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成书年代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了十四部文献《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保存了在唐代当时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历代学人推崇。
  【关键词】:陆德明;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的成书年代,曾经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但比较公认的有两种:一种认爲完成于陈代,一种认爲完成于唐初,时间相差约六十年。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陆氏在《经典释文序》有“予少爱坟典,留意艺文。……粤以癸卯之岁,承乏上庠。……遂因暇景……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访异同,校之《苍》、《雅》,辄撰集五典,《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音合爲三秩三十卷,号曰《经典释文》”一段话。其中“癸卯之岁”,按历表推算,一爲陈后主至德元年(583),一爲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而陆德明本人曾经经历梁、陈、隋、唐四个朝代,两者均可套上,所以称爲争论的焦点。
  赞同《经典释文》成于唐初者,如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三:“唐元朗撰”。还略作辩证:“此书前有《自序》云:‘癸卯之岁,承乏上庠。’因‘撰集五典,《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等音,古今并录,经注毕详,训义兼辩,示传一家之学’。考癸卯爲陈后主至德元年,岂德明年甫弱冠,即能如是淹博也。”《总目》也深知道陆氏死于贞观年间,而“癸卯”则是贞观十七年(643), 该书绝不可能草创于此。但又抓住旧唐书儒学传所载陈太建(569~582)中“德明年始弱冠”一句,认定陈后主即位后,陆氏年幼,知识不会如此渊博,不能成此巨著,故仍肯定成于唐初。或许该着“积久成书”,陈代“癸卯”则是“草创”的开始,陆德明在写《序》时略予提及而已。
  认爲《经典释文》成于陈代者,有清人钱大昕、臧镛堂以及近代人余嘉锡、吴承仕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中说:“陆德明《经典释文·自序》‘粤以癸卯之岁,承乏上庠’。或谓癸卯爲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今考《唐书》本传但云:‘高祖释奠,赐帛五十匹,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卒。’又云:‘后太宗阅其书,嘉德明博辩,以布帛二百段赐其家。’是元朗卒高祖朝,不及事太宗也。元朗尝从学于周弘正,弘正卒于陈高宗太建六年甲午(574),至后主至德元年癸卯(583),相距十载,元朗年当三十左右,若贞观癸卯(643)尚存,则老耄耋颓龄,恐不能著书矣……可证元朗着此书在陈,而不在隋、唐也。”钱氏于《跋经典释文》一文(收入《潜研堂文集》)中再次强调:陈后主“至德癸卯,元朗年已非少。本传但云‘解褐始兴王左常侍’,不言爲博士,恐是史家脱漏。细检此书,所述近代儒家,惟梁、陈而止,若周、隋撰音绝不一及。又可证其撰述必在陈时也。”钱氏紧紧扣住两点:一是陆德明在陈时年已三十左右,有能力从事著述;二是陆德明进至唐代年已耄耋九十,不可能成此大着。
  清人卢文弨《释文考证》曾引臧镛堂云:“案《唐书》本传:‘陈太建中,后主爲太子,集名儒入讲,德明始冠,与下座。’自太建至至德癸卯,约计十年,陆氏盖已三十矣。”亦谓至德癸卯,元朗年已三十。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卷二驳《四库提要》曰:“提要乃谓‘年甫弱冠’,不思本传明言太建中德明始冠,岂有相距十年,仍然弱冠之理乎?”
  吴承仕着《经典释文序录疏证》,考订纂详,用力亦勤,可以说对《经典释文》的贡献巨大!在疏证陆氏《序》时,曾广泛引证:“李焘以癸卯爲贞观十七年(643)。钱大昕、丁杰等则以爲至德元年(583)。桂馥据《隋书·许善心传》云:‘大业元年奏荐包恺、陆德明、褚徽、鲁世达之辈,并加品秩,授爲学官。’考大业元年爲乙丑(605),去至德癸卯,已二十三年。《新唐书》本传云:‘陈太建中,解褐始兴王左常侍。大业间,迁国子助教。’据此,则陈后主时仅爲常侍,不得云上庠也。检《旧唐书》云‘贞观初,拜国子博士’,知《序》所称 ,实贞观之癸卯也。德明已爲唐臣,不应于陈、隋往代而曰‘承乏’、曰‘上庠’,其称本朝事无疑。按钱、丁说是,桂说非也。”看来宋人李焘、清人桂馥赞同《经典释文》成于唐初,钱大昕、丁杰则赞同成于陈代,吴承仕同意钱、丁之说。
  黄焯先生《经典释文汇校》于陆序下也认爲:“癸卯爲陈后主至德元年,李焘、桂馥以爲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误甚。按《册府元龟》帝王部九十七:‘贞观十六年四月甲辰,太宗阅德明《经典音义》,美其弘益学者,叹曰:得明虽亡,此书足可传习。因赐其家布帛百匹。’按十六年爲壬寅,明貞观癸卯德明已前卒。书成于陈,无容致疑。卢文弨《考证》引臧镛堂说,谓德明卒当高祖之初。考《旧唐书·陆德明传》有‘贞观初拜国子博士’语,是臧说亦失检。卢又引丁氏杰说,以癸卯爲陈后主至德元年,又谓即隋文帝之开皇三年(583),按开皇三年爲辛亥,去至德元年癸卯八年,非爲同岁也。”黄焯先生以上考证与钱大昕、余嘉锡、吴承仕等人所见略同,对臧镛堂、丁杰考证“失检”之处也做了纠正。
  方孝岳先生的《关于敦煌残卷〈尚书释文〉若干问题之探讨》中提到:“《经典释文》爲六朝重要‘书音’之总汇,对于研究古汉语文字音读之历史发展有重要作用”。也认爲《经典释文》成书于六朝而非唐代。
  王力先生在《〈经典释文〉反切考》一文中说:“《经典释文》爲陆德明所作。陆德明约生于公元五五二年,殁于六六二年。《经典释文》作于癸卯年,即公元五八三年,陈后主至德元年,隋文帝开皇三年,比陆法言《切韵》的成书还早了十八年(《切韵》写成于公元六○一年)。”可见,王力先生也是认爲《经典释文》是成书于陈。
  笔者认爲,《经典释文》实在是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它既总结了汉魏以来经学演变的历史情况,并且旁及《老》、《庄》;既归纳了不少学者对群经所作的音义,还有所取舍。时值战乱动荡不定之秋,又逢搜集南北经着困难之际,若非天资纵放,艰苦卓绝者,实难肩此重任。陆德明在陈后主至德癸卯期间,年届三十,春秋鼎盛,可以着手编写这部著作。其后不久,陈爲隋并,陆德明也与时换主,但其著作仍在增补修改中。隋亡,入仕唐朝,《经典释文》始获脱稿杀青。所以说《释文》始作于陈代而完成于唐初,这种说法也在情理之中。至于《释文》不引或少引周、隋之间的音义,主要是指不引刘焯、刘炫等人的著述,这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是陆氏与二刘同时,著作传抄得来不易,加上毁誉未定,舍近求远,比较稳妥。二是当时对二刘评价并不太高,尤其对刘炫指责颇多,如说“性躁竞,颇俳谐,多自矜伐,好轻侮当世”。加上刘炫还爱编撰僞书等等。而陆德明自期甚高,治学严谨,有意弃二刘而不用,似非《释文》之失。
其他文献
一个用来定义主题变化过程的术语,新乐句中呈现的新元素显然是由已有的元素所构成的,这个转换的术语就叫作“主题变形”。由于回旋曲式与乐章之间的连贯性要求,主题变形的过程给予多乐章作品中的某一乐章以极大的凝聚力,这成为19世纪音乐中最常用的手法。主题变形也在歌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巨大的创造性通常适用于标题音乐,用于改变节奏、旋律、配器或主题中的动力性特征来适应不同的目的。主题变形仅仅作为变奏原则的特
期刊
屹立在东方的是一条沉睡的龙,而千年的呼唤,已让他逐渐的苏醒,作为传人的我们此时在逐渐接过那跳跃着的希望的火种。  二十一世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世纪,人工智能、AR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一个个超乎人们想象的存在逐渐成为了现实,在现代技术的强力冲击下,作为国家希望的青年一代们也开始在国际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即是挑战也是机遇,促使着我们和我国做出不断的进步和创新的改革。  从2013年《人民日报》
期刊
【摘要】:室外演出的环境较为嘈杂,因而在器材的选配上需要更为合理,才能够确保演奏效果。除此之外,在乐器的调音技巧方面,需要与实际的表演相结合,以此来获得更为优秀的演出效果。本文就对室外演出时的器材选配与调音技巧进行分析,以此来得出结论。  【关键词】:室外演出;器材选配;调音技巧  在室外的表演中,以乐队的方式进行民乐的演奏,因而对于民乐的器材而言,需要能够有合理的搭配和出色的调音技巧,才能够获得
期刊
【摘要】:王安忆笔下的女性往往是充满“灵性”,不屈不挠、“不安分”的,她们崇尚自我,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比起男人来更具生命力,可以说女人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社会的进步和新的历史潮流让女性意识发端和崛起,然而在反抗的过程中又渐渐淹没在社会和历史的长河中,所以说,单纯意义上的“自我”是无法实现的。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浅析了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萌发的缘由及具体体现。  【关键词】:王安忆;女性;
期刊
【摘要】:台湾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中国近代文化组成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由于曾经经历了荷兰侵占和日本侵占的特殊历史时期,文化上很早便开始出现了外来的融合与交流。台湾的华语流行音乐追根溯源,也是西方流行音乐文化来台传播使然。二十世纪末到新世纪交接之际正处于台湾流行音乐“百家争鸣”的高峰时期,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分析其发展与变化,对于台湾音乐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台湾流行音
期刊
【摘要】:《当代作家评论》在国内外文学评论界一直有着高度的学术声誉和牢固的学术地位,格非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先锋文学家”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坛,其创作活力一直延续至今。而近十年来,《当代作家评论》中各个栏目板块对格非创作的小说也给予了不同层面的关注、回应及极大认可和鼓励。下面将从近十年来刊登在《当代作家评论》有关格非及其小说的评论,对转型后格非小说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当代作家评论》;
期刊
【摘要】:现代色彩学认为,色彩学是一种视知觉现象。人类对于色彩的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色彩,实质上以光作为媒介的一种视觉上的反应,就像某些人对于艺术中的抽象无法理解,但对于色彩的理解更容易些。色彩一直以来都是电影中一种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来它在刻画角色的情感,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增强剧情画面的丰富性,真实情感以及电影的欣赏价值方面都起了关  【关键词】:服装 ;色彩; 影视  “
期刊
【摘要】:艺术在社会中的存在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而自立,它依附于社会环境而存在,得益于社会发展而发展。可以说艺术的发展是时代的展现,但艺术的发展绝不是对时代的复制。  此论文分三部分讲述艺术与时代生活的关系。  论文第一部分通过对中外艺术时代背景的分析来阐述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艺术作品的美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受时代的影响,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源于时代生活。  第二部分,从另一角
期刊
【摘要】:动画与内画艺术的结合,将内画的动画运用于现代动画设计之中,将其形象设计运用于内画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传统艺术特点的动画。  【关键词】:内画;动画  引言: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动画与内画艺术的结合,将内画的动画运用于现代动画
期刊
【摘要】:在诗歌之中,意象是一种非常确定且具体的、用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几乎所有的意象都是具体事物。本文选取了洛尔迦和李金发两位诗人以死亡为主题的三十余首诗作,分类归纳并对比分析了两位诗人常用的用以表达死亡的意象。  【关键词】:死亡意象对比;洛尔迦;李金发  【Abstract】: In poetry, the image is the messenger to convey emotion 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