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预防接种诱发急性脑病的甲基丙二酸尿症cblA型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1例因预防接种诱发急性脑病的中国甲基丙二酸尿症的cblA型病例。

方法

就病例临床、血液酯酰肉碱谱、尿有机酸、甲基丙二酸尿症相关基因等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患儿 男,1岁3个月时因"间断呕吐、酸中毒、发育落后8个月"就诊。患儿生后7个月内发育正常,7个月时接种乙肝疫苗后1 h出现呕吐、昏迷。临床诊断"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经补液等治疗后好转。此后,患儿发育落后,间断呕吐。1岁3个月时接种百白破疫苗,接种3 h后再次出现呕吐,嗜睡,静脉补液后未见好转,7 d后喘憋、呼吸困难、昏迷。患儿血液丙酰肉碱16.3 μmol/L(参考值1.0~5.0 μmol/L)、丙酰肉碱/游离肉碱0.27(参考值0.03~0.25)增高,尿甲基丙二酸(388.21 mmol/mol肌酐,参考值0.2~3.6 mmol/mol肌酐)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显著增高,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正常,符合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A基因存在c.650 T>A(p.L217X)和c.742 C>T(p.Q248X)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cblA型。经羟钴铵肌内注射、左卡尼汀、低蛋白饮食及特殊配方奶粉治疗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患儿现2岁7个月,智力运动正常。

结论

报道我国首例因预防接种诱发急性脑病的cblA型甲基丙二酸尿症。对疑似遗传代谢病患儿,预防接种前的代谢筛查是减少意外的关键。

其他文献
人的嗅觉对识别有害有毒气体、挑选食物、促进食欲、影响情绪、调节生殖行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息息相关[1].嗅觉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目前关于嗅觉产生的确切机制未得到充分证实,有着多种学说,一般公认是空气中所含的气味分子穿过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到达上鼻甲内侧面及其对应的鼻中隔部位的嗅区黏膜后,刺激嗅觉感受器产生冲动并沿嗅神经到达嗅球,换元后经嗅束到达嗅觉皮质下中枢再换元到达嗅觉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状况,为当地AR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间,针对有AR症状的患者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各种变应原的致敏阳性率,及致敏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季节、病程长短等方面的特点.以SPSS 17.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 654例患者中SPT阳性率为
目的研究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 2009年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的状况.方法2000-2009年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6个肿瘤登记地区,并经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审核、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的粗率、标化率及变化趋势.结果2000 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合计发病率为6.93/10万,男性发病远低于女性,男性与女性发病比值为1:3.43.发病率从2000年的3.
目的总结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巨大瘤(GCAA)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川崎病合并GCAA 55例,失访7例,纳入本组研究48例(男43例,女5例)。按照GCAA发生部位分为双侧GCAA组和单侧GCAA组。按照随访时间分为≤1年、>1~3年、>3~5年、>5~10年组。入组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诊,1年以后每
期刊
目的通过直立试验心率的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ORS)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4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POTS患儿治疗前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给予ORS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根据症状评分减少程度是否大于50%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应用受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