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时,实施自主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合作、探究,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追求课堂活动的真实、高效,构建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有效互动的情境
在导入部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通过谈话引入。如教学“认识第幾组第几个”一课。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个找座位的游戏,怎么样?刚才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张座位卡片,现在就请你们拿着自己的卡片静静地到前面来排队。站在这儿,请大家看看卡片上的座位号,观察一下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看好了吗?听清老师的要求,找座位时不能抢、不能挤。好,现在就请你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学生找座位)
师:这三个小朋友,你们怎么不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呢?遇到什么麻烦了吗?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多媒体展示:卡片上只写第4组,没写第几个)第4组就有一个空位,请你数数是第几个?那你愿意坐这个位置吗?
师:你遇到什么麻烦呢?
生1:我的卡片上只写第1个,没写第几组。
师:对啊,这儿有一个空位,你知道是第几组?你愿意坐在这儿吗?
师:你怎么了?(多媒体展示:卡片上第几组第几个都没写)我们班就只有一个空位了,你来告诉大家是第几组第几个?愿意坐这个位置吗?
师:在这个游戏中,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呢?这说明确定位置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
在导入部分,以疑问的语气创设生活情境,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当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找不到座位的三个小朋友身上时,确定位置的意义揭示就水到渠成,且学生自己总结出:“卡片上第几组第几个都写出来的,我们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没写第几组或第几个,我们就不能准确找到位置。”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者边做边辨认”。创设情境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做或辨认,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把握有效互动的思维
思维始终是数学课的核心。由于客观地存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认识第几层第几本”时,我借设疑与学生互动。
师:这些小动物可喜欢看书了,瞧,书架上又添置了一些新书,我们小朋友帮小动物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书的位置?
生1:第几格第几本,第几层第几本……
师:老师最喜欢看的书在第2层,猜猜是哪本?
生2:是《数学家的故事》《科学大世界》。
生3:老师喜欢看的书可能是《科学大世界》,也可能是《数学家的故事》。(学生用“可能”一词使我大吃一惊,生成来自于瞬间的触动,当思维的火花在顷刻间爆发时,灵感也随之而来。这些生成,不是来自于教师,而是学生自己在探究中随着问题的提炼而自行创设的)
师:老师最喜欢看的是《格林童话》,谁能很快地告诉我它的位置?
生4:第2层倒数第1本。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4:方便,要不从左边一本一本地数,太麻烦了。
……
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冲突,也可能是互补。我们应该结合所教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发挥师生互动的价值。
三、建立有效互动的形式
互动不仅仅指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下的生生合作。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我们倡导生生合作的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形成群体学习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励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态度、学习精神、竞争意识等。如在教学“确定位置的生活应用”时,我这样提问:“小朋友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需要确定位置?”(电影院看电影、坐飞机等等)“仔细观察大屏幕,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两个剧场的排数都是从靠近舞台或屏幕从前往后数第一排、第二排……一直到最后,而第几号比较特殊。第一个剧场的第几号是从左往右1、2、3、4……逐渐变大的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剧场从中间分开,将所有的单号排在一起,往左依次是1、3、5、7……把所有双号排在一起,往右依次是2、4、6、8……”学生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说出两个剧场的区别。这让我们感受到,教师适时地组织互动,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之,“动”出思维,“动”出激情,“动”出创造!有效的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让课堂教学走向和谐。
(责编黄桂坚)
一、创设有效互动的情境
在导入部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从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通过谈话引入。如教学“认识第幾组第几个”一课。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个找座位的游戏,怎么样?刚才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张座位卡片,现在就请你们拿着自己的卡片静静地到前面来排队。站在这儿,请大家看看卡片上的座位号,观察一下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看好了吗?听清老师的要求,找座位时不能抢、不能挤。好,现在就请你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学生找座位)
师:这三个小朋友,你们怎么不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呢?遇到什么麻烦了吗?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多媒体展示:卡片上只写第4组,没写第几个)第4组就有一个空位,请你数数是第几个?那你愿意坐这个位置吗?
师:你遇到什么麻烦呢?
生1:我的卡片上只写第1个,没写第几组。
师:对啊,这儿有一个空位,你知道是第几组?你愿意坐在这儿吗?
师:你怎么了?(多媒体展示:卡片上第几组第几个都没写)我们班就只有一个空位了,你来告诉大家是第几组第几个?愿意坐这个位置吗?
师:在这个游戏中,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呢?这说明确定位置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
在导入部分,以疑问的语气创设生活情境,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当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找不到座位的三个小朋友身上时,确定位置的意义揭示就水到渠成,且学生自己总结出:“卡片上第几组第几个都写出来的,我们一下子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没写第几组或第几个,我们就不能准确找到位置。”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者边做边辨认”。创设情境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做或辨认,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把握有效互动的思维
思维始终是数学课的核心。由于客观地存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认识第几层第几本”时,我借设疑与学生互动。
师:这些小动物可喜欢看书了,瞧,书架上又添置了一些新书,我们小朋友帮小动物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书的位置?
生1:第几格第几本,第几层第几本……
师:老师最喜欢看的书在第2层,猜猜是哪本?
生2:是《数学家的故事》《科学大世界》。
生3:老师喜欢看的书可能是《科学大世界》,也可能是《数学家的故事》。(学生用“可能”一词使我大吃一惊,生成来自于瞬间的触动,当思维的火花在顷刻间爆发时,灵感也随之而来。这些生成,不是来自于教师,而是学生自己在探究中随着问题的提炼而自行创设的)
师:老师最喜欢看的是《格林童话》,谁能很快地告诉我它的位置?
生4:第2层倒数第1本。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4:方便,要不从左边一本一本地数,太麻烦了。
……
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冲突,也可能是互补。我们应该结合所教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发挥师生互动的价值。
三、建立有效互动的形式
互动不仅仅指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下的生生合作。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我们倡导生生合作的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形成群体学习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励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态度、学习精神、竞争意识等。如在教学“确定位置的生活应用”时,我这样提问:“小朋友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需要确定位置?”(电影院看电影、坐飞机等等)“仔细观察大屏幕,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两个剧场的排数都是从靠近舞台或屏幕从前往后数第一排、第二排……一直到最后,而第几号比较特殊。第一个剧场的第几号是从左往右1、2、3、4……逐渐变大的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剧场从中间分开,将所有的单号排在一起,往左依次是1、3、5、7……把所有双号排在一起,往右依次是2、4、6、8……”学生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顺利地说出两个剧场的区别。这让我们感受到,教师适时地组织互动,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之,“动”出思维,“动”出激情,“动”出创造!有效的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让课堂教学走向和谐。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