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教学的信息现代化策略研究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采用音乐、视频、网络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实现助学助教功能的课堂。
  关键词:现代诗教学;信息现代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316822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活动中来。教师要熟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在深刻领会技术本质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开展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不断挖掘网络环境下资源和技术的优势与潜力,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为依托,开展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的功能与作用。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采用音樂、视频、网络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实现助学助教功能的课堂。
  如本人运用信息化教学——2011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诗歌单元,本单元共四首诗歌,包括3首中国现当代诗歌和1首外国诗歌。
  本人通过(1)创设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起情感共鸣。(2)诵读法:示范、配乐诵读、自读。(3)小组讨论法: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锻炼表达能力。(4)自主合作探究法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课前,本人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相关资源发布到学乐云“《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资源库”(网址:http//xueleyun.tom)。资源库中有“课文解读与作者介绍”、“诗歌常见意象”“鉴赏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扩展性学习的资源。
  在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方面:
  1、学习环境选择(1)多媒体教室(2)因特网(学乐云)。
  2、学习资源类型(1)课件;(2)多媒体资源库。
  并为此,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我想听——我要读——我会品——我能写
  并以信息化贯穿整个教学。
  在导入这个环节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校园音乐资源,实现助学助教功能。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则由课前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乐云等收集而来,再也不需要老师“操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我想听的环节中,教师在网上找了不同版本的朗诵让学生欣赏,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在我要读的环节中,听读、自由读、赛读,使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美、情感美、音乐美。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自选音乐配乐朗读,不同的音乐选择,代表了学生对阅读文本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我会品的环节中,在品情感,抓意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互相讨论,教师适度点拨及时调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领悟诗歌主旨。同学们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理解诗歌主旨,突出重点,理解诗人象征手法的运用,突破教学难点。
  在我能写的环节中,通过仿写,延伸拓展,让学生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通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提高品味诗歌的能力,进而锻炼创作诗歌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幻灯片展示,既能增添信心也能从别人身上有所学习。
  在完成整个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布置作业
  (1)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网络共享。
  (2)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阅览室、家里的互联网、学乐云等查阅资料,寻找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研究欣赏,写出鉴赏评论。并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举例析读。
  借助了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如:。Q群、微信群),教师在家中也可实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整个诗歌学习过程将朗读和鉴赏作为教学的重点,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剖析诗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设置具有灵活性,引领学生终身学习理念。
  本人从教10年,从小时候自己所学的传统教学,到刚入职时所用的多媒体教学,再到现在所推行网络教室,学生语文学习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学生“虚拟”语文学习空间有了极大的拓展。这不仅增加孩子语文学习的新鲜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借助资源制作学习网页、课件,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
  当然这对于老师来说带来了不仅是进步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提供了动力,更提供了条件。我们只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新媒体一词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提出来,到今天,新媒体所指代的对象己经与当时相去甚远。本文阐述了新媒体的出现及媒介生态的嬗变,结合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困境分析,我们提出了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视野;电视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216812  一、前言  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人们观看节目,接收新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广播电台编辑应对全媒体时代的转型的建议,主要包括:要关注台前与幕后的工作要同时进行,正确引导编辑记者的舆论方向,编辑记者要更懂得创新,提升编辑记者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等。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媒体记者;转型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316836  一、引言  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都向媒体转化的过程中,传媒产业之后的发展趋势就是成为全媒体。在全媒体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产生新媒体视觉文化的审美表达的原因,包括审美标准发生变化,新媒体视觉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与思维的变化,网络传媒技术的发展促进新媒体视觉文化等。我们提出了新媒体视觉文化中审美表达的特征:新环境视觉文化的兴趣商业化、兴趣奇观化、审美表达前进方向等。  关键词:新媒体;视觉文化;审美表达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216802  一、前言  随着影像技术和
期刊
在新时代信息网络的影响下,新媒体快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娱乐活动变得丰富起来,接受新闻的途径和来源空前广泛,生活方式也相应改变。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很大程度满足了受众对新近发生事件的知晓需求和好奇心,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网络新闻比报纸在美国更受人欢迎。最受欢迎的新闻形式首先是社区新闻和全国性
期刊
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信息时代,有线电视网络得到迅速发展,且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为传媒事业发展提供助力。相较于传统电视,数字电视具有稳定性佳、可操作性强、画质清晰等诸多优势,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技术;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316801  
期刊
“我在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了第一书记。我在这里,向全国所有的第一书记、广大基层干部和亿万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祝大家新春愉快,给大家拜个早年!”1月25日上午,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10层,习近平总书记与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挂职的人民日报记者视频连线。  这是总书记时隔3年又一次来到人民日报社,又一次走进这幢新媒体大厦。  这一次,围绕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也是今年首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电视现场节目导播工作技巧,包括镜头切换的要求,导播与摄像之间的配合等要求。我们提出了要在电视现场节目录制中导播应具备的情绪控制技巧,在电视现场节目录制中导播对节奏的把握技巧等录制电视现场节目要求导播具备一定的编辑意识和技巧。  关键词:电视;现场节目;导播;编辑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216828  0引言  作为电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旧媒体融合的意义与必要性,我们提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的对策:一是引导舆论的新趋势,抢占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特征;三是利用新媒体的媒介特质加强融合。  关键词:大数据;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316836  一、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飛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导致了网
期刊
摘要:从党的十九大到前不久率领中央政治局集体到人民日报社学习,习主席多次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学习理解习主席重要指示,抓好贯彻落实,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216852  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有各自的工作着力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316821  一、前言  自2012年以来,“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即“慕课”在全球大规模兴起,它给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影响,同时也引发了我国教育界学习“慕课”的热潮。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面对我国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授课内容有限等问题,“慕课”则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