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照进现实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戏剧《理想丈夫》以喜剧的方式对被上流社会广泛赞誉、被妻子崇敬膜拜的“理想丈夫”的真实面目进行了讽刺和揭露,其中喜剧性元素贯穿始终,让人印象深刻。本文主要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对其所展现的喜剧艺术进行解读。
  关键词:《理想丈夫》 喜剧艺术 喜剧情节 人物性格 喜剧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他的作品涉及诗歌、戏剧、童话、杂文等,而广为人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的戏剧作品。王尔德的戏剧几乎都是以反映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期的上流社会生活为主。在王尔德的作品中,英国的上流社会充满虚伪、腐败和庸俗。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的是,王尔德并没有使用讽刺、尖刻的语言来展现对上流社会的不满,而是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臆造出来的理想世界与现实形成对比,在这一鲜明对比中达到讽刺的目的。
  王尔德的《理想丈夫》1895年在伦敦首演,轰动一时。剧中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匪夷所思的情节设计以及精彩的对白令人看后不禁拍案叫绝。《理想丈夫》中,王尔德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妻子心中的“理想丈夫”齐尔敦爵士,然而,这一完美形象却被薛太太手中掌握的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摧毁。原来他是靠出卖内阁机密才成为人人敬仰的政治家,在薛太太的威逼要挟之下,这个秘密眼看就要被揭穿,他正准备又一次出卖自己的道德和公众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时,玩世不恭的“纨绔子”高凌却凭借自己的机智、沉着,力挽狂澜地用自己手中的薛太太的罪证与薛太太手中握着的齐尔敦爵士的秘密把柄进行交换,挽救了这个世人眼中的“理想丈夫”。王尔德在该剧中对卑鄙虚伪的政客嘴脸的刻画入木三分,全剧以完美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碰撞为主线,以喜剧的方式展现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本文主要关注《理想丈夫》展现的喜剧风格,并分别从情节、人物性格和语言方面详细解读《理想丈夫》所包含的喜剧艺术。
  一 喜剧性的情节设计
  《理想丈夫》中的喜剧性情节随处可见。无论是剧中的主角还是配角,在王尔德的笔下都极具喜剧色彩。在戏剧开始的第一幕,马太太和巴夫人作为上流社会频繁参加社交活动的淑女名媛的典型代表,明知这类的社交活动无聊透顶,人人装腔作势,却为了彰显所谓的身份而乐在其中。尤其是当两个人刚刚互相表达完肚子饿得周身发软、德子爵与孟先生分别邀请两位去进餐时,巴夫人却冷然地回道:“谢谢你,我从来不吃晚餐,可是我愿意陪你下楼去。”马夫人的回答也变成:“谢谢你,孟先生,我从来不碰晚餐的。不过我可以坐在你身边,望着你吃。”两人的转变之快,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两人的虚伪与心口不一也正是上流社会的真实展现。在谈到各自的丈夫时,两人的虚伪与傲慢更是表露无遗。马太太说:“我家的赖吉诺完美得令人绝望。有时候他甚至完美得令人不堪!跟他做夫妻,一点刺激也没有。”巴太太立即附和道:“我家的巴锡登也一样糟,他恋家的样子就像是单身汉”,“我们嫁的丈夫太完美了,活该我们遭到报应。”这一情节的喜剧效果在于两个人对各自丈夫的所谓的“完美”的强调上,而上流社会中夫妻表面上维持的和谐美满的假象也是《理想丈夫》喜剧情节的很好表现。
  当高凌子爵向齐尔敦解释他与薛太太曾经的关系时,王尔德也以喜剧的效果向人们展现了高大人的“花花公子”形象。齐尔敦询问高凌两人是否以前很熟时,高凌略显尴尬地说太不熟了,所以在邓比家的时候,竟然跟她订了婚。而这一段感情仅仅维持了不到三天。而齐尔敦问他为什么取消订婚的时候,高凌的回答“不记得了”,更是令人发笑。
  而高凌与其父亲的每次對话总是让人忍俊不禁。父亲一板一眼的训斥与儿子吊儿郎当的回应营造了出色的喜剧效果。父亲一直想和儿子认真谈谈什么时候结婚,而高凌为了躲避这个问题,找的理由竟然是,“今天不是我认真谈话的日子,在社交季节,父亲,我认真谈话的时间,只有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二,从四点到七点……现在已经过七点啦,父亲,而我的医生说,过了七点我就不可以跟人认真交谈。那样会害我说梦话。”而父亲对儿子“不长进”的失望与不满则是从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展现出来:“你简直没有心肝,少爷,全无心肝”。父亲代表着英国上流社会的权威,而看似玩世不恭的儿子却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要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上流社会社交聚会上虚伪、自私、假正经的所谓“成功人士”。这对父子所展现的喜剧效果的背后则是陈旧的传统观念与新思想之间的冲突。
  二 喜剧性的人物性格
  王尔德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世人眼中的正人君子、淑女名媛,另一类则是放浪形骸的浪子刁女。可真正道德的未必是君子淑女,在《理想丈夫》中,齐尔敦夫妇是上流社会的“模范夫妻”,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羡慕。薛太太这个王尔德笔下的反面人物劣迹斑斑,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为了满足自己对物欲和权欲的追求而处心积虑,薛太太的行为为人所不齿,而她却坏得坦荡荡,更加反衬出齐尔敦爵士的虚伪嘴脸。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以高凌子爵为代表的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高凌子爵在父亲眼里是整天无所事事,游戏人生的浪荡子。王尔德却赋予高凌这一角色喜剧性的性格,他机智、风趣、能言善辩,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怪论。浪荡的外表下隐藏着金子般的心,正是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伦敦第一闲人”却凭借自己的机智巧妙地化解了一场轩然大波。
  在剧中,高凌“……喜欢被人误会,以取得有利地位”,所以,在父亲面前,他永远表现的那么玩世不恭。
  贾大人:好啊,少爷!你来这儿做什么?依旧在浪费你的生命吧!……听说你前几天晚上在卢夫人家里跳舞,一直跳到大清早四点钟!
  高大人:四点还差一刻呢,父亲。
  贾大人:想不通,你怎么受得了伦敦的上流社会……一大堆无名小卒说些无聊的话。
  高大人:我最爱无事空谈了,父亲。只有做这件事我还有点本事。   贾大人:我看哪你过日子似乎全为寻欢作乐了。
  高大人:除此还有什么好过日子的吗,父亲?令人早熟,莫过于欢乐了。
  贾大人:你真是没有心肝,少爷,全无心肝!
  虽然在他的父亲眼中一无是处,但是高凌正直、真实的一面在他不遗余力地帮助齐尔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来。齐尔敦在别人眼中是成功的政治家,然而正是对名利的追求使得他犯下了错误,在前途与妻子之间,他无路可走,幸得高凌出手相救。而高凌也用他的聪明才智制服了恶毒的薛太太,并说服了有“道德洁癖”的齐夫人重新接受齐尔敦。高凌放荡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纯洁的心灵,而这些都被爱慕他的齐枚宝看在眼中。
  齐枚宝是《理想丈夫》一剧中另一位值得赞美的人物形象。她虽生活在上流社会,但却与一般上流社会的官太太们不同。这一点可以从第一幕齐枚宝与巴夫人等的对话中看出来。
  巴夫人:亲爱的玛格丽特啊,我就常说你是伦敦最病态的人。
  马太太:啊!那是因为你一向同情我呀,奥利维亚!
  齐枚宝:感到食欲算不算病态呢?我的胃口可是大得很。高大人,带我去吃晚饭好吗?
  相比于之后巴夫人与马太太的心口不一,宁可饿到浑身发软也不吃晚餐,齐枚宝俏皮的回答彰显出其天真可爱而不做作的性格。齐枚宝也是这部剧中唯一真心赞美、支持高凌子爵的人。当高凌的父亲贾大人说自己的儿子没出息时,齐枚宝毫不吝啬地替高凌辩解道:“您怎么可以这样说呢?他早上十点钟去海德公园骑马,每星期看三次歌剧,每天至少换五次衣服,到社交季节更是每晚在外头吃饭。您倒说这是懒散度日嗎?”猛然听到高凌每日忙碌的事情,可能每个人都会哑然失笑,然而齐枚宝认真辩白的态度表明,在她眼里,并不觉得这些是高凌的缺点。而在最后一幕中,齐枚宝假装没听到高凌向她打招呼,而是故意目不斜视地跟贾大人聊天,这一场景也显示出她顽皮可爱的天性。
  高凌向齐枚宝求婚,更是展现了齐枚宝对财富与地位的不屑,她所追求的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这一对特立独行、自有主张的金童玉女,才是《理想丈夫》中理想的双璧:妻子没有对丈夫过多的物质的要求,而丈夫对外在的名利世界也无欲无求,婚姻与欲望无关,只有志趣相投,真心相爱才是真正理想的婚姻。
  三 喜剧性的语言表述
  王尔德运用文字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对话往往一语道破天机,成为警句。而经由他精心雕琢的语言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这也是其戏剧的一大特色。这部喜剧中的精彩对白可以说数不胜数,贯穿整部剧的始终。不论是剧中突出描述的齐尔敦夫妇、高凌子爵和齐枚宝小姐,还是作为配角的贾大人、马太太、巴夫人等人,每个人都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精彩对白。喜剧性的语言可以说是王尔德这部喜剧最亮眼的点缀。
  首先,他善于细致入微的描写。对于剧中的主要人物,王尔德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他的遣词造句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借助人物的外貌、服饰、装饰等的描述想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比如,他对天真可爱的齐枚宝小姐的描述是:“十足是英国美女的典范,苹果花的一型。她具有一朵花全部的芬芳与自如。她的发间有一波波的阳光,她的小嘴双唇微启,若有所待,像孩子的嘴。迷人的是她青春的骄横,惊人的是她天真的果敢……”,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王尔德对齐枚宝的赞美和偏爱之心。而对薛夫人的描述却透露出她阴险、诡计多端的性格:“嘴唇很薄,着色又艳,苍白的脸上猩红一线。棕红的头发、鹰耸的鼻梁、修长的颈项。胭脂更反衬她生来失血的肤色。灰绿的眼眸不安地转动……”。剧中另一对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便是热衷于政治的齐尔敦与花花公子高凌。王尔德描述这两个人物的语言显然也经过了细致的推敲。齐尔敦“胡须修剃干净,五官轮廓秀挺……卓然不群的一尊人物……举止十分出众,带有一份自豪”,典型的不苟言笑的上流社会政客形象。而对高凌子爵的描述则是“三十四岁,却总把自己说年轻些。一张有教养而无表情的脸。很聪明但不愿被人发现。十全十美的纨绔子弟”。
  其次,《理想丈夫》中另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人物之间精彩的对白将喜剧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比如,薛太太的一句“我才不在乎伦敦的社交季节呢!这季节太强调婚姻了。大家不是来追丈夫,就是来躲丈夫”,清楚地展现出伦敦上流社会的混乱不堪。又如,“一个人甘愿听别人讲道理,而又觉得人家有道理,这种人简直毫不讲理”,这句充满喜剧效果的话,充分展现出高凌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的性格,同时也是对附庸风雅的上流社会的讽刺。此外,剧中高凌与父亲的对话就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展现出两代人新旧观念的矛盾与冲突。而高凌与齐枚宝之间的对白,更展示出两人相似的真性情,刻画出令人羡慕的一对璧人。
  王尔德的《理想丈夫》向我们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之美。全剧在荒诞、玩笑、幽默的气氛中揭露了西方上流社会政客的虚伪丑陋的道德本质。人人称赞的“理想丈夫”现实中并非那么“理想”,相反,世俗人眼中的“花花公子”可能才是婚姻人生中最可靠的“理想丈夫”。王尔德正是运用独特的喜剧艺术带我们寻找到了“理想”中的丈夫和妻子。《理想丈夫》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其喜剧艺术的淋漓发挥功不可没,而喜剧艺术正是通过喜剧性的情节设计,喜剧性的人物性格以及喜剧性的语言表述具体展现出来的。《理想丈夫》集中体现了王尔德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英国戏剧舞台一颗耀眼的明星。
  参考文献:
  [1] 王尔德,余光中译:《理想丈夫与不可儿戏——王尔德的两出喜剧》,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段方、王守仁:《从〈理想丈夫〉谈王尔德的女性观》,《四川外语学院报》,2006年第22期。
  [3] 杜以向:《简评王尔德的〈一个理想的丈夫〉人物塑造及语言特色》,《文艺探究》,2011年第4期。
  [4] 刘文娟:《论〈理想丈夫〉的西方现代喜剧美学特征》,《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2期。
  作者简介:
  崔伟丽,女,1977—,河北元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王玉,女,1975—,河北新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家庭矛盾》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个短篇小说。在这个表现家庭情感生活的短篇小说里,麦卡勒斯描写了公司职员马丁与年青美貌的妻子艾米莉之间所产生的种种家庭矛盾,小说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孤独”这种情感的存在及其对生活的干扰,特别是表现出女性在“孤独”的折磨之下,所呈现出的生命状态,以此来勘测人类情感的深度。本文对短篇小说《家庭矛盾》进行了深度分析。  关键词:《家庭矛盾》 孤独 美国
期刊
摘要 《只争朝夕》是索尔·贝娄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品中贯穿着主人公汤米·威尔哈姆对“父亲”的寻找。本文结合犹太文化,从寻求血缘父亲、精神父亲、信仰父亲三方面分析汤米对父亲渴求的轨迹和深层内涵。  关键词:《只争朝夕》 血缘父亲 精神父亲 信仰父亲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索尔·贝娄(Saul Bellow)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文坛的常青树,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研究的热点。他一生笔
期刊
摘要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干旱的九月》塑造了两位女性怪异畸形的悲剧命运。本文试基于对位式结构,比较两部短篇小说在叙事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相似与差异,探讨福克纳在重写、复述后一部作品时的反思与超越,进一步解读美国旧南方“菲勒斯中心主义”应遭受的摧毁性打击和旧体制瓦解前的震痛。  关键词:视角 句法结构 修辞 菲勒斯中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威廉
期刊
摘要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主人》是其“去神话工程”的又一力作,在不足3000字的短小篇幅中,卡特通过戏仿手法对男性经典作家笛福及其殖民经典文本《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质疑并消解了父权制帝国主义的叙事。  关键词:《主人》 《鲁滨逊漂流记》 父权制帝国主义 神话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其
期刊
摘要 欧·亨利与萨姆赛特·毛姆均为短篇小说巨匠,前者将漫画技法运用于人物创作,而后者则善于运用简洁、冷静和客观的白描式笔调,挖掘人物性格特征,揭露人性弱点。本文试图对二者力作《警察与赞美诗》和《患难之交》人物形象刻画技法进行评析,分析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欧·亨利 萨默塞特·毛姆 人物刻画技法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与英国作家萨默塞特
期刊
摘要 《红字》是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虽然霍桑的《红字》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美国的文学宗教传统,但是他对于女主人公个性特征的描绘却处处反映出了当时充满矛盾、极其复杂的一种宗教意识。我们不难从女主人公勇敢地追逐爱情并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出的反抗精神当中看出,当时霍桑意识中的女权主义思想也是比较复杂的。本文试从《红字》着手,分析作品中的女权主义的体现。  关键词:《红字》 纳撒尼尔·霍
期刊
摘要 寻找是季奥诺小说“潘神三部曲”中屡屡出现的主题。20世纪20年代初的精神迷惘是其寻找的基础,作者用冷静理性的眼光思考和传达着人们对自我生存意义的追寻价值,着重构建了“寻找”这一文学母题,通过对情节、意象与人物的多重构建,理性地关照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深度空间,彰显出了别具一格的文学魅力,实现了文学精神上的一次攀升。  关键词:让·季奥诺 “潘神三部曲” 寻找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4
期刊
摘要 苏联著名幽默讽刺作家左琴科的《一本浅蓝色的书》被作家称为“一部人际关系的简史”,作家将历史叙事的话语权交予民众,在真实与虚构的融合中,历史呈现出与传统历史文本迥然不同的面貌与特征,充盈着民众理解历史的精神旨趣。  关键词: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左琴科 历史记忆 民间笑谑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历史记忆的诗学尝试  历史包含了人类过去的一切生活、活动以及对它的诠释
期刊
摘要 戴维·威廉森戏剧《死去的白种男人》的文学价值在于,它以澳大利亚学术界为背景,反映了人物间的诸多矛盾冲突和社会文化问题,揭示了人的两面性,具有普世意义;通过揭露一系列人物的秘密,让读者和观众能更清楚地触及角色的真实,了解人性的真实与丰富。  关键词:戴维·威廉森 《死去的白种男人》 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戴维·威廉森(1942-)是当代澳大利亚最杰
期刊
摘要 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毛猿》描绘了游轮锅炉工扬克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寻求个人归属感的历程。除了深刻的内容以外,该剧细致多样的表现主义手法使其成为美国戏剧史上的典范。这些手法既体现在每场独到的舞台布景、光怪陆离的灯光、精心设计的音效、切合实际的人物语言、重复出现的意象和别出心裁的面具上,又体现在不同场景和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强烈对比上。  关键词:《毛猿》 美国戏剧 表现主义手法 心理外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