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依旧:阿尔卑斯上的斯式琴林

来源 :疯狂英语·原声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取得重大突破时年仅17岁——当时他在最后一刻顶替伊扎克·帕尔曼上台表演,使用的乐器是一把借来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他后来还是将这把小提琴买了下来,其职业生涯由此起步。
  不过,在一把琴能发出那种美妙音色之前,它的声音听起来是这样的。
  这是费耶美山谷里的一棵300岁高龄的云杉,这个山谷位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一角。文艺复兴时期的制琴大师们——比如斯特拉迪瓦里、瓜纳里和阿马蒂等人就在此地亲自挑选树木,将它们制作成一些全世界最精美的乐器。得益于当地气候与海拔高度结合产生的意外效果,这片林地被人们称为“IIBosco Che Suona”——意即“音乐之林”。
  马尔切洛·马祖基(护林员):(通过翻译)噢,没错,我敢说你的树皮里一定藏着一把漂亮的小提琴。


  这位一边敲打树干、一边和树木交谈的老人名叫马尔切洛·马祖基。这位退休护林员有一项不可思议的绝活儿,他能找出制作乐器的理想木材。有些人因此尊称他为“树语者”。
  马尔切洛:(通过翻译)我其实更像是个“听树者”。我会观察它们,触摸它们,有时甚至会给它们一个拥抱。树木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你留心细看,它们会与你分享自己的生平、受过的创伤、有过的快乐——将一切展露无遗,它们就是如此谦逊的生物。
  单单完成一件乐器就要耗时好几个月,它的身价可以卖到上万美元——考虑到一把来自同一片树林的斯式琴还能卖到一千万美元以上的高价,这已经是个大优惠了。不过,就算是这个价钱也足以让这个地区继续轰鸣劳作。费耶美山谷之所以成为意大利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得益于这片音乐树林。而这种日子仍将持续下去,因为像“树语者”这样的人士会对林子进行悉心照料。
  马尔切洛:(通过翻译)干这一行以来,我放倒了一百万棵树;不过取而代之的是,一亿株新苗茁壮成长起来了。
  在一棵树被送往锯木台之前,马祖基会在四周巡视,看看附近有没有什么小树在挣扎求存。如果有的话,移走成年大树会带来更充沛的阳光,实际上还有助于树苗长大。除非能让更多小树健康成长,日后得以制成精美乐器,否则人们不会轻易砍树。
其他文献
Did you know that we Americans have about three times the amount of space we did 50 years ago? Three times. So you’d think, with all this extra space, we’d have plenty of room for all our stuff, right
期刊
大家来认识一下美国马里兰州的柯尔斯滕·奎格利和克里斯·布雷利吧。这两位母亲一共养育着7个孩子,同时,她们创立了一家市值百万美元的公司,而她们的创业故事始于孩子所在学校的一个活动。柯尔斯滕:我们当时一起为学校组织一个拍卖会,那是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拍卖会。我们看到一项数据,指出人们每天会扔掉两千万个塑料袋,当时我们突然灵光一闪。我自己一周就要做28份给孩子带到学校吃的午餐,而你每周也要做几十份学校午
期刊
Peter: Mary and I were thinking about buying a house that we really like. We were 1)anguishing over it about a year ago. It was a lot more money and we were thinking about the additional mortgage, and
期刊
当自拍蔚然成风,席卷全球,自拍杆也就应运而生。一开始,许多人都觉得这玩意儿有点古怪可笑,甚至戏称其为“神棍”。然而,去年年底,《时代》杂志郑重其事地将自拍杆评为2014年的25项最佳发明之一,自拍杆随之一下子跃到了“高大上”之列。或许,你依然对这款受全球人民追捧的神器一知半解,那么就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见识一下这款神器的一些国际前沿产品吧。  自创世之初,棍子一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帮助我
期刊
时装、足球,足球、时装,如果你到网上搜索“米兰”,会发现这两项主导了大部分的搜索结果。不过,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种情况将会发生变化。因为从今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米兰举行。其实,早在1906年,米兰就曾是世博会的主办地。也许,这事可以告诉我们:让米兰引以为傲的不仅仅是时装和足球。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许多游客来意大利是被其历史所吸引,而米兰代表了当今的意大利,缺少米兰的意大利之
期刊
在伦敦的蓓尔美尔街中段矗立着一尊塑像,那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物。赶赴克里米亚战争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因为对普通士兵的关爱而备受尊敬,她被称为“提灯天使”。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10月21日,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与一支由38名护士组成的队伍启航前往君士坦丁堡。她们的任务是护理数以千计的伤兵。这些伤兵从黑海对面、三百英里(约483公里)以外的克里米亚战场被送到斯库塔里兵营的医
期刊
我告诉自己你对我无足轻重  我们的过往,我毫不留恋  但当你不在身边,我便心碎神伤  我告诉自己我并不太在意  但感觉不到你的触碰,我觉得自己快要死去  惟有爱情  惟有爱情让人如此受伤  惟有爱情让人如此受伤  必是那一吻让人窒息  惟有爱情让人如此受伤  嘴上说如果你离去,我也不会在意  但每次你来到身边,我都求你留下  而当你靠近,我便浑身战栗  而每一次,每一次当你离去  就像一把尖刀直直
期刊
y name’s Emily Moore, and I’m a poet. Among other things, I’m also a classroom teacher. I teach high school English. I think one of the things that I love about poetry—and that maybe all writers of po
期刊
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可是真的要自己去经历失败,而且是没完没了的失败,那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纽约客》杂志里的漫画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杂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这些漫画家是怎样炼成的呢?我们来听听其中一位609次失败的故事。  主持人:来自堪萨斯城的汤姆·托罗是《纽约客》的漫画家,不过他走上这条路却事出偶然。他原本就读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但他在那个时候意识到电影并不适合自己
期刊
主持人:俗话说“像苹果馅饼一样具有美国特色”——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我是说,每一种和苹果打过交道的饮食文化起码都会想过将它包裹在甜面团里烤热吃吧。那么苹果馅饼到底有多“美国化”呢?我为此采访了食物历史学家蕾切尔·劳登。  蕾切尔:首批来自英国的定居者将馅饼带到了美国。至少从中世纪开始,馅饼就一直是北欧地区的重要主食。没有这种基本的家乡菜,定居者们无法在新世界过上理想的生活。  主持人:那些北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