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过程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实现合作学习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于是我每学期都对全班学生进行细致的研究。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其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我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代表等,一段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来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能采用合作学习的。例如,有些概念如光合作用、基因突变等就没有讨论的价值,有些难度较大的遗传规律、基因工程等也不适合讨论。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寻找合适的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1.选择开放性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开放性内容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目前提倡以能力立意的高考模式。例如,在组织高一学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时,我先按照探究的过程设计课本实验,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讨论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有没有误差。学生经过合作讨论,提出下列问题:假如在有氧呼吸装置中也能产生酒精,为什么?如何确保空气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干净,应如何改进装置等?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
2.选择层次性内容,扩大合作的参与度
所谓层次性内容是指学习内容包含很多小问题,分为难、中、易,适合班级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形成问题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设计中如何将看不见的过程变成可检测的结果?(2)如何标记噬菌体?(3)实验过程中保温、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什么?(4)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各有什么成分?(5)实验结论是什么?(6)该实验为什么要短时间保温?保温时间过长,会出现何种现象?(7)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后为什么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而不是没有放射性?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后为什么上清液放射性很低而不是没有放射性?上述7个问题中前5个问题比较简单,而后两个问题难度较大,这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可以兼顾全班所有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提高合作效率
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一般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不好,而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能够完成的内容。例如,高三专题复习、概念图构建、生物学实验的设计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有新鲜感,能够在更高水平上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我一般从课堂表现、作业汇报、同学互评等方面对学生的态度、合作、学习能力、方法、作业等作出公正科学的评价,并评选“优秀小组”,以便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的局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索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合作学习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造成缺陷。比如,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形成“放羊式”课堂;有的教师片面地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等;有的教师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同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最终养成惰性心理。
总之,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具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地采用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合作氛围中共享合作的乐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过程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实现合作学习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于是我每学期都对全班学生进行细致的研究。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其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我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代表等,一段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来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能采用合作学习的。例如,有些概念如光合作用、基因突变等就没有讨论的价值,有些难度较大的遗传规律、基因工程等也不适合讨论。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寻找合适的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1.选择开放性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开放性内容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目前提倡以能力立意的高考模式。例如,在组织高一学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时,我先按照探究的过程设计课本实验,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讨论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有没有误差。学生经过合作讨论,提出下列问题:假如在有氧呼吸装置中也能产生酒精,为什么?如何确保空气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干净,应如何改进装置等?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
2.选择层次性内容,扩大合作的参与度
所谓层次性内容是指学习内容包含很多小问题,分为难、中、易,适合班级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形成问题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设计中如何将看不见的过程变成可检测的结果?(2)如何标记噬菌体?(3)实验过程中保温、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什么?(4)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各有什么成分?(5)实验结论是什么?(6)该实验为什么要短时间保温?保温时间过长,会出现何种现象?(7)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后为什么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而不是没有放射性?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后为什么上清液放射性很低而不是没有放射性?上述7个问题中前5个问题比较简单,而后两个问题难度较大,这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可以兼顾全班所有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提高合作效率
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一般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不好,而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能够完成的内容。例如,高三专题复习、概念图构建、生物学实验的设计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有新鲜感,能够在更高水平上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我一般从课堂表现、作业汇报、同学互评等方面对学生的态度、合作、学习能力、方法、作业等作出公正科学的评价,并评选“优秀小组”,以便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的局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索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合作学习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造成缺陷。比如,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形成“放羊式”课堂;有的教师片面地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等;有的教师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同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最终养成惰性心理。
总之,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具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地采用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合作氛围中共享合作的乐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