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循着诗句进入诗人的心灵,理解作品中流露出的诗人的情感,把握抒
  情主人公的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陶渊明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体悟舍得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品质,学习其
  正确舍与得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进入阶段
  1.导语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舍与得的过程。而人的境界高低取决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归园田居》其一,去感受陶渊明弃官归家后的感想和思索,感悟他的舍与得。
  2.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开创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还有散文、辞赋多篇。
  3.听朗诵,请1至2名同学朗读然后学生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二)分析鉴赏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老师首先想问这首诗哪一个字是“诗眼”呢?对就是“归”字。下面我们就从作者的“归”中,分析作者的“舍”与“得”。好,首先我们看一下“舍”的部分。主要集中在1至4句中,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当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会选择舍弃?那陶渊明属于哪一种舍弃呢?
  分析“舍”的部分。
  1.作者究竟舍弃了什么?
  明确:尘网、樊笼 (引导,蛹变成美丽的蝴蝶时舍了什么?茧。那作者呢?用诗中的原词来回答。还有呢?在下面的诗句中。久在?)
  作者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作者真的在网中,笼子里吗?其实这是作者的比喻。真正舍弃的是官场。
  2.为什么作者要舍弃呢?
  让我们通过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初步了解一下作者舍弃的原因。
  幻灯片交代时代背景:东晋一代,在选官制度上,是沿用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名义上是将人按才能、德行分为九品,实际上是不讲德才高低,只看士人祖籍。腐朽落后的官僚制度堵塞了一切才华之士进取的机会,使他们的政治抱负毫无实现的可能。
  板书:门阀森严
  追问:我们说除了门阀森严的原因外,其实还有一些原因,同学们再仔细阅读本诗,分析一下。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性本爱丘山”表明他的本性是爱慕田园和自然的。所以这句诗道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官场的厌恶;二是对田园的喜爱。我们可以概括为“性格使然”除了这两方面的原因还有没有了呢?还有一个,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
  板书:性格使然
  明确: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守拙”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它反對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而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所以一心想舍弃官场。
  板书:儒家影响
  3.作者是如何描绘自己“舍”前的形象的?作者说自己像什么一样?
  明确: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作者以“羁鸟”、“池鱼”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
  引导:羁鸟、池鱼的相同特点是什么?受束缚,没有自由。
  追问:运用这样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的厌恶、对回归田园的渴望。
  总结:既然作者如此的厌恶官场,他“舍”弃了吗?
  4.他是否舍的决绝呢?
  明确:作者说自己是“误入尘网中”但是真的是“误”入吗?误字我们可以理解为不慎,但是如果结合陶渊明生平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陶渊明曾几次辞官又几次出仕?为什么呢?
  板书:犹豫后决绝
  追问:通过分析“舍”,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率真、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过渡: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好,那陶渊明“舍”之后又得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得”的部分。
  分析“得”的部分
  如此的舍弃,作者得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齐读5——10句)
  这几句话是陶渊明为我们描绘的他舍弃官场之后的生活图景,现在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图画。(可以发挥想象,也可以使用一些修辞)并思考作者得到了什么呢?
  明确:恬淡的环境。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得到了什么?
  明确:虚室的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中呢?
  明确:自由和舒畅。
  总结:陶渊明用简单的6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祥和、安静、美丽的图画。这与官场的污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幅画面我们能够感知到他的生活。他得到了什么呢?可见作者得到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三)情感提升
  过渡句:陶渊明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为我们展现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同时最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舍”与“得”。虽然陶渊明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是舍与得的故事却每天都在上演。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更加深入的理解“舍”与“得”。
  1.人民公仆(多媒体展示图片)
  2008年中国遭受冻雨灾害时,贵州开阳县永温乡纪委书记李彬同志26天持续奋战在抗凝救灾工作第一线,除夕夜因操劳过度诱发脑溢血病倒,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
  2.张丽莉(这是为了保护学生而双腿截肢的张丽莉)
  追问:他们都舍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四)说一说
  看了上面的图片和资料,你有哪些感触呢?说说你如何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实践“舍”与“得”?
  (五)教师赠言
  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懂得舍与得的真正内涵,能够做好每一个取舍,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六)布置作业
  课下收集关于陶渊明的更多诗作,加以鉴赏和分析。
其他文献
【教育思想】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感到困惑最多的是人际交往的事情。很多学生总是不能很好的与人进行有效沟通。人际交往的困难会使学生心情不愉快而产生一系列的后续不良的问题。而使人际关系协调融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沟通。在人际沟通中,倾听是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前提。格式塔心理学与平衡理论认为,人际交往说明人与人之间具有趋于一致的倾向,表现为追求和谐、喜欢和同化等方面。与人沟通时,不仅要表达自己的
期刊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要基地,其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激励和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对学校集体的奋斗目标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主人翁使命感,使学校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让广大教师深深感悟到学校是幸福、乐观、积极向上的大家庭,让每一位教师享受工作、享受学习、享受生活。这就涉及到学校管理者如何高效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潜在能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两
期刊
《田野在召唤》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音乐课程。  一、学情及师情分析  掌握孩子特点是学习的关键,四年级的孩子处于小学中段,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引导他们采用了体验、想象、模唱、比较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把一些枯燥难懂的演唱方法、音乐知识点牢固的记在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愉
期刊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实践活动为组织方式,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课程,它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 活动型综合课程。《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给《品德与社会》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囚绿记》作为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除了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一样有写景精美、语言优美的共性外还具有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并能将景物的灵性写活的特点,这是一篇能够让学生品味语言、领悟思想、掌握技巧、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的典范佳作。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来借物抒情,写绿不甘于被囚于室努力向阳而生、追求自由并以此赞美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
期刊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目标上,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视的是那些网络上找不到答案的东西,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下面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为例进行分析。平行四边形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中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在实际
期刊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其中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一大教育主题,上溯至孔孟文化,“仁,义,礼,智,信”。下沿到当今社会,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着“以德治学”。  在如今,这样一个以社会变革为前提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此项工
期刊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更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当今社会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娇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催化,使得学生的独立性人格意识和进取精神普遍较差。他们胸无大志,随遇而安。他们学习被动,行为懒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意志和德育的熏陶;重视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为此,在教育教学中,以德为首的《品德与
期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3.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4.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它既承接了前一课时现实生活中如何交友的问题,又提出了虚拟生活中如何交友的问题,适应了新形势下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学生在网上交友的现象日益普遍,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初中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积极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