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发展不需要出口了吗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rui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对外贸易受阻的冲击,坚持提振内需是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等于我国不需要出口。出口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制造业快速进步为标志,制造业所产出的产品在供给本国国内市场的同时一定需要出口;长期保持内需的高增长率难度很大,拉动内需的深层次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德国出口占GDP比重也很高;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出口比重提高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作为“世界工厂”,我国制造的产品不应只供应国内市场,我国扩大内需不应挤出出口。
其他文献
一、会议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进入了国际标准制约国际市场的新时代,主要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重点,突出表现在将国际标准以及控制国际标准的主导权作为竞争追求的最高目标,使原来作为控制生产手段的标准,变成调节贸易的手段,而标准也已成为影响各国生产、流通、
以世界平均水平为参照,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特征进行概括和评价。通过规模与产量、速度与效益、水平与结构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是正在起飞的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大国,并已经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但远非经济强国。主要表现为: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外贸依存度偏大,消费一积累比率太低,经济运行效益较差,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内部差距过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利用三维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成员国1998至2007年间的贸易活动。基于对国家异质性的考虑,面板计量方法上的引力模型应该包括出口国效应、进口国效应和商业周期效应三个维度。本文在中日韩一东盟的区域贸易框架下,采用三维引力模型的不同形式,对各成员国的出口效应与进口效应进行估计,从而解释国家特征在该区域贸易中的影响。本文最后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对区域内各国的出口潜力,以便为该区域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指导。
2010年是继续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一年。国际金融危机余烟未尽,西方发达国家仍在苦苦挣扎。国际市场需求虽显曙光,但并未光明在即。尽管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开始回暧,但国际经济复苏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当前我国外经贸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及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保护公共道德是WTO成员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的合法依据之一。文章分析了公共道德的通常含义、WTO体制内的公共道德例外规定以及适用情况等,并对“中关文化产品市场准入”案的相关争议进行了探讨。
本文构建了用于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的模型,借助投入产出表并采用我国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后向关联途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且强于水平溢出效应;后向关联溢出效应较少受到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影响;市场寻求型外商直接投资的后向关联溢出效应相对更强;国内的非出口部门从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中获益相对更多。后向关联是产生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现有国际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同时被聘为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单位。国际法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国际海事法律研究中心为辽宁省唯一的法学类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法研究会秘书处、辽宁省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秘书处、大连市知识产权研究院设在本学院。此外,本院还主办《中国海商法年刊》、
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国际统计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中国统计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统计科学研究与国际水平接轨,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统计论坛暨第五届统计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7月10日-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研究中心、
新一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学术前沿,国外对其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已有相当多的文献,但用我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解析并不丰富。本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分行业企业1997—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对其与分行业出口贸易增长率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分行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与新一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在因果关系上呈单向因果,生产率是企业出口的原因,而出口贸易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即不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同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承接了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在世界贸易中份额上升,出口增长,贸易顺差增多。亚洲“四小龙”经济运行的良好表现,亦吸引了国际资本的流入,进而造成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本文基于新加坡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使新加坡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引发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亚洲“四小龙”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亚洲“四小龙”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