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当代的大学生能够把创造性和积极性发挥到最佳效果,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引入激励机制。本文论述了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意义,指出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激励机制 高校学生 学生管理
  当代的在校大学生被称为“90后”的一代,这一代的优势是积极热情,但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足,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发挥优势,克服弱点,把创造性与积极性发挥到最佳效果,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很有必要。
  从心理学上讲,激励是持续不断激发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心理过程,它使人的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激奋状态中,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所谓激励机制,就是一个运用各种措施、方案等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过程,它是一种启动、持续、调整、提高学生行为动力的运行机制。激励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外在激励是通过外部刺激诱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动机,而内在激励是激励措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外部的要求成为学生的内心要求,形成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机制。
  一、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多种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级。最低层的是生理需要,指人类为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础的物质需要,如吃、穿、住、行等;第二层是安全需要,指安全、保障需要,如职业安全、人身安全、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第三层是社交需要,也称为情感的需要,或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及理解;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与希望得到别人尊重两个含义,自我尊重追求自爱、自信,后者追求有地位、威望及受到他人尊重;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有充分发挥自己潜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这五种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当低层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高层需要会成为主导需要,成为人产生行为动机的原因。
  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能产生激励作用,有些因素可以消除不满情绪,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这样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还有一些因素,得到后会使人感到满意,产生激励作用,称为“激励因素”。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赫茨伯格的双困素理论认为有两种不同的因素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一种是保健因素,主要有工作条件、安全、工资、奖金、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不会直接产生激励作用,但一旦产生坏的影响会阻碍激励效果。另外一个是激励因素,它包括成就、承认、工作本身、晋升、个人发展等,这些因素可以起到强烈的激励作用。
  通常情况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低层需要,即生理、安全、情感的需要就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它的激励因素,高层次需要对人们具有更大的激励效果。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激励理论就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引人激励机制提供了基础。
  二、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意义
  1.当代大学生的特殊心理现象需要引入激励机制: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1990年后出生的,所以又被称为“90后”。“90后”大学生热情,善于发现问题,但由于“9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依赖思想严重、参与社会的能力不足等原因,出现了特殊的心理现象。这样发展到毕业求职的时候,在他们的就业取向上就表现出明显的求稳怕变和官本位思想。另外,在“90后”大学生中,攀比心理严重.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和同学缺少共同语言,表现出自私、享乐心态和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再加之这一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唯我独尊,认为别人是为我服务的,因而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容易大发雷霆,耐挫折能力差,成熟时间明显延后,甚至衍生出其他一些心理现象,如过度焦虑、缺乏合理定位、好高骛远、投机取巧、叛逆心理等等。
  针对当代大學生这样的特殊心理现象,为了能够把当代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到最佳效果,在学生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显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时代的发展需要引入激励机制:知识经济的增长,信息时代的发达,物质、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各种价值观的激荡使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面临了新的课题。一方面,一些错误的管理理念认为,只要满足学生的物质要求即学习和生活的条件就可以了,而学生在没有被提供任何有意义的东西的时候,就会轻率地抓住现在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所谓的“有意义“的东西,不管它是多么的肤浅和愚蠢;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相对优秀的人员群体,他们希望比别人略胜一筹,得到集体的尊重与认可,只有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时代需求相吻合,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的原则
  1.公平公正的原则:所谓的公平公正就是让每个大学生都有得到奖励的均等机会。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老师眼里都是平等的。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确定奖学金和对学生进行处分等问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做到公开、公正,而不能徇私情、图私利,侵害学生的权益。在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激励中,比较多的时候又采用奖励的方式来进行,但奖励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表现,根据客观的考核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奖励或奖励到什么程度,要完善奖励制度并做到等级明确、执行公平。奖励不是少数大学生的特权,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决定奖励的对象,如果每次奖励的都是同样的几个学生,奖励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没有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反而总把“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名额给子与他自己关系好的、比较喜欢的学生,那这个奖励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更多学生的不满,降低班级的凝聚力,也使得这样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失去威信。   2.立足于多数学生的原则:教育学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激励活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时,要立足于多数学生的原则,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我们历来比较重视对学生中典型人物的奖励,但对大多数人的奖励重视不够。给典型优秀学生奖励自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要考虑到多数学生毕竟不能成为“典型”,如果奖励总是与大多数学生个体无关,那么奖励产生的激励效能就会大大削弱。在一个大学生群体中,优秀学生是少数,大多数处于可上可下的中间状态,激励的艺术就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使这部分学生力争上游。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这些中间状态的大学生把自己的积极性发挥到什么程度。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几个典型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把许许多多的“一般”大学生变成学习上进、工作努力、集体荣誉感强的人。
  3.奖与惩相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激励也有两重性,即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激发创造力和竞争力,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促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同样,惩罚也能达到激励的作用。惩罚是社会对人们不良或不正确行为一种否定的反馈信息。惩罚得当,不仅能够消除人们的不良行为,而且能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正气、鞭策后进、抑制歪风,应该把奖励和处罚手段结合在一起合理地运用。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注意,无论是赏还是罚,要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而不能前后矛盾,不能因人而异,要注意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
  在奖与惩相结合的同时,由于物质与精神激励是互为前提与条件的,它们各有特点与作用,不能相互代替,不能孤立运用,所以应该统一、综合地运用。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作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各项措施要综合进行交叉、融合地使用,使之发挥更大的激励力量。
  4.协调一致原则:学校、班级的价值观念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激励的内容与价值观念一致,就会进一步塑造和强化班级文化。例如:倡导见义勇为的精神,那就从精神和物质上奖励那些见义勇为的大学生;提倡刻苦学习的精神,那就应该奖励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这样,奖励才能成为提高大学生积极性,使其发展和成才的强大动力。
  四、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的一些相应措施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想有效地发挥各种激励的作用,除了要遵循激励理沦应用的原则以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激勵理论应用的方式。
  1.目标激励:目标设置理论认为,设置达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动机是个体行为对一定目标的指向,反过来目标的设立也会通过自我激励机制,对个体动机发生作用。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就能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前进的原动力,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自觉的学习态度、不屈不挠的毅力和高尚的品格。在理论思维比较强的群体中,目标激励显得尤其重要。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指导其行为,使学生的成才需要与成才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目前,由于应试教育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进入高校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很容易松懈下来,错过了一生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学习时光。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帮助学生确立恰如其分的奋斗目标,激发其成就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抓住来之不易的大好时机,努力学习。
  2.榜样激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除了学习者对刺激做出反应后并予以直接强化,从而使学习者掌握行为反应的直接学习外,这就是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通过榜样人物的示范行为进行观察而无须予以直接强化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对榜样及其先进事迹有一种崇拜的心理,而且会在实际的学习中去模仿。如果榜样的某种行为得到奖励或惩罚,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模仿行为发生强化或削弱。相关研究表明,榜样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与模仿者越相似,被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榜样激励的方式,不仅要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还要多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引导教育学生,因为他们的事迹更直观,更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所以教育效果会更好。
  3.信任激励: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和关怀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方式。管理者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以分为多种:(1)工作信任,就是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社闭工作、文体工作等。有的高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感受到教师的信任,还实行了学生干部轮流制。这种方法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全体学生在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2)人格信任。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人为地在管理者与学生之间设立屏障,阻碍他们的交流。充分尊重和信任是对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尊重和认可。(3)成就信任,就是相信学生能积极上进,不断追求。管理者要细心观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鼓励,充分肯定,而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们在众人面前受到表扬时,总是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而这种喜悦的心情反过来可以转化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友谊信任,就是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是朋友关系,要让学生感受到管理者的亲切、和蔼、可信、可敬,从而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4.情感激励: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中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有一句名言:“亲其师,信其道”。“亲”和“信”贯穿师生之间感情沟通的全过程。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好坏对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教育管理过程不仅是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人际交往活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不只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对人类行为动力施以直接影响。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在《爱的教育》泽者序言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注意感情的投入,只有相互间感情的深人交流,才能促进相互信任。要运用好感情激励的方法,用精神力量去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引发教育对象产生接受心理。一是要了解人。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给于学生以相应的帮助。二是理解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随时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三是尊重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被教育对象独立思考和表达思想、争论辩护的权利,以心换心,以诚换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影响力。
  5.期望和赏识激励: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将来和发展都设有目标,抱有期望,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能得到提高和完善,毕业时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向每个大学生提出切合自身实际的期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产生期望效应,另一方面也使其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对那些后进的大学生,不要让他们觉得被学校和老师抛弃了,而应该给予鼓励和赏识,要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能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不放,使他们在赏识中健康成长,在鼓励声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孙丹.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王九龙.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江苏高教,2005.
  [4]杨振斌.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曾仕强.人性管理.东方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河南商丘)
其他文献
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有限的时间里释放自己的感情,尽情地把心里话说出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文化知识的学习方式,为达此目的。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交流课前预习所得  课上,我让学生自主组合学习小组,引导讨论交流,切磋预习的情况,让学生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对话情景,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的对话,大胆言说,促成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指导 学生 文本 有效对话  《語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的碰撞,通过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
期刊
[摘要]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良好的导课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历史故事化,能使枯燥的教学生动有趣,师生情感共鸣、和谐融洽是成功教学的保证。  [关键词]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情感共鸣 和谐融洽 教学效果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探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学习意识淡薄,不少学生存在畏难与自卑等消极心理,有的甚至对英语学习有较强的抵触情绪,这极大地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因此,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改革成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主旋律,作为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的高等职业院校,当务之急就是增强办学适应性,转变教育观念,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征,提出高职院校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立足行业,依托地方,面向职业世界,面向生活世界,注重“二基一能”的培养,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略作浅议。  [
期刊
[摘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设计专业课程,是园林专业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根据现有园林专业教学的特点,将目前学生学习状况与自我总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措施,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专业 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研究性以及相
期刊
DJP教学是指学生利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师生共同的评析,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评价的目的。[注1]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了更好的把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分组的原则是:各小组实力要相对均衡。这样各小组才有
期刊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益。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现代中学生不让别人督促而能主动学习,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个性的张扬。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大志之人,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
期刊
“学而优则仕”是古代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及价值的主要途径。然而,他们一旦靠读书做上官以后,就进入到了沉浮的宦海之中,稍不留神就有遭遇貶谪的危险。大唐时代,文人遭遇贬谪的现象十分普遍,两大文豪柳宗元与刘禹锡就是其中二例。  近似的政治遭遇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政治遭遇十分近似:他们同登博学宏辞科,同入二王集团,同时成为朝廷命官,又同时贬为远州司马,同时应诏回京,又同时外放岭外刺史……同升迁,共沦落,命
期刊
从师范学院毕业后,我就走上三尺讲台。用心血播撒知识的种子于四季晨昏,用满腔热情和爱的甘露浇铸一个个幼小的心灵。这不是生活选择了我,而是我选择了生活。从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我尝到了初为人师的喜,也尝到了教书育人的难和苦;感受到社会对教师要求严、和肩上的担子重。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为社会出一份力、尽一点责。在多年教书育人的经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要把握好以下二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