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互助县城南学校,青海 互助)
[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必须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中学生处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激剧转化时期,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方法 历史课
历史,作为中学的一门“副科”,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距现实生活很远,历史现象又包罗万象,头绪繁多,年代、人名、地名太多,多数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成绩的关键。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必须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中学生处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激剧转化时期,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初中学生还保留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许多心理特征,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在教学中应运用形象的故事描述的方法讲授,或在课中适当加入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使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当然这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使学生在感动之余,向教学目的靠拢。也可以采用设疑、留悬念的办法,让学生渴望了解史实,把学生引向探索真理的道路,还可以用一些成语、典故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高中学生兴趣的热点已发生转移,要求从理论出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人生的道路、人生的真谛、个人理想、国家前途和命运报有一种探索的态度,并希望有一个满意的解答。小故事对他们的吸引力已大大减弱,所以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逻辑为他们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也就是说,即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确有疑难,又要让学生感到解决这些疑难确是力所能及的。因而急于想得出答案,乐于从探索中欣赏自己学习的效能。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三个转化。
一、引导学生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
从学生学习过程来说,兴趣的形成首先对事物或活动过程的直接兴趣,这是十分必要的,但还很不够,还必须引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是生活本身的需要。只有这样,兴趣才能有持久性和方向性。要保持间接兴趣,一是通过历史学科对其他学科影响和渗透的分析,说明历史学科在整个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通过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民生活影响的分析,说明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数百年来的人类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民族、外交、社会生活等内容,况且历史又是在时光流逝中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回不断向后延伸,现代史逐渐变成近代史、近代史有逐渐变成古代史,当代史又在不断扩展。公之于众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挖掘的新成果也会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会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史学理论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认识也会产生新的观点,因而历史教材也会不断吸取新成果,增加新内容。另外,当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兴起,基础教育课程的大整合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历史教师不但要掌握精深的、全面的历史知识,还要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有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科研活动,关心史学动态,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当代教育是创新教育,当代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创造型的教师,如果我们教师仅有当年读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据有关材料估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毕业生五年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十年后则基本过时。因此,过去学校“一次性”的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历史教师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不断“充电”,边教边学,教到老学到老。
二、引导学生从暂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
要做到这种转化,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艺术。如丰富历史教学中的语言,历史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进而达到抽象概括出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因此教学语言一定要具有准确性,来不得一点含糊。表述历史的技能,这是作为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技能,它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既要会简明扼要地表述历史梗概,形象生动地表述历史情节,还要会有逻辑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既要在课堂上应用语言的力量,将历史上的人和事讲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会总结教学经验,写成有一定水平的教学论文,否则不会总结就不会进步。同时还要注重历史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通俗性;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和板书,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线索一目了然;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经过则由学生自学,教师只是稍加点拨即可,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历史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和补充,如通过所学知识撰写历史小论文、介绍课外书目、指导阅读等。
三、引导学生由兴趣向爱好的转化
要做好这一转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在课堂,也可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出墙报,举办报告会等。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要优化,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往往一个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完成预定目标,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练习的设计也应紧扣教材实际,既要渗透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二是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如巴以冲突、阿富汗问题等,还可以插入时事新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填补教材空白,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弄清史实根源,解决疑难问题,它既能帮助学生把死知识学活、学透,又能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以历史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每一位学生,使之受到感染、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必须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中学生处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激剧转化时期,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方法 历史课
历史,作为中学的一门“副科”,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距现实生活很远,历史现象又包罗万象,头绪繁多,年代、人名、地名太多,多数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成绩的关键。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必须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中学生处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激剧转化时期,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初中学生还保留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许多心理特征,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在教学中应运用形象的故事描述的方法讲授,或在课中适当加入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使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当然这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使学生在感动之余,向教学目的靠拢。也可以采用设疑、留悬念的办法,让学生渴望了解史实,把学生引向探索真理的道路,还可以用一些成语、典故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高中学生兴趣的热点已发生转移,要求从理论出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人生的道路、人生的真谛、个人理想、国家前途和命运报有一种探索的态度,并希望有一个满意的解答。小故事对他们的吸引力已大大减弱,所以教师要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逻辑为他们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也就是说,即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确有疑难,又要让学生感到解决这些疑难确是力所能及的。因而急于想得出答案,乐于从探索中欣赏自己学习的效能。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三个转化。
一、引导学生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
从学生学习过程来说,兴趣的形成首先对事物或活动过程的直接兴趣,这是十分必要的,但还很不够,还必须引发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是生活本身的需要。只有这样,兴趣才能有持久性和方向性。要保持间接兴趣,一是通过历史学科对其他学科影响和渗透的分析,说明历史学科在整个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通过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民生活影响的分析,说明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数百年来的人类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民族、外交、社会生活等内容,况且历史又是在时光流逝中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回不断向后延伸,现代史逐渐变成近代史、近代史有逐渐变成古代史,当代史又在不断扩展。公之于众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挖掘的新成果也会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会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史学理论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认识也会产生新的观点,因而历史教材也会不断吸取新成果,增加新内容。另外,当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兴起,基础教育课程的大整合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要求历史教师不但要掌握精深的、全面的历史知识,还要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有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开展科研活动,关心史学动态,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当代教育是创新教育,当代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创造型的教师,如果我们教师仅有当年读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据有关材料估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毕业生五年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十年后则基本过时。因此,过去学校“一次性”的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历史教师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不断“充电”,边教边学,教到老学到老。
二、引导学生从暂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
要做到这种转化,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艺术。如丰富历史教学中的语言,历史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进而达到抽象概括出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因此教学语言一定要具有准确性,来不得一点含糊。表述历史的技能,这是作为历史教师最重要的技能,它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既要会简明扼要地表述历史梗概,形象生动地表述历史情节,还要会有逻辑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既要在课堂上应用语言的力量,将历史上的人和事讲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会总结教学经验,写成有一定水平的教学论文,否则不会总结就不会进步。同时还要注重历史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通俗性;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和板书,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线索一目了然;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经过则由学生自学,教师只是稍加点拨即可,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历史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和补充,如通过所学知识撰写历史小论文、介绍课外书目、指导阅读等。
三、引导学生由兴趣向爱好的转化
要做好这一转化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在课堂,也可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出墙报,举办报告会等。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要优化,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往往一个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完成预定目标,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练习的设计也应紧扣教材实际,既要渗透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二是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如巴以冲突、阿富汗问题等,还可以插入时事新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填补教材空白,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弄清史实根源,解决疑难问题,它既能帮助学生把死知识学活、学透,又能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该以历史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每一位学生,使之受到感染、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