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道德素养与肩负的社会责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e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 教师都被视作社会上最受敬重的职业。但近些年来教师的社会评价在下降, 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正视和反思: 评价下降的原因何在? 社会对教师对教育行业的期望又是什么? 在纷繁变动的社会潮流中, 身为教师如何认识和修正自身, 审视工作中的得失, 并真正肩负起时代社会的责任?人在反思中成长, 人类在反思中进步, 就如同公共汽车司机若偏离了既定的目的和路线, 必将把全车人带入歧途, 教育行业能否正确的反思自己的谬误并及时纠正, 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民族是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强盛, 还是在前行中迷失方向。
  【关键词】教师评价 忧患意识理想主义 社会责任
  
  一、 对教师职业社会评价的反思
  培育优秀的学生, 首先需要优秀的教师。无论古代教育史还是今天的教育界, 从来不乏真正优秀的教育家, 学识渊博, 精诚敬业, 为人师表, 廉洁奉公。但与过去对教师评价一面倒的高相比, 现在教师职业的社会评价在下滑,人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方面多有批评。
  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 近几十年来, 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 在不断地社会变革中, 经济飞速发展,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中, 教育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尊师重道的风尚逐渐丧失, 教育产业化倾向,优势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导致的部分中小学的择校收费, 无不引起人们的热议, 某种程度上, 这些情况将教育事业拉下了神坛。
  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某些素质不高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为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造成社会评价下降和职业形象受损。而在如今这个传播业发达的社会, 更是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造成大众以偏概全的误解。不能否认, 在近些年的经济浪潮中, 教育行业出现了较强的功利欲望, 如教师有偿补课、收礼受贿、学术造假等,更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胡锦涛总书记曾谈到, “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所以, 我们是否应该慎重反思和重新审视: 身为教师, 我们应有的道德素养与肩负的社会责任何在?
  
  二、 对教师如何提高素养的思考
  (一) 身正为范, 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面对这种现状, 我们不必沮丧委屈抱怨。面对现今社会形势和社会评价, 首先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审视, 我们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尤其教育行业, 更应永远铭记“正己而后正人”, 自己先求得端正, 然后方可正人。孔子讲过: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无论对当政者之于民众、父母之于子女、还是教师之于学生, 这都是最为重要的标准。可以说, 这是一条基本的职业道德。
  就如同当政者, 你可以选择不当官, 但既然已当, 便必然负担起教化民风的责任; 你可以选择不生养孩子, 但既然已经为人父母, 就必须担起养育教导子女的担子, 有父母的样子; 同样, 你可以选择不当老师, 既然已把它作为终身职业, 就要负担起传道授业的育人之责, 必须有师长的风范。教师是一个社会职业, 有其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该负的社会责任。这个职业道德, 绝不是做好了自己就可以, 这个社会责任, 也并非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全部。对教师而言, “身正为范” 比“学高为师” 更重要。德育不在于讲多少大道理, 教育者用什么样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才是最重要的。
  (二) 社会角色的正视与反思
  1.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责任
  中国历来的传统, 是把“天地君亲师” 神圣化, 而现代社会又经历了文革, 教师地位一度又被贬低践踏。至今,社会进入商业化进程, 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如何定位, 一方面是社会赋予的职业职能作用, 一方面取决于教师个体为自己赋予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读书人中的教师, 被定位为高级知识分子。中国过去教育的目的, 在于养成人的“弘毅”, 因为读书人, 即知识分子, 要为国家社会挑起很重的责任, 要养成正确的见解、伟大的胸襟、恢弘的气魄、深远的眼光等等, 一系列标准非常高。时至今日也是一样,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这种教育精神由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而同样的, 教师作为国之栋才的教导者, 自然要求更高, 无论古今。
  2.驳“神坛论”
  有人说, 这无异于又把教师捧上了神坛, 甚至祭坛,把教师职业神圣化, 要求教师人格完美化, 而无视教师也是普通凡人, 有着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的事实。
  并非如此。社会对教师的批评也许苛刻, 但这也正表明社会对教师有更高的期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社会不自觉地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冀望。人们歌颂教师是园丁, 是灵魂工程师等等, 正因为他们的孩子在教师手中成长。孩子是家庭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他们也就必然将美好的希冀不自觉地托付给了教师。所以, 并不是所有对教师的“苛求” 都是偏见和双重标准。一些良好的情操品质和道德伦理规范, 他们深知是通过教师的传递为人类为社会传承和实现。人们很清楚社会各行业有光明亦有阴暗面,但就如同医生被寄予了救死扶伤的希望, 法官被寄予了主持正义的希望, 有的职业本就是支撑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柱石, 必须坚稳不可动摇。毕竟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自甘堕落到丧失了任何要求, 对正义、未来等美好的事物已不抱任何希望。
  寄希望, 说明人们至少是有准则的。一方面这样的准则并没有如愿地在社会中普遍实现, 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他们寄予希望的群体作为最后的防线不要彻底丢弃这准则。所以对教师被社会所染污的功利化庸俗化表现, 人们有着本能的抵触与反感。
  从一个善良的角度去解读那些“苛刻” 的评价, 尽管社会上的人们不无惰性, 甚至已经把很多丑恶现象视作正常, 但在他们心目中, 教师毕竟是崇高的, 他们首先是尊敬它的, 才有更高的希望和要求。
  3.教师的身心健康更需要关注
  另一方面, 没有人否认, 教育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盛, 对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教师又是教育至关重要的部分。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者, 在现代社会更承载着传递现代文明价值、培育公民社会基础的责任。对教师有比其他职业更高的道德要求, 并不是过分的要求。这正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的原因所在。
  诚然, 我们无法否认, 现在的社会风气受到物欲侵袭和污染, 争名夺利损人利己大家已经不再感到奇怪, 所谓积非成是, 看习惯了就会将错误认为是正常的、自然的、对的。处于这样的环境, 对于这个严重的污染, 教育行业乃至每一位从事教育者, 不可能不受到波及。社会风气如同我们呼吸的空气, 每天生活于其中呼吸吐纳, 我们的身体是否还健康强壮, 是否因抵抗力较弱已经呈现病态,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刻反思的。如果, 教育者本身就崇拜权势和金钱, 鄙夷理想和正义, 那么就算专业再精深、学识再渊博, 是否还具备“育人” 的资格呢? 我们更加担心的是, 这样的教育者会把我们的学生教育成什么样子?
  如果我们有缺点有弱点, 那么需要的是承认并正视和设法改变, 而不是将这些弱点合理化甚至美化, 一再强调客观理由——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复杂和人性不可避免的弱点。教育行业的现状与社会希望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现实。长期的负面效果, 需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扭转,恢复社会对教育行业的认可和公正评价。
  (三) 提高教师自身道德素养, 亦是自我人格的完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但人类自我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作为一个职业, 普通教师完成本专业的专本硕博一系列专业知识的培训, 具备了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资格之后, 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充实自己的储备, 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经验。而至于职业道德人格修养方面, 更要不断提高。但往往最重要的这一点却被忽视了。我们只关注了外在的自我发展, 忘记了内在的自我提升。
  这种内在的自我提升, 是有意识的, 自觉主动的对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但大多数人, 遵循着常规的身心成长规律, 在少年到青年时期, 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基本定型后, 很难再改变, 往往也没有想要改变的意识和愿望。仅仅把教师作为一个职业, 力求教好学生, 便是尽职尽责。所谓人格的完善和自我提升, 说来严重, 其实也不难, 即在生活中能够做到“见贤思齐”, 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 修正自己的言行, 提高自己的修养。
  可能有人会说这太理想主义了。也许理想确实很遥远,但信仰和追求不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大动力吗?有人做过一个比喻: 一个体育的世界纪录一旦诞生, 有时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无人再次超越。然而, 我们仍然是坚定地从几十亿人当中选出十几名精英代表我们冲击这个纪录。在这个过程中, 竞技体育因为冲击更强而发展, 由此也带动公众的健身体育随之发展。所以, 即使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对于现实仍是有好处的。它激励出发展、进步和提高。目标不是终极目的, 提高才是真正的目标。理想主义不是以实现为达成, 理想主义的意义, 是预防人类社会的日渐沉沦。从这个角度来看, 尤其人类各项事业中的教育事业,尤其人类各种职业中的教育者, 尤为需要理想主义精神,以带动整体教师队伍道德素质的提升。“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 古圣先贤并非遥不可及。当然, 这一点已超出了职业范畴, 而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弱点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三、 重任, 引导社会风气
  (一) 换一个角度思维
  身为教师, 从事教育事业的有志者, 绝不应只着眼于眼前, 只局限于看学生知识的吸收、分数的高低、升学率的多少, 乃至于“在学校别出问题” 便算是尽到了“职责”。如果如此, 那么社会、家长对教育行业教师职业的“误解”, 可能并不冤枉。
  教育, 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维, 审视和反思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应起到的作用, 及教育本应负担起的社会责任, 从结果去反思初衷和全过程。换言之, 如果接受了从小学中学(职专) 到大学的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等一系列系统而完善的“教育” 之后, 出来的中学生、大学生,乃至高精尖人才, 在他们的思想中是否建立起基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养? 还是为我们现在所知并深深忧虑的——他们已对人生陷入空虚迷茫、沉迷于虚荣攀比的享乐主义, 急功近利, 追求“名利” 意义上的成功? 毕竟,在“德、智、体、美、劳” 中, “德” 是第一顺位的。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这是我们每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应深切反思反省和深深自责的。
  《素质教育的灵魂》一文明确指出了当前教育行业的痼疾: “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不落实; 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政策措施不到位; 重智轻德、重课堂轻实践等倾向十分严重; 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 一部分学校忽视思想教育工作, 一部分教师不能为人师表, 一部分地区的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起着负面导向作用, 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理想淡漠、思想混乱, 少数青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相对的稳定, 而承载着社会民族未来的学生们, 在学校除了接受完整扎实的知识结构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之外, 有没有建立起同样完整扎实的人格结构道德体系? 如果没有, 那么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未来会是怎样? 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
  任何一个国家公民, 都会产生深深的隐忧, 更何况本身就肩负着育人重任的教育工作者。
  (二) 远见, 以学生为本, 以国家为本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叫视力;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叫眼光。视力只能说明眼前, 眼光却决定未来。身为教育者,应具备起码的社会忧患意识, 教育事业, 应具备最基本的前瞻性和担当的勇气。看到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修正自身的不足。真正起到为社会为民族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的重任。毕竟时间有限。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 也许九年也许十二年, 也许更长些。如果很多东西我们不教他, 我们很清楚他们走出校门之后, 目前的社会现实教给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一位台湾校长曾说过: “当老师的, 国家就是你面前的学生。你往讲台上一站, 下边的学生就是你的国家。你必须对他们尽心尽责。……老师这样一看, 就知道二十年以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看看小学生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是什么现象。如果他品德良好, 道德高尚, 爱国, 二十年后国家就有希望。如果看见这个小朋友很爱国, 很有礼貌, 很有道德, 那么三十年后的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否则看着他怠惰、自私、傲慢、无礼、没有水准, 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就是那个样子。”
  任何教育理论与学说, 不论多么繁复精密, 都不如眼前的现实更能说明问题。现在的社会状态, 就是我们的工作“业绩”。看到现在的种种状况, 就知道我们教了什么,并且效果如何。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而检验我们实践的标准, 是时间, 是现实。我们不能说现在我们掌握着真理, 实践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 我们就要反过来检省哪里出了问题, 及时查找病因、对症施治, 弥补过失。讳疾忌医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将问题积存成灾难。
  永远记住, 每一个孩子都是从学校走出去的, 都是老师教过的。他或许成为一个好人, 也许成为一个罪犯, 那么在他的成长历程中, 学校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才是我们应深思的问题。也许, 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而不是以学校、教师的业绩、成绩为本。个体相对于整体是渺小的, 但社会整体又由每一个人构成,这也才是教育事业以国家天下为本该思考的问题。社会的发展、风气的好坏, 建立在我们教育者究竟以何宗旨来教育国家的下一代, 并如何行之有效的实现这宗旨之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过: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 不重视德性培养, 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当然, 可能我们先需要自问: 身为培育学生的教师,我们是否首先具备了“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是否首先具备了我们希望并要求学生具备的那些美好德行?
  (三) 任重而道远
  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曾说过: “好勇疾贫, 乱也。人而不仁, 疾之已甚, 乱也。” 他前瞻性的提出一个社会的动乱之源: 当社会的教育没落, 教育的堤防崩溃, 道德衰微, 人们心中没有仁爱之心, 自私争利、厌恶贫穷、不能包容、动辄好勇, 这是社会的大病态, 时积日久, 这样的社会非乱不可。
  我们现在有着完备的教育体系, 从小学到大学, 学生在每一任教育者手中接力, 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令手中的火把越来越明亮, 而不是使他们的人生越来越黯淡? 教育如果能把每个环节都处理好, 就是为扭转全局作贡献。大家都做好, 慢慢就能转变过来。何谓教育, 育即培育, 教即教化。一个社会的风气如何秩序如何, 完全在于如何教化国民。也许很艰难, 但至少一个国家要从教育行业开始做。尽快弥补不足, 扭转现状。
  这需要我们付出更为真诚的努力。
  
  四、 结语
  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问题, 而是关系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传统文化中,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请命, 为往生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是儒家为自己肩负起的社会国家的责任。而我们每一位教育者, 是否也应静下心来, 审视社会, 审视自身, 思考现状, 思考未来,诚恳的面对自己, 实实在在做一番事业?
  
其他文献
【摘要】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操作活动中促进知识生成。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 学生知识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 而是通过亲历, 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 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
音乐教研课上,教师课前连哄带骗的思想教育起初还有效,孩子们基本能中规中矩地坐在音乐教室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继续,那些调皮的孩子们开始按捺不住了。于是,一系列的尴尬场面出现:  尴尬一:  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伴随着摇篮曲的音乐,屏幕上出示画面:宁静的夜晚,满天闪烁的星星,弯弯的月儿挂在半空。教师让学生们闭起眼睛感受音乐并提问:这么优美的旋律会让你想起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也可以
【摘 要】商务英语教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也日臻成熟,然而商务人才的素质在实践中还显出许多不足。本文从当前受到青睐的基于工作流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入手,提出商务人才要注重交际有效性策略的学习,增加在商务交际中的角色主导培养,以期获取商务交际的有效性。  【关键词】角色主导 有效性 工作流程 商务英语教学  引言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摘 要】《幼儿园管理条例》中明确了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实行园长负责制,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实施的是这一管理体制。园长作为一个幼儿园管理和精神上的灵魂领导者,其行为方式、工作态度对一个幼儿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国培计划”三个月的定岗置换中,我切身观察到了园长的不足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园长负责制 园长的不足 消极影响  《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园
【摘 要】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学习空间。本文作者从实践活动、思维训练、模拟教学等方面分析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常见训练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将应用写作迁移到实际生活去。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写作教学 训练方法    应用文写作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探究出适当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活”的艺术。数学课堂要以小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张扬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动态生成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动力,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下面就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反思兴趣  教学从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
【摘 要】在新的时期,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方面着手,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兴趣 有效性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最大的感受就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握“以趣导学”和“有效互动”两个方面。只有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
【摘 要】总结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同时探讨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感到困惑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广大同行及前辈的指导,使自己能在今后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得到一个提升。  【关键词】分组式管理 班主任工作的困惑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为了把班主任工作做好,我曾像一位尽职尽责的“保姆”一样,事无巨细,一抓到底,管得很辛苦也很累,但效果甚微。后来我尝试使用参与式班级管理,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
1.引言  据笔者教学经验和调查发现,大学英语学习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停留在单词和知识点的记忆上。英语学习记忆是基础,此外从知识点的记忆到语言理解的提升以及语言的产出才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这一系列提升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尤其是听力理解是学生的瓶颈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听写这一教学途径攻克这一瓶颈问题。听写是语言理解和运用的特殊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从语言信息的输入到语言信息的输出。在
【摘 要】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有效载体,更是独立学院实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性地提出“文化移通”系列建设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品牌价值的文化育人之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文化育人 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强国”写在奋进的旗帜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