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准率下调后更应注重资金引导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浙江省的6家农村合作银行获准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当地人民银行特意强调,这一举措系“恢复执行正常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能理解为下调其存款准备金率”。
  既然已经下调了,为何还要遮遮掩掩。不难理解,这或许是为了不让公众产生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毕竟,通胀的压力还没有完全消除。
  其实,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方式方法多的是,一味倚重数量型的高存款准备金率,弊端愈来愈显。当前高利贷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正是央行把控制货币供给的商业银行存准率维持在历史高位,却把调节货币需求的基准利率人为压得过低,导致货币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结果。
  当前实体经济资金捉襟见肘、全国各地高利贷盛极一时,调降目前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也该是时候了。
  
  货币市场极度扭曲
  
  从去年1月份至今,央行已经连续12次上调存准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已经高达21.5%的天花板,中小银行则达到19.5%。
  这是一个什么水平,横向比较一下就知道了。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以色列等国,存款准备金率为零;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中低收入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南非、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般也都在1%到5%之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央行都降低或取消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零准备金率正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即使在美国、日本、欧盟等一些仍保留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充足率的比例也在下降。
  只有国内特立独行。在抗通胀的背景下,央行紧缩货币的常用手段,就是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9月,央行发文要求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交存范围以后,全国商业银行约16.5万亿元法定准备金交存到了央行。
  如果非要说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是“中国模式”,那也无话可说。但问题是,央行把控制货币供给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历史高位,却把调节货币需求的基准利率定得如此之低,这样麻烦就来了:货币供给“控得”如此之紧,而货币需求“吊得”如此之高,结果自然是货币市场上供求的极度扭曲。
  当前,存款准备金率付息率1.62%,甚至比存款利率还低。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扩大缴存范围,从道理上讲,银行的净息差会缩小。但实际上,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则显示,其平均净息差在上半年上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2.5%左右。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主要数量工具;而央行的基准利率,则是调控货币需求的主要价格手段。但在这一轮货币紧缩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与幅度远远高于加息。
  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民间高利贷风起云涌。为此,决策层是否也该反思一下其中的政策性因素呢?
  
  可贷资金严重不足
  
  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维艰,货币政策的微调已然适时而动,但是小打小闹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类似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样的多年积症,得下猛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光靠央行口头呼吁远远不够。
  目前银行是什么光景,决策层应该是清楚的。据央行今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1.4%。按目前80万亿各项存款推算,理论上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大约也就1万多亿元。
  或许缘于前几年的货币适度宽松,流动性泛滥已成惯性思维。然而目前真实的流动性状况,早已物是人非。
  2010年1月的时候,狭义货币流通量(M1)、广义货币流通量(M2)增速分别为38.96%、25.98%,到今年10月,已然回落到了8.4%、12.9%。
  最近有几个省市发行地方债,其发行利率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甚至比同期限的存款利率还要低。地方债比国债利率还低,不可能是市场价格的真实体现,如果据此认为商业银行体系资金就很充裕的话,那就大错特错。
  事实是,国内货币信贷市场资金趋紧态势明显,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出现了因存款流失明显而导致贷款投放不足的问题,已经直接抑制了中小企业及三农领域的融资需求。
  央行、银监会乃至最高决策层,不断表示要促进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并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可是,银行无钱可贷的局面不改观,那还不都是一句空话?
  现在,差别下调部分农信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不否认是央行应对市场变化、货币政策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体现。但仅止于此远远不够,对于严重“贫血”的众多中小企业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
  如果占有金融机构半壁江山的大型银行,继续被21.5%的高存准率绑住手脚,可贷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不会得到缓解。
  在80多万亿元银行存款和78万多亿“天量”广义货币下,中国竟然出现了大面积“钱荒”。为什么就不能名正言顺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呢?
其他文献
中国的富人似乎比大众更容易被忽悠,特别在“投资移民”的问题上。最近,《中国青年报》对1.3万名位网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投资移民风险大。但在招商银行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中国大陆亿万富翁有27%已完成投资移民,47%的人正在考虑移民,两者合计占74%。  在专家看来,投资移民与其说有“风险”不如说是“陷阱”。多位官方的会长、教授和研究员对媒体表示:投资移民多半是外国政府忽
期刊
如何玩转经济学?《酷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卷)》(下称《酷玩》)中,经济学家尤伦?鲍曼携手自由漫画家格兰迪?克莱恩,以“相声的内核+漫画的样式”,为读者奉献了一幕“段子式”的经济学脱口秀。  该书的“公道”之处在于呈现方式。《酷玩》在美国,据称让孩子们都爱不释手。即使十岁的小孩,理解不理解的,看漫画还是没啥问题的。  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评价说:《酷玩》的要点不在于制造一套全新的经济学,而在
期刊
转融通的面孔日渐清晰,开启在即的消息也不断传来,在这个乏善可陈的市场上,不啻为众多苦挨寒冬的券商打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无论是《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出台还是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下称“证金公司”)完成工商名称核准,美好构想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装进券商钱袋,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次,中信证券走在了前面。  《投资者报》记者近期在针对上海券商的调查中发现,中信证券已开始向投资者推介转融通业
期刊
11月20日,距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120天,这一天,也正是递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截止时间。但截至记者发稿,事故调查组并未以任何形式发布调查报告。  这几天,来自事故调查专家组技术组副组长王梦恕院士对外发表的“个人意见”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尽管,媒体的引述被当事人称为“断章取义”,并出面否定,但可以看到的是,社会各界对于故事真相的强烈诉求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现在,不仅仅是温州动车
期刊
高速铁路本是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好事。现如今却陷入资金、黑幕、污染、强拆的泥淖中,媒体与公众的质疑和讨伐声此起彼伏。在这些声音的背后,我们是否应当更加理性地看待全国高铁的惨淡现状呢?  我们仍需指出的是,在炮轰4万亿投资以及高铁大跃进建设的同时,应当思考的远不只是还缺多少钱、还要投入多少钱、还要筹借多少钱,而是怎么计划、怎么使用、怎么规划的问题。  中国高速铁路如何走出“迷雾”,这个道理已经很明白
期刊
在绝大多数券商都给予“强烈推荐”、“买入”等评级的情况下,11月24日,酒鬼酒(000799.SZ)又创出27.19元的年内新高。以2008年10月30日的最低价3.83元计算,三年多时间,酒鬼酒股价上涨已超过6倍。  不过,在其区域品牌走向省外发展过程中,酒鬼酒成本费用也会不断增加,这种增加能否被公司发展所消化值得推敲。  11月24日,宏源证券分析师苏青青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年,
期刊
11月22日,两市第二高价股洋河股份(002304.SZ)遭到两大法人股东的大额减持。其中,宿迁市蓝天贸易有限公司以142.61元的均价减持约30万股,套现4272万元,宿迁市蓝海贸易有限公司以143.24元的均价减持3.35万股,套现480万元。  此前一天,蓝天贸易通过减持洋河股份12.37万股,套现1700多万元,而蓝海贸易当天减持30.4万股,套现4200多万元。尽管表面上此轮接连减持公司
期刊
最近三家上市公司因为生产设备爆炸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其中联合化工(002217.SZ)事故尤为严重,而且该事件还将直接影响公司全年业绩。  11月22日晚间,联合化工发布公告称,11月19日下午2时左右公司位于山东新泰市的子公司新泰联合化工发生意外爆炸。事故发生时,该项目正处于停产检修状态,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  需要关注的是,这次事故发生的背景是联合化工急于上马新项目。根据联合化工2010年11
期刊
停牌一年多后,首钢股份(000959.SZ)终于迎来重组预案,但却迎来市场一片“嘘声”。11月19日,其发布公告称,拟将部分钢铁资产(主要包括停产的焦化、炼铁、炼钢、线材等)的全部股权与首钢总公司旗下的迁钢全部相关资产进行置换。  但就在前一日,首钢股份还发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继续停牌”的公告。11月21日,首钢股份复牌就迎来跌停,遭到市场大幅抛售。截至11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下
期刊
铜价在今年演绎了一波完美的过山车行情。2月中旬,LME三个月铜价在流动性充裕的刺激下,创出了1019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国内沪铜指数也创下了76638的阶段性高点。然而,涨势并未能延续,铜价展开了向下调整之路,LME三个月最大调整幅度达34.8%。  铜价的走势,明显体现了供应与消费之间的博弈特征,即在宏观经济预期向好的情况下,铜价表现坚挺,供应的短缺对价格支撑作用明显;而在欧债危机扩散,经济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