就抓住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牛鼻子”。校(院)建立了独立的学科建设委员会和21个学科建设委员会分会,负责设计、统筹、规划学科发展,处理学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以学科作为重组资源的核心依据。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制定“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提高”的工作思路,实施学科分类建设。抓住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契机,对标国家“双一流”指向,扶优扶强,重点发展,优先扶持,不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学科群,带动了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校(院)入选山东省“冲一流”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高峰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成为“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工程学都成为山东省一流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院校的第一方阵之中。
  在学科建设工程中,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是核心支撑。校(院)出台《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优化管理办法》《2021年度本科专业优化与调整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发挥科教融合优势,推动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分层次全力推进本科专业体系。在建设一流专业过程中,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进行培育,制定每年的一流专业建设行动计划;推进专业认证,开门办学,对标国际化水准。一流课程“以本为本”,重视本科课程建设,分层次推进,首先做好校级一流课程,其次组织好省级一流课程,最后是国家级一流课程。力争一流专业占招生专业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占比达到25%以上。
  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获得重大进展。从全球范围看,校(院)排名进入全球范围,ESI学科排名大幅度提升。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遥遥领先,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020年软科排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有10个学科进入“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凭借着深厚的发展潜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有望进入全国大学排名前百名。2021年3月,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齐鲁工业大学有13个国家一流、省级一流专业获批,超过预期目标。课程特色鲜明,紧跟时代发展。新上人工智能专业、区块链工程专业等5个新兴本科专业,成功撤销6个已停招5年及以上的“僵尸专业”。建立具有行业优势、学科特色和社会广泛认可的一流专业体系,呈现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鲜明特色。
  高水平学科建设是一个开放系统。高水平学科建设要求开门办学,把学科置于产学研一体化之中。伴随着校(院)着力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力求形成“产学研对接-技术转移转化-集成开发与中试定型-科技产业孵化”的完整链条,学科建设不断跟进。把学科建设置于实践之中,不断融入中试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山科控股等平台之中,参与到山东省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基地(中国-白俄罗斯高科技园)和山东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之中,让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山东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和先进集成技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之中。
  (三)以一流人才培养工程决定要素重组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③。山东省科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合并之后,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进行布局。一流科技创新工程和一流人才培养工程,都要落实到一流人才培养工程中来。
  人才培养的根基在于立德树人。校(院)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就是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科研诚信等德育因素融入到专业课程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来。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都是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营养和不竭动力,任何科学研究都不能脱离精神支撑。校(院)以争创国家级立德树人标杆学校为目标,建立首家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省、市、校三级梯队型示范课程,出现了上百门山东特色专业课程,形成了“门门有思政、人人讲思政”的科教融合新局面。
  重视一流人才培养工程的硬件建设。一流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支撑。校(院)建设一批智慧教室,创办人造智能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理、化、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远远领先同类学校,居于省内一流,国内领先。2020年,利用优质科研资源创建了“济南网络空间安全山东省实验室”,积极申报并获批“山东省海洋监测设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一年增加7个。科研平台是整合科研要素和教学要素的重要手段。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对于凝练学科优势,形成特色优势,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培养和激励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院)现有省级科研平台122个,1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等等。这些科研平台门类较多,关系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等等,涉及多个学科和交叉学科,靠近科技创新前沿。2020年又与企业、政府共同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个,设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与乌克兰建立国际科研合作机构1个。这些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有力支撑着一流人才培养工程的不断实施。
  重视和使用数字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当今社会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期,数字化成为重要特点。“数字化转型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技术的转变,而是战略的转变,需要高层领导团队采用新的文化、过程、结构和策略”④。数字资源不仅是企业的发展资源,也是科技创新和大学发展的战略资源,这种战略资源一定要体现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校(院)十分重视对数字资源的利用,课堂、课程、管理、服务、科研平台的各种日常工作都十分重视数据管理和数据使用,利用大数据实现共有、共建、共享的大格局。尤其是在在国家和省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中,特别重视大数据的资源开发。新获批的国家一流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工程、金融科技、数据计算及应用、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都是与大数据有密切关系的专业。支持教师和科研人员使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每年设立百余项相关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共计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在这些政策措施支持之下,校(院)国家级教改项目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得2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18项,一流人才培养有了坚实的支撑。这些最新的数字化专业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创新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注释:
  ①陈瑜.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保障——专家就科学技术进步法修改建言献策[N].科技日报,2021-3-10(2).
  ②王英龙.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打造科教融合“山东样板”[J].山东教育(高教),2021(Z1):11-13.
  ③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1).
  ④白全民,賈永飞.加快数字化转型 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N].科技日报,2021-3-5(6).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山东省科技教育融合创新的实践机制研究”(编号:2020RZB01055)阶段性成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专项研究课题“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编号:2020kjzx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许忠明(1970-),男,汉族,山东临朐人,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哲学与社会发展;吴笑兵(1970-),男,汉族,江西东乡区人,法学硕士,副教授,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科教融合改革与创新;吴淑君(1998-),女,汉族,山东费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数学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超过数学学科本身知识层面的作用,幼教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不可估量.但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年龄相对较小,对严谨科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终结了“全民明星”时代,并呈现出精英话语权向平民话语权的转变及传播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特征.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各种方式应对媒体间快速交融化,如转变播音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当代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对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习惯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水套加热炉是一种用于原油和天然气的热水浴加热设备;为了提高加热炉的传热效率,对油田的加热炉和水加热炉进行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对不同直径的烟囱内的燃料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收集到的数据与实际使用的烟囱直径、温度分布、烟气成分的速度和浓度基本一致,建立了16个扭带的数字模型。扭带在不同管内的阻力系数和高强度传热系数研究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翅片管的平均Nu数比普通管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至五十,阻力系数增加了百分之一百零七至一百九十七,加肋后盘管的吸热比传统的盘管布置方式提高了49.4%,蛇纹石分布在烟囱内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要素,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丰富意义和实践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
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节能环保号召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加油站的建设,除了要关注安全问题,同时也要关注节能环保要求。对此本文将从加油站的建设作为出发点,研究常见安全隐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探索合适的建设方法,保障加油站安全。
煤矿井下地质的勘测是确保矿井建设、生产是否成功的依据,测量的资料是矿井生产指导的依据,资料是否准确会直接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测量资料不准确,会造成
摘 要:文章简单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同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适用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数学建模;课程建设;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9-0085-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m
随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战略提出,绿色能源不断发展和推广,天然气作为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有效使用天然气,利用有限的能源满足发展需求,是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天然气计量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焦点,希望对我国绿色能源的发展有所帮助,促进天然气的有效利用。
合成氨原料气醇烃化精制工艺是将原料气中的CO、CO2经过二级甲醇化,使CO+CO2降低至0.05%~0.30%,再经烃化将CO+CO2降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