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巿创建嘉兴大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嘉兴学院召开

来源 :嘉兴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kou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1月12日,嘉兴市创建嘉 兴大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嘉兴学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嘉兴学院接续 奋斗“创大”“建一流”工作.嘉兴市委书记、市创建嘉兴大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兵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军等市领导,市创建嘉兴大学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嘉兴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其他文献
在艰苦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提升当地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并为革命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创造性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当时的劳动教育让中小学增添了很大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从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无中生有”的劳动教育资源观和突出的劳动教育成效4个方面深入挖掘延安时期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经验,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而且可以启迪中小学在新时代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尤其应该在社会及学校视域下拓展劳动教育资源,在生活即教育视域下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在创新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民办与公办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教育的整体发展.从福建民办与公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经费来源、生均经费以及经费的支出结构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探讨民办高校在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经义考》著录易类典籍70卷,囿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存有谬误和不足,有待补正.以《经义考》卷六十著录易类典籍为研究对象,予以条辨:针对书名、卷数、撰者姓字、小传、著述、失载之书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考订,或正其误,或补其阙,或存其异,以期使其内容趋于完备.
清初大儒朱彝尊著作等身,然大量著作因未成完书、未曾刊刻、流传不广或代人所作等原因而鲜为学界知晓.吴梁的《朱彝尊著述考略》、杜泽逊的《朱彝尊著述续考》、王卓华的《康熙博学鸿儒著述考》、张宗友的《朱彝尊著述补考》先后对朱彝尊著述作有钩稽,近又续得朱氏著述2种,另有对学界已有相关成果之补正者7种,今列于此,以补正前文所未备.
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创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从教育教学角度,关键是要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围绕“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从“国际税收”课程本身的专业性入手,探索该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为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为建设高校一流课程提供参考.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论”包括“唯实、重实际、求是”等基本内容与深刻意蕴,是吸取中国传统“唯实”哲学精华的对马克思唯物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真精神中国化的一种理论创造.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中国具体实践中主观主义问题”的方法论学说.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从实践理解问题”的方式,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论”进行了系统性方法论分析,有助于克服以往人们以“客体的方式”解读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及其方法论的弊病,促进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毛泽东“实事求是
数字普惠金融为解决小微企业成长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成长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小微企业成长,通过逐步回归法、工具变量法及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在数字普惠金融子维度的影响效应方面,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影响次之,数字化程度影响最小.机制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小微企业成长路径上存在显著负向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高于欠发达地
以《经义考》卷二一七为考察对象,发现朱氏辑录文献时存在的讹脫衍倒,以及对于书名、卷数把握不准确等问題,逐一辨正.并参考《新校》本、《儒藏》本等整理成果,就标点、校记等提出不同意见.
朱休度一生可分为蹉跎科场、清冷学官、掌教书院、作宰山西、退居故里五个阶段.早年苦读经史,于乾隆十八年(1753)中举,此后六次应会试落第;乾隆三十一年(1766)遇特恩,以大挑二等得教谕一职,三十三年(1768)署安吉州学正,又以教谕衔管嵊县学训导事,三十七年(1772)被征入杭州书局,三十八年(1773)监理敷文书院,三十九年(1774)监理紫阳书院;乾隆四十六年(1781)开始掌教剡川书院,四十七年(1782)掌教金华丽正书院;乾隆五十四年(1789)任广灵县知县,在任七年,多善政,五十七年(1792
介绍了回指语和语篇实体的定义,回顾了国内外从实体认知状态为切入点对回指编码的研究,探讨了各种分析模型的贡献与不足,展望了认知视角下回指编码研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