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不能降低AMI患者猝死的风险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合并射血分数低的患者猝死发生率很高,但心肌梗死后40~90?d内是禁止使用植入式除颤器的,为此,有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可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否降低该类患者在这一高风险期间猝死的发生率.研究人员将患有AMI且射血分数≤0.35的患者按2 :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接受可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组?(设备组)和接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90?d发生猝死或死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他评价指标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和非心律失常性死亡.结果显示:在2?302例参与者中,1?524例被随机分配到设备组,778例被分配到对照组.设备组患者每天佩戴该设备的中位时间为18.0(3.8,22.7)?h.设备组有1.6%的患者死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对照组则有2.4%〔相对危险度(RR)=0.67,?95%可信区间(95%CI)=0.37~1.21,P=0.18〕.设备组全因病死率为3.1%,对照组为4.9%(RR=0.64,95%CI=0.43~0.98,P=0.04),其中设备组由非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比例为1.4%,对照组为2.2%(RR=0.63,?95%CI=0.33~1.19,P=0.15).设备组48例死亡患者中有12例死亡时佩戴着该装置.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近期发生AMI且射血分数≤0.35的患者中,可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并不能显著降低其猝死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法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其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法治疗脓毒症患者效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对照组采用脓毒症的常规治疗措施,如液体复苏、维持血流动
目的:分析疾控中心对于结核病这种典型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为降低传染率保障人们健康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笔者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有关结核病
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调阅该地区8所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前数字化X线片,统计相关研究信息,应用SPSS 16.0进行
"三证三法"是中国急救医学先驱王今达教授提出的治疗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用于治疗温病的辨证理论。"三证三法"理论中"毒热证"(即炎症"风暴")向"血瘀证"(即凝血"风暴")的转化主要借鉴了"卫气营血"辨证中"卫、气分证"向"营、血分证"的传变关系,同时"毒热证"向"血瘀证"的转化是普通感染向脓毒症进展的分水岭。及时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截断这种转化,这也是血必
目的:研究对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内我院接收的对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64例展开研究,按护理措施差异分为2组,
期刊
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选择静脉复合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注射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用于67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46例,女21例;8个月~3岁38例,4~12岁29例;总气管异物6例,左支气管24例,右支气管37例;异物存留最短1 h,最长15 d。  1.2 方法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
微信是现如今非常时髦的一种社交方式,很多年轻人每夫手机不离手,有事没事的就要打开微信看一看,甚至成为了一些人的沟通工具,总会对别人说“联系我就微信,不要打电话了!”有
目的 探讨基层专科医院乳腺病变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特点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12例乳腺病变术中快速诊断的病理资料.结果 712例乳腺病变中,良性病变599例(84.1%),交界性病变23例(3.2%),恶性病变90例(12.6%).术中冷冻切片诊断良性病变613例,恶性病变84例,交界性难定延迟诊断15例,确诊率97.9%(697/712);恶性及可疑病例
对水痘疫苗接种后感染眼部带状疱疹1例分析如下.rn1病历摘要rn女,8岁.因右眼红肿伴异物感于2011-05-14就诊.初诊时查体: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睑红肿,VD:1.0,VS:1.0,