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双墩三号战国墓

来源 :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淮河以北约3公里的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保存着两座规模较大的古代封土墓葬。2006~2008年,对其中的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显示,该墓为春秋时期的钟离国君墓。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系列性的学术活动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展示2009年中国田野发掘和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进一步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研究,推进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繁荣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考古杂志社承办的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于2010年1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李屋遗址位于山东阳信县水落坡乡李屋村东南1公里,地处阳信、沾化、滨城三县(区)交界处(图一)。遗址所在地海拔约8米,地势平坦,东距现海岸40多公里。2002年,文物部门为配合滨州至大高的高速公路建设开展工作时发现该遗址。2003年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滨州市文物管理处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李屋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现将此次发掘的收获介绍如下。
一、盐业遗址群概况 双王城水库位于山东寿光市羊口镇(原为卧铺乡)寇家坞村北、六股路村南、林海公园西南,东北距今海岸线27公里(图一)。双王城一带属于古巨淀湖(清水泊)东北边缘,古代曾称盐城、霜王城。此区域地表平坦,地势低洼,海拔仅3~4米。
南河崖遗址位于山东东营市广北农场(地处广饶县北部)一分场三队南河崖村四周,西南距广饶县城36公里,东北距莱州湾(羊口港)14公里,小清河在遗址东南侧穿过(图一)。该遗址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和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于2007年夏季发现,面积约4平方公里,由60余个地点组成,在南河崖村周围密集散布。
花园庄东地M60(下文简称为花东M60)是新近刊布的殷墟发掘资料。该墓位于殷墟核心区内,北侧距小屯东北部的宫殿区约200米,南侧不远处为“大灰沟”。该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东西向,墓口东西长约1.95、南北宽约0.7米。墓葬为合葬墓,内有两名墓主,分居于南北两侧。两人均为女性,北侧墓主约35~40岁,南侧墓主约16岁。墓主的葬式不一,北侧墓主为俯身直肢葬,南侧墓主为仰身直肢葬。
夏鼐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今年(2月7日)是夏鼐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举行纪念活动,深切缅怀夏先生的高尚的人品和渊博的学识,尤其是先生在中国考古学上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2002-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对河南偃师市灰嘴遗址东址进行了试掘,发现大量仰韶、龙山、二里头文化和东周时期的遗存,为了解该遗址的文化面貌和中国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石器工业提供了重要线索。由于历年来农民取土的缘故,东址破坏严重。二里头文化层已所剩无几,遗迹、遗物也不是很丰富,因而影响了我们对该时期石器工业的深入观察。
《夏鼐先生纪念文集——纪念夏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共426页,定价150元。
2002年7~9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偃师市首阳山镇香峪村北四方砖厂基建工程中,发掘清理西晋墓2座(编号为02YXM1、02YXM2,以下简称M1、M2)。二墓东西并列,相距大约15米(图一;图二)。M1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098′、北纬34°44.677′。海拔158.7米。
2006年春,本溪市博物馆在对本溪县新城子明代城址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城址东南部一条乡间小路边缘的断崖上发现几块大石板,个别石板下暴露出石块垒砌的墓室,遂认定这是一处盖石墓地。因乡路拟扩建,暴露出的墓葬面临破坏,遂上报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现场调查后,决定进行抢救发掘,并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同年10~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本溪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