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后,平板电视拼什么?

来源 :成功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itengnihao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 帖
  
  处在战国时代的平板电视市场大战屡屡,硝烟不止。战略与诡计、希望与失败全都搅和在一起,使得疑雾重重,让人对未来很难看清楚。特别是元旦由合资品牌打响的价格战,更是疑问多多。
  一直以来,价格战是国产品牌的法宝,对销售份额的见效快,从2004年下半年起,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国产品牌正是通过几次较大的集体降价活动,市场份额才开始超过外资品牌,2005年更是远远超过洋品牌。
  狗年钟声的敲响,带来了平板电视新一轮跳水狂潮,也成为以索尼、松下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的反击战。通过各个销售终端的反馈可以发现,此次合资品牌平板电视降价属于集体行为,几乎囊括了索尼、松下、夏普、日立、LG、飞利浦等所有的合资品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品牌的集体按兵不动。这也使得合资品牌的此次集体战略取得了良好战绩:原来只占中国平板电视市场20%~30%销售额的合资品牌,通过元旦一战,至少上升了10个百分点。
  在中国企业惯用的“价格”杀手锏上,却让外国品牌玩起了“花活”,为什么?
  中国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产液晶电视2005年平均零售价为8750元/台,外资品牌为13709元/台;等离子国产品牌平均零售价为14759元/台,外资品牌为22946元/台,差价很大。是不是经过几轮的降价大战,国产品牌的价格已经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有说法称,不少品牌已经是“赔本赚吆喝”,净利润极低,无法跟进。
  相反,一种乐观的看法认为:“他们(合资品牌)是有苦说不出。”“再不降价,他们就跟不上我们啦。”
  更有人认为,合资品牌集体行动,后面还有更深的阴谋:合资品牌价格集体跳水的背后是对核心技术的更严密把控,企图拉升国产品牌的成本,使国产平板电视进入“上下挤压”的尴尬境地。
  据传,手里掌握等离子屏、液晶屏的国外厂家先向国内品牌批量放一部分货,等到市场被国产品牌做大到一定程度,这些洋品牌以上游屏资源紧张等为理由开始涨价,国产厂家的成本一下被拉高,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洋品牌自己的电视价格却一路走低。“如果在几年之内国内产厂家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产厂家就可能沦为洋品牌的加工基地。”
  面对消费者不再对价格敏感的情况,原本利润就低得多的国产品牌真的还要以价格战的形势“血拼”吗?如果老外也学会我们擅长的价格战,那么,我们接下来靠什么战术取胜?渠道?二三级市场?产品综合卖点?
  
   网友发言
  
  战略平衡留下生存空间
  我认为,外资企业不会把本土企业完全挤出市场,国内彩电生产企业仍然有狭小的生存空间,理由如下:
  其一:外资企业不会采取过低的价格策略,因为企业品牌放眼的是全球市场,而非单一的中国市场,局部市场价格过低对全球市场价格体系会有影响,影响产业利润。这一次价格的下调不过是产品周期中正常的价格调整,是为了扩大整体市场容量所采取的行为,并非是针对国内彩电品牌的竞争策略。
  其二:作为掌握平板电视核心技术的外资企业,利润来源不仅仅是通过成品销售,显示屏模组的供应、技术转让费用的收取,是他们获利的主要因素,这些原因会让现在的平板电视市场格局继续保持下去。
  其三:平板电视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LCD、PDP都有一些致命的缺点,并且维修费用高昂,成品销售企业销售量越大,所承担的风险越大。作为核心部件和技术供应商的外资企业,一方面通过技术供应获得风险比较低的高利润,另一方面,保持高端定位来平衡竞争环境,这样才有精力和财力投入新技术的研发。
  目前平板电视产业链的格局是这样: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发明由日资企业掌握,韩国、台湾地区的企业通过购买技术和合资的形式引入技术,进行应用方面的改造创新,向外供应成品核心部件,中国包括东南亚其它国家的企业通过购买核心部件,在外观和控制电路上进行一定的改造,进行成品组装生产销售。
  日资企业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将经营风险控制在技术改造和创新范围,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目前日本和韩国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比如OLED、SED、FED和激光三维显像等等,在新技术未产业化之前,如果这些日资企业过度参与终端竞争,特别是中国市场的终端竞争,会加速产品周期的变化,使得技术获利空间缩小,时间缩短,这是日本企业和日本相关的宏观调控部门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矛盾在于,外资企业也不会坐视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因为终端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同时也就代表谈判能力的上升,如果中国企业在平板电视领域在竞争之后最终整合为一、两家大的企业,那么也就反过来会在局部市场控制住了上游企业。
  当年,日本和韩国在实行外向型经济策略之后,也采取了整合企业,做大规模,反过来制衡上游的策略,所以外资企业会适当控制市场的竞争程度,避免自身的成功之路在中国企业身上被复制。
  网友 莫艾
  
  通过提高普及率开拓成长空间
  
  国产LCD彩电的严冬还没有真正的到来,因为目前中国的液晶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所以行业的成长空间仍然很大,中国的LCD厂家还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另外值得欣喜的是国内的SVA、厦华等彩电四巨头也已经开始着手涉足液晶产业链的上游,路漫漫凶关重重,但希望总归是有的。
  沿袭CRT时代的经验和优势,我们还是应该在3C融合等附加功能上再进行适当的深入,同时辅之以工业设计的元素来与合资品牌进行博弈。至于关键的核心部件,在我们没有足够的自我研发能力之前,走引进之路未必失算。再者说开点,根据国际贸易分工协作的原理,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做我们不见长的东西呢?
  网友 才智顽童
  
  从市场占有率中找机会
  
  由于技术研发创新短期内很难有所突破,那么现在惟一可以操作的就是,国内厂家好好利用通过几年市场运作所获得的70%~80%的市场份额,深挖其中所蕴藏的潜力和机会,巩固自身品牌在已占有份额中的良好形象,在自身优势的渠道环节中提高渠道忠诚度,这些不失为可用之道。
  网友 麦田者
  
  服务制胜
  
  最能与竞争对手在消费者眼里区分开的,就是企业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且服务的表面容易模仿,但是本质上却不容易超越。
  我想,国内家电企业最早突出服务的应该是属于海尔吧,而苏宁现在也在主打服务,给许多目标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者的方式、定位都值得学习。
  网友 谁主沉浮
  
  立足本土营销
  
  作为本土企业,比外国公司更了解中国的消费习惯,更容易占领三四级市场。
  本土企业要立足本土营销,渲染民族感情,运用热点新闻、突发事件做营销策划;同时根据中国人注重人情、友谊,特别是接受口碑营销,达到卖一台电视给一个家庭,就把它卖给了同这个家庭有千丝万缕的无数个家庭”的效果。
  网友Liushui1!
  
  产品设计人性化、细节化、个性化
  
  可以参考现在IT硬件产品的市场格局,去寻找中国企业的未来空间。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近些年,在3C行业里,国际上很多大的品牌都在进行品牌重塑工作,特别是欧美企业,将原本专业化、技术化的品牌形象扭转成为人性化、简易化,似乎是在模仿日、韩企业的品牌定位,但很有效。
  信息时代的技术革新速度很快,工业时代的专业化品牌形象已经不讨消费者喜欢了,这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提示,谁能在这个时代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谁就能赢得胜利。而且对这种需求的迎合已经是很个性化和细节性的东西,小到一个按键的使用习惯,大到对产品外观的直观判断,再到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主动权,都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戴尔所提供的服务核心无非是在模块化产业系统中向消费者提供一种变相的个性化“攒机”罢了,只是戴尔围绕这一简单的应用提供了复杂的后台管理,保证在这一方面无人能及,因此获得了快速增长。
  
  网友莫艾
其他文献
柯颖德简介:  奥美公共关系国际集团公司中国区总裁。柯颖德在奥美公关工作了近19年,其中近10年是在奥美公关北京工作,并担任奥美公关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职务。“柯颖德卓越的领导力让奥美公关与众不同。”奥美公关全球CEO Marcia Silverman这样评价。  前瞻观点:奥美向来以“360度品牌管家”著称行内。在为品牌进行的360度管理中,公关能做到广告做不到的事情。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公关只有正确
期刊
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有一个面向大众的小短剧,叫“广而告之”。而张向宁的“窄告”恰好与此对应,取的是“窄而告之”的意思,也就是要让广告具有针对性,只告之其锁定的目标客户。    张向宁“广而告之”:广告不如窄告    “营销不是乱枪打鸟,营销是一矢中的。”张向宁站在首钢国际大厦17层的新办公室里,对着窗外的西山远眺。   这个曾经的“域名大王”,如今成了“广告先锋”。《福布斯》杂志称张向宁为“网络
期刊
博客风潮正席卷中国,博客产业进入了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然而热闹背后的一个巨大疑问是:博客能否为公司带来收入—以及更重要的—利润?至今博客产业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产生,而与此相对的是人们的持续热望以及源源不断的风险投资进入这一领域。《沃顿知识在线》为此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    2005年,新浪和微软在中文博客领域掀起了两股新的浪潮,各自吸引着不同的博客作者和读者。新浪网通过聚集一大批明星和名人
期刊
劳拉·赖兹简介:  定位理论创始人艾尔·赖兹的女儿,Ries & Ries营销咨询集团主席。她和她的父亲共同出版了《品牌建设的22条军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等营销学专著。  前瞻观点:如果营销人员能够将注意力从自己的产品、品牌以及公司,转移到顾客的心智中,你的定位就不会错。因为真正的、决定胜负的营销战是从顾客心智中展开的。  一份在新品牌投放之前从公司内部的角度出发而写成的定位策划书有什么错
期刊
杰克·特劳特简介:  “定位之父”,其定位思想被摩根士丹利公司推崇为高于迈克尔·波特的商业战略思想。特劳特先生现在是特劳特伙伴公司全球总裁,并在中国开设了分公司。  前瞻观点:营销的核心在于为顾客提供一个买你的产品而非竞争对手产品的理由。定位是顾客选择你的理由,是品牌的根基。确定了这个核心,对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术语,首席营销官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是我对2006年营销的最大忠告。
期刊
抢占消费者心里的货架,这是认知、记忆、感受的铺货,就像仙女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点,消费者就会自动导航指名你的品牌……  金黄色的拱门、流线型的线条、Q得不得了的造型……,品牌印象由此开始。  没有分析,只有直觉。品牌的视觉世界,碰撞的是消费者的感受,映过右脑,记忆、想象和情绪感受,都在瞬间产生。一眼看过、听过、感受过的意象,是右脑告诉消费者内心的信息。  品牌与消费者的右脑建立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反
期刊
“在线整合”这个词语已经被用了好多年。可是看起来真正能够理解并成功实施这个在线整合的企业并不多。事实上,许多人对这个词的真正内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里想谈谈在线整合营销带来的益处,以及如果不实施在线整合的不利方面。   目前,大部分的直销营销人员都在采用或是计划采用一下这些在线营销的方法:比如,付费搜索引擎营销、组织化搜索、电子邮件、网络促销、网络旗帜广告、购物引擎、联合网络、动态广告、单一产
期刊
成功的营销是个长期规划的过程,营销日志能帮助营销人员规划目标、促进销售,能让你在有序和深思熟虑的方式下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    有效利用营销日志,不仅能让你有效协调和调整所有的营销方式,而且还能帮助你进行风险预算,做到未雨绸缪。营销日志能让人始终保持在轨道中运转,确保不放走任何一个机会,而不会徒劳无功。有了它,你就能保证你的计划、预算和人事都得到妥善安置。仅仅是这一项,就能帮你节省大量资金。  
期刊
“面对鱼目混珠的众多同类项目,要把好的项目推广出去确实是个难题。” 武汉野山团队拓展训练(全国)加盟连锁机构陈道耘经理表示。作为培训业中的一员,公司自创业以来就面临着许多同类公司的竞争。尽管这几年有所成就,但希望通过特许加盟方式扩大规模的决策者又面临着招商方式、推广渠道的选择。    特许项目迫切需要有效推广    特许经营作为发展最快和渗透性最强的商业经营模式,经过发达国家百年经营发展史所证明,
期刊
大规模广告推广的“哈药模式”,在如今严苛的市场环境下,早已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以“娱乐营销”为首的一批新的营销手法。    2005年末,一股“闪亮风暴”以湖南卫视为主要载体,在全国迅速掀起一场品牌风暴,这是继哈药集团10亿元地毯式轰炸的广告运作之后,另一场在医药界高调上演的营销神话。但这一次神话的主角采用的却是医药行业很少采用的娱乐营销手法。  医药产品大规模采用娱乐营销手段,这无论对于医药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