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一校一品”模式实践过程中,常见存在以下问题:体育项目启蒙不足,区域竞争存在洼地。本文旨在倡导“一校多品”及“1 X”的新型授课模式。推崇教育均衡、特色彰显、优化资源;尝试以创新融合的理念渗透现代体育课堂,内容结合形式的手段促进体育课堂现代化;提倡在现代化新型互动模式下,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并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项目创新融合;体育项目;“1 X”;
体育明星姚明在十二届三次全国政协会上提出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与正在推行的“1 X”体育教学模式不谋而合。而“1 X”的主要形式就是推进“一校一品”工程,即各校选择不同的项目,集中相对的优势资源,组织一个项目,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形成各校体育特色。
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启蒙教育,但是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看,学校的教师资源不够、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培训机构并不多、家长的体育启蒙观念不强。学校实施“一校一品”后,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面窄小,技能的学习如蜻蜓点水。笔者基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项目融合的小学体育师资培训的创新研究》为例,探索小学体育项目融合以及“1 X”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校一品”模式利弊及成因分析
自2014年开始,我区实施每校“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优势有:学生得到专业引领,课上学习参与度和专注度得到提升;课外专项体育项目的参与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学校梯队建设稳定,专项人才选拔得到有效挖掘。校外各类赛事的举办,让学校在社区间的认可度得到提升。输送体育人才质量上乘,让学校在体育院校及专业团队中得到认可。文化氛围营造带动面广,给社区体育文化带来了正向的助推作用。
从“一校”专做“一特色”的客观原因,导致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源分配的问题 从我区在校生规模数上看,普遍属于超大规模,体育“一特色”导致场地资源稀缺。各校均只有一个足球场、几片篮球场,体育大课间及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学生都参与训练,场地根本无法满足。足球特色学校足球场人满为患,挤占篮球等其他场地。同时“一品”也容易导致其他特长教师优势无处发挥。
启蒙教育的问题 特色实施会让学生重点发展一项体育技能,无法满足中小学阶段的体育启蒙教育需要。这与国家提倡的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出发点相违背。不同运动特质特长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讲,将会被忽视或无视。不能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除了特色外其他项目的体育优秀学生得不到選拔。
区域交流的问题 从区域上看,学校的训练比赛在区域间、校际间的交流面还是比较少的,我区目前“一校一品”因为学校数量少,无法开展交流合作。各校专项梯队建设呈现每家都一枝独秀,缺少同类项目的层次梯队间的交流学习。
“创新融合概念”阐释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和教学改革,体育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体育课程在课程形式、性质和内容类别上呈现融合与增加的趋势。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全民健身的融合,通过发现两种项目存在有效影响因素,实施有效融合。在研究新兴运动项目与高校体育课程融合的研究中,两种体育项目的融合可以增强体育课程创新性、吸引力,同时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对“1 X”实践项目融合的思考
笔者所在校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活动,尝试将专项“1”与区域学校之间的“X”结合。
集合已有经验,与外部培训机构教练资源的融合 目前,我区乃至市区都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师资队伍中的多数为师范毕业的师范生,这个大的团队与实施“一校一品”专项的体育训练需要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我区目前实施“一校一品”成果最为出色的三棵树分校,体育教师五人、足球教练员十人。师资队伍中大多数都是外聘的专业足球教练,细致分为守门员教练,各个梯队教练员,足球队教学的教研组长。类似这种融合了专业的专项教练员的师资团队,能够很好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区域校间的合作融合 区域学校间的合作融合,体现在交流包括教师的学术交流、学术的专项交流、专项生源的训练交流。这需要涉及管理层面的宏观协调,区域交流必然存在教师和学生的流动。
结束语
我区专项“1”彰显,“ X”推进不利,为杜绝集中相对的优势资源被资源垄断代替。目前,课题组已经尝试各校际间合作,实施步骤:一是形成高中低水平梯队;二是完成梯队与相对师资的重组;三是进行分层的“1 X”教学。
实现跨校不同特色课程的融合、师资团队的合作融合、场地资源的物理融合、理念文化的碰撞融合、学习广度深度的自主融合,以期最终实现突出专项“1”与普及“ X”的更替融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三棵树分校)
关键词:项目创新融合;体育项目;“1 X”;
体育明星姚明在十二届三次全国政协会上提出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与正在推行的“1 X”体育教学模式不谋而合。而“1 X”的主要形式就是推进“一校一品”工程,即各校选择不同的项目,集中相对的优势资源,组织一个项目,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形成各校体育特色。
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启蒙教育,但是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看,学校的教师资源不够、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培训机构并不多、家长的体育启蒙观念不强。学校实施“一校一品”后,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面窄小,技能的学习如蜻蜓点水。笔者基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项目融合的小学体育师资培训的创新研究》为例,探索小学体育项目融合以及“1 X”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校一品”模式利弊及成因分析
自2014年开始,我区实施每校“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优势有:学生得到专业引领,课上学习参与度和专注度得到提升;课外专项体育项目的参与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学校梯队建设稳定,专项人才选拔得到有效挖掘。校外各类赛事的举办,让学校在社区间的认可度得到提升。输送体育人才质量上乘,让学校在体育院校及专业团队中得到认可。文化氛围营造带动面广,给社区体育文化带来了正向的助推作用。
从“一校”专做“一特色”的客观原因,导致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源分配的问题 从我区在校生规模数上看,普遍属于超大规模,体育“一特色”导致场地资源稀缺。各校均只有一个足球场、几片篮球场,体育大课间及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学生都参与训练,场地根本无法满足。足球特色学校足球场人满为患,挤占篮球等其他场地。同时“一品”也容易导致其他特长教师优势无处发挥。
启蒙教育的问题 特色实施会让学生重点发展一项体育技能,无法满足中小学阶段的体育启蒙教育需要。这与国家提倡的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出发点相违背。不同运动特质特长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讲,将会被忽视或无视。不能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除了特色外其他项目的体育优秀学生得不到選拔。
区域交流的问题 从区域上看,学校的训练比赛在区域间、校际间的交流面还是比较少的,我区目前“一校一品”因为学校数量少,无法开展交流合作。各校专项梯队建设呈现每家都一枝独秀,缺少同类项目的层次梯队间的交流学习。
“创新融合概念”阐释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和教学改革,体育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体育课程在课程形式、性质和内容类别上呈现融合与增加的趋势。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全民健身的融合,通过发现两种项目存在有效影响因素,实施有效融合。在研究新兴运动项目与高校体育课程融合的研究中,两种体育项目的融合可以增强体育课程创新性、吸引力,同时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对“1 X”实践项目融合的思考
笔者所在校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活动,尝试将专项“1”与区域学校之间的“X”结合。
集合已有经验,与外部培训机构教练资源的融合 目前,我区乃至市区都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师资队伍中的多数为师范毕业的师范生,这个大的团队与实施“一校一品”专项的体育训练需要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我区目前实施“一校一品”成果最为出色的三棵树分校,体育教师五人、足球教练员十人。师资队伍中大多数都是外聘的专业足球教练,细致分为守门员教练,各个梯队教练员,足球队教学的教研组长。类似这种融合了专业的专项教练员的师资团队,能够很好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区域校间的合作融合 区域学校间的合作融合,体现在交流包括教师的学术交流、学术的专项交流、专项生源的训练交流。这需要涉及管理层面的宏观协调,区域交流必然存在教师和学生的流动。
结束语
我区专项“1”彰显,“ X”推进不利,为杜绝集中相对的优势资源被资源垄断代替。目前,课题组已经尝试各校际间合作,实施步骤:一是形成高中低水平梯队;二是完成梯队与相对师资的重组;三是进行分层的“1 X”教学。
实现跨校不同特色课程的融合、师资团队的合作融合、场地资源的物理融合、理念文化的碰撞融合、学习广度深度的自主融合,以期最终实现突出专项“1”与普及“ X”的更替融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三棵树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