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是“情”寓于语文课堂中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上课时要学会情感上的三步走,将“情”寓于语文课堂中:“温”情—“激”情—“抒”情。“温”情,就是给学生加温预热,慢慢培养他们想学的情感。“激”情,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抒”情,就是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或用口说,或用笔写。
  关键词:“温”情  “激”情  “抒”情
  新的一轮教学已经过去两年了,但对上一轮教学诗歌《蝈蝈与蛐蛐》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是我上得最快乐的一节课。翻开当时的备课笔记,一眼就看到教案边附着的用胶水粘着的厚厚一叠学生习作,以及我的一段简短的教后反思。时空倒转,我仿佛又置身在那堂课上了。
  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英国诗人济慈的诗歌特点,说济慈的诗想象极其丰富,绚丽多彩。如王维诗所获苏东坡的评价一样,济慈的诗也是“诗中有画”,色彩感极强,具有一种清丽温柔之美,如同那梦幻般静美清幽的月光。然后师生一边读一边赏析,大家都不由得在诗人笔下那盛夏的豪华,那严冬炉火暖气的温馨氛围中沉醉了,融化了。当我们赏析到诗的最后一句,用联想的手法写出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既然是周而复始、生命不息,而我们诗中又只写到夏和冬,那你们能不能模仿这首诗把春秋两季也写出来呢?”同学们大声地说“好”。看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乐了。
  不一会儿,他们的作品就出炉了。我在班上读了先写好的作品,并做了评论。这是班长熊余东写的: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消亡
  微风拂柳,燕子斜飞
  对着蓝天呢喃
  花草伴舞,溪水应和
  轻吟浅唱春天之光
  他选取微风、杨柳、燕子、花草、溪水这些意象来代表春天,语言优美,诗虽短小,但描绘出了春天那生机盎然的景象。课代表杨承月写的是秋景: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不会死亡
  当火红的枫叶纷纷飘落
  蓝蓝的天宇就有一种声音在回荡
  那是大雁在欢唱啊,自由地飞翔
  风儿从他身边呼呼吹过
  伴着他共献一曲秋歌
  最让我吃惊的是张子月,还真有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味道。她平常表现得并不是那么出色,这次竟然在短短的时间里写了两段,把春和秋都写了:
  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消逝
  春风拂面,杨柳微颤
  黄鹂逸出盈盈笑语
  燕子衔泥,穿梭于微风中
  共同谱写春的乐章
  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
  秋风萧瑟,枫叶飘飞
  大雁喑哑的歌喉
  收割机爽朗的笑声
  为秋镀上一层温暖的颜色
  我把我从张子月的诗里感受到的惊喜传达给了学生:“看看这句写得多好啊,‘黄鹂逸出盈盈笑语’,让我们仿佛看到黄鹂娇俏欢飞的身影,仿佛听到它那婉转清脆的歌声,让人不由得感叹,春光多美妙。看看这秋写得也好,‘收割机爽朗的笑声’,不会让人有秋的悲凉之感,反而有一种丰收喜悦之情。”听着我的评论,同学们不由得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了张子月,羞得她低下了头,脸上却乐滋滋的。
  在这节课上,不少同学给了我惊喜,受诗人济慈的优美诗句的感染,他们也写出了他们的力作,并积极地举手要求读他们的小诗,这在以前可是从没有过的。要知道七年级暑假之后升八年级,许多学生就玩起了“深沉”,信奉上课“沉默是金”,这会儿竟然这么积极?!这让我差点喜极而泣!
  回首两年前的这堂课,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在课堂上练习写作嘛,有什么值得多说的呢?其实不然。我比较了一下,我之前也经常在课堂上练习片段写作,但是就是没有收到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呢?于是,我反思又反思,把那一堂课梳理又梳理,蓦然发现,原来是 “情”字在课堂中起了作用。我整理了一下,觉得有三点可取之处。
  1.“温”情
  “温”情,即给学生加温预热,慢慢培养他们的情感。在上《蝈蝈与蛐蛐》时,我就很注意介绍作者尤其是他的诗歌风格,让学生知道济慈的诗想象丰富、色彩感和立体感强,激发学生赏读其诗的欲望,培养学生爱上这首诗的感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温”情呢?
  首先,设计动情的导语。
  设计动情的导语,轻松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好比提琴家上弦,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应这样,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吸引住。有的学生在下课的时候玩得很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课堂呢?设计新颖且与文章内容契合的导语吧!成功的导语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催生“温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做到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写出这样的语言,从而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比如,韓愈在写作《马说》之前,初登仕途很不得志,多次写信给宰相求擢用,结果等了四十多天无音信,自己亲自上门求见却被拒之门外。让学生了解韩愈这样的经历,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为千里马遭埋没而怒发的愤慨之情。
  2.“激”情
  所谓“激”情,即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形成感情共鸣。
  在《蝈蝈与蛐蛐》这首诗中,作者分别选取了“骄阳”“严霜”来代表夏冬的意象,语言清新,确实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的感觉。因此我让学生多读它,并且还要饱含激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再进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赏析,深层次地挖掘领悟作者隐含在文中的感情。这样,学生就在美读赏析中做到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以美传情,情满胸臆。   那么,如何做到“激”情呢?
  第一,强调反复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时,我们要抓住诗文句中的关键词,理解作者的感情。比如,我们读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要抓住“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中的“杨花”和“子规”,因为杨花飘飞无定,子规啼声哀凄,让人有一种悲伤之感,再结合诗题中友人的“左迁”——降职,这样,就不难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中诗人的“愁”情,既有对朋友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忧虑,又有对老友远在他乡的恳切的思念和热诚的关怀。
  第二,运用联想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文中描绘的画面,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感情的目的。一般来说,诗人在写诗时特别注重意象的选择,因为这样能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脑中浮现画面,产生情感共鸣。读了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后,读者犹如置身于图画当中,感受到那种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难怪苏轼这样高度地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写景的诗如此,写人的文也一样,通过联想和想象秀出人物的风采。比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美女,曹雪芹赞美她 “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作者描写了薛宝钗的脸、眼、唇、眉,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感觉薛宝钗好像就在我们的眼前,正笑语盈盈地望着我们,是那么美。如果文章不直接写,而是用间接描写的手法写美女,比如“刚过去一美女,携着一阵香风,路人回头率百分之百,甚至有人一直痴痴地看着她的窈窕背影,‘砰’的一声,一头撞在電线杆上”,同样,通过联想和想象,我们还是能再现人物的形象以及喜人的场景。
  3.“抒”情
  所谓“抒”情,即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或用口说,或用笔写。
  南北朝文学家刘勰说得好:“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语言是心灵的图画,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情感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这就需要给学生空间,让他们去说出或写出自己所领悟的情感,展示自我。
  还是拿我上《蝈蝈与蛐蛐》为例,说说“抒”情所产生的高效。当师生赏析到诗的最后一句,用联想的手法写出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时,我想起之前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有一位教师说过,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于是安排学生进行春秋的续写。有了“温”情和“激”情做基础,《蝈蝈与蛐蛐》的续写就比较好做了。同学们以己口抒己情,以己手写己心,显得那么驾轻就熟。他们展示了自我,有了自信,当然就一改之前的所谓“深沉”了,流露出少年的浪漫天性来。总之,一切都是“情”字的功劳。
  歌唱寓于情感,歌曲好像注入灵魂,不再空洞;绘画寓于情感,作品就会显出画风,值得品味。语文课堂教学也一样,它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懂得如何将“情”寓于课堂中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最高的效率来。在未来的从教之路上,我会经常反思,将“情”寓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武银华.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导语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1):75.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语有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教师同样需要采用张弛有度的教学方式,将娱乐游戏与体育技能教学合二为一,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本文即是在阐述体育游戏教学意义的基础上,从趣味教学设计、合作游戏教学和注重游戏评价三个角度出发,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设计 游戏实践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体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为了能够确保学生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升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表现力,获得更好的信息素养,在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中电脑绘画始终占有十分关键的位置。电脑绘画教学以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电脑绘画能力以及激发其学习兴趣作为目的,本文着重分析了笔者在电脑绘画教学中的一些基础观点。  关键词:电脑绘画 教学 任务驱动法 创造力    什么叫电脑绘画?电
期刊
你可能没听过Gio Ponti,但你很可能见过、去过,甚至用过这位堪称“意大利建筑设计教父”、被誉为“当代文艺复兴者”(Renaissance Man)的设计:由他设计的倍耐力大楼至今仍屹立在米兰市区,曾是全欧洲最高的建筑物;现由Molteni&C重新生产的D.153.1扶手沙发曾是Ponti为自己的米兰私宅设计的家具,至今仍广受欢迎;由他设计的699型超轻椅至今仍由Cassina生产,当年的广告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会有形式各样的作业,如常规练习、主题作业、实践活动、个性作业等等,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真正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作业 学习体验 个性发展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学生巩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期刊
摘要:3-6岁幼儿的器械操控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以高跷这一器械为例,实际探究幼儿通过这个器械展示出不同的玩法,提高幼儿对高跷的不同操控能力,同时帮助教师深入探究幼儿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 器械操控能力 健康核心经验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
期刊
摘要:在目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加强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品位,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引导审美情境审美体验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有许多人体作品,有的是绘画,有的是雕塑,这些作品对于美术老师来说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却是不同寻常。他们看到这些作品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一项工作。有效利用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逆向而为,同中求异;巧设问题,疑中激新;开放课堂,孕育创新;善用比较,探究出新;百变练习,活中求新。  关键词:创新思维质疑比较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我们思考未来所需人才的标准时,拥有
期刊
摘要:调查研究发现,有效的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常规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事实上,教师的评价形式与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影响甚微,真正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评价往往是非正规评价。本文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科教学规律,阐述创新评价方式与内容的策略,以期有效地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果,最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创新评价策略  课
期刊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根据启发式的教育理念,科学设计习作情境,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快乐成长。指导策略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引领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练、仿、悟”中学会习作技巧,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起步习作消除畏难巧设情境用好范文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现在提倡学生心性自由发展,教师是不是就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激發每一个学生的兴趣,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学习数学。好奇、好胜、爱表现是他们的共性,课堂上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数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学生特点兴趣数学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他们聪明可爱,或许在教室他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却是父母的百分之百。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