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路径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中国法治事业得到全面而有效地推进。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其法治观念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及原因分析入手,探索法治观念养成路径如下:国家和高校应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大学生要自觉增进自身法治意识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观念;法治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252-0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法治事业必将得到全面而有效地推进。这是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社会之后,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一大进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十二五”期间的成就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了新的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对治国理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公民法治意识培养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法治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之一,也使得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民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养成与提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全民法治理念”。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对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业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发挥大學生引领、带动作用的迫切需要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毛泽东曾生动地把青年人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青年人也必将会发挥特殊的作用。青年人是历史之帆的掌舵者,是时代的弄潮儿,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不同于以往,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整个社会和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十分广泛热议,社会各界包括青年学生都对依法治国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希望通过努力,提升自身法治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路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未来法治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对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当今社会现实状况和总体发展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的养成还处于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上,对于法律有深入了解并形成法律知识体系的人相对较少,对于法律知识的获取主动意愿不大,对于法律知识获取的途径相对单一,有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相对缺乏,不积极主动接受法律知识,对法律重视不够,存在现用现学的思想,对于法律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视。部分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虽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和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是对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并不是十分信任。对于法律知识很多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老师讲多少就被动接受多少,很少积极主动学习,无论这些知识与自己的关系多么密切。即使对于老师教过的法律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
  首先,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形式单一。当代大学生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以外,其他专业的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仅仅在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当中法律部分有所涉及,由于课时有限,加上学生对公共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对课程兴趣不足,直接造成了教学效果不好的后果。有些学生在教师讲案例的时候能够认真听,但是分析案例,讲解法律常识与知识的时候,往往被手机上的内容所吸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在教师方面,由于课程属于公共课程,如果授课教师是法律专业出身,对于法律部分的讲解还能够游刃有余,但是一些授课教师可能是思政专业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毕业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对于法律部分的深入分析和讲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会对教学效果有所影响,对于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推动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其次,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物质财富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出现了一些影响人们观念的社会问题。一些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想到的办法就是托人找关系,对于法律没有树立起应有的信任,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潜规则”,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大学生,他们认为法律解决不了一些现实问题,没有在内心树立起法律的绝对权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可见,在大学生当中树立起法律权威,养成良好的法律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既需要大学生不断努力,更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信仰法律的良好社会风气。   最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其法治观念养成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期,但是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校园生活相对闭塞,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不够,即使课堂上听到很多的案例也觉得离自己较远。他们中的大多数自我意识强烈,遇到事情想当然,都从自身想法出发,在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缺乏对法律的认知,部分大学生过分夸大社会不良现象,总是认为那些涉及法律的事情离自己较远,规则意识、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而是否具有法律素养则对自己未来影响不大,这些因素都影响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路径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工作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根据当代大学生自身实际和特点,努力构建培育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完整、科学的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建立、发展、完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观点的论述,对于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研究;另一方面,當代大学生也必须明确自身法治观念养成应该努力的方向,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力量。
  首先,国家和高校应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只有当代大学生积极支持和拥护国家的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顺利推向前进。国家必须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整个国家运行纳入法制轨道。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风气的好转,法制在国家地位的提高,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法治建设在不断推向前进,感受法治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增强大学生对法治社会的认同感、亲切感,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逐步加强自身的法治观念、树立对依法治国的信仰。各高校必须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工作高度重视,必须把此项工作放到培养学生的战略目标当中,作为高校培养合格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要为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课时支持、财政支持、人力支持等。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的接收能力,在公民意识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与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思维与意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学校法治意识培育的系统化、科学化。
  其次,大学生要自觉增进自身法治意识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培养自身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在学好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重要性的认识,遇到问题时,要运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不法行为做斗争,时刻牢记自己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拥护者和推动者,努力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论述,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29.
  [2]贺莉.牢牢抓住培育全民法治观念的几个重要环节[N].西安日报,2014-11-10.
其他文献
摘 要:海德格尔思想的最核心词汇首推存在,其哲学之所以难以理解就是因为存在概念含义之隐晦。而对存在概念理解的关键就是对其回隐特性(即存在作为无)的把握,通过对海德格尔无的含义的揭示来增进对其存在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存在;无;形而上学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73-02  海德格尔思想的主导问题是存在论差异;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海德格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并且肯定婚姻的本质是一种伦理关系,同时主张离婚自由,但是反对轻率任性的离婚,如果婚姻已经死亡不得不离婚则务必做到最低伤害原则。我国80后的实用主义婚姻观、离婚率偏高、闪婚闪离婚姻稳定性低、极端婚姻悲剧增多呈现出反传统、反理性的后现代特征。离婚是婚姻的安全阀,但需审慎用之。  关键词:后现代;离婚;80后;任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精细化指导是职业指导的发展方向,也是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必然选择。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出发,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观特征、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策略,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细化;职业指导;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205-02 
期刊
摘 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民航飞行人才为主的专业型高校。经过近六十余载风雨发展历程,形成了博学笃行、远举高飞的精神理念。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在飞行学生管理工作上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具有准军事化特征和一站式服务为特色的管理模式,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从2006年开始,国家在西部12个省区开始实施一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特岗计划”。“特岗计划”实施十年来到底成效怎样,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特岗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在“特岗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如下:应完善相关制度,保证特岗教师再就业;提高特岗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完善特岗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关键词:教育;“特岗计划”;特岗教师;调查研究  中图
期刊
摘 要: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笔者和课题组通过对国家中部省份12县区的调研后发现,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比较快,但是其在发展中浮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破解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要转变理念,把治理理念引入公共文化建设之中。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权利;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166-02  自公
期刊
摘 要:在知觉哲学的意向内容论与知觉关系论之争中,意向内容论者以“外表-内容纽带”为核心洞见,建立了对于自身立场的支持性论证。但是意向内容论同时遭到了布鲁尔的经验现象个别性挑战。这一挑战是前者难以回应的。为回应这个挑战带来的疑难,一个可能的理论方向以意向内容论为框架,将对象置入知觉内容之中,以此建立一个整合性理论。  关键词:知觉;意向内容论;知觉关系论;个别性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研究高校领导干部创新能力建设是当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领导干部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探索性研究方法从创新视角出发,厘清高校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内涵,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四个维度,论证高校领导干部创新能力建设。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高校领导干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189-02  
期刊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其教育状况十分严峻。同时由于家庭和学业教育的不完整,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基本情感需求,导致其问题愈加凸显,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希勤乡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业教育现状,归结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2014年10月-2015年1月,对黑龙江省未进行机构整合的46所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内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和团体访谈,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女性偏多(89.2%);平均年龄为42.3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2.8年;近3年整体培训率低(55.5%),培训需求强烈;认可机构改革政策,心理准备充分。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