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来源 :临床误诊误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soft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以电击样短暂突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1].三叉神经痛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因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有明确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TN)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枢病变学说认为PTN是一种感觉性癫痫发作,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内;周围病变学说认为PTN病变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神经节或周围支,由于邻近血管压迫致神经脱髓鞘改变而致病.对于三叉神经痛虽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2-3].本文对PTN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做如下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金属硫蛋白1E(metallothionein 1E,MT1E)表达对缺氧状态下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体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将MDA-MB-231细胞分为常氧培养组、低氧培养组和RNAi低氧培养组,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T1E、E-cadherin与vimentin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技术在子宫颈细胞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人工智能细胞学辅助阅片系统对86000例涂片进行分析,并与原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其特异性、敏感性等指标,同时分析人工智能细胞学辅助阅片系统的分级诊断结果.结果 人工智能细胞学辅助阅片系统对子宫颈液基涂片的特异性可达74.16%,敏感性高达98.77%,同时对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
目的 探究体外LINC00847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应用sh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LINC00847的表达后,qRT-PCR法检测shRNA的干扰效率.确认干扰效率后分别使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LINC00847后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在MCF-7和MDA-MB-231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稳染LINC00847-shRNA后LINC008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7月~2019年5月确诊的5例PPSS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和SYT-SSX融合基因情况.结果 5例PPSS年龄14~63岁,中位年龄29岁.2例因发热、不同程度的胸痛及胸闷等症状就诊,3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镜检:4例为梭形细胞型,肿瘤细胞为均匀一致的梭形细胞,呈片状、束状排列,无腺体结构;1例为低分化型,
目的 探讨基于膜解剖的精细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男性Ⅲ、Ⅳ型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51例男性Ⅲ、Ⅳ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A组85例采用基于膜解剖寻找腹膜前间隙的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B组66例采用传统颈肩技术寻找腹膜前间隙的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2组术后3d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观察2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
目的 探究共同性外斜视患儿眼外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膜联蛋白A1(AnxA1)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共同性外斜视患儿53例(82眼)作为斜视组,同期行眼球摘除或角膜移植获得内直肌的正常眼位患儿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2组眼外肌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IGF-1、AnxA1表达;电镜下观察2组肌纤维超微结构特点,测定肌纤维排列异常率、Z线异常率、单位面积内线粒体数目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分析斜视组眼外肌IGF-1、AnxA1表达与上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分子病理对7例发生于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肿瘤细胞呈浆细胞性分化,弥漫实性生长,具有不同的分化成熟度,甚至呈间变性或浆母细胞样形态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79a、MUM1、CD138和CD38均阳性,CD20和PAX-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在分化成熟组为10%~20%,分化不成熟组为40% ~90%.E
目的 探讨结膜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9年3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诊治的166例结膜痣,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6例结膜痣患者年龄3~82岁,平均30岁,中位年龄36岁.男性74例,女性92例,男女比为0.8:1,发病部位以左眼多见,双眼同时发生2例.首次发现年龄以≤20岁者最多见.临床大多无症状.125例(125/166,75.4%)为普通结膜痣,痣细胞呈巢团状排列,具有极向,可见成熟现象;1例(1/166,0.6%)为非典型结膜痣,
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多已为晚期,治疗时的高复发率及多药耐药一直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是抗肿瘤治疗的最终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卵巢癌是一种免疫原性疾病,免疫逃逸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有关PD-1/PD-L1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临床研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明确PD-1/PD-L1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分子,而且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紧密相关.该文从PD-1/PD-L1的角度对卵巢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探索PD-1/PD-L1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以便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MSI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卵巢组织和输卵管组织中MSI2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分析MSI2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总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MSI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与癌旁正常卵巢组织(16.00%)和输卵管组织(12.82%)相比,卵巢癌组织中MSI2的阳性率(73.33%)增高(P<0.001);与癌旁正常卵巢组织(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