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犹太人的同化障碍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犹太人作为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族群,在美国这个自由之地的同化过程确实体现出一些不同于别的少数族裔的特点,使其成为美国同化历史过程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其中除了犹太人本身的民族特性外,还要归因于美国社会的多元特性。笔者将就美国犹太人的同化障碍问题,从犹太民族与美国社会两个方面寻找答案。
  【关键词】:美国犹太人 同化障碍 结构同化
  一、美国对犹太人同化政策回顾
  美国同化理论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少数族裔的同化政策。同化理论的模式构建,则起源于美国社会多移民群体的社会现状,这些具有不同背景的移民,在适应独特的美国社会时,确实需要一种行为指南模式,来作为其共同生活与融合的目标。为了公平起见,这一目标只能从美国社会中寻找,不仅能体现美国社会的独特吸引力,更能实现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预期憧憬。
  19世纪之前,由美国白人统治阶级提倡的盎格鲁遵从论(Anglo-Conformity)主导了美国社会的同化政策,基本要求外来移民抛弃它们原来的文化与习惯,完全接受美国社会中主流的“盎格鲁-萨克逊”文化模式,这一时期的官方强制同化政策追求“外来移民应该彻底放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尽快的适应或无条件地服从美国社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这代犹太移民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美国独立平等的环境中取得了相当大的经济成就,但不可避免的付出了牺牲自己的宗教、文化的代价。
  1908年,一位名叫伊斯雷尔·赞格威的剧作家编写了一部以犹太移民视角展开的舞台剧《熔炉》,并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这部充满着美国特色的舞台剧也顺应了美国移民政策向民间组织的温和同化模式转变。同时,美国的熔炉理论成为20世纪同化政策的主导,这一理论的支持者们认为,美国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以美国信念将来自各个国家、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汇聚到一处,在美国这个新世界里组成一个新的混合文化,“并且完全不同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群体的文化,。
  同时,以上两种理论都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随后,文化多元主义便以修补前两种理论的身份适时出现于美国社会中。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各个少数族裔便开始发挥自己的民族特色,并开始寻求自己的宗教文化认同。犹太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信众在美国社会的各界的强渗透,开始成为美国社会中影响较大的宗教。逐渐形成了包括天主教、新教、犹太教在内的三元亚社会,这些有着不同背景的美国移民在保持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承担着身为美国公民对美国社会的公共责任。
  二、犹太教保守特性
  同化不仅在于文化适应,更在于结构同化,即“少数族群成员在初级群体层次上进入核心社会的社会小集群、俱乐部、机构,这将会不可避免的导致出现相当数量的族际通婚”。虽然犹太教与基督教同宗同源,但相对于基督教的普世性与开放性,犹太教中的封闭性更加明显,这使得以犹太教为信仰犹太人身上多了一份排外性,他们更愿意在既有的犹太教信徒中分享自己的宗教认同。
  犹太人向来保守且独来独往,即便是在美国这个种族背景相当非负的环境下,犹太家庭仍让十分注意限制子女与非犹太背景的人的交往。孩子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尚未形成较强的犹太认同,在学校各种活动联谊中可能会接触到不同背景的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放开他们的交际圈甚至族际间的通婚。而犹太社区向来注重保持社群的纯洁性,为了防止族际通婚,他们将青少年的相互交往也限制在本社区范围内,社区会增设适合各种年龄段的组织与俱乐部,且仅限于与他们具有相同犹太背景的人。如此一来,其成员的初级交往范围便也局限于犹太社区。反对异族通婚在犹太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以此来保持自己种族的纯洁性。
  同时比起犹太教的传播,他们更坚定于对犹太教的继承。不接受外界文化,拒绝外族通婚,限制犹太教的传播,这些都使得犹太人更加保守,更叫封闭,更不易被外界所理解。尽管是在开放与包容的美国文化中,犹太教的这种有限传播与排外性特点不可避免的使它陷入孤立中。犹太人本身的神秘性与排外性使它更易遭受外界排异。犹太人不愿意接受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也不愿让别人进入自己的信仰圈子,在思想上、信仰上拒绝与别人交流,这便会使非犹太人对他们产生困惑与偏见。正如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的处境一样,美国犹太人所处的美国也是一个或多或少带有敌意与排斥的环境。这种来自非犹太人的敌意,更加阻隔了犹太人与外界的交往,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犹太人的进一步同化,使犹太人成为美国社会中被隔阂的部分。
  四、美国社会主导力量与多元文化特性
  犹太民族一直以来便散落在世界各地,欧洲历史上的排犹传统也由来已久,在遭受了各种不公平与歧视对待之后,犹太人养成了隐忍坚毅的品质,长久漂泊不定的生存状态,加之他们还具有天生聪颖的头脑与经商传统,使得犹太人具备很强的适应与生存能力。不论在哪个国家,犹太人总是遭受冷眼与排斥,这些经历也世世代代印刻在犹太人的记忆中。即使是在美国这个自由之地,即使处处自由与机遇,美国犹太人也总是小心翼翼,谨慎行事,犹太人的潜力被完全激发了出来,他们的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尽管美国精神不允许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但犹太人的表现似乎危及到了主流盎格鲁民族的存在。“美国早期他们通过奖励来鼓励犹太人认同,但当他们意识到犹太人的同化意味破除了千百年来限制犹太人智慧发挥的桎梏,并已威胁到他们自身优势地位的时候,立场就变得暧昧不清。”。美国主流社会群体WASP一直以来也都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状态,在初级群体的交往方面往往也都局限于他们自己的精英阶层,普通人很难接触甚至了解他们,更不用说进入他们的俱乐部與社团。关于美国社会各种阴谋论也从未间断过,坊间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共济会、骷髅会等等描述足以充分说明,居于美国主流文化的白人上层阶级很难接触,他们的这种隔绝性与神秘性甚至不输于犹太社区,其他少数族裔在同化过程中遭受的不公正增待遇多半来自这种上层阶级主流文化的优越性,他们令人难以接近,这不仅给犹太人进一步的同化,也给其它族裔的结构同化设置了无形的障碍。   同时,二战结束以来,纳粹的灭犹屠杀使世界人民越来越注意到犹太民族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因而对他们产生同情与愧疚,世界上的反犹传统都有了相当程度的转变,且更愿意平等的看待他们。加之美国人也更多的意识到各个种族的移民都是因以美国信念为核心的政治认同而凝聚在一起的,文化认同上的多样性并不影响他们的美国共识。多元文化的兴起是真正美国精神的体现,它使得各个族裔文化的得到了较好的保留与宣传,犹太文化也在这种背景下开始被接受。“这种多元主义思潮对犹太人这样盛产思想家的民族影响非常之大。就像多元主义所支持的民族主义对抗普世的全球主义一样,多元主义影响下的犹太人也必然反抗同化,争取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在这里暂且抛开对多元文化适用性的讨论不讲,它对犹太文化的保护作用确实大于同化的力量。
  二战以后多元主义在美国的兴起,说明强势的主流同化方式已不再适用,不管是美国本土的盎格鲁文化还是各少数族裔的民族文化,都不應该被忽视或者特殊对待。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犹太人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即使是年轻一代也都不会再一味的追求向美国主流文化看齐,反而会更愿意保持他们的特色。或许,美国的同化政策也会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结语
  尽管美国社会的同化政策经过了从盎格鲁遵从到熔炉理论再到文化多元主义的转变,但同化政策似乎并未定型,美国犹太人的同化进程也尚未完全止步。美国犹太人们展现的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从未停止同化,但似乎也不能再被进一步同化,美国信念下的多元文化共存,是同化美国犹太人的现状,也是美国最具吸引力之处。
  【参考文献】
  【1】王坚.评《美国生活中的同化》中的美国同化理论模式[J].世界民族,2015(04):107-108.(注:也译作“盎格鲁一致性”)
  【2】[美国]米尔顿·戈登:《美国生活中的同化》[M].马戎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年.
  【3】董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欧犹太移民的美国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邱文平.同化的悖论:“熔炉”中犹太人和美国精神的互动[J].史林,2011(01):157-163+191.
  【5】常士訚.超越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的反思[J].世界民族,2008(4):3.
  【6】杨卫东.论美国犹太人的双重身份认同[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4):44-48.
  【7】 雅各·瑞德·马库斯:《美国犹太人,1588-1990:一部历史》[M].杨波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 L. Sandy Maisel, ed.Jews In American Politics[M]. Lanhan, Marylan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2001.
  【9】[美]塞缪尔·亨廷顿:《美国政治:激荡与理想与现实之间》[M].先萌奇,景伟明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简介:郝宇波(1993-),女,汉族,山西省阳泉市人,硕士二年级在读,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制度。
其他文献
【摘要】:《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在长期的口传过程中形成的经典代表作,它不但在李朝文学领域中是一部特别好的佳作,同时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春香传》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并且也应该被视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世界不朽名作之一。朝鲜和古朝鲜《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今后的朝鲜文化无论是在文学思想还是艺术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化与文学影响着《春香传》的在其術形式、描述范式和语言方面,同时也
期刊
【摘要】:法国半总统体制既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也不同于德国的议会制。本文通过总结半总统制的基本特征,来理解与其他政体的不同点。基于法国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深厚的政治文化而产生的半总统制,克服了以往议会制的弊端,并且在三次“左右共治”的实践中表现出制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法国 半总统制 左右共治  一、法国半总统制的确立及其基本特征  1958年宪法确立法国的半总统制,在经历过三次“左右共
期刊
【摘要】: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国陶瓷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三彩女俑是唐三彩人物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其造型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三彩女俑具有不同的造型与色彩,由此反映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唐三彩女俑折射出了唐朝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唐三彩 女俑 造型 釉色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
期刊
【摘要】:相比国内法由国家权力保障实施,基于国家之间利益冲突而生成的国际法则更多的是强调契约性和保障主权完整,因而具备“软法”的特性,并无法在根本上对各个国家形成强制约束力。越是在21世纪的追求效率和公平的今天,条约保留在当今国际法上,也起到了协调各国之间的不平等差距和保护各国利益的重要作用。国家认同或是否决某些条款不仅仅是从“全体一致”到“和谐一致”的转变,更是呈现出对条约保留越来越慎重和包容的
期刊
前言  近年来历史背景类的影视剧增多,如前段时间沿用去年大火剧《延禧攻略》主要班底的新剧《皓镧传》也正式播完,虽然不温不火,但也能从侧面看出近年来此类影视剧还是受到一定程度追捧的。  该剧的历史背景从一个著名的成语“奇货可居”开始的。回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末期的秦宫,故事围绕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电视剧名李皓镧、他父亲嬴异人即秦庄襄王,以及他亚父吕不韦三人之间的故事而展开。  一、秦宫类影视剧历史背景
期刊
【摘要】: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依旧特别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党风廉政方面做了很多论述,这些思想对当时的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毛泽东的许多思想对今天的党建工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就以建国后毛泽东的党风廉政思想为基础,对新时代的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做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毛泽东 党风廉政思想 新时代党风廉政
期刊
【摘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以修筑长城而耗费民力的封建王朝,这是统治者在汲取隋朝严苟暴政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合理性选择。不肓效仿前朝,亦能从善如流的承袭隋朝旧制,这便为唐王朝蛇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保障,亦为唐朝前期开明的政治举措和广采博收的社会思潮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出现了带有宗教意识下的唐代乐舞,开启了隋唐盛世的华丽篇章。  【关键词】:唐代 宗教意
期刊
【摘要】:《赛德克·巴莱》和《阿凡达》是两部反思自然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代表作。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身份问题与文化和权力相关,不同的身份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他者。然而,不光有泾渭分明的自我与他者,在殖民与被殖民的过程中,殖民地与被殖民地文化相互交融,产生了延异的生命体。这种因为延异带来的交织的生命体在战争中难以达成和解,最终走向消亡。延异的生命体和原始人不惧死亡的态度更加凸显了自然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对
期刊
【摘要】: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及具争议的人物,从广州黄埔军校时期的蒋校长到后来的“四一二”反革命分子继而到抗战期间领导抗战的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最后再到国共内战时期的独裁者,以及迫害压制人民的刽子手……这些身份不一而足,最后败退台湾反思一生,身份地位总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研究一个人关键是要了解把握这个人的思想,而思想的形成在早期又特别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我们看一个人的早期思想可以从所受的教育背景、社
期刊
【摘要】:民族地区的博物馆,缘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上书画展览特点,使得民族地区书画展览体现书画展览与博物馆展览共通性和书画与民族博物馆文化的差异性共存双重特点。而且受众民族文化差异,使得书画展览趋于复杂。因此,在设计上应该定位准确,主题明晰、创意新颖,展示活泼、精心组织,合理运作、拓展受众,务在宣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 博物馆 书画展览 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