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规划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从当前形势看,一场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正在向纵深推进,今年是首战之年,首胜可期。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向贫困的决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明确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中央又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并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指明了今后五年脱贫工作的前进方向,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进脱贫攻坚,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政治仗,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的执政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难事,殷实的小康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梦想。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将更加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如磐石,国家长治久安更有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用不到40年的时间完成了7亿人的脱贫,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就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将有力地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向世界提供“中国减贫模式”和“中国扶贫开发道路”。
二、脱贫攻坚战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伟大创举。我国扶贫开发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设,是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划时代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现在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所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和“深水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扶贫开发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就是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就是凝心聚力、聚焦用力、精准发力,让贫困群众破除诸多壁垒,更多、更直接地享受到深化改革红利。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责任,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促使落后地区争取早日跟发达地区一道共同进步,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李克强总理指出:實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传递出了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这是党和国家对农民、农村发展作出的大手笔,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必将给贫困地区群众的命运带来历史性的大转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场新的深刻的农业革命。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的脱贫攻坚行动,是农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有力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村组织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必将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三、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革命老区是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和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据中国老促会2011年进行的全国性调研统计,经国家民政部和省一级政府认定的革命老区,涉及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599个县,其中老区乡镇占50%以上的重点老区县有1170个。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革命老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老区人民所做出的牺牲奉献气壮山河、彪炳史册。在战火纷飞、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是革命老区燃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革命老区的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全力支援、全面支援、全程支援,才有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摧枯拉朽。在革命老区流传最经典的几句话,就是: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可以说,没有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就没有落脚点,就没有可靠的依托;没有革命老区,人民革命武装就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没有革命老区,中国革命就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区人民同样作出了重大牺牲奉献。老区人民默默奉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少老区为了国家发展的大局,牺牲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不少老区群众因饥饿累倒在为大城市送粮的路上。四川达州宣汉县是亚洲第二大天然气田,造福长三角的川气东送工程起点,历史上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的川陕苏区,天然气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到发达地区的千家万户和座座工厂,但宣汉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南水北调工程穿越了半个中国,沿线的湖北丹江口市、河南淅川县等革命老区,有42万群众告别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战略布局,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地区,不计其数的老区群众远离家乡,参与建设了一座座现代化城市。 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我国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357个革命老区县,占比超过1/3;在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有近4万个革命老区贫困村,也占全国的1/3;在357个革命老区县中,有2985万的贫困人口,还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把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摆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政策支持前所未有、财力保障前所未有、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四、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是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发展始终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祖国大地千疮百孔,百业凋零、百废待兴,面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艰巨任务,“棉纱大王”荣德生、“火柴大王”刘鸿生、“化工先驱”吴蕴初、“船运大王”卢作孚等一大批著名实业家,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并身体力行,倡导支持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启动作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和成长,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支撑。据《财富》世界500强统计数据,2012年有79家中国企业上榜,2013年有95家,2014年达到100家,2015年增长到106家,2016年连续上升到110家,其中,前5位中有3家中国公司,13家中国内地公司首次上榜,就包括参加今天论坛的万达和恒大。中国企业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00余家央企掌握著国家经济的命脉,15万家国有企业几乎覆盖了国家经济的所有行业。7000多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先富起来的同时,积极带动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民营企业近800万户,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新增就业的90%。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生活水平提高和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倡导培育,热心扶贫、愿做善事的企业越来越多。无论是中央企业开展的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行动,还是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包括我们中国老促会开展的“双百双促”行动,其核心都是通过充分发挥中国企业的巨大潜力和突出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企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向贫困的决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老区不是贫困的代名词,老区具有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既为企业提供了回报社会的舞台,又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既关乎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又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创造了更好的机遇。能否顺应潮流、顺势而为,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兴衰荣辱和悲欢沉浮。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特别是当前这场脱贫攻坚战,势必会打开一条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再一次在国人、世人面前树立起中国企业的优秀形象,也必将书写当代中国企业发展的绚丽篇章。
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是连接企业与老区的重要桥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当前,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宣传老区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激发老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开展产业、科技、教育、健康、电商扶贫,支持和参与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按照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要求,深入老区开展调查研究和监测评估等工作,及时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促进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今年以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围绕促进贫困革命老区和帮建企业共同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正在组织开展“双百双促”行动,目的就是动员和组织广大企业家与革命老区贫困村牵手共建,促进老区贫困村率先脱贫、促进帮建企业优质发展。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和欢迎广大优秀企业家和我们一道并肩努力,为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实现当代中国企业的时代价值和责任担当。◆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经营报举办的201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有删节)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向贫困的决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明确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中央又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并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指明了今后五年脱贫工作的前进方向,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进脱贫攻坚,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政治仗,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的执政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难事,殷实的小康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梦想。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将更加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如磐石,国家长治久安更有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用不到40年的时间完成了7亿人的脱贫,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就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将有力地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向世界提供“中国减贫模式”和“中国扶贫开发道路”。
二、脱贫攻坚战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伟大创举。我国扶贫开发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设,是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划时代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现在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所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和“深水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扶贫开发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就是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就是凝心聚力、聚焦用力、精准发力,让贫困群众破除诸多壁垒,更多、更直接地享受到深化改革红利。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责任,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促使落后地区争取早日跟发达地区一道共同进步,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李克强总理指出:實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传递出了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这是党和国家对农民、农村发展作出的大手笔,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必将给贫困地区群众的命运带来历史性的大转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场新的深刻的农业革命。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的脱贫攻坚行动,是农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有力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村组织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必将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三、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革命老区是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和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据中国老促会2011年进行的全国性调研统计,经国家民政部和省一级政府认定的革命老区,涉及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599个县,其中老区乡镇占50%以上的重点老区县有1170个。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革命老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老区人民所做出的牺牲奉献气壮山河、彪炳史册。在战火纷飞、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是革命老区燃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革命老区的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全力支援、全面支援、全程支援,才有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摧枯拉朽。在革命老区流传最经典的几句话,就是: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可以说,没有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就没有落脚点,就没有可靠的依托;没有革命老区,人民革命武装就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没有革命老区,中国革命就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区人民同样作出了重大牺牲奉献。老区人民默默奉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少老区为了国家发展的大局,牺牲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不少老区群众因饥饿累倒在为大城市送粮的路上。四川达州宣汉县是亚洲第二大天然气田,造福长三角的川气东送工程起点,历史上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的川陕苏区,天然气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到发达地区的千家万户和座座工厂,但宣汉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南水北调工程穿越了半个中国,沿线的湖北丹江口市、河南淅川县等革命老区,有42万群众告别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战略布局,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地区,不计其数的老区群众远离家乡,参与建设了一座座现代化城市。 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我国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357个革命老区县,占比超过1/3;在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有近4万个革命老区贫困村,也占全国的1/3;在357个革命老区县中,有2985万的贫困人口,还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把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摆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政策支持前所未有、财力保障前所未有、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四、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是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发展始终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祖国大地千疮百孔,百业凋零、百废待兴,面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艰巨任务,“棉纱大王”荣德生、“火柴大王”刘鸿生、“化工先驱”吴蕴初、“船运大王”卢作孚等一大批著名实业家,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并身体力行,倡导支持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启动作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和成长,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支撑。据《财富》世界500强统计数据,2012年有79家中国企业上榜,2013年有95家,2014年达到100家,2015年增长到106家,2016年连续上升到110家,其中,前5位中有3家中国公司,13家中国内地公司首次上榜,就包括参加今天论坛的万达和恒大。中国企业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00余家央企掌握著国家经济的命脉,15万家国有企业几乎覆盖了国家经济的所有行业。7000多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先富起来的同时,积极带动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民营企业近800万户,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新增就业的90%。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生活水平提高和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倡导培育,热心扶贫、愿做善事的企业越来越多。无论是中央企业开展的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行动,还是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包括我们中国老促会开展的“双百双促”行动,其核心都是通过充分发挥中国企业的巨大潜力和突出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企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向贫困的决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老区不是贫困的代名词,老区具有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既为企业提供了回报社会的舞台,又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既关乎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又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创造了更好的机遇。能否顺应潮流、顺势而为,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兴衰荣辱和悲欢沉浮。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特别是当前这场脱贫攻坚战,势必会打开一条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再一次在国人、世人面前树立起中国企业的优秀形象,也必将书写当代中国企业发展的绚丽篇章。
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是连接企业与老区的重要桥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当前,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宣传老区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激发老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开展产业、科技、教育、健康、电商扶贫,支持和参与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按照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要求,深入老区开展调查研究和监测评估等工作,及时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促进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今年以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围绕促进贫困革命老区和帮建企业共同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正在组织开展“双百双促”行动,目的就是动员和组织广大企业家与革命老区贫困村牵手共建,促进老区贫困村率先脱贫、促进帮建企业优质发展。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和欢迎广大优秀企业家和我们一道并肩努力,为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实现当代中国企业的时代价值和责任担当。◆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经营报举办的201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