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教师来说,这句话非常熟悉,它是古人一直传承至今的教育思想,它强调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基础的、典型的知识能力与方法策略,但是他们就是不想也不愿意去学习,没有一点学习的欲望,并且把学习当作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更“激之以欲”,自愿和快乐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和动力机制。“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具有学习的欲望,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因为学生的乐学是建立在教师善于教学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那么怎样来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呢?在语文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1.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能懂得学生的心事,了解学生的需求,取得他们的信任,是他们学习的伙伴。这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它不仅是一种愿望、一种态度,而且是贯穿于所有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
教师担当的和从事的是爱的教育,只要充当教师这个角色,对学生的爱就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教师的伟大和不平凡之处。当老师爱学生时,美就无所不在。只有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相信的态度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坚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更要放下成人的心态,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从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需求。教师高尚的人品、扎实的功底、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使学生产生敬慕之情,而敬慕之情会让学生将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对那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激发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热望。
2.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利于进行学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自由。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心里感到安全和自由时,就会思维活跃、学习放松,从而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火花而无需压抑自己,不怕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适度的民主、宽松环境,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欣赏鼓励的目光,肯定赞赏的微笑,传递无声的言语:你一定是可以的。
民主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努力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充满兴趣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放下“架子”,想方设法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使他们敢于猜想,敢于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学生创造和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祥和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真正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3.课堂活动——让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到12小时地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筋疲力尽的劳动,它归根到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加强要学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适时地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例如成语接龙游戏、作文比赛、辩论会等,将学生要学的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知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有亲近感。这样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在玩中长智、乐中受益、动中激趣,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学生渴求知识的状态中进行的,学生就会把学习理解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外在强加的不得已的行为,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时,他们最想学习。
4.教师的语言——恰当地表扬与肯定,说激励和鼓舞的话
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取得成功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的渴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老师的话,学生记忆深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师挖苦讥笑的话,他们会牢记于心、深以为耻,从此对这个老师、这门课产生厌恶,毫无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另一种是老师表扬激励的话,而学生可能会受益终身,永生难忘,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望,为学生的发展增添动力。平时,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多激励学生尝试和探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5.教师的表情——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严厉的教师使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试想老师每天都是紧绷着脸或是表情冷漠,甚至是怒气冲冲走进教室,学生见到的是老师一副可怕的面孔,就会感到情绪压抑、郁闷或是胆战心惊,课堂氛围紧张,这样学生当然会把上课当作一件极其痛苦和无聊的事情;而如果学生每天看到的是教师带着微笑,满怀喜悦的心情进入教室,他们则会感到温暖、亲切、快乐,并敞开心扉,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从而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师与学生都应有心理换位的习惯,勤于并善于用积极的暗示去启发、引导,有效地改变学生,教师积极向上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的不竭动力。不苟言笑和一味严厉未必就是好老师,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会令学生敬爱。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与生命去拥抱”。授之以鱼并且授之以渔,更激之以欲,这条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带着快乐和热情出发。当教师改变时,学生自然也会以令人无比惊讶的可喜的变化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做出一些尝试和改变,从而使学生找回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用期待的眼神关注着课堂,让他们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反思,打造全新的自己。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体验都会是其乐融融的。让我们一起来把孩子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变得爱学习,想学习,促进孩子健康地有活力地成长与发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少年,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在这样的快乐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平常教学生活的乐趣,找到彼此珍惜的支点,从而带来教育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吴康宁.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M].北京: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
[3]杨九俊.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刁培萼,吴也显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袁振国.教育原理.上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罗贵昌.语文教学的探索[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3.
[7]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M].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那么怎样来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呢?在语文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1.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能懂得学生的心事,了解学生的需求,取得他们的信任,是他们学习的伙伴。这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它不仅是一种愿望、一种态度,而且是贯穿于所有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
教师担当的和从事的是爱的教育,只要充当教师这个角色,对学生的爱就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教师的伟大和不平凡之处。当老师爱学生时,美就无所不在。只有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相信的态度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坚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更要放下成人的心态,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从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需求。教师高尚的人品、扎实的功底、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使学生产生敬慕之情,而敬慕之情会让学生将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对那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激发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热望。
2.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利于进行学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自由。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心里感到安全和自由时,就会思维活跃、学习放松,从而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火花而无需压抑自己,不怕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适度的民主、宽松环境,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欣赏鼓励的目光,肯定赞赏的微笑,传递无声的言语:你一定是可以的。
民主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努力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充满兴趣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放下“架子”,想方设法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使他们敢于猜想,敢于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学生创造和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祥和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真正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3.课堂活动——让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到12小时地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筋疲力尽的劳动,它归根到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加强要学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适时地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例如成语接龙游戏、作文比赛、辩论会等,将学生要学的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知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有亲近感。这样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在玩中长智、乐中受益、动中激趣,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学生渴求知识的状态中进行的,学生就会把学习理解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外在强加的不得已的行为,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时,他们最想学习。
4.教师的语言——恰当地表扬与肯定,说激励和鼓舞的话
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取得成功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的渴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老师的话,学生记忆深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师挖苦讥笑的话,他们会牢记于心、深以为耻,从此对这个老师、这门课产生厌恶,毫无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另一种是老师表扬激励的话,而学生可能会受益终身,永生难忘,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望,为学生的发展增添动力。平时,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多激励学生尝试和探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5.教师的表情——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严厉的教师使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试想老师每天都是紧绷着脸或是表情冷漠,甚至是怒气冲冲走进教室,学生见到的是老师一副可怕的面孔,就会感到情绪压抑、郁闷或是胆战心惊,课堂氛围紧张,这样学生当然会把上课当作一件极其痛苦和无聊的事情;而如果学生每天看到的是教师带着微笑,满怀喜悦的心情进入教室,他们则会感到温暖、亲切、快乐,并敞开心扉,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从而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师与学生都应有心理换位的习惯,勤于并善于用积极的暗示去启发、引导,有效地改变学生,教师积极向上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的不竭动力。不苟言笑和一味严厉未必就是好老师,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会令学生敬爱。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与生命去拥抱”。授之以鱼并且授之以渔,更激之以欲,这条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带着快乐和热情出发。当教师改变时,学生自然也会以令人无比惊讶的可喜的变化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做出一些尝试和改变,从而使学生找回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用期待的眼神关注着课堂,让他们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反思,打造全新的自己。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体验都会是其乐融融的。让我们一起来把孩子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变得爱学习,想学习,促进孩子健康地有活力地成长与发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少年,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在这样的快乐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平常教学生活的乐趣,找到彼此珍惜的支点,从而带来教育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吴康宁.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M].北京: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
[3]杨九俊.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刁培萼,吴也显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袁振国.教育原理.上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罗贵昌.语文教学的探索[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3.
[7]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M].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