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摄影创作中,影友常常运用虚(模糊)实(清晰)对比的方法来强化主要物体、弱化次要物体,使画面轻重分明、主体突出。这种拍摄手法,用好了效果锦上添花,用不好就可能是画蛇添足了。下面通过几个实例与影友交流。 戴冕鹤 张家荣摄 作品用特写的形式来表现仙鹤的头部,以突出仙鹤头部和太阳光芒似的羽毛。作者较好地使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使光芒四射般的羽毛在全黑的背景下,变得更加显眼。不过,在画面的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摄影创作中,影友常常运用虚(模糊)实(清晰)对比的方法来强化主要物体、弱化次要物体,使画面轻重分明、主体突出。这种拍摄手法,用好了效果锦上添花,用不好就可能是画蛇添足了。下面通过几个实例与影友交流。
戴冕鹤 张家荣摄
作品用特写的形式来表现仙鹤的头部,以突出仙鹤头部和太阳光芒似的羽毛。作者较好地使用了明暗对比的手法,使光芒四射般的羽毛在全黑的背景下,变得更加显眼。不过,在画面的处理上有一个明显的失误——拍摄时焦点偏下了,没有落在仙鹤头部,尤其是眼睛这个关键处是虚的。就让人觉得不舒服、缺乏美感。
山脊 张 勇摄
静的礁石与海中行船形成动静对比,礁石的实和海面的虚形成虚实对比。尤其是礁石的色彩再现和质感的体现,都使图片具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在仔细观看的时候,发现礁石与海面的虚实对比不符合视觉习惯——礁石边缘锐利,与海面的交界处很硬,而海面虽在焦点以外,但还是应该有远近纵深的过渡。作者实际上运用了两底合成的创作手法,但如果在制作过程中把握好虚实对比中的过渡,会使图片更耐人寻味。
山村夜戏 任小宾摄
一个简单的戏台,几盏橙黄色的灯光,一群悠闲的乡亲,围看几折咿咿呀呀的民间戏。民风民情,是一个很好的拍摄题材。作者能深入到小山村去,更是令人敬佩。可惜画面效果不好,一是影像都不够清晰,大大降低了画面的表现力,估计是长时间曝光时相机不稳定造成;二是现场光比太大,亮部的舞台和暗部的观众这两部分的层次都被损失;三是画面的构图应适当调整,让舞台处于更突出的位置。
舞 邹俊杰摄
据作者介绍:作品拍摄的是某节日里热闹欢快的“威风锣鼓”表演,为了突破简单记录现场的一般画面,采用了1/8秒的慢速度曝光以表现出动感效果。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联想和创造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可是快门速度过慢,使得击鼓的勇士完全虚化成红黄色块,不能给观众正常的引导,反而容易被误认为燃烧的火堆。若是改用1/3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将会得到既有虚化动作又能分辨出人物的动感画面。
浮华过后 张战平摄
“浮华过后”,从字面结合照片来看,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对比,即左框里开得茂盛的鲜花与右框以及地上残败花枝的对比。这个意图很好,可惜从画面上我们并不能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对比。原因何在呢?一,所选的花枝不好,鲜的不够鲜残的不够残,这种对比就缺乏力度。二,焦点没有落在主体(花)上,而是落在了花篮上。三,左上侧的黑色色块和画面中的木架子都破坏了画面的简洁,构图时应该避开。
青翠欲滴 苗 地摄
画面的主体是两朵马蹄莲,作者将马蹄莲花朵直接安放在画面的中间,并给予较大的面积,很好地实现了突出花朵的目的。不过,画面也暴露出背景杂乱而干扰主体的弊端。虽然作者已采用大光圈对背景有所虚化,可是背景中的绿叶仍然以杂乱的形态抢人视线,破坏画面的整体美。要想得到简洁美观的效果,可以设法完全虚掉背景中的景物,或者利用光线的变化(如逆光)使背景中的绿叶都变成暗影调、或者另外安排干净的背景(如布、纸等)。
其他文献
当我们翻看影集的时候,时常会把自己的思绪带入到往日的时空中。然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岁月的痕迹不仅仅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也体现在一张张旧日的照片上。看着那些珍贵照片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褪去的色彩和挥之不掉的尘埃,我们往往在惋惜之余,更加增添了一份光阴一去不复还的伤感。如果这些弥足珍贵的老照片既能够保持住当年的清晰,又能够重现往昔的光彩,那么这种压抑的心情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化解呢?在
我们常把由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机维护工具软件,以及相应的图像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等构成的基本的电子图像数据处理系统,称之为电子暗房系统,或电脑暗房系统、数码暗房系统,目前习惯简单地称为数码暗房。 目前,由于数码技术日臻完善,数码冲印和数码相机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业余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者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数码暗房来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处理,并逐步尝到绿色环保的数码暗房带来的方便和乐趣。然而,他们
有一种装置可以将胶片上的影像直接转换成电子文件,这种装置叫底片扫描仪,简称低扫或透扫。透扫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用于扫描胶片的,如中晶的这款120tf。 另一种是平板扫描仪,通过添加一个透扫适配器,也可以用来扫描胶片,如紫光的这款UniscanD3000。 从字面的意思看,也许您会觉得专门用于扫描胶片的扫描仪一定更加专业,而平板加透扫的扫描仪,透扫只不过是它的一个附加的功能,扫描的效果一定很业余。
最初接触数码相机是1996年,当时数码相机还是属于奢侈品范围,一次到中关村闲逛,看到一些商店张贴出出售数码相机的广告,随意走进一家,发现数码相机真的很神奇,当时就能看到拍摄效果,用打印机就可以出片,接着又走了几家,经几番咨询、比较后,决定买一部最便宜的试试。于是花2700元买了一部卡西欧QV-100数码相机,当时像素是30万,但试拍后感觉不错,至少当时就能看到影像而且可以删除,比用胶卷划算。当然成
在今年的九月份,有关照相机的事情特别多,九月七日在北京的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规模庞大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而在这次的博览会之前,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各大知名厂家争相发布的新一代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九月五日,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在北京将型号为E-1的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推向市场,引得众多摄影者的极大关注。为此,本刊记者陈仲元与《中国计算机报》以及《计算机世界》的同行共同采访了奥
相机的品牌种类实在太多了,而对于许多第一次想要选择相机的朋友来说,第一句话好象总是“买佳能还是买尼康”?无论是虚拟的互联网上,还是现实中的器材行里,好象“C、N大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吸引着许许多多圈里圈外人们的争议。其实无论“C”还是“N”,亦或是其他品牌的相机,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不过针对以上提到的购机问题,今日华山绝顶,“C”、“N”大侠将以“华山论见”一决高低,通过他们似乎有些偏激的观
1890年在德国的慕尼黑由 Valentin Linhof 制造的一台商标标为 “V. LINHOF MUNCHEN”的折叠式使用120卷片的照相机问世了。这就是第一台林好夫照相机。 1929年 Valentin Linhof 逝世,他留下了厂房设备和七名技工。1930年年青的技术工程师 Nikolaus Karpf执掌林好夫。他以他天才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开始了一场技术革命。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降临,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为恢复经济帮助破产农民,美国农业部实施了文献摄影工程(FSA)——聘请11名专业摄影师记录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境遇,他们共拍摄了27万张图片,以阐述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随着美国出版业的印刷技术和画报期刊发行的高速发展,这些图片和相关报道在社会民众间广泛传播,由此而生的“文献摄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也影响到了整个摄影
几个星期前, 我发现我的EOS 10D在我的300mm1∶4 L上对焦有问题, (对焦距离越远, 对焦靠后越明显), 于是就连镜头一起送到佳能公司去检查, 一个半星期后, 我的EOS 10D调整好并送了回来,根据我这几天的测试, 对焦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 我收到回来的10D后, 还特意打电话到佳能位于多伦多的维修部, 跟修理我的10D的那个技术人员谈了一会. 以下是他告诉我的情况: 对于铺天盖
前几日,一位朋友结婚,特地向同事借了一台索尼今夏的最新产品DCR-PC105E数码摄像机,趁婚礼之前的几天,有一个熟悉机器的机会,在试机及婚礼拍摄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希望与朋友们分享。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台机器时,对它淡雅的身型很是喜欢,竖款的机身给人的感觉原本就很小巧,容易博得人的好感,再加上它淡蓝灰色为主色调和银色搭配的喷漆机身就更显得高档、时尚。 在拍摄画面方面,这台PC105E给我印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