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技术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bird51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推进建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趋势。与现浇式住宅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节水、省电、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但是装配式建筑还存在着设计、施工、制作等方面的协调问题;同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叠合楼板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介绍了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特点、适用范围、生产流程和施工技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技术
  一、叠合板特点
  该楼板具有承载力高、整体性和抗裂性好,节约钢筋和模板、缩短工期等。
  施工阶段不需铺设模板,仅需在板底布置数道竖向支撑,有效节约了模板和脚手架支撑;现场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注量小,施工进度快。
  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楼板
  二、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法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或等于9度地区的一般多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楼盖和屋盖施工;对于处于侵蚀环境、结构表面温度高于100℃、或有生产性热源且结构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0℃时,应另作处理;对耐火等级有较高要求的建筑物,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
  三、PK叠合板生产流程
  以预应力预制薄板为底板,并在板肋上预留的椭圆形孔中穿置横向受力钢筋,最后浇注叠合层混凝土,从而形成整体叠合楼板。
  
  在开工前,项目经理会将PC构件需求计划及运输相关事宜协商好如:装车顺序、车载数量,吊装进度计划、装车所需时间、从构件厂到施工现场所需时间、需求计划、到货周期等;每个施工区域均就近设有预制构件临时存放场地,提前存货,保证现场使用。
  四、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施工工艺流程
  预应力预制薄板进场堆放→设置板端支撑→设置板跨内支撑→吊装铺板→设置楼板预留孔洞→板间抹缝→绑扎支座负筋及分布钢筋→布置预埋管线→浇注叠合层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除支撑,具体做法如图4.1所示。
  4.2操作要点
  (1)预应力预制薄板进场
  ①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确定预制薄板的安装及叠合层混凝土浇筑轴线顺序。
  ② 预应力预制薄板进场前应根据板的起拱大小进行选板,合理组织装车。并分批提供预应力预制薄板的相关合格证。
  ③ 确定预应力预制薄板的堆放场地并进行场地平整。堆放场地应安排起重机的工作区域内。
  ④ 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技术交底。
  (2)预应力预制薄板的现场堆放
  预应力预制薄板进场后应堆放于地面平坦处,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堆放或运输时,预制薄板不得倒置,最底层薄板下部应设置垫块,垫块的设置要求为:当板跨度为L≤6.0m时,应设置2道垫块,当板跨度为6.0m﹤L≤8.7m时应设置4道垫块。垫块上应放置垫木再将薄板堆放其上。各层薄板间也须设置垫木,且垫木应上下对齐,最外侧垫木距板端距离且,不得有一角脱空。每跺堆放层数不大于7层,不同板号应分别堆放。具体堆放如图5.2.2所示。
  (3)吊装
  预应力预制薄板吊装采用专用吊具吊装,吊装时应将起重设备的吊绳(吊钩)套入专用吊具上,且保证为四点起吊,不得两点起吊或三点起吊,不得将吊绳(吊钩)套入板肋预留孔内进行吊装。
  起吊前将板面杂物清理干净,板上不能放置其他重物,且每次吊装数量应当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吊车的起吊能力确定;吊装过程中应使板面基本保持水平,起吊、平移及落板时应保持速度平缓,避免速度过快形成较大的惯性力。
  PK板的吊装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现场施工图片
  (4)铺板
  ① 预应力预制薄板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核对板的型号及板长,并检查板质量,如有变形、断裂、损坏现象,不得使用。
  ② 铺板前应在要铺板部位(四周梁边、墙边或柱边)注明板的型号及板长,以方便铺板时快速安装就位。
  ③ 先把一端的板端预应力钢丝向上弯折,然后将预应力钢丝被弯折过的板端搁置于混凝土梁上面。
  ④ 当叠合板搁置于混凝土梁上时,预制薄板板端搁置于混凝土梁上的长度为不小于50mm。具体做法如图4.2.4-1所示。
  4.2.4-1   PK板与混凝土梁连接图
  ⑤ 当遇柱角等情况需设置现浇板带时,现浇板带做法为:板带宽≤200mm时,采用吊模现浇;板带宽﹥200mm时,采用下部支模现浇。
  ⑥ 当预应力预制薄板铺设完成后需在板面堆放钢筋等材料时,须严格按照预制薄板的设计施工荷载进行荷载控制,堆积高度不能过高,同时要求尽量均匀堆放,面荷载<=3.5KN/㎡,以免在堆放处产生过大集中荷载,造成预制薄板的局部变形。
  (5)设置楼板预留孔洞
  当叠合板上需开孔时,灯线孔采用凿孔工艺,直径<=50mm,且不得凿断预应力钢丝。>50mm的孔洞建议采用补空板形式。如果补空板位置或大小不合适应根据等强代换的原则配筋补强,即在孔洞四周配置附加钢筋,并根据板面荷载的大小每侧选用不小于2Φ8的附加钢筋。垂直于板肋方向的附加钢筋应伸至肋边,平行于板肋方向的附加钢筋应伸过洞边距离不小于40d(d为附加钢筋直径),具体做法如图4.2.5所示。
  (6)板间抹缝
  预制薄板的拼缝宽度应不大于10mm。为防止浇注叠合层混凝土时漏浆,在大跨度预应力预制薄板的拼縫间应采用M10水泥砂浆抹缝。
  (7)布置横向受力钢筋(穿孔钢筋)
  一般情况下,肋上每个预留孔中穿一根横向钢筋,此时横向钢筋间距为200mm;当横向钢筋需加密时,可在每个孔内穿两根钢筋,此时横向钢筋间距为100mm。折线形钢筋绑扎在横向钢筋上面进行定位,横向钢筋应尽可能贴近预应力预制薄板板面。   具体做法如图4.2.9所示。
  (8)布置板面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布置板面支座负筋及分布筋时,先将垂直于板肋方向的支座负筋或分布筋放置于板肋上,再将平行于板肋方向的负筋或分布筋放置于垂直板肋方向的支座负筋或分布筋的下方,同时两个方向的板面钢筋绑扎连接,具体做法如图5.2.8所示。
  (9)布置预埋管线
  预埋管线可布置于大跨度预应力预制薄板板肋间并从肋上预留孔中穿过,不得从板肋上跨过。开关盒的安装如图4.2.9-1和4.2.9-2所示。
  PK板上线管预埋
  (10)浇注叠合层混凝土
  a、叠合层混凝土的浇注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中相关规定的要求。
  b、为保证后浇混凝土与大跨度预应力预制薄板叠合成为一整体,浇注叠合层混凝土前,必须将预应力预制薄板表面清扫干净并浇水充分湿润,但不能积水,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c、浇注叠合层混凝土时,应用平板震动器振捣密实。此外,要求混凝土布料均匀,布料的堆积高度严格按设计的施工荷载进行控制,以避免局部施工荷载过大导致预应力预制薄板的局部变形。
  d、浇注完成后,应按相关施工规范规定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4.3材料与设备
  (1)材料
  ① 预应力预制薄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50,预应力钢筋采用1570级ΦH4.8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
  ② 除预应力钢筋外,所有非预应力钢筋均采用三级钢(HRB400)。
  ③ 后浇叠合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④ 板间抹缝采用M10水泥砂浆,梁面或墙面找平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且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2)机具设备:塔吊或汽车吊、吊具、吊绳、牵引绳、钢管支撑、木方条、混凝土泵车、平板震动器、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
  4.4质量控制
  (1) 预应力预制薄板的型号、跨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纹、翘曲等变形损坏缺陷;产品应符合质量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
  ① 预应力预制薄板铺设完成后,板面标高、坐浆、板端堵孔、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
  ② 允许偏差
  A. 预应力预制薄板外观尺寸允许偏差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表9.2.5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B. 预应力预制薄板板端搁置于梁面长度允许偏差为±10mm。
  C. 预应力预制薄板板块下表面相邻高低差为2mm。
  D. 钢筋绑扎、安装及允許偏差项目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相关施工规范要求。
  PK预应力叠合板铺板完成
  E. 叠合层混凝土浇注前预应力预制薄板板面的材料堆放,以及叠合层混凝土浇筑时的布料都应均匀,堆积高度严格按设计的施工荷载进行控制,以避免局部施工荷载过大导致预应力预制薄板的局部变形或板面下沉。
  F.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不可随便更改设计图纸上的预应力预制薄板型号、长度和叠合层混凝土厚度,如需更改应重新进行设计及核算。
  G.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各工序指派专人负责,技术人员跟班作业。
  H. 施工前,必须向参与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I. 做好各种材料、机具进场验收和使用前复查工作,不经复查严禁使用。
  J. 对部分没有把握的关键工序,施工前做好试验工作,以确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4.5安全控制
  ① 制定详细的叠合板施工操作细则,包括预应力预制薄板的堆放、支撑设置、吊装、铺设及叠合层混凝土浇注等,严格按操作细则施工。
  ② 施工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该工程应注意哪些不安全因素,并加以高度预防。
  ③ 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同时应设有限位保险装置。
  ④ 机械设备用电必须符合“三相五线制”及三级保护的规定。
  ⑤ 预应力预制薄板吊装时应制定详细安全操作细则并严格执行。
  ⑥ 预应力预制薄板吊起后,严禁人员在板下作业,并用牵引绳控制
  板摆动及引导就位,防止撞击设备及人员。
  ⑦ 支撑设置参见《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L10SG408》图集中第11页第20条做法:当板下支撑间距>3.3m或支撑间距≤3.3m且板面施工荷载较大时,跨中需设置竖向支撑。施工时先将板铺好后,再设置竖向支撑。
其他文献
摘要: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是安全与生产的基础。通过应用基于网络访问的IEC104规约及其扩展功能,实现了井下变电所供电设备生产数据的全部采集、存储。为变电所监控、参数整定、故障分析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IEC104规约;功能扩展;生产数据;变电所监控系统;无人值守  引言  电能是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它不仅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
期刊
摘要:高速公路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山区高速因为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使得监控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难度,本文将以沪渝高速鄂西段为例,介绍在山区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点薄见,为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山区高速;监控管理;沪渝高速  一、引言  截止2019年末,高速公路达14.2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仅湖北地区在已全面建成6860公里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山区高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更多新技术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计算机软件技术在现代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数量以及更新速度都在不断提升,更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处理这些数据,所以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持续加强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研究,提升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计算机软件技术; 应用; 探索;  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生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粮食资源,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由于目前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农业种植户也在不断减少,而且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此,提高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出现,全面改变了传统单穴种植的低产问题,大大提升了玉米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需求,探索玉米双株高产种植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愈加丰富多彩,需要更多的时间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而老龄化结构的加速,又使得人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在冗余的家务活动,看护活动中. 特别是,2019年开始爆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 使得医务人员需要不眠不休地持久作战, 也引发了包括清洁行业的各行各业的劳动力资源严重紧缺. 因此, 加速推进智能化产品的开发研究进程, 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而室内清洁机器人作为智能家居的
期刊
摘要:犯罪嫌疑人往往在违法作案之后会遗留在现场的手印痕迹,这将成为至关重要的破案线索,为及时破获刑事案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应及时对手印痕迹做出相应探究,发现其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存在意义,不仅要有效了解检验手印痕迹的重要环节,也要对检验的核心方法合理掌握。在勘查办案现场过程中,办案人员应提取现场遗留下的固定手印痕迹,从中获取大量且有效的破案线索,有助于加速了案件偵破的进程。  关键词:犯罪现场;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电气自动化运行中,必须加强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完成工作的能力。在许多情况下,电气设备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也非常不利,这个本文分析了验证其可靠性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几种证明方法。  关键词:自动化电气工程;可靠性;检测技术  一、提
期刊
摘要:根据某大型水电站0.4kV检修供电点开关运行要求,两段0.4kV母线应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实现分段运行或联络运行。但在实际情况中,现有的开关合闸逻辑条件无法满足在不停电情况下,实现两段母线分段运行或联络运行。本文经过对原来的开关控制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不足之处,按照新的运行要求,对原控制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保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检修I、II段母线的分段或联络运行方式,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
期刊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目标从本质上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目标和追求。本文对我国交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交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理解交通强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是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是机械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可以模拟人的反应,它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并发挥出自身的价值,电气自动化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以增高原有的自动化体系的运行速率,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同时也能提高整个自动化过程中,对准确度和质量的把控。本文阐明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优势和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应用过程中需要改善和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