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飞出金翅鸟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2020年度全球唯一原址落地如期举办的大型艺术节,第一次以歌剧为开幕大戏,《听见索玛》格外引人瞩目。从电话里听到李亭脆生生念出剧名那一刻,我的心脏就开始“怦怦”欢跳。已被打上“族群”标签的高原之花,又将在民族歌剧舞台绽放,怎不令人开心?这是继《彝红》之后,李亭为其第二故乡再次贡献的一部新作。
  笔者打小听过唱过一首彝风歌曲“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玛瑙在一起”;从“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快乐的啰嗦》(1959年),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1961年)、重庆市歌剧院《火把节》(1984年)等艺术作品中,都曾感受过彝族人民的幸福与进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一曲《情深谊长》中一句歌词,让“索玛花”成了彝区必不可少的标记。2015年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索玛花开》(2017年)等影视剧作纷至沓来。李亭的新作在“索玛”之前冠以“听见”二字,从视觉形态转化为听觉意象,可谓别出心裁独具新意。
  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曾是全省乃至全国严重贫困地区之一。而位于昭觉县的阿土列尔村,更是远近闻名的“悬崖村”,全靠攀爬藤梯上下进出村子,直至2017年才建成几近垂直的悬崖钢梯。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昭觉山水之间留驻足迹,他为深贫家庭彝族村民送去党的关怀与温暖。曾在大凉山工作生活多年的剧作家,她对这方热土有着深厚而复杂的情结、情愫、情怀,恐常人无法感同身受。
  超过两个小时观演《听见索玛》,我全程高度专注不敢“打梦觉”(四川方言,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之意),努力捕捉人物关系、梳理主干支系来龙去脉。舞台上,86岁的老阿普和12岁的小学生、青年书记和网红青年、支教老师和缉毒警察,还有一位摄影家,男女老少轮番上场。编剧的主观意图非常明确,通过一老一少的视角辐射透视从古老山寨搬往新建村落,在这个过程中,彝族人典型个体面临着不同选择与命运走向。简单说,这是一个关于“家园”“迁徙”“归宿”的故事。全剧的核心人物是伍达和拉虎,这也意味着其他所有人都和一老一少的叙事与抒情密切相关。我特别喜欢大量借用彝族民谣谚语寓言的剧词,伍达唱着“彝人的眼睛穿山越岭”、拉虎欢歌“呀/山不美/索玛开满就美”、阿西子咏叹“月亮在笑/星星眨着眼”……四处散发山野清香泥土芬芳,美得很。
  全剧叙事力求合乎逻辑,基础情感确有凭据。伍达对女儿抗命远嫁,从无比愤懑到无穷思念;拉虎对母亲尔喜离家远行,从郁郁寡欢到殷殷期盼;马稚远和阿西子,从同班同学到真心爱人;大雁哥和约日噶,从偶遇到相知。这些角色的形象个性刻画得自然生动,相互关系和命运交集,似乎每一组都能单独写成一部戏。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和故事,这一点却有违歌剧文本的“常理常规”。李亭,你干吗要给自己出难题:写了这么多的人,还有那么多的事?演出结束我方才想明白,写了那么多个故事、埋了那么多条线索,总是刚冒了个线头就扯向别处。你就是逆向思维下套做扣,用大量伏笔制造悬念,最后再剥笋去壳真相大白。
  现代文学与戏剧中的“意识流”写作十分风行,所谓在“心理时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穿插更迭时空语境、任意调度交错转换,变化多角叙事的不确定性,可以起到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但,所谓“内外聚焦”与“内外闯流”,如果过于频繁琐碎,还是会对戏剧节奏造成干扰或阻断,从而影响审美体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更何况,淡化情节的“意识流”特征,在这部歌剧里反倒成为强调写实性的一种叙事。约日噶的身世、阿西子的牺牲、伍达妻子的病故,等等,既有清晰具象的唱词,更有浓墨重彩的场景。


  我记得伍达对拉虎有一句“你妈跟你爸要扯脱/就是你马老师背后戳!”我们几人同时出现错觉,嗯?马老师莫非是个第三者?实际上她无非只是尔喜离婚的支持者而已。而在火把节之夜,马老师追念拨动口弦的阿哥、尔喜幽叹前夫伞下的阿妹,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类似的某些叙事性唱词,还显得有些语焉不详,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歧义。约日噶原本是贫困农村里常见的那种游手好闲酗酒滋事的“二赖子”,后来外出打工历尽坎坷,最后拜摄影家为师,学到一技之长成了有正事干的网红播主,这个典型人物脱胎换骨的故事也算讲清楚了。但有个细节,他在“自述”里说,因为想换点酒钱而冒险“套”住一只大雁,但我们分明听到令人心惊肉跳的“砰”一声枪响,那是他开枪射杀了大雁,因此伍达和村民才将其逐出村寨?
  我认为《听见索玛》的戏剧结构值得商榷,因主干之外的枝杈太多,在戏剧逻辑上显得有些零乱、细碎、分散。你可以说,这些都是伏笔铺垫,但,如果每个人的故事都在闪回且闪回地颠倒顺序,有的往事甚至重复再现,那个“弯儿”就未免绕得大出圈儿了。何况,一环接一环总让人在疑惑费解中猜猜看,好像这不是歌剧本身应有的笔法章法格局布局。
  既然这朵“索玛”是要“听”的,现在来说音乐。
  有必要重新关注一下国家一级指挥唐青石。他身为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指挥,历任峨影乐团团长及艺术指导兼指挥,毅然舍弃省城舒适安逸的生活,竟然跑到大凉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撒交响乐的火种。从2010年12月以“中国凉山彝风森林音乐会”开启梦想之旅,2011年10月“月城之春”首场惠民音乐会演出,2012年12月31日凉山首届新年音乐会;2013年3月他正式出任音乐总监、首席指挥,11月凉山交响乐团正式挂牌成立。正是他8年辛勤耕耘默默守望,大涼山才绽放出一朵散发奇异芬芳的“索玛花”。这8年,“大凉山惠民音乐会”已演出401场,在中国西部成为交响音乐的重要声部。5年前,唐青石率团独立承担歌剧《彝红》现场演奏,在国家大剧院、中国艺术节及全国巡演城市留下了凉山的交响乐音;5年后,新作《听见索玛》再次让我们听见,凉山本土一支编制齐全、训练有素的歌剧乐队。
  在唐青石双臂起落之间,凉山交响乐团奏出第一串音符。清越悠扬的竹笛似穿越晨雾的金翅鸟,带着我们向山野朦胧层峦叠嶂的阿列村张望。曾为廖昌永、戴玉强、谭维维等创作制作专辑歌曲,写过《未来蔚蓝》《未来组合2008》《蜀女卓文君》等十部音乐剧,又以歌剧《彝红》引得业界关注的刘党庆,已然有了四川省音协副主席的身份。“索玛”的音乐,在听觉审美上,强化了浓重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经申涛总谱编写,又添了很多交响性与戏剧性的质感。音乐中飘散着“索玛花”特有的、应有的清香气味。   全剧有一个音乐主题、上下两个乐句贯穿始终。从民族调式宮音上行二度级进、商音上行四度跳进接徵音;上句由徵音下行小跳三度落于角音,下句则由徵音下行大跳七度止于羽音(低八度)。这种旋法走向极富彝族特色与区域特性,在剧中反复出现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刘党庆“量体裁衣”赋予剧中人不同的“款式”与“色调”,总体来说,伍达和拉虎、尔喜和约日嘎等角色,彝族“口音”更浓重更纯正;木且书记和阿西子基本是改良版的“方言”;相比老中青少众位彝胞,马老师和摄影家的文化DNA明显存在差异和距离。音乐形象的准确定位显然作曲家颇费了一些心机,必须点赞。
  虽然音乐素材比较简练,但,某些不同角色在分节歌式演唱中的反复重复的乐句显得多了一些,因为缺乏必要的、应有的变化对比,如此反复重复容易造成听觉心理审美疲劳。这是音乐里相对突出的一个问题,需要有效解决却非一蹴而就。演出次日,在草坪圆形论坛上,我开玩笑说:“这么大一部戏,写音乐只用了16天?你以为你是莫扎特、罗西尼啊?”真心希望作曲家能腾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在“还可以”的基础上向“很不错”努力,争取让这部歌剧音乐更加精良。
  一部民族歌剧,应以歌剧语言为重、歌剧化的音乐为本。感觉彝族高腔用得有些铺张,你是生怕别人不晓得不认识,这是彝族地区的索玛花?原生态徒歌,听一两遍,新鲜;听三五遍,亲切。再听呢?高手皆为惜墨如金点到为止、写意留白相宜合度,恐怕才是硬道理。无论多美味多营养,毫无节制堆得太过频繁密集也会倒胃口吧?听歌剧就是听索玛,何必搞得像旅游景点的民俗展示?


  我要大赞“索玛”的首版演员,从男一女一到所有配角,基本是清一色的青年新秀。或许他们中有人是第一次演歌剧,大家互相帮衬着个个都很入戏。最不情愿区分所谓的三种五类唱法,更乐意用雷佳的说法:“适合作品的声音才是最好的。”如果马老师的歌声混同于拉虎或原生态女歌手,岂不太有违人物身份和性格了?如果伍达的歌声类似于大雁哥或原生态男歌手,那也太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了。
  从《彝红》到“索玛”,李亭深知歌剧的听觉审美至关重要,如果舞台上声乐演员撑不起来就没戏了。所以她特意两次邀请自己在凉山文工团工作时期的同事、现任四川音乐学院声歌系海归教授甘国农担任声乐指导,同合唱指导吴雪亮一起在“听”的这个艺术本体上,精心打磨金嗓铜喉。实际上,刘党庆为剧中人谱写的大部分独唱都挺好听,听尔喜、约日噶的演唱也都能发挥各自声部的优长。大雁哥相对完整的两段唱,四川交响乐团男高音歌唱家刘长丰的演绎,可谓声美情美舒展流畅;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男高音王杨,曾在多部中外歌剧担任主演,这次的木且书记让他又有了新的收获,既演像了彝族新一辈的风貌,又唱出了书记的感觉。
  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在读研究生胡斯豪,这位青年男中音不容小觑,他是2019年金钟奖(美声)得主,在2020年深圳声乐季也有不俗表现。他饰演的伍达,在浑厚结实的歌声中,既有饱满的沧桑感、又有犟牛般的脾气、重点是胡斯豪行腔圆通吐字清晰,在同声部演员中非常难能可贵。同为美声的花腔女高音陈梦怡,也曾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她现在是甘国农教授的研究生。马稚远的声音造型相当出色,她的条件不错,技术也很好,花腔音准稳定、颗粒清晰飘逸空灵。12岁留守儿童拉虎,这个可爱的角色唱段很多、戏份很足,给人印象深刻。四川省歌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赵燃,将彝家山寨少年的开朗活泼、乐观顽皮演得自然又生动。可以说,舞台上演员的整体表现,肯定为“索玛”加了不少分。


  顺便捎一句,某些青年学者初生牛犊动辄敢称“第一”。你可以说《彝红》是你听过的或凉山出品的“第一部彝族(题材)的歌剧”,但不能说这是“第一部彝族歌剧”。《彝红》不用彝语演唱,若指彝族题材,那么还有《火把节》在前。“第一”随意滥用,在学术上,既不严谨又欠妥,甚至显露无知与幼稚。想问一下,导师在干吗?责编在干吗?混饭吃就可以这么不负责任?再说《听见索玛》也不是彝族歌剧,正如《图兰朵》不是中国歌剧、《蝴蝶夫人》不是日本歌剧、《采珠人》也非斯里兰卡歌剧。凉山本土原创民族歌剧再添新作,我作为走出四川的老乡,还是由衷表示可佩可喜可贺。好生改改吧,愿清风甘露“索玛”飘香。
其他文献
1951年3月29日,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在百老汇圣詹姆斯剧院(St. James Theatre)首演。该剧由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创作音乐,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创作剧诗和剧本,是两位老搭档继《俄克拉荷马》《旋转木马》和《南太平洋》之后合作的又一经典剧目。这部“以西方视角打造东方文化”的音乐剧所展
期刊
要是平常日子的话,遇到这个问题我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每当好友栩然发消息给我,让我就她工作时听什么音乐给点建议时,我就会寻找点这些日子的新发现跟她分享。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音乐评论这个范畴本质上只不过是为朋友们特别炮制的歌曲混音合集的一种文字形式的呈现罢了。说真的,即使现在我们讨论的是推荐播放歌单,但筛选原则都是一样的。  对于我的推荐,栩然的回复通常都是“不可以啊,如果我听这首乐曲,就会什么都做不了
期刊
告别不同寻常的2020年,迎接充满希望的 2021年,以“爱”与“祝福”为主题的2021新年音乐会,于12月31日晚在上海大剧院奏响华章。  作为年末演出舞台上的重要品牌,由上海大剧院、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别克大师系列”上海大剧院2021新年音乐会,今年如约奏响,接棒前六位欧美指挥家的是享誉国际乐坛的中国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院长、钢琴家许忠,他率领上海歌剧院的歌唱家、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从五部世界
期刊
在接受采访之前,女中音歌唱家艾琳娜·格朗查叹了口气说:“真的很难!”确实,这是一场很艰难的谈话。面对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似乎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感到了压力和恐惧——人们留在家里,时刻关注新闻,并希望一切不美好的事情很快结束。  在歌剧业界,几乎所有从业者都受到了重创。在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大流行数月之后,疫情对歌剧业的影响迅速扩大到了惊人的规模,并且仍然无法找到支持整个行业系统运作的正确方向——观众的
期刊
“日出东方,幸福歌唱,  伟大的祖国走向富强。  心潮逐浪,激情飞扬,  崭新的世界续写新的辉煌。”  辉煌雄壮的《国旗颂》响彻剧场,台上台下红旗漫舞,歌声嘹亮,欢呼声经久不息,气氛热烈沸腾——这是2020年12月26日发生在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歌剧《五星红旗》结束时出现的感人一幕。此刻,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深深沉浸在起伏跌宕的剧情与优美壮阔的音乐之中,感受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
期刊
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阿云嘎主演的中国音乐剧《在远方》改编自斩获2020年白玉兰4项提名的同名电视剧,以电商、快递与物流等行业为背景,从青年人的奋斗拼搏与爱情的现实题材故事中,求取一个最大的音乐戏剧公约数,从而提反映2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巨变。2020年12月24日,我们有幸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观摩了这部戏的首演,剧中主人公们的命运起伏使我不禁回想起自己1990年从审计署辞职后到
期刊
《安德烈·谢尼埃》(André Chénier)是意大利作曲家翁贝托·焦尔达诺(Umberto Giordano)的第三部歌剧。这部四幕现实主义歌剧(verismo opera)是焦尔达诺以谢尼埃的生平和悲剧结局为题材创作的。歌剧脚本作者路易吉·伊利卡(Luigi Illica)也为同时代的普契尼和马斯卡尼等作曲家写脚本,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波希米亚人》《托斯卡》和《蝴蝶夫人》。焦尔达诺通过音乐,包
期刊
威尔第《命运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的歌剧脚本是他的朋友弗朗切斯科·马力亚·皮亚威(Francesco Maria Piave)所作,改编自西班牙诗人、戏剧家和政治家安吉尔·德·萨维德拉(Angel de Saavedra)1835年的戏剧《唐阿尔瓦罗》(Donálvaro),并在第三幕里部分加入德国戏剧家席勒(Schiller)《沃伦斯坦营地》(Wallensteins
期刊
1950年11月24日,音乐剧《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在百老汇第46街剧院(46th Street Theatre)首演。该剧由法兰克·罗瑟(Frank Loesser)創作音乐和剧诗,艾伯·布罗斯(Abe Burrows)创作剧本。这部颇具美国风情的“寓言式”音乐剧是百老汇1950年代上演历时最长的前五部音乐剧之一,共演出1200场,于1951年获第三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  
期刊
虽然年事已高,还在2020年感染了新冠肺炎,同时还在“我也是”(#MeToo)运动中备受指责,但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这位刚庆祝过80岁寿辰的男高音歌唱家仍在继续唱歌。  每当与他讨论到年龄,他都喜欢用法语来描述这个数字,“Quatre-vingt”(法语,意为20的 4倍,即80)。他说:“听起来比说他将开启第九个十年人生更美好。”说到外语,如果将多明戈的全名“Pl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