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国家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基建项目”)的实际规模和总量,但是基建项目往往建设期较长,项目投资较大。当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需要依靠审计对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由于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包含大量的工程建设信息和财务数据,审计工作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基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基建项目财务决算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账目审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8-0043-03
  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确定新增交付使用固定资产价值的主要依据,是综合反映基本项目或单项工程的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1],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手续的依据。项目建设单位及时、正确地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对于总结分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以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文章首先分析了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与审计现状,探究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策略。
  一、基本建設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与审计现状
  (一)财务管理不完善
  在当前的基本建设项目中,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到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基建单位都比较重视项目的进度,对于财务管理方面比较忽视,重视度不够[3];二是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比较复杂,经常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而当前基建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稳定性严重不足,从而极大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4];三是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基建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已经逐步建立,但是在监督方面还存在不力不善的问题,而且其比较注重建设结果,缺乏对于事前、事中的管理力度。
  (二)财务决算审核现状
  基建项目建成后,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承担金融投资活动的领导责任,有效的财务审计有几个关键点:一是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后,负责财务账目审计的人员在建设项目领域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专长,不能够很好并且正确地将一些报表中的信息反映出来,从而影响了财务决算数据统计的正确性和信息的真实性[5];二是基建项目决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定的内容不一致,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十分严重,现场调查和施工工作不能充分了解项目具体情况,部分员工甚至不到现场进行调查;三是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没有明确的规则和要求,导致各项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稿件和报告格式也存在较大差异[6]。
  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方面
  1.建账不规范
  一些建设单位不能严格按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资料和进行账务管理,一些建设单位只列出“拨款收入”和“拨款支出”,并以“流水账”的形式考虑各种投资成本;部分建设单位未详细计算“递延投资”,会计主体定义不准确、不规范、不准确,无法详细反映建设安装投资成本、递延投资成本及其他投资成本。此外,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将资金账户与基本建设项目账户混用,难以区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2.会计资料的定义不标准、不准确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没有详细核算,编制预算时难以有效编制;会计制度要求详细核算建设单位的管理份额,有的单位只进行二次核算,无法区分核算的具体内容;待折旧投资的会计核算不正确,例如存款利息的核算应在“递延投资利息”账户中进行,而一些公司在“递延投资”账户中记账。对于向施工单位支付的工程预付款,在编制时必须在该账户中核算,并在工程款支付到工程范围内时予以扣除,而有些单位仅在工程完工后才对支付的预付款进行扣除等。
  3.项目建设成本核算不完整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中,成本核算起着较大的作用,而其资金来源多种多样,这对成本核算增加了较多的难度。当前,大部分的基本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于国债资金、中央专项资金、省级扶持资金等,这些资金在划拨下去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划拨程序,才能进行使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并未按照规定的程序来使用资金,将资金任意挪用他处,甚至将资金没有任何要求地直接划拨给施工单位,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无法确定原始收据,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财务管理风险。
  (二)资金管理不规范
  1.未建专门账户
  在财务管理方面,最为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一个专项项目资金银行账户,而是将基建项目的资金统一划分到单位资金账户,或者虽然有一个专用账户,但是这个账户中存在着多种基建项目的资金,导致资金管理异常混乱。此外,资金管理没有专门化,导致单个项目的融资贷款金额难以确认,所产生的资金利息也无法进行一一对应,即使融资贷款被单独挪用,也很难被发现,这增加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性风险。
  2.垫付工程款不合规
  按照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要求,在项目取得正式的开工批准之前,可支付前期费用(但不能支付工程款);如果计划分配已获批准,但初步设计和概算尚未获得批准,则可能产生必要的施工费用;如果施工单位确实需要周转资金进行材料准备,建设单位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划拨一定数额的材料准备资金。备料资金不超过当年施工安装所需资金的25%,建设单位支付的备料资金按营业额由项目资金冲抵,不符合施工条件的不予考虑。在实际核算中,有的单位不按上述要求,擅自向施工单位垫付工程款,导致有些预付款占用了过多的建筑资金,影响了建筑资金的使用效率。   3.未收取项目建设服务保证金
  建设服务保证金是基建单位合法利益的有力保障,当基建单位在开展工作之前,未收取项目建设服务保证金,如果在项目验收之后,项目的质量和要求达不到标准,则所造成的损失就会由基建单位全部承担,此外,有些基建项目会在投标中标之后存在违约的可能,一旦违约,保证金将不会退还,这部分资金就会被建设单位收取当作收益,未冲减项目的实际投资额。
  4.资金监管不严
  近年来审计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内部控制管理比较薄弱,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监管不到位,常常出现建设单位不按基建建设程序、施工进度和资金计划拨付工程款项;超付工程款;脱离职能部门监管擅自支付工程款;挤占、挪用建设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随意变更工程设计,扩大投资规模等违规、违纪现象。
  (三)基本建设管理方面
  1.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建设单位应建立并组织实施适合基本建设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系统。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制定了一些制度,但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形同虚设,或制度和实际情况脱离,制度空转。诸多问题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首先,基本建设项目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内涵把握不清,一些项目负责人总是将自身的精力主要放在督促项目进度上,这就给一些财务运营提供了较多出现差错的机会,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其次,财务会计人员自身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由于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周期一般较长,财务人员变更频繁,从而导致无法进行细致的财务审计。再次,还存在着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财务管理方法陈旧落后等问题,这些同样是增加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最后,财务管理制度不严谨,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也十分形式化,特别是监督检查力度十分薄弱,难以满足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需求。
  2.账户管理混乱
  有的建设单位基建項目与生产经营同时进行,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往往为了实现当期经营利润,将生产经营的材料、工程等费用列入基建项目中。进入项目财务决算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对照概算逐一梳理并剔除该部分费用,这不仅增加了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使企业财务账务失去真实性。
  3.超概算现象普遍
  在一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项目总投资超过批复的投资概算,当项目总投资超过投资概算时,大多数建设单位会要求调整投资概算,但一些建设单位在项目财务决算完成之前没有要求调整项目投资概算,超投资、超概算部分与批复的投资概算对比分析,应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减少。因此,该项目的批复投资概算与实际投资金额不符,矛盾突出。
  4.招标采购不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建设单位的基建项目招投标过程不规范,影响了工程决算成本。例如,有些项目的竣工验收工程是通过招标进行的,而附属工程则不是招标的对象,但施工是以后续招标的形式进行的。一些建设单位在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物资采购价格过高,表现为同一品牌型号物资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不同品牌同类物资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问题。
  三、优化建议
  (一)注重决算组织与协调
  确定组织结构是保证财务决算的重要基础,在工作目的和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应当进行仔细思考,特别是对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效率,需要着重提升,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工作效率。针对这个方面,一是要对结算编制进行优化,基建单位应当对基建项目验收后的资料以及合同材料等进行严格审核,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率,以免出现较多返工问题;二是结算审核环节属于决算重要时间点,所以必须协调各参建单位,优先选择资质良好的预算审核单位,全面做好工程结算工作。建设单位还应当核对竣工验收资产与结算设备,确保决算资产报表的准确度和完整性,避免出现漏项缺项问题。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内部控制管理规范》的要求,根据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制度、项目决策控制制度、概预算控制制度、价款支付控制制度、竣工决算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制度等,严格按规定的管理流程和内控规范开展延误。确保项目从前期投入、施工建设、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等阶段均有章可依,降低和防范项目风险,节约建设资金。
  (三)全过程管理监督
  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应当实行“全过程监督”模式,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部分进行有效审计,从开工到验收,所涉及的每个财务审计环节,都需要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特别是对于合同签订、暂定材料认价、竣工决算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计,只有这样,才能覆盖所有的财务环节,才能提前找出财务管理漏洞,避免基建单位的重大损失。此外,针对监督机制,也需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制度以及细节出发,对于违规行为零容忍,一旦发现严惩不贷。同时,要对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细分,以便出现财务问题时进行迅速定位,从而提升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效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四)注意决算和概算之间的联系
  当财务决算作为基本建设项目竣工的一部分进行审计时,项目审计员应注意决算数据和概算的核实和统一。审计员发现项目实际投资规模远远超过项目概算的,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按照内部控制规定调整项目概算中的有关数据并取得相关批准。如果建设单位拒绝调整修改相关数据,审计人员应严格审核以减少超额金额或直接披露项目决算与审计报告中的概算金额不符,以降低审计风险。
  (五)及时向主管部门发送信函,以核实分配情况
  与基本建设项目的多次拨款和建设资金的大量来源有关的问题对该项目决算和财务审查产生了严重影响,为确定建设项目的资金数额,从审计中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可能被歪曲;为改善这一环节,项目的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完成之前,致函金融服务部门或项目主管单位,以核实基础设施项目的实际拨款金额和资金来源渠道,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依据。
  (六)评估和检查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整体质量,增强财政资源使用的有效价值,在基础设施项目的最终审计中,审计单位可向地方和监管机构提交项目评估和检查,相关会计服务将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划分为评估级别,并提供相应的奖惩制度。例如,可以从基础设施项目发票管理的角度改进差异化的评估规则,联合监管局可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对管理好的项目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对管理和审计结果差的项目进行批评和处罚,有效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总之,对长期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财务决算审计,是提高项目效益和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节的复杂性很强,在计费和会计方面,可能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第三方审计服务应了解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科学降低审计风险,在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曲英男.SD高速公路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风险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20.
  [2] 王冲.浅议如何做好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1):216-217.
  [3] 王海旻.关于铁路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后审计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33):281-282.
  [4] 叶芳瑜.浅谈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流程[J].时代金融,2017(12):185+187.
  [5] 陈筠.ERP环境下电网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J].低碳世界,2016(31):212-213.
  [6]吕英芳.浅谈如何做好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4):65-66.
其他文献
[摘 要] 时代的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仅仅重视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并使其最终的研究成果能够高效地应用于相关产业领域之中,科技创新与发展才算真正地实现其价值。因此,重视科技,加快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达到加速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当前经济科技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将就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社会创业企业是解决当今全球社会问题的主要力量,价值共创是嵌入在国际社会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逻辑.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以比亚迪为代表,从社会网络的三个层面并结合价值共创的三个阶段,探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的形成是实现国际社会创业价值共创的前提,多元网络中的要素是形成价值共创各阶段主要维度的因素;(2)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过程中,观念共识阶段包括决策共识、市场共识与技术共识,价值共生阶段包括共建营商环境、共谋市场发展与共同研发新品,价值共赢阶段包括公
[摘 要] 中小国有企业通过与民营企业结合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将中小国有企业存在的发展弊端逐一消除,并凭借市场化的方式履行各项社会责任、参与各项社会竞争,提高中小国有企业资产回报效率的同时,对中小国有企业资产效率进一步完善,在市场化条件下确保中小国有企业的盈利实现可持续增长目标。然而中小国有企业通过并购民营企业所开展的混合所有制在发展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导致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除了要拥有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效率外,还要有好的质量.质量控制不好,不仅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维护成本增加,还会影响客户后续订单量以及企业品牌的形象,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文章以A企业为例,分析其现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的措施.
基于失败容忍这一全新理论视角,本文将高管薪酬存在黏性与否视为董事会是否容忍高管团队经营决策出现失败的标志性事件,采用总经理薪酬黏性、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薪酬黏性两个指标对董事会失败容忍程度进行高管个体和高管团队两个维度的测度.在此基础上,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和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实证检验董事会失败容忍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运用最新的interflex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上述影响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技术类型和市场化程度下的异质性情况.本文的研究
[摘 要]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迅猛,一些企业正逐渐转型。但是由于企业原有的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转型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目前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些许意见与帮助。  [关键词] 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
竞争日益激烈的动态复杂环境下,通过服务供应链外部整合来提升企业运营绩效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信息质量为中介变量、供应链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服务供应链外部整合影响企业运营绩效的微观机理,并以227家服务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顾客整合和供应商整合不仅直接正向影响企业运营绩效,还通过信息质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运营绩效;供应链环境不确定性不但正向调节服务供应链外部整合与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还增强了信息质量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凸显了生产能力储备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本文从采购商的角度出发,考虑应急医疗防控物资的生产特点,探讨当制造商拥有私人的生产能力信息时,如何通过合同设计引导制造商诚实地披露生产能力并按采购商的期望行动.首先,基于批发价合同模型探讨了不考虑信息不对称时的最优采购合同设计;然后,基于信号甄别模型探讨了考虑信息不对称时的最优采购合同设计;在此基础上,基于两部分关税合同模型优化了菜单合同以适应制造商生产投入不可立约的情形;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所构建的模型并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随着新技术研发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化,供应链合作研发越来越普遍.供应链研发中下游合作方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优先定价,但优先定价的价值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关注于一个上游供应商和两个下游制造商组成的竞争供应链,分析了下游合作方优先定价对于各参与方产生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合作方分散决策时优先定价将减少上游合作方及下游合作方的利益;合作方集中决策时优先定价将提高联盟的总收益,但减少了整个供应链的利益.优先定价对博弈各方的影响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生产成本的减少、竞争程度的加剧而增加.
[摘 要] 新时代政工工作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完善治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创新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所学习的知识,提出新时代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创新策略,以期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