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市化水平测算及滞后程度分析

来源 :商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省属于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始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提高城市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如何测算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滞后程度等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云南;城市化;测算;滞后;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07)06-0077-06
  
  一、云南省城市化水平测算
  
  (一)现有的城市化水平测算方法
  1.城市人口比重指标。“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是国内外目前最为通用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这一指标具有表征性强、便于统计,便于相互比较的优点,但它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我国,由于严格的城市人口限制政策,使得户籍意义上的城市人口比重与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存在一定的脱节,从而使得该指标的表征效能下降;而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的多变、不规范也使该指标失去了进行国内外横向对比及不同时期纵向对比的可比性,造成其应用价值的下降。
  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某一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其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指标。这一指标体现了人口在经济活动上的结构关系,较准确地把握了城市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但是,由于存在着大量在城市从事各种各样工作的非农业人口,使得该指标计算结果与实际有着偏离。
  3.城市用地比重指标。即以某一区域内的城市建成区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它体现的是城乡之间在地理景观上的分野。但它忽略了人口密度所造成的城市用地的松紧,以及统计上的难度,故应用不广。
  4.就业结构指标法。即以某一区域内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测算城市化水平。之所以采用这个指标,是基于城市是非农业活动集中的场所这个认识。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化状况,揭示出农村城市化水平及其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
  5.以上4种方法都是用单一指标来测算城市化水平的。鉴于城市化内涵丰富多样,我国学者提出了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方法。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经济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域景观的城市化水平、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水平、环境状态的城市化水平五个大类29个单项指标构成,具体指标见表1。
  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定分两步进行,首先根据各指标对于城市化的贡献度不同,确定不同的权重,其次再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加权求和,获得综合指数。
  这个综合指数是比较全面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指标对于反映城市化水平来说并非充分必要,指标的高低对衡量一地区城市化水平缺乏说服力;而且指标过多,不少指标政府统计部门并不统计,需要研究者自行调查采集,工作量大。
  (二)云南省城市化水平测量的实证分析
  经过比较,笔者选用运算比较简单的单一指标法,用人口从业结构指标,但要运用林毓鹏的调整方法,来测定云南省的城市化水平。具体方法及运算如下:
  第一步,以市镇非农业人口为基础对非农业人口比重进行修正。
  城市人口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但中国城市生活方式决定了在城市人口中包括一定比例从事农业的人口。这部分农业人口长期居住在城区边缘,除了没有城市户口外,几乎同城市非农业人口一样。他们同样享用各种市政设施,也参与城市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因此,在计算城市人口的时候,也须将这部分人口统计在内。改革开发之前,也就是1978年前云南省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比例是比较正常的(见表2),所以,以1960-1978年平均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8691%为参数,对云南省1979-2003年的城市人口比重进行初步估算:Pu0=Pn/K。其中,Pu0为初步估算的城市化水平,Pn 为非农业人口比重,K为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估算结果见表3)。
  第二步,考虑到流动人口的存在,用调整后的实际城市人口来估计云南省城市化水平。
  我国的城市人口不仅包括城区边缘的农业人口,也包括没有城市户籍但居住并工作在城市的所谓流动人口。他们是事实上的城市人口,在估计城市化水平时也应该计入。由于这部分流动人口一般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因此可以从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来估算。在改革开发之前,中国人口流动较小。鉴于资料限制,以1978年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1390%为基数对云南省实际城市人口进行估算。根据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关系,建立实际城市人口比重的估算公式:
  PU=(R2/R1)×PU0,其中,R1= Pn/Pn0;R2=Ps/Ps0
  式中,PU为调整后的实际城市化率;PU0为初步估算城市化率;Pn为非农业人口比重;Pn0为基期非农业人口比重(为1073%);Ps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Ps0为基期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390%),具体结果见表4。
  从估算的结果看,在1979-2003年期间,云南省的城市化水平增长了11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7%。
  
  二、云南省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的测算分析
  
  (一)云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测算
  改革开发开放以来,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人均GNP由1979年的245元上升到2000年的5 662元,城市化水平从1282%上升到2431%,但二者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1.国内外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标准
  城市化滞后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国内外学者都提出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滞后与否的标准。
  (1)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标准结构”是根据2万个观察数据,包含上百个国家,时间跨越20年的30个变量建立的经济模型(表5),反映了人均 GNP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2)周一星的对数曲线相关模型。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在《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一书中提到:“近百年来,美国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我国地理学家周一星通过对世界137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分析,最后证明,城市化水平(Y,%)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X,美元/人)之间存在高度的对数曲线相关,即城市化水平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又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而趋缓。其相关方程为:Y=4055lgX-7496,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609,标准差为715,表现为强相关。周一星教授还选取日本、苏联、美国和南斯拉夫等典型国家1950-1975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加以检验,初步证明具有类似的对数曲线关系。
  2. 改革开放后云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人口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将云南省的实际城市化水平与根据这一模型计算的应有水平相比较发现,除个别年份外,绝大多数年份云南省的城市化水平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1979年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仅为203%,到了1990年就到了471%,发展到2003年已拉大到1561%。滞后程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001年云南省城市化水平应为3724%,实际仅为234%,中国城市化水平是31%,世界平均水平是46%,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是58%,高收入国家已经达到78%。可以看出,2001年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不仅与世界平均和发达水平的差距非常大,与中国的平均水平也有76个百分点的差距,与应该达到的程度相比,滞后了1384个百分点。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云南省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促进云南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云南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其他表现
  1.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经验表明,在现代建设过程中,城市化率往往是超过工业化率的。如美国在1870年工业化率为16%,城市化率高达26%,到1940年其工业化率为303%时,城市化率则为56%。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NP超过300美元后城市化发展都很快,往往都超过工业化率。2003年云南工业化率已达到434%,正步入半工业化时期,而城市化率却只有243%,相差191个百分点。云南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发展严重滞后,一方面说明云南的工业发展没有相应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说明云南经济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带动社会结构实现同步转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缺乏协调性。大量人口集中在农村,不仅会阻碍社会总需求的扩大,而且会固化和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从而严重制约云南经济顺利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2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偏小,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弱
  云南仅有16个城市,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省会昆明和宣威市2个,占全省总数的125%;50-100万的大城市4个,分别为曲靖市、宝山市、昭通市、大理市,占25%;20-50万的中等城市7个,占4375%;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个,占1875%。可见,云南有625%的城市都为中小城市。城市规模达到25万以上才会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云南的城市规模偏小,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益偏弱,特别是支柱产业作用不突出,产品竞争力差,城市通过产品扩散、技术扩散等形式对周围地区所起的组织、协调作用难以发挥,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不强。至今全省尚未形成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超大城市,难以集聚人气,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另外,全省城市稀少、城市体系不健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等,也严重制约了云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云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思路及策略
  
  云南省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既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加剧了人地矛盾,致使农业规模经营受阻,延缓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阻碍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乡镇企业乡土化、产业布局分散化,使工业化缺乏后续推动力,不利于加快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型,从总体上制约着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滞后,也阻碍了需求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深层发展的障碍。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可以缓解这些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市化的滞后与云南省经济实力相对落后有关。此外,受传统观念、传统体制和传统政策尤其是户籍、行政区划、土地等方面的严重制约,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渠道依然狭窄,严重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一)云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思路
  新的城市发展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施五个转变:即由重产业的空间布局为主,转向城镇开发适应性与城镇基础设施公益性发展并重;由指导城镇经济发展为主,转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重;由重大城市发展转向大中小发展并重;由开发利用资源为主,转向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并重;由重数量规模扩张转向重质与量的协调发展与同步提高。
  针对目前云南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较差、城市平均规模偏小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现有城市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城市化发展规律,适应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有序、全面、协调地发展各类城市。在扩大中小城市数量的同时,要适当重视大城市数量的扩大和功能的提升。大城市不仅劳动生产率较高,其资本生产率甚至基础设施生产率都较高。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3 000美元以下时,人口和经济要素主要是向大城市转移。此外,应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布局。大城市必须发挥凝聚经济的功能,吸引投资、孵化新企业并刺激经济增长,应注意多元化发展,保持工业与服务业的平衡。专业化的中小城市则以发展商业为主。小城镇应具备吸纳农村富余人口、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特别要避免“有城无市”,应以产业发展为依托,繁荣经济为前提。首先云南要建成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滇东北、滇西、滇西南、滇西边境、滇南等6大城市群。把昆明市建成特大型城市,建成曲靖、大理、玉溪、个开蒙4个大城市,按照“总体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尽快实现交通同环、信息共享、电力同网、金融同城和环境同治,逐步形成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使之成为云南省城市化的龙头。其次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如景洪、丽江等多个中等城市,以及一大批小城市,要继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对县城等中小城市要立足扩容提质,努力形成一批市场带动型、产业带动型、旅游带动型、资源带动型或复合型的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另外要有选择地发展一批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城镇。以现有城镇特别是县城扩展为主,适当发展新城镇。优先发展沿路、沿边城镇和大中城市的卫星城镇以及经济活力较强的特色城镇。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现有基础和区位条件较好的小城市扩展为中等城市,具备条件的县城发展为小城市。通过上述布局,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网络式、布局合理的现代城市体系,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提升云南城市化水平的策略
  城市化是工业化伴生的必然现象,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一些地方城市化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无序的发展倾向。要汲取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健康有序的推进云南省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加快云南城市化进程,应切实采取以下措施: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城市化的过程是人口、市场、企业、生产要素、基础设施等在地理上的集中过程,推进城市化发展就是要从空间上最大限度地推动那些从事农村经济的过剩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从事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推进城市化来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目标。
  2加强规划,绘制发展蓝图
  城市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规划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龙头。科学规划是建设好城市化的前提,是指明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制订规划要有创新意识和发展眼光,面向21世纪,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快城市化的要求,立足高起点,编制出具有超前性、分阶段性和科学性的发展规划。要注意城市化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静态规划与动态规划相结合,搞好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短期发展与中长期发展的有机衔接和协调。要广泛听取专家、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和完善城市化规划。规划经按程序审查批准后,应具有相对的法律效应,坚持予以实施,坚决杜绝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干预规划的现象,坚决杜绝一任一改的短期盲目行为。
  3改革旧体制,消除体制障碍,形成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基础
  从中国当前的制度特征看,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制度主要包括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市镇设置的有关法律制度。由于城市化本质上是人口在城市空间积聚的过程,而对这种积聚过程影响较大的是就业制度与户籍制度。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制度与户籍制度是服务于重工业超前发展战略的城乡分割制度。这种制度阻碍了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必须打破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首先,要消除户籍管理制度障碍。可按放开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适度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基本原则,来改革完善城市的户籍管理。逐步放弃农村和城市户口分离的作法,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制度。进一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逐步用身份证制度代替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长期限制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其次,就就业制度而言,应无差别地对待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彻底消除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尽管《劳动法》已经明确了这一点,但体现在地方政府政策条文中的地方性劳动力保护政策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体现在企业招聘职工中的歧视还普遍存在。要真正建立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和城市化进程,就必须尽早根除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上的歧视,消除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在事实上的不平等。通过制度创新,使进城务工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并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人口的集聚创造机会,真正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不断提高云南省城市化的整体水平。
  4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资金问题是制约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投资体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城市建设。一是要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设施建设投入巨大,政府的财力难以承受,只能以有限的财政支出为引导,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个体、外商等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集聚资金用于城建,开辟城市建设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对城市存量土地和其他存量资产实行有偿开发,通过开发升值,增加城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对于属于城市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部分基础设施如专用道路、桥梁等,实行有偿使用,回收资金,实现城建滚动投资。四是对城市无形资产和部分有形资产如公交路线的营运权、公共停车场、街道桥梁冠名权等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转让、拍卖、出租等方式,鼓励省内外企业、个人等社会民间资金参与现代化城市建设。
  5改善和加强对城市化的宏观调控
  促进城市化,主要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真正把城市化工作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好城市化方针政策,提出战略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协调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城市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加大人才培养,对于分管城建、建设、规划部门的领导要全面轮训一次,并坚持实行岗前培训。以改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短缺状况。为了有效的搞好城市化的组织协调工作,省地市州可以成立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部署检查工作,更好地加快城市化发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针对农业信息网格环境中系统负载不均衡和数据传输服务性能不高的问题,结合经典的Globus平台GridFTP传输技术和P2P技术,提出了一种P2SP(peer to sever&peer,用户对服务器和用户)模
分析基于样本与类中心距离设计模糊支持向量机隶属度函数的缺点,使用类内超平面代替类中心,提出基于样本到超平面距离的隶属度函数设计方法。该方法降低隶属度函数对样本集几
文章讨论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租赁违反的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危害,并提出相关建议。
目的:了解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的现状,为广东省农村卫生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省随机抽样的18家乡镇卫生院的486名医生培训情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平坝县因“地多平旷”而得名,而自豪!全县总面积999平方公里,辖6镇4乡、193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
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加快全省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贵州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全部科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举全省之
期刊
强国首先就是强经济,强经济就要有强大的企业群,强大的企业就必须有出色的企业家。贵州为什么穷?温州1000人中有17个企业家,上海有11个、广州有8个,而贵州只有0.8个!我们迫切
分析了基于小波分解及局部区域能量的图像融合算法的优缺点,并针对该算法对存在局部噪声的图像以及局部噪声和局部模糊并存的图像融合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算法。新算法利用中值滤波判断出的噪声点,小波分解后得到高频分量上得到噪声区域,对噪声区域及非噪声区域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很好地弥补了原算法的缺陷。实验证实,改进算法对不同类型的图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有实用价值。
从理论和制度两方面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动因,认为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诱导作用。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应从会计
人们在满足了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知识员工心理契约就反映他们这些高层次需求。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将有助于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反之,则会产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