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遗留下的珍宝.在长期的“学习传统文化,渗透人文精神”课题研究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种有效的途径渗透传统文化经典.rn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rn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任务,而不能仅仅是“语言”或别的什么纯“知识”、“技能”训练,应当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到,传统文化提供给我们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的传统精神食粮,所以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以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为例说明:首先,从关注学生的角度设计导语,用第12课学过的毛泽东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表达对生死的意义,再用总理少年时期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期写下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建国后,他又决心“为中华之振兴而奋斗!”的经典名句和诗句,激起学生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去感受总理伟大的人生.第二、从课文的内容上切入《尚书·大禹谟》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老子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其他文献
技术变革为艺术、设计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带来艺术与设计的普及化与多元化发展。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应当更重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中国的传统艺术、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育应是“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硬压”、“硬挤”的方法就应该消逝,应该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让学生在乐中
期刊
<正>从1998年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广播电视人对“说新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使“说新闻”呈现出传播模式平民化、播出方式互动化、信息内容资讯化等发展态势。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涌进城市,而孩子却被留在家里,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该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
面对电视“问题新闻”现场采访的复杂性和新闻报道要求注重的真实性、时效性,记者不仅要有周密的计划、丰富的采访经验,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
数学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过程,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是数学最开始的阶段.更好的将这阶段的基础打扎实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学生们以后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问题以及积极性的
初中思想政治课向来都是以“副课”的尴尬形象出现,再加上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是:教学方法机械、呆板,以重讲、画、背采分点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吕叔湘先生说过:“语言这东西,可以说是又简
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陈旧的脚步已经赶不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教育需要改革,而课程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