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管理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体系;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58 — 04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线,我国开始着力以分类培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研究生教育基本质量保障的关键在于学位授予单位对教育基本活动的管控〔1〕。此后,培养单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锚点。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康庄大道上,我国研究生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价机制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站在新的历史时期,也要看到高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较小,其内部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标准和过程管理规范有待明确和加强是我国当前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2〕。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为节约有限的资源而精简管理任务,将研究生培养工作重点放在招生录取和学位授予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对培养研究生质量的提升作用显现疲软迹象,且增加了外部质量审核的负担。截止2019年,我国承担研究生培养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地方院校占比81.6%,随着研究生扩招、地方高校的扩张和高校自主权的扩大,这些弱点和问题的负面影响逐渐加深〔3〕。近几年,多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强调严格落实各环节管理职责,抓住关键环节,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未来应将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作为地方高校落实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4〕,基于过程管理理念和地方高校发展方向,在地方高校内部对研究生培养中间过程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转换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锐意革新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协调地方高校和部(委)属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一、基于过程管理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设的新理念


   (一)内部保障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保障体制中,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外部质量保障有一定的监督、控制、激励作用,但从微观入手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保障对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和决定意义,内部保障体系建设及其有效运行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根本所在〔5〕。内部保障体系以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基础性作用为本,强调高等院校肩负的质量保障责任和义务,建立、创新并落实教育过程质量的监管工作,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将质量保障贯穿招生到学位授予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去,以确保达到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6〕。
   (二)地方高校是其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的主体
   地方高校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而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高校,受差异化的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作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等不同于部(委)属高校,在我国统筹优化研究生学位类型结构的一盘棋中,其重点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地方高校和部(委)属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均衡,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的资源较少、生源质量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在质量保障制度、硬件环境、教学师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所欠缺。随着国家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增速持续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量快速扩大。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较短,各培养环节衔接过于紧凑,难以完成高难度的纵向课题,更需要强化培养过程的管理〔7〕。地方高校要形成应用型和学术型兼顾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推进我国高校分类管理体制的建立。在构建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时,完善与本单位办学定位相一致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集中大部分力量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8〕。
   (三)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及其质量保障的过程管理理念
   过程管理理念从业务过程重组等管理理论发展而来,是指设计和持续改进、完善输入转化为输出中的具体工作过程,是保证产品、工程项目或机构工作质量的基本手段〔9〕。在过程管理的视角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多个工作环节构成。地方高校重在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合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应用研究和人才服务,培养过程讲究校企联合、产教融合,与重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侧重点不同,需要特别重视两者培养环节内容和质量标准的差异。为了输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地方高校应丈量自己的资源输入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有效性,规范培养过程,转变末端治理处理的思路为过程调控,把握每个环节质量控制的主动权,施行“事先管控准备过程,事中管控教育过程,事后管控整改过程”的全过程监管〔10〕。过程管理方法依据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并调控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偏差,降低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失控风险,渐进地、动态地和稳定地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二、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关键节点管控


   地方高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不能只在学生入学处设置入口,学生毕业处设置出口。依据国内外高水平高校经验和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特性,基于过程管理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图1),由导师队伍建设、招生录取、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学术论文指导、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指导、学位授予九个关键节点的管控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未合格,都会影响后续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每一个中间环节都达到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切实保障最终的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应在各个节点设置质量关口,将把控力贯穿研究生教育工作管理的全过程。
图1 基于过程管理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一)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导师负责制下,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培养前期的重要工作。地方高校需要改革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聚焦优势或特色学科的研究领域,整体谋划并遴选导师,组建优质的科研团队,打造特色科研团队品牌。引进与培养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推进学术加行业的“双导师”制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11〕。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导师改进教学指导方法,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指导,加强专业学位导师队伍的岗位培训,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健全导师评价激励制度,将导师师德师风、科研核心素养、教学指导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纳入督导范畴,定期开展综合考评。对考核不合格和有严重问题的导师,停招整改或者取消其招生资格;给予高分导师适当的荣誉嘉奖和资源倾斜,提高招生导师队伍的质量,增强教学师资力量,吸引优质生源〔12〕。
   (二)招生录取
   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研究生招生通常分为发布考试大纲、命题、初试、评卷、复试、调剂、录取等阶段,地方高校应加强招生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将招生纪律约束贯穿于招生录取全过程。地方高校可以在国家政策和规章允许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在复试等阶段制定不同的生源选拔要求和标准,以适应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除了做好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地方高校要结合联合考试、单独考试、推荐免试等形式,不断完善研究生招生多元录取机制,在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岗计划等政策导向下,参与退役大学生计划、农村硕师计划等多种专项计划,扩大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自主权,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设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多种培养方式,吸引应届生、往届生和在职人员等不同类型的生源。
   (三)培养方案制定
   培养方案包含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是对研究生培養过程的总体设计。地方高校修订培养方案,要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差异,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分类培养机制。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突出科教结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要突出产学结合。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地方高校要建立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课程结构设置体现先基础后专业再到学科前沿的思路,不断调整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能力课、前沿交叉课的配置。学科基础课可按二级学科适当拓宽,体现学科知识体系;专业能力课要更适应专业理论、方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前沿的研究应用关键问题,向短而精的专题讲座方向发展。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建立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促进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从课程的目标定位、适用对象、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师资力量、预期教学效果等方面,严格审查新开设课程,定期审查已开设课程。
   (四)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学的基本形式,具有全面和基础性的培养作用,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环节,一般在第一学年完成。地方高校要严格依据教学计划及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明确课堂教学规范,认真做好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10〕。教学计划是任课教师在培养方案指导下,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教学大纲则落实教学计划到每一节课程。把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与论文写作指导课一并加入研究生课程。课堂教学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之间的平衡,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操学习,将课堂拓展到实验室和岗位上〔7〕;改进和创新MOOC、翻转课堂等新课堂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完善课程考核机制,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和方式的特点确定课程设计、考试等考核方式。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以教学督导为主、学生评教为辅,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完善研究生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在课程申报规范、多维度教学评估评价、多样化课程检查及激励与处罚机制改革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推进和改革。
   (五)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以分流淘汰机制,将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分配到其他类型或层次的培养轨道中去,或终止培养进程,是加强培养过程管理的一项有效手段。中期考核工作要遵循教育学习规律择定恰当的时间,通常在第一学年末至第二学年结束时间段内,可与资格考试、开题答辩等考察环节结合。规范分流淘汰机制,需要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维护研究生合法、合情、合理的权益,摒弃面子观念,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研能力、科研参与、进展和成果发表情况开展综合考察,鼓励研究生奋发向上,探寻适合个人发展的道路,提高研究生整体质量。
   (六)学术论文指导
   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从科研能力层面反映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毕业条件都对发表学术论文有明确的要求。撰写学术论文实质是提升科学素质的过程,有利于研究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培育科技文献写作能力,锻炼科学逻辑思维,并且保证学位论文质量。高水准期刊对文本的规范性、逻辑性、创新性等要求严格,若研究成果能通过审核得以发表,是对研究生科学素养的肯定;若未被认可,说明研究工作还需完善,学校应继续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帮助研究生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培养环节,高质量且充分的实训实习更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生大部分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将科学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经验结合写成学位论文,因此专业实践过程直接影响其学位论文质量,必须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得到半年及以上时长的实践教学。地方高校应与行业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和深度,共建促进高校教育发展改革和企业人才、管理、技术创新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专业实践环节积极探索大工程团队集成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段式培养或并行培养等基地特色培养模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的应用和当今行业需求的了解〔11〕。    (八)学位论文指导
   地方高校学位论文指导要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视情况增加论文格式审核和预答辩环节,严格执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导师应对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应给予适当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协调自己的基金课题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不一致的矛盾。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对两者学位论文的要求、指导过程和评价标准也不能混为一谈〔7〕。除了传统的学术学位论文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可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地方高校应准确把握不同形式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体量和评价标准,考察研究生是否具备专业和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科学技术和综合能力。
   根据以下6个学位论文质量控制节点,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质量保障体系。(1)学位论文开题:在开题阶段,导师要指导研究生对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工作量、技术方法的可行性、进程计划、规格层次、预期成果等进行探讨和论证,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研究生论文选题。(2)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展具有督促作用,便于学院和导师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后续进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3)论文格式审核:论文格式影响论文的规范性和论文评阅工作的效率,是评价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方面。高校应制定学位论文格式要求文件和学位论文参考模板,明确规定论文的字数、构成部分、文档排版等格式要求。(4)论文评审:地方高校应完善指导老师、系论文指导小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等多级审核制度,随机抽查盲审评阅制度和学术道德承诺制度,严把学位评审关。研究生必须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学术道德做出书面承诺,导师审核全文后签字并写出全面评语,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请评阅人匿名评阅。(5)模拟答辩:学位论文盲审后和答辩前这段时间,导师可组织预答辩,帮助学生适应答辩流程和氛围,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辅导。(6)论文正式答辩:论文答辩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论文答辩委员会按规定的学位授予标准审查,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是否授予学位。
   (九)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阶段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的最后关卡,包括学位评定、学位授予。以论文抽检制度,最后抽查部分学位论文交由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查,保障该批次学位论文质量。所有的学位申请、评阅、答辩等有关材料须经学位评定分委会秘书审核,再分发给委员们评阅,进行论文水平及答辩情况的具体审查,完成学位评定,最后通过评议投票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

三、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全过程管理


   地方高校除了要对前期的导师队伍建设、招生录取、培养方案制定等准备过程,中期的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学术论文指导、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指导等教育过程和后期的学位授予等关键节点进行把控,还要将一些通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贯通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地从内部管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等现代智慧管理手段,规范培养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研究生招生、教育、学位授予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保证有关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重要记录的档案全面及时、真实完整地留存。建立专门机构落实督导检查机制,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常态监测,以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等形式加强培养过程的质量评估。

四、结语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國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随着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地方高校不能盲目照搬部(委)属高校的经验,要依据专业学位教育为主等自身特点,运用科学的过程管理创新理念和方法,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改革,将导师队伍建设、招生录取、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学术论文指导、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指导、学位授予九大关键节点管控和全过程管理结合,实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Z〕.2014.
   〔2〕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8):4-8.
   〔3〕饶武元,刘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以近五届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
  (03):116-122.
   〔4〕王学江.高校学生学业过程管理及其预警工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
  (05):133-136.
   〔5〕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03):42-48.
   〔6〕薛刚,牛建刚,万馨.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瓶颈问题及对策探索〔J〕.大学教育,2021,(03):30-33,119.
   〔7〕程斯辉,王传毅.研究生培养模式:现实与未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高端论坛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3):50-53.
   〔8〕唐任仲,O.mejabi.过程管理技术〔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03):26-29.
   〔9〕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0〕于苗苗,马永红,张乐.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变迁〔J〕.中国高教研究,2021,(04):69-74.
   〔11〕朱晓芸,杨潮.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发展究,2012,
  (Z1):104-108.
   〔12〕束鑫,李俊娴.“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21,(03):189-191.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关键词:博物馆;科研工作;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33 — 05   作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以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非盈利机构,博物馆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科学普及、文化传播
近年来地区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距日益扩大,严重制约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通过分析2019年的数据得出研究结论:由于制度抚养比、实际平均缴费率、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水平的不同,地区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支失衡的现象.但完全消除地区差异达到均衡一致并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因此以改善地区收支不均、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为目的提出应对策略,即“开源节流”降低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夯实缴费基础下调养老保险缴费率、多举措克服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差异.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05 — 03 一、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特性   (一)内涵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教学有效性或行为主义的观点阐明了什么类型的教师的行为可能起作用,与某些学习成果相关,或导致某些学习成果的产生。通过一个过程(即对学习和教学的系统观察)和产品(即学习成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65 — 03   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是一种“了解信息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是“在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54 — 04 一、前言   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日新月异的观念,使本是净土的大学校园成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场所。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理想信念、就职就业等方面承受的压力与冲击不断加大,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诸如恶性伤人事件、自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工作;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38 — 03   在我国国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民众数量越来越多。这部分民众希望接受文化的熏陶,满足自身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博物馆既是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场所,也是人们感受时代变迁、体验人类智慧的地方。但是,只有博物馆做好相应
目的探讨大鼠全层皮肤皮下移植异体全厚皮的制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近交系雄性6~8周龄Brown-Norway大鼠和Lewis大鼠各1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将受体大鼠项背部全层皮肤皮下游离2.2 cm×2.2 cm区域后,皮下移植取自供体大鼠腹部的2.0 cm×2.0 cm大小全厚皮,供区拉拢缝合。移植术后5~6 d剪除受体大鼠移植的异体皮片上方的自体皮,剪除后7 d拆线。移植术后2个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41 — 03   人的活动是不同社会环境的直观表现,人活动的轨迹和生活的记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这些记录和轨迹,形成了最早的档案雏形。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1〕。我国档
关键词:农民工;文化认同;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20 — 04   人口流动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