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中学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创造动机
  正所谓“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学生只要具备勤奋的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作用,初中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与生俱来的,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好奇心要百倍的呵护,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求知欲就会逐渐形成。例如当你讲到一个定理的时候,你要引导学生怎样利用这个定理去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去找出能利用这个定理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学生做到了老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为其树立信心。这样求知的欲望就会慢慢发展起来了。
  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的,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当一个人把求知当作自己的欲望时,他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他就会主动地去参与其中获取知识,就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并通过实践来验证他所学的知识,呈现出一个良好的求知状态。为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挖掘出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奇思妙解,使学生痴心于数的世界,唤起他们对数学的求知向往。还有教师在备课时,应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给学生讲清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给学生创设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疑惑中积极探求,然后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为学生培养求知欲创设情境。另外我觉得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不只在课堂上,还要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让社会中充满奥秘的东西给予学生智慧的启迪,在大环境的熏陶下,思路就能开阔,从而产生无尽的遐想,引发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创造动机。
  二、培养创新意识还要唤起学生的好奇欲提高其创造的兴趣
  记得朱棣文教授曾说过:“要成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首先要有好奇心,对自然的好奇,对普通事物的好奇。”可见好奇心是多么的重要,事实上好奇心是万能之力,它能为我们打开认识自我和理解世界之门。对于学生来说,身边的世界是陌生、新鲜、神秘的,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好奇的欲望。好奇心不仅是探索性学习的推动力,而且还是创造力及思想变通性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唤起学生的好奇欲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大胆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本人在数学教学中采取的分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收到良好的效果。
  唤起学生的好奇欲单单优化课堂结构还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还要激励学生能积极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进行大胆猜想,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从而产生持久的强烈求知欲,它会表现为“我要问,我要学,我爱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完成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其中获得知识的乐趣,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三、培养创造欲升华创造思想和情感
  创造欲如何去培养?课堂上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经常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回旋。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既可能有天生与之俱来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并且后者比前者可能更具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多表扬少打击,不断刺激学生追求表扬所做出的努力,亦使得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情感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在开展创新教育中,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作为老师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能尽快地取得成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四、培养质疑欲增强创造意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特殊提出问题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的过程,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记得亚里士多德曾讲:“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要知道,学生的质疑欲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培养起来的。在创新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依然是教师的基本职能,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方式去巩固、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在创新活动中去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持之以恒才能做到,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作为教师应引导好学生,当他们取得成功的时候要及时去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同学跟他们分享那份快乐和荣誉,使他们能在艰难的求知探索中充分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我也经常跟他们讲许多名人成功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成功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向名人学习,在任何困难面前不能低头,增强创造意志。
  当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单做好以上几点还不够的,还要我们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当中“创新”,为能探索出一条更能适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而努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造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把创新意识培养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创新精神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要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制定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措施。一定要注意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科学求知态度结合起来。一定要注意把创新意识培养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增强自己培养创新意识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我相信离闯出一条成功的教学之路已不远了。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紫蒙中学024200)
其他文献
“饭后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要活九十九 ,饭后不要走”。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可以听到这两个不同的说法。从表面上看 ,两者似乎都有道理 ,却又相互矛盾 ,令人无所适从。持
根据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安全[1999]451号)、原劳动部(劳部发[1996]38号)和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闽经贸安监[2001]174号的要求,省经贸委组织有关人员按,对取得原省劳动厅颁发
科学,是立世之基,只有懂得科学,掌握科学,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才能立于世上。人文,是为人之本,只有重视人文,领悟人文,溶入人类社会,尊重人类尊严,才能合乎人的基本规格。科学教育,主要启迪灵性,而人文教育,既启迪灵性,更启迪人性。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教育才能正确地回应时代呼唤。  一、生物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1.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相融性  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有着共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的特色和亮点之一。可是在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尚未形成上好“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他们以怕承担安全风险为理由,不愿组织此项活动,或认为教学时间不够以及学生能力跟不上跳过去不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据此,本文试从
文章介绍了深圳市市委辅楼工程施工方案,对其使用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优点进行了分析.
朱钅容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 :“要在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援助‘弱势群体’”。国家药品监管局郑筱萸局长不久前提出 :对“弱势群体”要给予
期刊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同时 ,对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要求更高 ,管理更规范。越来越多的实验室正申请或已通过了实验室评估。近年来在我校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还是表演都与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歌曲、歌表演,律动等手段,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再现歌曲的情景,以真挚的情感去表现歌曲的丰富内涵。  低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能力强,但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让有限的水能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必须尽量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使水轮机的高效率工作点尽量与实际工作情况相接近.在不需大改动的情况下,投资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