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谣”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刘枫会长担任总顾问,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200多位师生自编自导,历时一年创作的大型茶文化主题舞台艺术呈现——“中国茶谣”,5月15日晚在杭州萧山大剧院进行了小范围的封闭式专场演出。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第18届会议的配套节目的“中国茶谣”,成为400多位各国专家的专属文化享受。
  
  用茶,向世界展示中国
  
  “中国茶谣”集歌、舞、诵、音乐、说书、茶艺等形式为一体,以华夏民族的生命形态为主线,时间上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惊蛰、清明、立夏、芒种、立秋、白露、中秋、大雪、春节等传统节气。把人的生命过程与茶叶的萌芽、采摘、炒制等环节完美结合。具有浓郁的茶文化的风情。把茶文化的历史积淀的典型形态用舞台艺术的各种手段完美呈现给观众。有别于传统的舞台剧。同时也结合了“中国茶礼”的舞台呈现。以儒家茶礼、道家茶礼、佛家茶礼为内核。集中国茶文化中的俗文化和雅文化为一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高度整合,不失为文化产业的一大创举,也为浙江正在打造的“文化大省”添加了一块重要基石。
  
  校园文化走上世界舞台
  
  “中国茶谣”也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创新,对于没有专业演职人员、所有人员均为非专业演员的学生和教师来说,“中国茶谣”的诞生可谓历经艰辛。从2007年开始萌生构想,到2008年初开始实践锻炼,“中国茶谣”从一个学院的项目开始,逐渐获得了全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动员了来自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各个学科的力量,包括文学、历史、民俗、传播、儒学、道学、佛学、音乐、服装、数字媒体、体育、摄影、舞美、陶瓷等及学校的现代教育中心、大学生艺术指导中心等。浙江林学院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多学科协作,营造了浓郁的集体氛围。以茶为载体,以“中国茶谣”为抓手,整个校园出现了全新的文化气象。
  事实上,在正式演出前。 “中国茶谣”已经历了多次专家级的检验和市场考察。农业部及省农业厅领导专家还专程赴校观看排练,为学生们加油鼓励。 “道家茶礼”还受邀参加了2008年杭州(国际)名茶博览会,“佛家茶礼”受邀出演了第三届中国普陀佛茶文化节。在佛教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接受了400多位各国专家的审阅。获得巨大成功后,“中国茶谣”奔赴湖州长兴。参加5月28日的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进行正式的首场对外公演。
  
  专家点评
  
  “茶在日本叫茶道。在韩国叫茶礼,而在中国却被称为茶艺。事实上,茶是我们中国的本源,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向世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名,展示中国文化的优雅儒礼、天人合一的哲学心灵。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有着很多可挖掘的地方,茶文化是我们最熟悉的文化,最传统的东西也可以是最美的,也是有市场前景的。”
  ——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院长俞益武教授
  “中国茶谣”是茶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事件,用史家的眼光来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个突破,它选了一个好的切入点。构架了一个茶文化的体系。同时,还将产生大量的理论成果。
  ——著名的茶文化专家,“中国茶谣”的说书人和主持人陈文华先生
  “中国茶谣”是对校园文化的创新、茶文化艺术的创新和舞台艺术定位的创新。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原浙江省文化厅长沈才士先生
其他文献
茶在西安    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安可以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从刘邦的西汉建都于古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到隋唐两朝又建都于此地,这期间也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非常厚重。因此,西安发展茶文化具备了深厚的历史人文条件。  翻开中国茶史,不难发现中国茶圣陆羽就生于唐代,其大著《茶经》的面世是我国最早的茶学典籍。而作为大唐国都的古
期刊
厦门茶叶学会这次主办的“中日茶叶研讨会”已经是第五届了,托乌龙茶的福,我每次参加都有不同的感觉,但这次似乎更加特别,主要是因为日本楼兰株式会社的社长甘利大辅先生,他带来了接二连三的与众不同,让我欣喜连连!  大辅先生个子不高,头发不短,微胖的圆脸,样子憨厚可人。我一看就觉得有些眼熟。可能与哪部日本连续剧里的男明星有些相似。先生首先值得我尊重的是他的家族,他的老爸早在1976年从厦门进口了第1批3吨
期刊
“滇红”顾名思义就是云南的红茶,是世界上著名的红茶品种,在国内也与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齐名,并以它特有的香高味浓著称于世,以它独具的形美色艳驰名中外。滇红分工夫茶和碎茶两种,曾被作为礼物赠送给英国女王,被女王置于玻璃器皿中作为赏心悦目的观赏之物,品质堪媲美世界三大红茶。滇红工夫茶是云南省的传统出口商品,多年来行销欧美、中东、日本等地,久负盛誉。滇红碎茶是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近年来逐步组织发展生产的。 
期刊
人与茶之间,总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  茶临人世,需要春雷的呼唤。春雨的滋润,春阳的沐浴。“清明前,摘不得,清明后,忙不歇”。茶正出落得清清秀秀、香气袭人时。一双双带着爱抚、欲望、欣赏的手来了。只那么轻轻一掐,茶的长势顿时戛然而止。蓬蓬勃勃的茶,就这样遭遇了生命的第一道挫折。  采下的茶不管是制作红茶还是绿茶,都需要经过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抛闷结合、多抛少闷”。这些工序对
期刊
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是“采种1号”,生长在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树龄在600年以上。听说今年一斤5万元还买不到。其他现尚存的3000余株单丛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年产干茶每株仅10余公斤。故整个正宗的乌岽凤凰单丛茶每年产量极稀少,珍稀品种一直供不应求,全部被慧眼识珠的老茶客固定包下,正宗宋种单丛(老株单丛)大都在开采前就被认购、订购,外围人极难得品。    历经百劫,危楼尚存
期刊
春意渐远的5月。迎来了铁观音春茶采摘、制作的大好时节。同时,也迎来了铁观音春茶的采购高峰。铁观音久负盛名,早在4月底,各地的茶人商贾便闻风而动,备足了现金,铆足了劲,一路闻着铁观音的春香,不辞辛劳地奔驰穿梭在安溪茶乡的各条镇道乡路上。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杀”到茶农家,在那里整天整夜地“蹲点”,以求抢购正宗上等的铁观音春茶,作为“镇店之宝”。  此时正值春茶全面上市之际,在安溪境内,随处可闻到铁观音
期刊
当茶客艳遇茶馆,不爱则已,万一一见倾心,必然生出三生有幸之感,怎能不当作活宝乎?凡是气氛典雅的茶馆,趋之若鹜者多如鱼虾,望而却步者也不在少数,偏偏你有勇气走进去,那种羡煞旁人的优越感和艰苦卓绝的胜利感,有时等于脱一层皮——数月工资如茶气般蒸发,怎能不珍之爱之、畏之怕之乎?!但彼时,有美景相随,美人泡茶,美茶相伴,茶客通常都怀抱知遇之恩,自叹此生足矣!  去茶馆品品茶,本是一件乐事,也是时下男女老幼
期刊
一个人,一间茶室,一个茅棚,一座大山。  我趺坐于蒲团上,火盆里炭火通红,烧水壶里的山泉涌动着。发出嘶嘶声响,已近初沸。  昨晚念佛经行,很晚才睡下,醒来时已经是早晨六点多钟了。窗外阴沉沉的,天风怒号。似乎在酝酿着一场山雨。  电也断掉了,我点亮一盏马灯,静静享受着一灯如豆的苦寂与落寞。  屋外水流声很大。那是山雨欲来时的征兆。山鸟似乎听惯了这样的山风水声,依然在草木花丛间呢喃着,说些无关人情世故
期刊
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本社书《杭州茶馆》,是《城市问题探索丛书》中的一种,该书的副标题为“城市休闲方式的社会学分析”。我也关注过茶馆。却从未想到过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茶馆。作者徐明宏是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他用一个社会学家独到的视角,以茶馆为切入点,揭示了茶馆在全球化大文化背景下的宏观形态、社会功能、存在问题,以及未来之路。的确,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不久前,看过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松
期刊
素质!注意你的素质!俺就是一大老粗,俺不会说斯斯文文的话,更不会品那些高雅的茶,渴了,拿个大杯子,接满白开水,咕咚咕咚。十秒钟铁定灌得水饱。像我们这种出租车司机。如果说爱品普洱茶。丢也丢死人了,管叫你羞得三天不敢上街拉客,干嘛?被同行耻笑呀!  我第一次看见那个小姑娘是深夜。深夜十二点。小姑娘从茶楼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开车经过。她扬了一下手,手又垂下去,很犹豫,我停了车,摇下车窗问:“要走吗?”小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